运用体态律动 优化音乐学习
2022-03-25郭丹
郭丹
摘 要: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情境创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律动去体会和欣赏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了音乐情景中,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节奏,以优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音乐学习
体态律动是西方国家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应用的音乐教学方式,体态律动让学生将身体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去感受律动,使人的肢体动作更具韵律。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体态律动能够提升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相比于西方,我国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关于体态律动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有效地优化小学生的音乐学习。
一、借助媒体辅助,创设律动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课程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更具人性化和科学性的教案。”
例如,教学《木瓜恰恰恰》这节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冰糖葫芦》和《卖汤圆》等叫卖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新鲜的音乐体裁。同时,教师在一旁为学生讲解叫卖歌的有关内容,这样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便引导学生进入《木瓜恰恰恰》的学习。教师继续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与教材相关的印度叫卖歌的视频,学生很受感染,教学效果良好。
二、引导体态律动,强化音乐感知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律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律动去体会和欣赏音乐中的情感,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点头或者摇晃,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所谓:“寄心于乐,行寄于心。”久而久之,学生的感性认知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传手帕”活动时,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拍强弱来传递手帕。教师首先选择了一种节奏,让学生在这个伴奏下按照先前的游戏规则来传递手帕,在学生适应了这个游戏之后,教师又陆续更换了不同节拍的伴奏,例如2/4拍、3/4拍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节奏下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同时完成动作的交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对于节奏的敏感度和协调性。在众多音乐节拍中,双数节拍往往要比三拍子更容易体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单数拍子的掌握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快速精准地把握音乐的节奏,使学生能及时地反映出不同的拍号。
三、借助体态律动,优化音乐欣赏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可以让学生放松身体,根据音乐的节奏,随意做出动作,这其实是音乐情感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表现。比如,在音乐旋律高的时候踮起脚尖、舒展双臂,在旋律是中音时笔直站立,双手抱在胸前,在旋律走向低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双手垂下,然后往前倾斜身体,就这样让学生体会过音乐情感之后,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完全浸入在音乐里,以一种动态感性的方式去体会和理解音乐。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梁祝》这首歌的欣赏教学时向学生提问:“大家在这首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什么呢?能不能分析一下歌曲中大提琴和小提琴是如何编排的?你能够辨别出它们的音色区别吗?”随后,学生们在聆听歌曲时,思考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中的乐器关系,从而理解音乐作品里缠绵婉转的情感。另外,教师可以依据声部来为学生分组,不同组的学生负责不同声部的动作,在自己的音乐声部时做出摇摆身体的动作,到别人的声部时停止动作。当不同的声部共同存在时,不同组的学生共同做出相应的动作,不同组的学生共同配合,相互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一种将身体与音乐结合的,学习和欣賞音乐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去理解音乐作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晓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 2017(3).
[2]王娟.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20).
[3]陈洁.运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生音乐歌唱表现力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 2019(31).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