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统编教材特点 实现简约求实的语文课堂

2022-03-25许蓓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关键问题统编教材教学目标

许蓓

摘 要:语文课堂追求简约求实的境界,忌浮光掠影,什么都教,什么都没教透彻。所以语文教师要具备依据教材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密设计教学板块、精心预设关键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而富有实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板块;关键问题

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简约有效的。这里的“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减法,而是力求把课上得简单一点、实在一点、深刻一点,力求在课堂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去彰显自己的个性,真正把语文课上得实中有活、活中求实,充满灵动与和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全新的编写体系、编写特点则为我们实现简约求实的语文课堂指明了方向。教科书编排上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就是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编排了单元导语。导语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简短的语言点明单元人文主题,一部分是从阅读和表达的角度提出单元学习的要点或基本内容。可见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明确了任务指向,蕴含着语文知识体系,增强了教科书的可操作性。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也比以往传统教材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目标能力的训练要求更为细化、明确。每单元后的交流平台更是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如何依据统编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密设计教学板块、精心预设关键问题,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而富有实效,是我校语文团队几年来研修的方向。

一、精准定位简约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教,什么都没教透彻。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课堂的灵魂是目标,灵魂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聚焦教学目标。一节目标过多的课,就如同许多幽灵在游荡,最为可怕。”可见教师备课时不能什么都想给予学生,因为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所处的年段、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来精准定位简约的教学目标。

1.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

我们制定一节课的课时目标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更要依据统编教材单元导语中提供的语文要素和本课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语文要素包含着“学什么”和“怎么学”两方面。我觉得《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定位了教学的终点,它决定这节课教师到底要提升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单元语文要素就是引导教师运用什么媒介、什么途径培养这方面的语文能力;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都属于单元整体目标任务下的一个部分,在能力提升中承载着过程性任务。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阅读目标之一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體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说明这一个年段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学会有顺序地表达以及各种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而依据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确定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这个单元重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结合每一课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及课后练习,我们就可以聚焦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第五课《七律·长征》运用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初步感受作者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学习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第七课《开国大典》聚焦“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领略到各个队伍的特色。第八课《灯光》一课学习作者把情感蕴含在场景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处。本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是在学生原有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在阅读课中学到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来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场面。在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还要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单元,使单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这样的结构特点为单元整体备课提供了方便。比如我们刚刚列举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着“学习作者表达情感过程中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条主线,从初步学习感知→学习人物描写中的点面结合→学习场景中的点面结合→学习把情感蕴含在场景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处→学以致用习作练习。有了单元整体意识,我们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有了明确而又清晰的整体认识,对单元中每一课教学目标定位时,也能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定位更为精准,为实现简约求实的语文课堂提供了保障。

2.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

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能力是什么,也就是说学生为达到今天的新能力,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就好比学生要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必须先要认识课文中这些字一样,如果基础能力不具备,则无法进入达成新目标的学习。

例如,在定位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朗读目标时,我们应该明确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单元语文要素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时能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而在本单元第一课《夜色》这首儿童诗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但依据单元教学要求,课堂中教师只是初步引导学生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即可。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方法作重点指导。说明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的起点能力是能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已经在前一课尝试读通顺长句子,这一课是学生从初步感知过渡到学习朗读方法的重要阶段。

我们只有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只有真正读懂学生的需要,才能把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完美结合起来;才可能从文本所呈现的众多知识中提炼出那些对学生真正有用的“核心知识”,提炼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简约充实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真正落实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

二、精密设计简单的教学板块

“板块式教学”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板块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种教学设计把以往环环相扣的线性结构变为预设几个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板块,各个板块之间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为我们设计简单实用的教学板块,以及逐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提供了依据。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我就依据课后练习题预设了几个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板块。课后练习题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长句子。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意思,说说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的机智。

我们看第一题的设计,正体现了统编教材对高年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朗读和理解方面的能力要求。纵观各年段文言文朗读训练,学生经历着“跟着老师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在老师的帮扶下尝试着自主朗读——运用所学方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自主朗读”的过程。依据本课所处的年段特点,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运用之前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把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因为本课所涉及到的句子比较复杂,朗读过程中学生要借助之前具备的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去理解文本中两个长句子的意思,从而为准确读好停顿做铺垫。

纵观统编教材文言文课后练习中对“理解感知”的目标要求中都提出要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但每个年级要求各不相同,也是有梯度变化的。三年级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整体感知故事了解其大意即可。四年级则要求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同时教给学生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方法。到了五年级课后练习中则出现不同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再来看本课第二道练习题,正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深入思考感知人物特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明晰了课后练习题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板块。

板块一:初读,读通课文。学生在回顾旧知交流补充的过程中梳理出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几个常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结合插图想象、抓关键字词突破句意)的学习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大致读懂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据义定音”的方法判断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把文言文读正确、读通顺,为后面理解意思读好停顿做充分准备。这个板块的设计就是综合课后两道练习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板块二:再读,读好停顿。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以学生运用旧知的迁移,在合作互动中读懂短文每句话的意思,我只在学生出现困惑的时候适当提供解决的方法,比如可以尝试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补充省略部位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课文,诵读中我们一般在“谁做什么、谁怎么样”中的“谁”后面稍做停顿。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尝试自主读好停顿,我只在学生对课后习题中出现的两个长句子该如何停顿发生分歧时稍加点拨。这个板块设计目的仍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读懂读好文言文。

板块三:思读,背诵积累。这个板块我引领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谈谈“杨氏子”的特点,学生在深入思考交流互补中体会到杨氏子的聪慧、有礼貌;在师生配合读中体会到“应声答曰”仅仅四个字就体现了孩子的反应机敏。之后学生再次诵读时,不但读好了停顿,还注意了语速的变化,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背诵积累的目标,同时还引领学生复习了运用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阅读方法。

板块四:拓展,感悟古文魅力。因为《杨氏之子》是五年制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文言文,所以这个板块我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古文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有趣的小故事,认识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这样一方面巩固学古文的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如果学生自己也想说出如此幽默机智的语言,必须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完成了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在以上《杨氏之子》的教学中我力求依托课后练习题,把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在四个教学板块中,在每一个板块的教学中都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而简单的教学板块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简约,更富有实效性。

三、精心预设简洁的关键问题

课堂中为了避免琐碎问题的提出,我们应该力求在每一節课中找到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是能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入思考的兴趣点,或是激发学生探究争论的矛盾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进行提炼,还可以从文前导读中受到启发,或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进行设计……总之教师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寻找教学目标和学生所需的契合点进行设计。

1.在文章题眼处设计问题

文章的题目往往有揭示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的作用,所以针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设计问题,正是理解全文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口。如《西门豹治邺》一课,全文围绕“治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记叙,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治邺”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学生依据记叙文的要素,提出课文会写西门豹“为什么治邺”,西门豹“怎么治邺”,西门豹“治邺的结果怎样”。由此可见,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层次的梳理等,已经在学生围绕“题眼”提问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2.依托课后练习设计问题

例如,教学五年级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一课,教学伊始,我们借助课后第二题组织学生直奔教学重点开展学习。学生默读课文去寻找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标注出自己的读后感受。首先学生很快关注到全文很多段落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方法,接着他们在默读中深入思考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随后在汇报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最后在实践运用中提升语文能力。这一问题的设计一方面找准了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为整节课教学选准了主体线索,为长文短教选准了切入点。

3.在文章矛盾处设计问题

有的作者匠心独运,在课文内容中安排“矛盾”之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矛盾之处,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悟出道理所在,提高认识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我提出“诸葛亮明知周瑜是在设计害自己,为什么还要步步退让”这一问题。学生再次细读文本,深入思考,不但体会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更体会到他有大局意识,心胸宽广。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追求简约求实的境界,首先就要依据统编教材全新的编写体系、编写特点,精准定位简约的教学目标,精密设计简单的教学板块,精心预设简洁的关键问题,努力创设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关键问题统编教材教学目标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