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课程思政的军事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25万泉任远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思政语言

万泉 任远 邓 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大外语。所谓大外语就是外语教学要有大格局,要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小格局,培养既胸怀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军事院校承担着向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输送优秀一线指挥员的重任。提升“准军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学员的使命担当意识,直接关系着部队建设的前途和战斗力的生成,成为军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为坚持“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坚持新时代“政治建军”的要求,以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军校文科类“金课”建设势在必行。

二、军事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

笔者发现,当前军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以传授语言知识技能为主,在讲课中很少系统深入挖掘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思政元素,忽视了语言知识以外对学员理想信念的塑造,没有充分发挥好英语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鉴于此,军事院校“课程思政”模式应以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目标,转变单一的“语言技能”型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在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将“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者真正整合到一起。

1. 注入课程灵魂

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在知识传授——培养学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特别强调价值引领——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传播中注意凝聚知识底蕴,注重把抽象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课堂效用,形成“一点三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一点”即抓住每个单元的思政点,“三面”指的是在教学中把这一重点融入主题,融入语言,融入现实。引导学员“睁开眼睛看世界” ——关注时事。

2. 创新教学模式

依托“互联网+线上智慧教学平台”,在课上环节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语言输出任务为驱动,以互动交际为主线,在开展多层多维互动交流的语言实践中强化德育元素的渗透。借助“互联网+线上智慧教学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智慧云课堂等,课前定期推送与所学主题相关的时政资料。就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综合引入China Daily,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双语新闻以及主流西方媒体的报道评论。针对同一主题,丰富语言表达的素材,对比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引导学员进行多元化视角解读。要求学员对相关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与交流,鼓励学员用英语组织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上系统地表述。通过平台实时督促学员完成课下任务,努力做到课上课下全链条不断线,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思政课堂的翻转。

三、军事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具体实践

1. 课前自主学习

(1) 制定单元任务清单,让学员在开始单元学习前,即可对所需达到的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单元学习完成后,对照任务要求,反思学习,对自己的完成度有清晰感知,做到“可评可测”。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一单元为例,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学员应达到以下三个层面的语言能力目标:

词汇:重点掌握A课文preclude, inhibit, dedication, endeavor, pursuit五个单词,B课文aggravate, alleviate, disciplined, renowned, propel五个单词。

篇章:能够赏析举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在写作、演讲中学会用恰当的例子支撑观点。

技能:了解构词法(词根、词缀)的相关知识,通过主题词分类法积累四级写作素材。

(2) 依托与教材内容配套的U校园平台,分享课程音视频资源,补充阅读材料,发起课前讨论,布置前测等,实时追踪学员的自主学习轨迹。

2. 课堂互动内化

依托雨课堂实现弹幕、投票、主题讨论等课堂互动,多渠道激发学员的课堂参与度。

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结合单元主题,模拟现实问题,设计语言应用场景,围绕语言输出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语言学习与应用贯穿始终。

第三册第一单元A课文Never, ever give up!中作者例举的成功人士均来自西方。在文章内容赏析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员用英语介绍他们心目中我国成功人士的例子。尤其是与学员契合度高的例子,如从影视作品中《士兵突击》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到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再到东京奥运会的奥运健儿,启发学生对永不言弃及如何取得成功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基于育人素材与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语言学习、应用、实践活动。深度处理语言知识,通过各项语言微技能的训练,基因式融入品格培养。如通过语音训练,培养坚毅自信;通过语法讲授,拓展思维方式;通过词汇教学,促进跨文化认知;通过修辞赏析,掌握国际话语之道。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在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的同时,通过对思政要点的互动和细致探讨,激发学员主动进行思考,提升学员的思辨能力。

3. 课后评价反馈

选取外研社读写数字课程中每个单元的Moral Education(思政教学)板块作为课后主题延伸。学员通过客户端完成相应习题,如口语练习,语言强化等。通过准备单元口语产出任务,提交学习笔记或反思日志等途径夯实知识掌握。

教员可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对学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在下一次的课上通过雨课堂等智慧平台,现场随机抽取学员的作业进行展示。教师可通过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手段,诊断发现学员作业中暴露出的知识盲区,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四、军事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具体实践

首先,从学员层面来看,在提升其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浓厚的家國情怀,能够用思辨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员对军人职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把自身发展同军队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履行军人使命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逐步建立起一支能胜任育德任务的现代化新型外语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军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教员有明确的“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课程思政观,能够充分发挥大学外语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灵活运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

最后,从课程建设层面,外语课程思政与语言知识、技能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外语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从而最终做到语言知识关联情感价值,实现深度教学的目的。通过营造隐性和柔性“润物无声”的教育环境,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小课堂同军营、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五、结语

军事院校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对教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员需紧密结合课本内容,开发课程思政“基因”,灵活运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需在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战位,努力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合格军事人才。只有将新时代“思政育人”思想融入军校英语课程教学,实现英语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答好时代给我们出的这份试卷。

*项目基金:HJGC20219101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HJ20206313606海军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思政语言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军事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军事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探析
对概率统计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