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机理、价值功能与赓续传承

2022-03-24邓凌月

理论探索 2022年4期
关键词:谱系中国共产党价值

邓凌月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济南 250014)

党史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实现了由单一到多元、从孤立到系统的嬗变,形成一个内容丰富、接续发展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它用一个个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精神链条,鲜明生动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研究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生成机理及价值功能,探寻赓续传承的有效实践路径,对于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

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重要概念。习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又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再次强调“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2〕。

从以上论述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不是随机无序、自由生长的,而是沿着一定内在逻辑并遵循一定的演化规律发展前行的,是一个逐步形成、迭代发展、层积累迭的动态、开放、发展、系统的精神族谱生成过程,即精神谱系的形成有其内在生成机理。这是精神谱系“何以生成”的依据。只有厘清其内在生成机理,才能真正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之间的次第序列、代际演化、源流变化、主从关系等基本问题。精神谱系内在生成机理既应反映精神生成的一般机理,也应反映谱系形成的一般机理,还需充分考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性质宗旨、政党特质等。综合上述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机理可从实践铸就、观念生成、精神累迭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把握。

(一)实践铸就。精神绝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基于时代、实践的产物与成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是伟大精神的来源、动力,伟大精神又推动着伟大实践。因此,精神、精神谱系的生成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其实质上就是实践生成铸就的过程。从实践生成铸就过程来看,精神是参与实践的人(个体或集体)——实践主体对现实世界的观念映射,是在解决实践难题、推动实践进步的过程中萌生、演化、发展的。由此可知,人、事件(实践)、地域是精神产生的关键三要素,其中事件(实践)是核心要素,事件的性质任务、历史背景、时空条件、行动策略、推动历程等决定了精神的基本形态和精髓要义;人是实践主体,精神是人的观念产物,无法脱离实践主体的影响和印记,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气质特点等都会映射到伟大精神及精神谱系之中;地域是实践发生地,对精神塑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地理自然环境既是自然构造物,同时又是人类社会文化构造物,每一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区“性格”,如社会习惯、文化习俗、精神传统等,这些也会在精神、精神谱系的塑造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在推动客观世界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主观世界的显著变化,从而生成特定的精神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实践中与时代互动共生,与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同行共进,因此呈现出强烈的时间延续性、鲜明的时代契合性等历时性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不是共产党人的孤独呐喊,也不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自我发展,而是与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互促共进,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产物和精神成果。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历史任务,是革命精神创新发展的时代标尺,是革命精神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的总体依据〔3〕。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以清晰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精神主要围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时代特征来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精神主要根据“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时代特征来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伟大精神主要按照“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时代特征来生成;进入新时代,伟大精神主要依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特征来塑造。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每个历史时期精神生成的实践过程,总是与当时的社会主题、时代特征、时代要求相契合,是对中国文化的“守正”“革故”与“鼎新”。而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变迁,也为实践铸就下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和演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方向,是精神谱系的社会支撑和文化底色。这种历时性反映了精神谱系发展的时代沿革和持续演进,也反映了精神谱系与实践、时代的一致性和从属性关系。这是谱系得以形成的内在要求,是谱系的“支”和“流”,形成了精神谱系的时间纵坐标。

(二)观念生成。精神谱系的形成是一种精神建构过程的反映,而这个精神建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念生成过程,既是实践主体进行实践抽象、价值塑造、思想聚焦与符号建构的观念演化发展过程,也是实践主体表达价值主张、群体认同以及思想动员的实现精神作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精神观念的生成有其自身规律,遵循一般的观念生成规律和精神发展规律。一般来说,精神谱系中每一伟大精神的形成,都是先对塑造这一伟大精神的历史实践进行概念归纳、提炼总结,并对其蕴含的特有价值、突出特征等加以塑造和聚焦,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度凝练的文字或词语表达其内涵和精髓要义,并使用人、事件(实践)、地域等关键要素对精神进行命名,形成政治符号,最终由中央或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加以正式确认,形成全党的共同认知。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精神的观念生成过程,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物化载体上得以表征的方式方法,以及精神被记录、解释、阅读、确证等的演化历程。

考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诸精神的观念生成中,又可明显看出精神所蕴含或体现的核心观念既有“稳定”亦有“变化”的特点。所谓“稳定”就是指诸精神中基本都包含或体现了实事求是、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奉献精神等观念,体现了党的精神谱系源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传承,反映了精神谱系恒久不变的性质和价值,也是精神谱系之所以成为谱系的内在缘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演进,枝繁叶茂,但万变不离其“宗”,源流脉络皆同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同根同源性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能够在时代更迭中连续发展、支脉纷呈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能够维持谱系结构稳定持久、绵延赓续的重要基石”〔4〕。同源性决定了精神谱系内在逻辑的统一和稳定,也决定了其内核和特质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是谱系的“序”和“根”,是贯穿谱系的“一条红线”,构成了精神谱系的价值坐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由此而展开。所谓“变化”就是指诸精神因应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挑战、不同任务,增添了各自独特的精神元素,体现了精神的适应性变迁和个性化特征。没有“稳定”,精神谱系就缺少了贯通的“红线”和灵魂,诸精神之间就失去了渊源和关联;没有“变化”,精神谱系就无法“枝繁叶茂”成为谱系,诸精神之间就失去了个性和特色。但“稳定”和“变化”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相对的,二者统一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的历史实践中。

(三)精神累迭。精神谱系的形成过程还体现为诸多精神按照谱系的形成规律来进行的累迭。这种累迭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或静态罗列,而是根据精神形成的时空范畴和历史主线,按照一定的逻辑、一定的标准和体系进行建构,形成动态发展的精神族谱。摸清精神谱系中诸精神累迭的内在逻辑或标准,才能从学理上构筑和绘制出精神谱系的世系表或“瓜藤图”,从而揭示精神谱系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笔者以为,精神累迭逻辑或标准体现为以下几类:

一是时间逻辑。仔细分析纳入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其大的排列顺序基本上就是纵贯党史百年的时间主线。这既符合普遍意义上谱系排列的一般规律,也符合精神谱系发展是历时性过程的特点,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历史传承、以史为鉴的历史自觉。

二是主题逻辑。除了时间逻辑这个主要累迭方式之外,精神谱系还可以按照精神的主题累迭而成。因为纳入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涉及的主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生、改革、科技、体育、卫生、生态等,而每一个主题一般都有若干精神纳入,将同一主题的精神累迭而成,可形成该主题的“分谱系”。这样既可以把握“分谱系”与主谱系、其他“分谱系”的内在关联,还可以厘清“分谱系”之中各精神的演化逻辑及区别,从而深化对谱系图谱的理解。

三是类别逻辑。精神谱系亦可按照类别逻辑来排列,可划分为“人物类”“会议类”“地域类”等。每一类别再按照时间顺序形成各自的类别谱系。这种排列方式既有助于清晰界分各类别精神,也可缕析本类别精神演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内涵侧重,从而深化理解各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区别,更好地把握精神谱系演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说,对人物精神累迭可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物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是精神谱系的实践主体、代表主体,是精神的创造者、体现者、弘扬者。构建人物谱系,既能充分反映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无私奉献,也可鼓舞和激励更多共产党人赓续弘扬人物精神。类别的多样性反映了精神谱系中各精神特定时空场景及独特实践内涵,反映了精神谱系的具体性、特殊性。这是精神谱系赓续传承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所在,是谱系的“枝”和“叶”,构成了精神谱系的形态横坐标。

四是自主逻辑。精神谱系的演化发展既不是按照固定图谱、既有程序来进行的,也不是由某个英雄人物的提前规划、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前行过程中,在重大事件、重大考验、重大关头面前,在应对风险、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自主生成的。当然这个自主生成,不是说可以离开党的领导,而是强调精神生成的非规划性、非预定性。精神谱系的生成与谱系的创生主体息息相关,是时代、实践的产物,随创生主体的历史实践活动而变化和发展,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及其深度、广度密切相关,精神生产越是扎根历史实践,越是贴近人民发展诉求,越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诉求,也就越具有自主性。自主性反映了精神谱系发展的内在机理,是谱系多样性的“生产链条”,形成了精神谱系的衍生逻辑。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功能

对生成机理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精神谱系“何以生成”,但精神谱系何以具有生命力和重大作用?进入新时代,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精神谱系进行赓续和弘扬?这就需要探寻把握精神谱系的价值功能。精神谱系的价值功能既包括作为精神应有的价值功能,也包括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重要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功能,是解决精神谱系“有什么用”的核心问题,关系到赓续弘扬精神谱系的缘由与依据,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百余年来奋斗历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为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具有强大的价值功能。

(一)文化价值功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价值功能是其承载的基本功能之一。这种文化价值功能不仅体现在精神谱系作为观念和意识形态引导与塑造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逻辑,而且体现在精神谱系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在精神、道德、价值观等文化层面“共同意识”的反映和表征。这种反映和表征与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由“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的历史变迁历程紧密相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历程就是其文化价值功能不断彰显和发挥作用的历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以及战略路径等重大文化问题的观念和意识。在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方面,就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集合,是伟大复兴实践的精神提炼和总结升华,又以精神所特有的作用和力量推动伟大复兴的实践前行。在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方面,就是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强国建设框架中,意识形态至关重要,是文化强国的支撑和关键,而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党的精神谱系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的精神累迭,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战略路径方面,就是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文化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和赓续、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文化建设的路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习近平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革命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层积累迭,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时代呈现,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精神表现。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百余年历程中,在创造一系列伟大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勇于创新的鲜明特质等,为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底气。

第三,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这里所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文明集合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精神载体;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过程中,为制度的形成、巩固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精神谱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标识和体现;精神谱系作为执政党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不仅影响和决定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空气,也必定会带动和影响社会文明的形成发展。

(二)政治价值功能。政党精神谱系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集中概括和本质表现,直观反映并鲜明传播着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符号特征。这种政治符号既是传递思想的有效工具,更是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方式。由此可知,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强化对政党的政治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党的情感赞同、行为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政党所代表的国家政权、国家制度、国家行为的心理归属和自觉认可。政治认同作为人民群众的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人民群众个体或整体对政党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政党要向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素材或载体完成这一过程,使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认同、尊重并服从政党的领导地位。作为展示和反映政党光辉事迹、先进模范、英雄人物高尚精神的精神谱系,可以有效承担这个素材或载体的任务。当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给予认同时,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整合作用。意识形态是政党执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和灵魂所在。为实现有效执政,执政党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整合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党的精神谱系在统一思想、价值引领、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精神谱系教育、影响、引导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实质上就是用党的意识形态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进而使全党、全社会接受并按照精神谱系所内蕴的价值规范进行政治活动的过程,这就是精神谱系意识形态凝聚整合作用的体现。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精神,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凝聚整合作用,才能在无数的危机和关键时刻,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凝聚起来,把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汇聚起来,使我们迎来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要继续发挥党的精神谱系的凝聚整合作用,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永续精神动力。

第三,提升政治动员效能。政党的政治动员是政党为实现某项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宣传、鼓动等行动。精神谱系本身就是政党目标、政党价值、政党性质的体现,精神谱系之所以能被创造和传播,就在于其内涵已得到政党成员的普遍认同,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并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政治宣传过程中,精神谱系的创造与传播就是政党共识得到认可、支持并规范政党成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高效政治动员的过程,也是启发和教育群众认同精神谱系所承载的政党价值,提高受众政治觉悟、明确奋斗目标并最终实现政党政治任务的过程。

第四,塑造中国共产党政治形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能够有效表达党的本质属性、特质特点,又能够生动反映党的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和感人事迹,还能够有效塑造和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行为。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在党内国内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在国际上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塑造和提升党的良好政治形象,提升党的形象魅力。

(三)社会价值功能。执政党的精神谱系,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和塑造政党行为和政党实践,而且能够有效形塑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气、教化社会成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形塑社会行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一切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要实现坚强领导和有效执政,政治社会化必不可少。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传播,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全社会都有形塑和改造的作用,也就是全社会通过获取精神谱系所内蕴和承载的政治价值、政治能力、政治意识、政治立场等,实现社会新共识,重塑社会行为新模式。

第二,引领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为社会风气树立旗帜、标示导向。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正确价值观念等,都在精神谱系形成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凝结和呈现,成为精神谱系中诸精神的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形成了精神谱系的内涵和精髓要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社会风气的主导性方向和核心价值所在。精神谱系中的先进模范和英雄人物是塑造和引领社会道德风范的标杆和典型。在精神谱系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他们是社会的精华和优秀分子,他们在成就、奉献与牺牲中所蕴含和形成的精神、品质、风格,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是激励和鼓舞人民前进的磅礴力量。精神谱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标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标识。

第三,教化社会成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及先进分子在党史百年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精神样态集合,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彩呈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教化、引导、激励等功能。精神谱系蕴含了许多真挚感人的事例、震撼人心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人物,是教育全党、全国人民的鲜活素材,在思想道德建设、培树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方面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改变,一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新形势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是否坚定,思想是否先进,作风是否廉明,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育与传承传播,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回顾党与人民心连心、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勇历程,感受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鱼水深情,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自觉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祖国美好河山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进而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围绕全党、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价值认识偏差、教育形式老旧、教育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化、引导和激励功能,意义重大。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赓续传承

厘清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及价值功能,不仅是为了解决精神谱系“何以生成”“有何作用”等基础性问题,更是为了解决“如何弘扬”这个关键性问题;不仅是为了深刻理解“历史如何走过”,更是为了深刻明晰“未来如何前行”。

精神谱系有效赓续传承的构建理路为:从历史与现实观照角度对精神谱系精髓要义进行精准概括——在当代实践中与变化着的时代、环境、主体、受众等进行恰当结合——实现对精神谱系的创新发展。即:从价值内涵有效传承、与时代发展恰当结合、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按照主体示范、受众研析、内容优化、方式联动等方面探讨传承策略,增强精神谱系赓续传承的历史底气和时代活力。

(一)以主体示范引领为前提。身教重于言教,己正方能正人。精神的创造主体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在伟大精神传承中,传承主体是否具有这种品格、追求和风范,是否能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必然会受到来自传承主体之外各方的监督、衡量和评价。如果传承主体的言行举止与其所传承内容出现偏差甚至背离,精神谱系传承赓续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传承主体既要对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核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又要以实际行动遵循和践行精神要求,真正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这就要求传承主体要在“学、信、传、行”上下功夫。要真“学”,就是要对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的发生背景、创造历程、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等进行系统、深入、全面学习,从而把握好每一具体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内涵、精髓要义;要真“信”,就是要从内心被感动、触动、震撼和信服,并内化到骨髓和血液中;要真“传”,就是在传承伟大精神时力争做到以情感人,以例动人,以理服人;要真“行”,就是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日常言行中、体现在工作生活中。

(二)以受众研析把握为基础。精神传承赓续过程中,传承受众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感动—认同—接受—践行。受众既是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有效传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伟大精神践行实施的关键环节。由于传承受众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舆论场域、意识形态场域等的不同,不同个体对伟大精神的感知度、理解度、认可度、接受度等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对受众特点进行深入研析和精准把握,使受众内在认同伟大精神,外在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奋斗动力,从而有效推动工作,切实提高精神谱系赓续弘扬的有效度。当前,应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群体的研析把握,这是精神谱系赓续弘扬的重点人群,也是精神谱系能否切实赓续弘扬的关键人群。由于青少年生活远离战争时代,尤其是城市青少年群体,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和感受,但他们在微信、QQ、微博以及网络互动直播的使用人群中占比较高,活跃度高,因此,传承弘扬精神谱系就要利用他们熟悉、喜欢并习惯使用的交互式“微平台”传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少年加深对精神谱系的认知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传承内容发展转化为重点。目前在精神传承中普遍存在注重表面内容传递的现象,实际上传承最为重要的是对价值内核的继承,而不是单纯精神内容的简单延续。每一种伟大精神都是特定主体在特定客观环境和客观条件下产生的,既是历史产物,又具时代价值,都有其特定价值内涵。夯实对精神价值的有效传承,包括对伟大精神内容的传递、认可、接受和践行,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及现实性,是伟大精神有效传承的首要任务。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本质属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政党特点的精神表达。这种价值内核的产生大多遵循由因及果、由过程至结论的内生机理,因此,内容传承必须重因、重过程、重内生机理,方能有效。这就要求必须根据新时代、新阶段和精神谱系的新发展、新表述,对传承内容做继承创新和重点选择,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应与时代结合,契合时代特征、结合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对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内涵要义进行时代解读与阐发;应与实践结合,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科技发展、贴近受众需求,挖掘精神谱系的现实价值和功能。

(四)以时代化大众化传播机制为路径。传承方式直接影响精神谱系赓续弘扬的有效性。新的传播方式既带来了传承的便捷性、互动性、生动性等优势,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开放性削弱了权威性。互联网传播格局下议程设置的去中心化削弱了传承主体权威,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伟大精神很容易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形。二是时效性降低了实效性。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模式下,精神谱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被降低。三是虚拟性弱化了真实性。利用网络智能AI 和云技术建立的云平台,实现了便捷高效“云旅游”“云参观”等,但也弱化了实地感受体验所能带来的内心触动和灵魂震撼。四是过度商业化造成的低级恶俗化。市场化、功利化、泛娱乐化传播改变了伟大精神的价值属性,歪曲、恶搞盛行,“低级红”“高级黑”频现,造成公众价值取向错构、精神信仰瓦解、理想信念迷失。有效赓续弘扬伟大精神,必须消除以上不利影响,顺应数字信息与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三微一端”及各类互联网平台、融媒体平台优势,形成权威主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渠道、多平台的融合联动,使传承平台更具多样性、普及性,实现传承方式的时代化、大众化。

(五)以精神谱系的创新发展为聚焦。精神谱系是一个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精神宝库,其不竭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发展。时代发展永不止步,实践探索永无停歇,精神创造相伴相随。未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不懈奋斗中,在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创造出新的伟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添新的内容,为不断夺取新胜利提供精神支撑和内在力量。

猜你喜欢

谱系中国共产党价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