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3-24陈雪梅
文 陈雪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美术教学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故笔者以美术欣赏教学为核心,阐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美术欣赏学习的机会
通过开设美术课程,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很多艺术作品,却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美术知识,系统化地了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初中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依靠教材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欣赏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路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浏览网站,参观画展、博物馆等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美术,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例如,在《长河漫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与教材有关的任务。又如在讲解“兵马俑”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与兵马俑相关的照片和资料,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在讲解“水”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阐述对水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好处。
另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如,古代建筑、精美艺术品以及雕塑艺术等,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教师想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科技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核心,对作品展开系统化分析,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赏析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发布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了解作者创作时的状态、画中人物的生活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作者的其他美术作品,发现美术的魅力。同时,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全方位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作品,还能使美术赏析变得更加立体,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三、欣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还未完全成熟,会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缺少学习动力的现象。而自主性学习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学生通过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将欣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当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较为优秀的泥塑作品时,教师就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泥塑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泥塑的制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周围的环境,丰富美感经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将观察到的场景通过自己已有的美感体验进行创作。
例如,在《过大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描绘过年的场景。有的学生描绘了小朋友过年在一起玩耍的场景,有的学生描绘了家人在一起做菜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对理论知识和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解相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若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显著提升,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图片等,为学生带来视觉的震撼,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内容。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同时,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关心学生的听讲情况,只是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让学生每天做大量的练习,甚至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美术教学并不重要,进而取消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成长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美术欣赏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的美术欣赏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而是重视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勇于表达情感,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办法,否则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不能达到预期要求。
例如,在《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仔细讲解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场景,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查找作品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委派代表进行分享,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在下课前5分钟内,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促使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要补充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位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美术欣赏的机会,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