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2022-03-24张毅
张毅
(安徽建筑大学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徽合肥 230000)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了新常态的趋势。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为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引领之下,很多新兴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建筑电气、智能化等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1]。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2.0 时代,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教育领域当中,相关的专业学科建设依然跟不上教育信息化2.0 时代的发展,因而仍面临着较大的人才缺口,给我国新工科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高校对于新工科建设应加大力度,培养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占据的位置至关重要。而当前很多青年教师是在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对于新工科的要求难以完全符合。因此,在新工科发展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既是信息技术的纵向升级,也是信息技术的横向渗透融合。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2]。”而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其中,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乃至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主力军,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成为青年教师必不可缺的基本能力。因此,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有意义的工作。
2 新工科发展的建设要求和内涵特征
2.1 新工科发展的建设要求
在我国工程教育发展中,新工科是一个代际的概念,是随工业文明进步不断发展演化的教育[3]。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是在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对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主动适应。到2030年,在产业创新及工程科技创新中,要发挥出主体性的作用,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路线和方针政策。新工科建设需要全球范围内研究所、高校的通力合作,全球一流研究人员、教师的自由流动、开放的思想交流等。而这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依赖。因此,从新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新经济发展等视角来看,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2.2 新工科发展的内涵
新工科的概念和传统工科是相对的,指的是以新产业、新经济为背景,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具体指的是一些新兴工科专业,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建筑电气、智能化等。新工科的本质是“工科”,取向是“新”,致力于在新方法、新内容、新模式、新质量方面,实现新的成就、突破、创新。新工科建设需要设置和发展相关新兴工科专业,强化建设提升质量[4],还要改革创新现有工科专业,基于高等工程教育规律时代特征,对新的培养模式加以探索。新工科的内涵在于,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将塑造未来、应对变化作为建设理念,将协调共享、交叉融合、继承创新作为主要途径,对创新性、多元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加以培养。
2.3 新工科发展的特征
新工科的特征是由其内涵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创新性、整体性、开放性。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校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主体,应聚焦当前经济发展亟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类型,主动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布局好新工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引领未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程人才[5]。培养出更多新型的技术型人才与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决策权、话语权,在发展战略中占领制高点。新工科发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不是单一、零散的计划,而是在生态、政治、文化、经济中均有所融合,需要个人、社会、学校、政府各方建立合作、共同努力完成的重要战略计划。在实践开展、方法研究、法律保障、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应系统联动,保证详尽完整。要看到新工科发展的持久性,做到因势利导,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因此,新工科发展应当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以世界格局为着眼点,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兼顾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家的合作交流,通过发展谋求合作,通过开放促进创新。在内部,对各方力量加以凝聚,争取社会力量、政府力量、校企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充分开放工程教育资源的良好格局,营造出共享、共建、共商的工程教育责任体系。在外部,应对国外先进理念经验充分借鉴,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标准、中国理念,对中国特色新型人才能力体系加以构建,进而培养出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之处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工科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参与和执行的作用。当前,很多青年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参与高校工作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虽然自身知识和能力较强,但是在新工科发展的视角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3.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已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以信息化全面推动现代化成为现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然而,当下,很多高校依然保留着大量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及学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因此,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下高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
3.2 教育理论及创新动力不足
在新工科发展中,技术科学知识的多价性使新工科表现出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边界扩张的张力,这种张力成为跨学科协作的动力,而跨学科的教学研究不被重视[6]。所以,青年教师往往难以提出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改革策略方案。而且,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考评,一般对于理论研究方面比较重视,但对于教学质量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因而青年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创新缺少足够的动力,由此反映出了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及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3.3 新产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青年教师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中仍然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对于建筑电气、智能化等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研究生阶段学位获得条件,仍主要是学术论文,因而青年教师在理论学术方面的学习比较重视,对于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实践能力、经验的积累比较忽视[7]。另外,由于导师的研究领域比较局限,因而青年教师的视野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现有的研究课题中,关于工程实践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对于建筑电气、智能化等新产业领域也少有涉及。因此,青年教师新产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3.4 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激励机制不足
我国大多数学校在青年教师考评方面,以学术成绩为主要依据,重点关注的是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而建筑电气、智能化等新产业领域往往具有较高的门槛,特别是前期投入较大,回报较小。由于相应激励机制的缺乏,使得青年教师难以形成较高的参与意愿[8]。高校及社会对于成绩评价,更为关注高水平论文、纵向项目,对企业及科研所合作项目有区别对待。正是由于这些制度的存在,很多青年教师对于新产业新经济的回报情况并不看好,甚至对智能电气、智能化工程实践机会主动放弃。因此,体现出了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4 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法
新工科发展中,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新工科工程教育提供了主要的人才支撑与保障。人才是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应当建立一支符合新工科要求、符合新经济需求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注重面向新工科发展,以新工科内涵及任务为中心,与新工科发展行动路线相匹配,对教育教学理念、经济产业思维加以创新,进而实现新工科发展下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4.1 构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当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开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实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差异化教学和精准化教学。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在不断提升,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才能满足形势需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4.2 引导青年教师在新工科主流方面的汇入
在新工科发展下,要注重对新工科氛围的良好营造,引导青年教师在新工科主流方面的汇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要提供重点支持,高校及相关专业要对基层首创精神、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打破学校范围的局限,积极联络社会力量,投入到新工科发展建设当中。在工程教育新生态的打造过程中,将青年教师引入,将其培养成优秀的多能教师,具备良好的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交叉的新工科视野。也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对国际相关先进经验加以借鉴[9]。引导青年教师注重新工科教育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提升,对新工科知识能力体系积极构建,逐渐形成更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工程实践能力、良好国际视野的新型教师,实现教学能力的大步提升。
4.3 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模式探索能力进步
新工科下的教学模式是新经济需求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也有很多新兴的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得到应用。对此,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的系统教授、岗前培训及网上学习等。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培训,对新兴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加以了解[10]。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模式交流研讨,并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及课程改的侧重点,鼓励青年教师在新工科发展教育模式改革探索实践中积极参与,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模式探索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4.4 加强新经济产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培训
新工科发展需要面向产业,对新产业加以建立,对新结构加以构建。我国当前建筑电气、智能化等新技术、新产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面临的人才缺口也巨大。由于青年教师原有研究结构,主要针对日渐饱和的传统领域,而不是人才需求较大的新兴产业,因而才会出现人才培养结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情况。对此,应当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以现有的研究基础为起点,把握新工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对研究方向积极转变,以新工科新技术要求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11]。通过加强新经济产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与提升,实现现有工科之间、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进而形成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4.5 强化青年教师建设新工科内在动力提升
在新工科发展下,高校要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特点,对内部激励机制、人事考核评聘机制加以建立和完善,为青年教师探索实践新工科提供更大的动力。高校应将传统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提升对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视程度,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为青年教师在新工科发展方面的投入的利益提供保障。在建筑电气、智能化等新产业实践中,青年教师面临着前期投入较大、成果回报较小的问题,高校应当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使青年教师的后续发展、个人待遇得到确保,从而能够在新工科发展中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而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新工科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对于我国高校及青年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随着新产业、新经济的纷纷涌现和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么青年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急迫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宏观引导和具体实践相结合。高校及青年教师应当对自身特点及定位充分把握,在能力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要基于新工科发展建立长远的战略,不断提高新工科创新能力及教育改革,对新经济发展主动适应,在新工科建设中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