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落实“1+X”证书制度的思探
——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
2022-08-30王晓明王坚州
王晓明 王坚州
(1.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31;2.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1)
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现在是职教思考和探索的热点问题。从学校专业角度出发,要解决“1+X”证书制度落地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专业教师对制度的认识问题,教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后,才能从学校专业实际出发开展试点工作,并在推进和落实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得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 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1+X”证书制度的推行是为了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由相关企业或行业机构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同时,证书的获取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缓解因结构性所造成的就业矛盾[1]。
“1+X”证书制度下,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制订、推行以及在院校的落地实施,体现以下特点。
1.1 技能等级标准制订和证书发放由评价组织(企业)主导
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制订和证书的颁发由相应的评价组织(企业)主导,这将打破以往证书由政府部门或者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和发放的垄断地位,这是技能等级证书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试点期间,就出现由新松机器人公司、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制定的《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技能等级标准及证书[2]。这些证书将接受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考验过程,认可度高的证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将倒逼评价组织(企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让自己开发的证书标准更贴近生产岗位要求。标准制订和发证主体的变化是一次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创新。
1.2 学生握有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择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考取多个证书
“1+X”证书制度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多种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可以考所学专业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选与专业相关的,甚至可以跨专业考证,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考取多个证书。这突破了以前技能证书获取必须有相关专业学历或者相应工作经历的规定,体现出更大灵活性。随着学分银行制度的制定和开通,更为学生今后发展,设计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多条路径,体现了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更大地满足了现代产业发展跨专业、大融合的用人需求。
1.3 “1+X”证书制度不是简单的职业院校考证制度迭代更新,而是在为实现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类型教育做准备
许多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就是过去的在职业院校实施的双证书毕业制度的翻版,这就把“1+X”证书制度的推行简单化了。在教学内容上,双证制度只是在学生通过参加技能鉴定取得该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来强化某一部分专业内容的实践。而“1+X”证书制度则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的学历教育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在制度设计上,双证制度只是在原有的学历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考试的内容,是对现有的学历教育与学制体系的一种简单的改革。而“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是在一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3]。从这个方面看,“1+X”证书制度是一种手段。制度推行的核心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最终目的是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从而体现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4]。
2 中职学校对“1+X”证书制度的落实
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在“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过程中,职业院校的任务是: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中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优化整合课程的设置及专业的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同时,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和相关专业建设,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职业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5]。
面对众多的“1+X”证书,学校选择试点专业、证书和落实过程中要有一定策略,不能单为推行而推行,要达到通过证书推行促进专业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学生质量提高的效果。
2.1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
一是选择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参与试点工作的专业确定下来。技能等级证书由评价组织(企业)主导后,出现一个专业多种证书的局面。在证书的选择上,学校有一定的策略。证书的选择一定要与学校相应的专业实际情况和发展相符,认真研究各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能否较好地融入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也要进行一定的岗位需求调研,研究该证书是否与该专业实际的岗位需求相符;最后,证书的选用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中职学校建议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选择需要考取的证书。
二是考核标准与课程建设的融合。将技能等级考核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其核心是把考核标准的内容细分到每门课程的考核中,再通过课程考核指导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考核标准、教学实践和课程考试三者的融合。具体细分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标准、教学实践和课程考试三者的融合
三是积极开展师资培训。“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和考评员的培训、考核以及后续的教学、考核辅导很重要。在师资培训的开展中,要注意学校的引领保障、企业的助力培养和教师的主动担当。学校首先要选出敢担当的教师来开展“1+X”证书的试点,因为“1+X”证书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完善中的制度,政府、企业、学校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有担当的教师勇于去做。同时,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有方向、有计划、有保障、有效益和能激励的教师培养过程。最后,学校要借助证书制度的推行,联合企业,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打造教师培养的双平台,这里的双平台是指校内教学实践平台和校外(企业)培训平台。
2.2 在“1+X”证书试点专业教学实施中,以课证融通为契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一是实训教学中采用分模块教学、分段评价的教学和评价方法。以《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课程为例。就可以按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将课程分成6个模块[6],如表2所示。
表2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课程分成模块
按模块开展教学,同时,按模块开展分段测试及评价,让学生逐个模块开展学习并通过考核。让学生在完成每个模块学习的同时,就达到了相应技能等级操作考核的标准。
二是适时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运用教学APP、微课视频等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有效解决现场教学学时不足、教师一对一指导时间少等难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的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实训设备不足、个人实训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方法和习惯的有效途径。
3 落实“1+X”证书制度中的收获和展望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优化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3.1 落实“1+X”证书制度中的收获与思考
把“1+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结合起来,丰富了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融入技能等级的标准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培养要求得到了细化,人才培养方案操作性更强。在将技能等级培养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使得专业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
将落实“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1+X”证书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制定一些保障措施,同时,各证书的评价组织(企业)也加大了培训的力度。正是在学校的措施和企业的助力培养下,参与试点的教师主动担当,积极开展教学探索和实践,使得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但“1+X”证书制度现在还处在试点阶段,推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从学校和教师教学角度考虑,可以把问题聚焦在如何培养利用证书推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上。现在,中职学校的“1+X”考证多停留在初级技能等级证书的水平,这不能很好地体现“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设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需要打破传统的专业与学制界线,实现跨界培养。
3.2 对今后“1+X”证书制度落实工作的展望
结合以上思考的问题,从学校角度出发,“1+X”证书制度的推行在学校除了本文上述的书证融合、课证融合、三教改革外,还要可以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开展“1+X”证书制度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为学生基础和能力提升打开上升通道。相互衔接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这种衔接融通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突破学制的清晰边界,发挥中高贯通学制改革模式的优势,加强5年制人才的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在各级职业教育之间构建形式更加多样的融合关系,这将极大地丰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内容[7]。
第二,开展“1+X”证书制度跨专业培养和考核的实践研究。“1+X”证书制度的研究可以跨出专业的清晰边界。跨越传统专业教育的范围,对不同职业之间的能力进行复核,树立大专业、宽基础、重发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