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职能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育德和育心相结合

2022-03-24麻楠楠李明昊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家长

●麻楠楠 李明昊

心理育人即是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把育德与育心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世界卫生组织前主席兼总干事马勒医生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必须要使人们意识到,健康并不是代表一切,但是如果失去了健康,便会使自己失去一切。”

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强调:“一种心理性的疾病,它比起其他生理性的疾病来说,会造成较多的危害,更严重。”因此,想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育人工作,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方面存在问题进行辨别和应对。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社会个体对于周围环境的高效而完全令人感到满意的心理适应。一个成年人在一个特定的心理时间段里,快乐的视觉感受能够远远超过了痛苦的感觉体验,心理活动和自己周围环境相互保持协调,不至于轻易出现与自己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不良心理现象,能够完全可以胜任整个社会家庭和人际社会的重要角色,能够更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实现自我核心价值。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人的自身整体,整个生命都已经是完全具备了积极的生命活力,人的所有创造性质和潜能才会拥有更多机会被充分开发表现出来,人的人生价值才会拥有更多机会真正得以实现。中国普通高校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评定如下:

1.能够时刻保持对于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够时刻保持正确的个性化自我意识去接纳自己;

3.自己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维护良好的身体状态;

4.在生活中能够长期地保持和谐的个性化人际关系并且很乐于投入到社会中;

5.能够长期地保持完整统一的个性化人格品质;

6.同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7.心理行为能够符合各个年龄段的特点。

(二)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与等级

心理问题主要是泛指全部各项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区别,一般认为,人的整体心理和行为过程就是一个从“正常”逐步向“异常”、由量变到质性改变,并且这个过程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曲线。因此,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的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存在着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问题可分为四个等级:

1.不良状态:这种介于不健康与健康状态之间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是由于我们个人的心理品格(比如过度好胜、孤独、敏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比如工作压力大、婚姻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精神上的不良状况等原因所造成。一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日常劳动和学习。

2.心理障碍:由于个人和其他外界的因素,而导致自己的心理状况在某些方面(或几个重要的方面)出现超前、停顿、延误或偏移。例如,社会上的恐惧,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交活动,性心理障碍的人很难与其他异性正常相处等。

3.心理性精神疾病:由于一些社会个人和其他一些外界的心理因素,而直接会引起的一些社会个体强烈的心理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人的思维、情绪、行为、意志),并且常常会同时伴有明显的一些身心不适感,内心疼痛,需要及时进行一定心理方面的治疗。

4.人格障碍:由于一些陌生个人和其他个体外界上的原因,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个体强烈的各种精神和其他心理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各种思维、情绪、行为、意志),并且经常会同时伴有明显的一种身心不适感,精神异常,需要及时进行精神心理学上的治疗。

(三)走出心理问题的三个误区

1.把暂时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区分。心理是一个相对平衡的体系,所以我们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样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人永远能够处于健康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心理上的问题也会和生理性的疾病一样,会偶尔出现感冒,大多数时候都是暂时性的心理失常,如:情绪低落、亢奋,抑郁、焦虑、社会交往困难,注意力不完全集中等等。

2.一些不好的个人行为往往也只是来自出于个人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而非只是出于个人品德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恋物癖和异装癖、自我自恋单身癖、摩擦癖、同性恋等。

3.一般心理问题都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如果若及时地进行治疗,通过相关专业技术人士的帮助,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防止其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二、在辅导员的职能下强化对大学生的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重视心理知识的科普和宣传,关注学生心理。能够明确地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方面的问题:针对普通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可以直接寻找到学生,并与其进行交流予以谈话的疏解;针对学生的严重心理困难,辅导员们根据情况需要将自己的学生状态及时地上报到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专职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负责进行指导帮扶;针对具有心理障碍(如神经力衰弱、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疑疾病、异装癖、恋物癖),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评估转介;针对有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带学生就医治疗。

要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行为观察法、面访研究法、心理检查测试法、心理健康普查研究法等。行为观察方法:对于学生的行为所呈现出来的直接观察、在人和自然的情境中对其行为的认识和了解,行为发生和改变的程度、发生频率、反应强弱、持续时间、意义等。心理健康常识普查方法:对于新生多采用教育部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6PF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多采用动态排查、职业、情绪等量表:对于问题学生要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危机预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引导学生能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掌握和运用谈心谈话技能,帮助学生化解困扰。(1)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真诚、言语速度适中、接纳、关心和爱护,无任何条件的尊重都可以带来安全和相信的氛围,收集资料,评估学生情况。(2)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真诚体会学生的感受和情感。(3)把握好听和说的比例。(4)一般来说,需要采取一种集中的和非可评判性的态度,例如“我们看到了日落”,这种不可评判的态度就会成为使患者心情轻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会如何运用干预说话式的干预提问技术:重复、开放式的重复提问,封闭式的重复提问,具体化情绪反应、内容化的回答、解释,概括的强化、引领,内容化的表达、情绪反应形态等。

运用好面谈法:通过学生主诉,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家庭状况、人际关系和健康史。具体操作如下:(l)仔细观察每个年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思想行为:一件事的当事人到底应该是如何真正地努力表现自己?他们会给予一个学生的一般重要感受,那就是第一印象如何?他的外表服饰是否整齐、清洁?他的着装衣着生活方式打扮是否真的能够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实际生活现状?衣物中到底有无特殊的花纹装饰?是否有离奇的任何肢体语言表情和其他动作?还是每天有无数的重复性“神经质”的重复动作?(2)解决交谈中的各种问题,语言语速等特征:你的语速到底是慢或快?谈话时你的情绪会是直爽或者谨慎?是否迟钝?有无存在语言上的重大瑕疵?是否可能存在一些言语上的缺陷?健谈还是不谈?有无属于松懈性的联想?哪些主要讨论话题你总是避而不谈?还有一些年轻人问你是否在闲聊?讲话的具体内容和所有表达出来的感觉是否统一?(3)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的思考内容:他们愿意讨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经常自然地提出的一个领域应该是什么?他们有无不断地投诉和纠结不放的主要题目?他们有无思想不集中的现象?他们有无奇妙的幻想、错觉、畏难、执着和激情的表现?(4)深入地分析观察每个谈话学生的普遍感受和实际情绪:每个学生在教师谈话期间的普遍感受心境如何?普通人对情绪的具体表达方式一般是痛苦、冷漠、激励、气愤、易怒、变化无常或者焦虑?情绪的具体表现和对方的讲话陈述内容的具体看法标准是否统一?自我印象汇报时内容是否要求符合或与观察者对其自我印象一致?(5)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学生对自己存在问题的判断:学生对自己去医院就诊的主要目标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评价是否适应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思维和精神状态有何样的想法?他们是否希望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言论或情绪已经存在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否具备了中肯认识?在对这个问题存在原因的评价分析上有无伦理道德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他们所要处理的问题是一时冲动、单独地进行、非常有信任或者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东西是否感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

三、辅导员针对心理疾病学生,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经精神科医生评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需要入院治疗时,应当通过电话告知学生监护人(并做好记录),并应当要求学生监护人将学生接到精神健康保障机构进行住院治疗。如果监护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到校将学生送去住院治疗,应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做好录音或要家长短信确认)的基础上再将学生送去住院治疗。

对于那些存在自杀风险或者曾经出现过严重的自杀未遂行为、或是有可能伤害他人的风险、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学生,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认可,应立即送去正规医院,并应当要求其家长尽快到达学校。如果一位家长到校后不表示同意为他们住院治疗,应该立即要求一位家长帮助他们办理临时休学的手续,然后把他们带到外地去治疗。如果学生和他的父母都不愿意去医院接受治疗而停止就读或者是休学应该如何处理?则可以要求与学生和其父母签订合作承诺书,写明具体经过,备案保存。

四、针对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要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确保校园稳定

具体干预措施:

一是快速发布通告,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出早期的初步诊断和预防。

二是及时电话告知学生家长,及时预约就医:在已得到学生家长的充分知情和一致同意后,由各院系的负责人或辅导员带着学生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同意则等家长送。

三是做好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前的教育监护:监护工作通常是由学生们所在的学部和院系来负责。

四是帮助学生办理住院、病假和退、休学等相关手续:根据在校学生实际学习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与所在学校的其他有关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由学校、家长、学生、辅导员等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五、结束语

辅导员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适应性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涉及学生成长过程中心智上要注意和优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的个性化教育,可以采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教育效果的长期性,辅导员还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以班级微博、QQ群、微信群、班级板报、班级规章制度等为载体,以校园、班级、寝室文化建设主题团日活动及心理情景剧等为活动形式的隐性教育方式,来营造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家长请吃药Ⅱ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