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信仰 汲取力量 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
2022-03-24吴婧睿
●吴婧睿 郑 华
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信仰能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只有具备了信仰才能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为钱、不为官,不为苦、不惧死,只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风起云涌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这就需要大学生激发信仰、汲取力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理性地思考问题,夯实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一、从学习党史、缅怀先烈和英雄模范事迹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信仰迷茫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调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注他们的信仰状况和道德观、价值观,能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工程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塑造健全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教育使命,
1.认真研读党史,在学习党史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行稳致远。”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生动的教科书,是丰富的营养剂。而革命信仰又是党史中最鲜艳的花朵。青年大学生是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栋梁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传承者。只有引导他们在学习党史中激发他们的信仰,使他们从信仰中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做新时代中国人的勇气和志气,才能培养他们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继而从信仰中激发出他们强大的力量,通过研读党史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矢志奋斗。
2.从缅怀先烈在先烈可歌可泣的诗篇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我们祖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历史。革命先烈在黑暗中不忘初心,执着追寻革命真理,他们坚定地守望心中的信仰。这种信仰转变为强大的奋斗力量,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黎明曙光。无数先烈依托着心中信仰为争取民族独立,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为国家繁荣富强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国家舍生忘死,每一个时期都有无数革命先烈的一腔热血在默默地奉献。每当清明时节,各级党政工团都组织大学生为先烈们扫墓,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使大学生们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通过缅怀先烈让他们知道每一位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个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一座精神丰碑。对先烈的每一次缅怀都能激发起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越是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越会感受到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这种有益的活动,让青年大学生从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中激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树立起勇担历史使命的伟大志向。
3.从学习英雄模范的事迹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对他们灵魂塑造和价值观的重组。当代大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模范的事迹,接受他们身边英雄和英雄事迹的熏陶,让他们懂得信仰追求只有同国家的前途、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称得上是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和优渥的待遇,冲破重重阻挡,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投身在国家的航天事业中。政法系统的邹碧华、谭彦、宋鱼水等英雄模范以人民为基、以创新为翼、以廉洁为镜,他们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些英雄模范都是青年大学生最鲜明、最直观的言行楷模,是这些忘我奉献的英雄模范书写出感天动地的伟大史诗,谱写出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在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大学生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学做英雄模范,在英雄模范事迹的引导下,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进一步筑牢了自己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新时代大学生信仰遇到的危机和迷茫
某一教育机构采用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择了吉林大学、长春税务学院、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迷茫和拜金主义之间的关系做了调查。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感到: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群体信仰受到严重的冲击。调查表明:一些学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美好前程,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希望毕业后找一份挣钱多而且稳定的工作,他们认为挣钱多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信念产生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会不同程度地让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时,造成他们与理想信念相互矛盾,最终产生了信仰迷茫和困惑。其原因是: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当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分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了,这就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接受错误观念,造成信仰危机和迷茫。
2.部分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规现象。由于一些学生在信仰上产生危机和迷茫。所以在道德行为方面也失去了规范。如: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考试时采取作弊方式;还有些学生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余时间交朋友吃喝玩乐,等交作业的时候着急了,便花钱雇学习好的同学替他们写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答案;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反而找借口说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还有一些同学道德感知贫乏,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走后门的现象不但认同还极为崇拜;更有些同学道德冷漠,他们对社会冷漠、对集体冷漠,在道德情感上的隔阂与封闭导致他们在道德行为上的冷漠与麻木,高校生活中宿舍是大学生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在这个小集体中,一些同学不能融洽地与同学们相处,导致宿舍冷暴力、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出现。
3.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经过12年的苦读进入了大学校门,他们摆脱了父母的管教,有一种精神上得到解放的感觉。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少、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在高度开放的时代,对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充满迷茫,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低俗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道德行为和认知出现偏差。再加上有些高校重视学术研究,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出现了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效性不强的结果。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课程,但学校很少对思想道德养成过程的实效性做过调研和探讨,没有将思政课列入到考核项目之中。使得这门课程的听课效果比较差,一些学生不愿意听授课老师的说教,授课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备课,讲课时存在照本宣读、教学语言政治化、文本化、口号化的现象,没有激情、没有表情的授课使学生感受到政治思想课缺乏真实性,内容空乏,很难吸引大学生学习这门。这些现实情况大大降低了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探究政治思想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应积极贯彻这一重要精神,构建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全方位育人的模式,破解大学生信仰受到冲击产生危机和迷茫的难题,解决部分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规问题,大幅度提升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1.建设“同向型”育人课程,构建“协同型”育人机制。首先,要精心建设“同向型”育人课程。高校要强化思想理论课的课程衔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还要突出新时代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使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融汇贯通。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等选修课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时,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遵纪守法。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让学生明白祖国强盛,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祖国衰弱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理念。思政课教师还应该深挖思政课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政治课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案,利用多媒体和课件进行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地授课,还要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顺序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哲学社会课、自然课等学科中也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内容。
其次,要构建“协同型”育人机制。高校党委、组织部、团委、学生处是政治思想工作全方位育人的责任主体。党委要把好关、定好向起到顶层设计作用;团委和学生处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部要做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为党组织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为青年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各部门分工合作,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彰显“合”的优势、打好组合拳。学校组织部门还可以选派思政课教师到学生处、团委任职或挂职,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和追求目标,有得放失,有针对性地备课。这样,思政课老师的讲课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切合实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还可以选派党团组织优秀工作者担任思政课的特聘教师,实施多项举措、拓宽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思路,这样做一定会使高校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效性大幅度提升。
2.探究新时代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创新策略。对于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使用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大、传播快、式样多和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及时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利用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网络下的社群建设。大学生因为趣味相投,志向相近,在网络上建立交流群体,依托QQ群、论坛、贴吧等形式评论当前社会时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同学之间的消息。而网络社群的兴起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高校党委、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占领这块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社群之中。依托网络社群辐射面大、趣味性强、深受学生追捧的特点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网络社群,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高尚的道德思想观念的重要讲话精神传递给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思想觉悟和守法遵法的观念,将大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光顾的网络社群打造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基地。二是着重从认知、情感、审美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展开网络社群媒介素养的教育。在线上对校园发生的事情、热点新闻和国内外时事进行探讨,并引导他们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价,从而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政治觉悟、公民法治观念和公民民主意识。
3.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应该由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担任,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精髓转化为真情,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萌发出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本领,更要有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思路。思政课教师除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以外,还要注重对思政课教学中有关的问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以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编和研究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历史、现实、科学领域中的重大问题,都要做出有创见、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解答,提出解决短板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不但课要讲得好,还要做人格正派、品德行为高尚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表率。二是整合多维宣传平台,鼓励授课教师成为“校园网红”。将新时代政治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大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直播、传播,以增加网络宣传政治思想教育的融达率和学生的接受率。三是探索思品课教师网络授课模式,推出多姿多彩的专题活动。思品课教师线下认真备课,收集新颖、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料精心编写教案,线上进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授课,然后提出讨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的讨论和辩论达成共识,这样的授课形式能“细雨润无声”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同时也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结语
激发信仰、汲取力量,通过政治思想课实现全方位育人,受益者是学生,施教者是教师。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青年大学生在政治思想课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接受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目前政治思想课已成为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金课。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会在高校党委、团委、学生处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更好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