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2-03-24袁建涛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教师队伍建设

袁建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期刊社,湖南 长沙 41000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相继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0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挖潜编制管理、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拓展职业成长通道、提高地位待遇等提出了具体意见。2020 年9 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谋划部署。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乡村教育面向大多数农村学生,重要任务是培养乡村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获得现代生活理念和方式,吸引学生回流[1]。促进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尤其是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由于我国城乡教育的严重不平衡,新时代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是帮助广大乡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事半功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了促进乡村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共同富裕,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育兴,乡村才能兴。农村人才缺失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能力较弱,农村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保障机制建设不足,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才现状[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亟须大量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尤其需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3]。乡村教师的“乡土色彩”日渐被淡化,对乡村学生既有文化特质及其育人价值认知不足,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地位日渐式微,是乡村教师囿于知识传递者角色定位的局限[4]。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依然巨大,这种差距不仅是收入上的差距,还有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上的差距。2021 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 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 元,增长11.6%。这一现状很大程度在于农民受教育水平有限,广大农村缺乏实用性新型人才,农业生产仍处于较为粗放的方式,其他产业发展十分有限,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可以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可以带动适度规模化发展,可以在实践中改造农民观念[5]。由于城乡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整体水平,让乡村教师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可以加快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本文从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当前乡村发展落后的客观情况和乡村教育的现状,深入剖析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共同富裕的互动联系,全面解读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系统提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教师队伍。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二、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共同富裕的互动联系

2021 年2 月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富足的生活。2021 年4 月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的力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的基石,乡民受教育水平提升是乡村发展的未来。农村人才发展的现状有:农村农业人才数量少且素质偏低,农业研发推广能力弱,人才培养回流机制不够健全[6]。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共同富裕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加快乡村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加快农民共同富裕的步伐,缩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

(一)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

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0 年11 月23 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广大乡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农民收入逐年稳步提高,但非农收入占比越来越大,且收入极不稳定;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养老金微薄,大病医疗还需健全;农村空心化严重,老年人和儿童留守,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农业产出效率降低,大片田地荒芜,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低。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才问题,还是乡村教育问题。培育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要明晰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边界,在合理的责任担当中生发社会责任感;要培育社会责任心,强化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自觉并践履责任行为;要增强获得感,让乡村教师在付出与收获的平衡中提高社会责任感;要创新发展机制,形成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生成的多维动力。[7]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逐步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为广大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

1.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若离开了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有些偏远山区路途遥远,教育条件简陋,乡村教师常年坚守,令人动容。结构性缺员是小规模学校、乡镇初中、中心学校以及较大规模完全小学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能力提升是乡村学校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8]。乡村教师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天,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有了乡村教师,每个乡村家庭就看到了希望。有了乡村教师,就有了知识和文化的传递。有了乡村教师,就有了改变普通家庭孩子命运的机会。要让乡村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让他们有意愿、有信心,也有能力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天。

2.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人才同样是第一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含大力振兴乡村教育,提升广大农民的教育水平。只有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进和创造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乡村。乡村存在巨量的社会治理事务,主要体现在基于高密集人口和不断流动人口的治理,基于利益剧烈调整和变迁社会的治理,基于安全生产和“维稳”的治理[9]。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既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教育,又能为乡村振兴构建活力文化,还可以为乡村振兴造就现代农民[10]。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弘扬乡村文化,运用知识,发挥潜能,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

3.乡村教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是乡村教师的职责所在。要致富,先修路;要富裕,先读书。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创造未来。构建乡村文化自信,要重塑乡村文化生存环境,增强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和提升农民文化认同感[11]。一方面,通过乡村教师的努力不断提升乡村教育的水平,尽力缩短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让每一位乡村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可以参与到乡村建设和发展中来,引导广大农民重视教育,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只有知识文化水平都提升了,创造价值的技能提升了,共同富裕才会有良好的基础。

(二)共同富裕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发展基础

乡村要振兴,中华民族要复兴,最关键的还是乡村教育。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要有经济条件和经费投入作为支撑,要有共同富裕作为润滑剂。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接下来,需要确保不返贫,不因病致贫,不因教育致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了,乡村乡貌改善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了,才会更自觉自发地更加重视教育。共同富裕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发展基础,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条件,还包括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能带来更好的学生生源基础。

1.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改善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乡村教师长期坚守乡村,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教师也是一份职业,乡村教师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养儿育女,必需的待遇必不可少。乡村教师既要讲奉献,也要讲获得感。当前,乡村教师待遇呈现出多方面的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工资收入不高,与城镇教师和公务员差距仍然较大;专业成长受限、职称晋升困难,制约教师职业发展;生活住房形式多样,总体上尚难保障教师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基本为“五险一金”,教师的满意度较低;子女养育保障条件缺乏,家庭照护与工作关系失衡[12]。要稳步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要确保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并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适当倾斜。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不断增加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才能稳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水平。

2.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乡村教师长期坚守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大都缺乏。除了要稳步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还应关注乡村教师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困境,主要体现在荣耀与落后的反差弱化教师的幸福感认知,逃离与坚守的犹疑消磨乡村教师的幸福感获得,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消解教师的幸福感体验[13]。随着乡村的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改善,乡村教学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与大城市相比,在教学模式和信息化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乡村学校大多处于乡下,精神文化生活简单,学习与娱乐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投入更多资金购买设备和建造设施,才能更好地丰富乡村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

3.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提供乡村教育的学生生源基础

乡村教师长期坚守乡村,除了教学方面的付出,还有更多教学之外的付出。出现在乡村的学生辍学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贫穷,在于经济条件的落后。研究发现,越是富裕的家庭,越是重视教育,越是愿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普遍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光靠传统农业难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家庭贫困导致学生的经济压力大,心理上往往也会蒙上阴影。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根本解决,仅靠法制还不够,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所有的乡村家庭都更加重视教育、都有能力支持教育,才能有更少的学生辍学,乡村学生生源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三、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活力[14]。作为奋斗目标的美好生活是党的宗旨的大众化和时代化表达,是人民立场与世界胸怀的辩证统一;作为优良生活品质的美好生活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概括,是优良条件和满意体验的辩证统一;作为感性活动的美好生活是对美好生活过程的动态描述,是艰苦努力和悠闲自在的辩证统一[15]。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分配差距,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一)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物质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首先就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富裕。邓小平指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丰衣足食。长期以来,乡村之所以落后,最关键的就是贫穷。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培养大量乡村急需的人才,将这些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去。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面貌的改善。

(二)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还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物质生活富裕了,人们就会追求精神生活的发展,精神生活将成为决定人们幸福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精神生活全面富裕以后,物质生活需求也会提档升级,产生更大的市场空间。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凝聚新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同向同行作用,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对凝聚新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具有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凝聚新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空间延展作用[16]。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带动,通过文化再造,通过文明植入,让广大农民不仅生活富裕,而且幸福美满。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看到不一样的农村。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促进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政治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除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还包括民主政治生活的全面富裕。新时代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是通过就亲、就近、就便的原则实现网格化党建,将支部建立在网格上,并实现网格中的党员包户制度,使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构成联动互嵌结构,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1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仅指农业,还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相关产业、农村规划、农村经济、农村文化、农村政治、农村社会、农村环境、农村法治等诸多方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结构,让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要建立乡村社团组织,维持乡村秩序和乡村风貌。要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乡村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赢得尊敬,获得认同,实现价值。

(四)不断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而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接续奋斗,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累了深厚的物质储备,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乡村人才支撑。要跳出农民看农民,看到不一样的农民,看到农民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渴望致富的内心。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构建联系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打通知识和技术的壁垒,让农民找到勤奋致富的机会,寻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共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早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充分估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全力打造乡村教育的长青基业。

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艰巨的任务就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如果广大的农民不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那么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成为空谈。正是基于共同富裕的愿景,党和国家适逢其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还有精神层面的富裕。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的路径,要增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着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要改革乡村教师的管理体系,全面优化师资配置;要强化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不断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要优化乡村教师的发展环境,持续激励教师发展内生动力[18]。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必将快速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将大大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和步伐。

(一)做好顶层设计,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助力共同富裕的共同体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要做好顶层设计,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助力共同富裕的共同体。我国正处于剧烈的历史转型时期,最优的选择是寻求国家与乡村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继续发挥乡村社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蓄水池”作用,使乡村社会传统的治理资源充分融入现代治理之中,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探索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嵌入”路径,以教师个体为内驱,构建评价精神养成的实践场域;以乡村社区为载体,共建地方性文化融入的评价共同体;以乡村学校为对象,引导学业评价政策向课堂评价倾斜;以移动终端为媒介,构架评价课程资源共享的教研渠道[19]。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打通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的双向流通渠道,通过城市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通过乡村教师交流学习带来全新的视野和眼界。要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植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让乡村教师主动参与乡村事务和乡村发展,带动乡村人民的共同富裕。乡村教师要走向田间地头,了解乡风乡俗,熟悉风土人情,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广泛参与乡村振兴。要打造互帮互助的共同体,让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而不懈奋斗。

(二)健全制度体系,激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还要有配套的制度体系。建构新时代制度话语权的实践路向,要强化制度话语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制度话语体系;提升话语主体效能,增强中国制度故事叙事能力;构筑智能媒介矩阵,拓宽中国制度话语传播渠道;参与多样全球治理,树立中国制度正面国际形象[20]。增强制度话语权,要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学历、职称、职级、知识、能力等。要出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扶持政策,提供补贴、津贴等,使更多优秀人才愿意加入乡村教师队伍,助力共同富裕。要加大对优秀乡村教师的激励力度,解决配套的居住问题、配偶的就业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养老问题等,使优秀教师安心工作,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保护好民俗风貌、民族风情、当地习俗、历史古镇、战争遗址、红色景点、精神堡垒等,努力把这些文化变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宝贵资源。要爱护乡村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意识。要不断健全制度体系,不断激发体制创新,努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效果。

(三)结合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便捷通道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解决我国乡村教师这一师资建设的“短板问题”,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构建坚实教育支撑,可以为乡村振兴营造文明乡风,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本[21]。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自觉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引领乡村教化、塑造文明乡风,强化乡村生产、推动乡民致富,加强以德治村、优化乡村治理,教化乡童心灵、改造精神生活[22]。要加强面向乡村学校的师范生委托培养院校建设,高校和政府、学生签订三方协议,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大量的农村实用性人才,使这些人才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开拓创新。要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便捷通道,使乡村教师系统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乡村人民获得生产和生活技能,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四)实现城乡融合,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效率效果

城乡融合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也包括城乡教育一体化。要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富裕。要在政策上重构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师发展政策要高标准化,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要高水平化,乡村教师配套实施政策要规范化[23]。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乡村教育的提档升级,培养更多的乡村实用型人才,让这些人才加入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来。要加强城乡互动,引入新时代现代元素,如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让更多的外来人了解乡村文化,形成更多的乡村产业集群,带动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打通制度瓶颈,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效率和效果。

(五)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在更高层面优化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进行统筹调配,不仅是教师队伍之间的双向流程,还包括对学生生源的要求和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教师、教材、教义、教学设备、教学视频等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效共享。要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长期政策,以法律法规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其成为一项根本性制度。尽管我国取得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伟大成就,但农业非但不能减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农业是国之根本。要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广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率,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竞争力。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五、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巨大,工农差距巨大,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乡村是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只有妥善解决 “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藏富于民,国民富则国家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同步快速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急需重视和解决。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瞻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教育将迎来蓬勃发展的生机。乡村教师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通过乡村教育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动乡村人民的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提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二者的联系及认知、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当然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丰富和提升的地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乡村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合力助力共同富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共同富裕之路,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教师队伍建设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