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2-03-24舒华王黔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机电类双高职业院校

舒华,王黔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自2019年教育部及财政部公示“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名单后,贵州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号召,在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双高计划”,为贵州产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推动“三大战略行动”顺利进行,确保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引领新时期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双高”背景下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职业院校教师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第一资源和关键主体,其专业水平与“双高计划”建设效度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将“双高计划”作为抓手,深入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既是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途径。

1 “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构成要素

1.1 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灵魂。以师德为基础,对教师的职业品质进行详细划分,可以分为职业态度、政治素养以及职业特质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第一,职业态度。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核心,落实“全面发展”教学思想,确保将新思想、新理念深入渗透到人才教育中,并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提高职业素养[1]。第二,政治素养。 教师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执行者,要坚定政治信念。 第三,职业特质。 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特质。

1.2 专业素养

职业院校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专业性是教师重要特征之一。 所谓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时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专业领域知识、 行业发展知识以及职业发展知识;而实践能力则是指专业实训能力、企业实践能力、执业能力以及校企合作能力[2]。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为“双高计划”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1.3 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能够真实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将其进行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知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在掌握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和系统评价。第二,心理学知识及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并针对性采取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通用知识及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还要熟悉掌握相关专业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确保专业教学达到预期目标[3]。

1.4 服务素养

服务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内容,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之一。将服务素养进行细化,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研究创新能力。 这也是教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需要教师具备技术创新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成果提炼能力。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可以结合专业难题、技术难点开发新产品,并获得发明专利。 同时利用项目开发得出的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提炼为论文、报告等形式,确保其能够为机电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技术服务能力。 体现在帮助机电类企业克服技术困难、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能够为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奠定基础[4]。

2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2.1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在新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在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持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教师需要牢记为党育人使命,将“四有”标准作为教师能力发展的基础。还要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四个“回归”:第一,回归本分。教师需要将“人师”与“经师”有机统一,踏踏实实教书育人。 第二,回归常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求真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第三,回归本心。推行“三全育人”,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第四,回归梦想。确保在推进“双高计划”的同时,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2.2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加强建设制造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理念。 机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也是我国实现强国梦的重要保障。 想要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深度融合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还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以下能力:第一,扎实的机电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岗位操作能力;第二,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第三,现代化技术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第四,跨学科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在制造强国背景下,需以产业升级转型为核心,有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这也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5]。

2.3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关键保障。尤其在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机电行业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应运而生,使得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和不协调,为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持续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迫在眉睫[6]。 面对以上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如此不仅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还能够为学校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3 “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3.1 健全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第一,政府机构应强化制度建设。结合现代化教育需求,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以及资格体系,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根据职业院校长期发展战略,制定教师专业提升标准。

第二,职业院校应强化制度建设。首先,制定健全、完善的机电类专业教师发展标准,确保标准满足教育部指导需求,为职业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使教师在履行职责、遵守制度的同时,形成专业发展自觉观念和自觉行为。 其次,建设机电类专业发展相关制度,并落实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机制,构建系统化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突出职业院校特色[7]。其三,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制定教师评价、管理、激励等保障制度,使教师能力提升向常态化、自觉化趋势发展。

第三,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学校应引入企业、 行业协会到学校合作办学,师生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可到合作企业学习锻炼,企业派专家到校上课。

3.2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模式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想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遵循专业系统发展理念,强化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强化教师沟通交流方面,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在校园内部构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举办教师专业教研、 公开课示范等活动,为教师交流奠定基础,使教师能够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开展机电类专业研究项目,引导教师合作完成,使教师队伍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发展力量,从而全面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机电行业新生产模式和新发展的需求[8]。

促进教师能力提升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实践提供平台,组织教师定期前往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确保教师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发展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并学习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以此来提高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组建校企创新队伍,联合开展项目研发,攻克技术难关,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为反哺教学奠定基础。第三,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扩大人才招聘途径,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由企业大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技术技能任务,从而突破机电企业技术困境。

3.3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在科技创新时代,专业教师想要提高专业能力,需要与有相同愿景的伙伴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交流和协作中共享智慧和价值理念,促进教师发展向自主化、自觉化趋势迈进。 所谓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结合专业教学实践的学习组织,可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专业问题,实现个人与整体的协同发展。在高职院校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以社会服务、教学科研等活动为媒介,在交流和学习中能够优势互补,将所知所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校领导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唤醒专业教师能力发展意识。 第二,构建教师团队文化,明确教师团队共同发展愿景。第三,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科研方式,强化教师之间的合作,并注重自我反思。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水平,促进区域产业快速改革。本文通过探索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机电类双高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