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2022-03-24李臣学
李臣学
(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上海 200093)
近年来,各高校充分响应国家支持毕业生积极创业的号召,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断升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涉及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1-2],因此,有必要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1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1.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际环境关系密切,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样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支撑。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基本方向,也为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奠定基础[3-4]。
1.2 课程建设路径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应当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保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并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分支。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落实在每个学年的教学任务中,根据每个学年的教学特征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5-6]。 第一层次是公共知识课程,第二层次是专业融合课程,第三层次是创业孵化类课程。 创新创业三层次课程体系完全覆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要求,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 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师资队伍的作用至关重要。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注入新能量。 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路径有多种,首先高校采取传统的内部人员培养方式,人员提出培训申请后,高校对提出申请的人员资质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进入集中培训环节,最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高校也可以利用校内现有资源,遴选具有较高职称或者在创业指导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师资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发挥高职称人员的带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二种模式则是鼓励教师参与,在创新创业课程逐步纳入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背景下,鼓励教师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行列也势在必行。以提升教师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付出的劳动全部计入工作量; 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成果,都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真正起到奖励的作用。 第三种模式则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路径实现师资培养。高校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通过组织外出培训的方式,为创新创业教师接触外部环境和先进理念铺平道路,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高校还要有“引进来”的意识,积极邀请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企业家和专家前往本校开展讲座。 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友资源,聘请在创新创业领域表现出色的校友作为荣誉教师,补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
2.2 政策制度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行稳致远。 激励机制是政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制定激励性政策,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例如高校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奖励办法”“赋分办法”等方式,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 政策制度还应当惠及参与创新创业的教师,例如将教师职称晋升与创新创业活动挂钩,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获得更多的工作量记录,在职称评定晋升过程中具有优先权等。 创新创业教学需要经费支持,也为政策制度建设指明新方向。高校通过政策制度方式保证创新创业教学的专项经费,与此同时秉承资金开源的原则,积极对外拓展探求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加强企业合作力度,为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争取更多的企业赞助,为创新创业教学带来双重资金保障。资金支持应当惠及创新创业教学的各个方面,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也是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在加大横向经费支持力度的基础上,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注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2.3 管理机构建设
高校应当结合创新创业教学的要求组建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创新创业教学的一切事宜,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性。管理机构应当体现权责明确、分层次管理等理念,管理部门、教务部门乃至工作人员在管理机构中都要承担一定的职责。与此同时,积极吸收其他部门的力量,强调高校二级学院的支持,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体现协同合作的理念。 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机构以高校管理层为核心,采用成立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小组的方式,高校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分别承担创新创业中的教学工作、研究工作和科技工作,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形成“一盘棋”效应。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是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务部门可以和二级学院协同联动,共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工作。 此外高校各二级学院也应当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管理本学院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事宜,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基本与高校职能组织架构平行,凸显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地位。
2.4 保障制度建设
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要有保障制度的支撑方可顺利推行。保障制度建设包括体系建设和管理办法建设两方面,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学要求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与改革指明方向。 管理办法则涉及创新创业教学的具体方面,例如团队建设、运营管理等。 在管理办法中指明上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开展项目教学、 团队建设等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管理办法的规章标准,确保创新创业教学有序推行。
3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3.1 团队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活动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建设团队平台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个性。 团队平台建设与高校现有社团资源密切相关,确保团队平台建设的质量。以工科类专业见长的高校,可以发挥工科教学资源和团队优势建立平台,例如“微电子研究与应用团队”“人工智能应用团队”等,有效融合高校自身的优势。 团队平台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报告讲座方式、团队成员合作项目方式都可以作为团队平台的活动方式。 团队平台建设还可以引入社团方式,通过组织创业协会、职业发展协会等方式,实现创新创业社团建设成果。以创新创业社团为依托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参加比赛提升个人创新创业素养。
3.2 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平台应当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平台巩固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 实验平台建设要注重选择的实验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并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方向吻合。 实验平台内容应当包括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实验平台还应当提供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验,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路径,在创新创业实验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应当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在理解创新创业实验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创新创业的路径和计划,并将实验计划付诸实施。 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高校应当为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外围支持,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验提供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通过资源的共享促进创新创业实验体系的健康运转,学生得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验。
3.3 竞赛平台建设
基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目的,有必要建设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将竞赛形式引入创新创业体系。为保证创新创业竞赛有序开展,高校应当制定“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级别、专业、特色等因素,建立类型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计划。高校在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中引入综合竞赛、专项竞赛等多种竞赛方式,并为创新创业竞赛的开展提供资金和师资支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竞赛之中。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可以借鉴导师制经验,在创新创业竞赛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课题,制作与创新创业竞赛有关的作品或者开展专项研究。 高校积极建设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级别的竞赛赛事,通过与同领域高手的切磋,提升创新创业认识和眼界,个人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效应非常显著,可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与高手切磋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创新创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根据知识漏洞扩宽知识面并加强选修课程学习,掌握人力资源、财务等与创业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最终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3.4 项目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必须依托实际项目进行,在创新训练项目的引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助于高校接受更加先进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也是落实“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更加适应创新创业的实际氛围。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妥善筹划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并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教学提供指导意见。例如高校通过颁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案”,明确项目平台建设的原则,有效统筹兴趣、实践以及实际情况等多重要素,以三级垂直管理模式为依托,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体系。高校针对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审批机制,对审批通过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场地等多种资源的支持,保障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应当体现“学”“做”结合的特征,学生依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巩固本人学到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在项目研究实践过程中锻炼技能,最终将项目实践成果成功孵化。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达到提升解决处理问题能力、孵化成果的目的。
3.5 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帮扶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帮扶指导,由此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中应当体现就业指导服务和基地建设等因素,高校整合现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并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平台的基础。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承担开展活动、项目推荐宣传、提供就业帮扶等职责,为学生了解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提供平台。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的导向是提升创新创业实际效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以提升创新创业效果为最终目标。 基地建设也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开展先进事迹宣传、提供创新创业扶持等工作,为创新创业意向人员提供资金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引导创新创业意向人员总结先进事迹的经验,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灵活应用。综上所述,服务平台建设的关注对象在于创新创业学生,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能够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技巧和方法。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为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实际创业环境逐步融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高校应当不断积累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