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2-03-24钟学丽

重庆行政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力学术期刊理论

钟学丽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服务时代发展的大格局,记录时代风云的大气象,传播人类发展的大智慧,承载编辑能力的大迭代,是一个时代缩影的表达,也是编辑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1]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素养提升既有时空格局的形塑,也有期刊政治性、社会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规定,兼具历史性和共生性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下简称“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共同构成了编辑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新时代为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素质提升明确了全新的历史方位,内嵌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之中;“四力”为学术编辑能力素养提升确立了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创新发展了编辑能力素质模型。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的价值意蕴

“四力”是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素养的时代映照,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思潮交织激荡,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共识;是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素质模型的创新性发展,延展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素质边界,重塑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独特结构;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实践创新的集中性体现,指明了新时代学术编辑提升能力的素养具体路径。

(一)时代价值:担负学术期刊编辑新使命

时代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出卷人,为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题,催促学术期刊编辑聚合专家学者阐释好、回答好时代问卷,为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智力平台。基于“四力”科学理论系统,期刊编辑可以实现自身能力提升与历史发展需求相衔接,将自身发展内嵌于时代要求之中,全方位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协同网络之中,坚守政治站位,提升职业素养,在爱岗敬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彰显宣传思想的现实伟力。[2]新时代,践行好“四力”赋予学术期刊编辑重大政治使命,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刊”,严把期刊政治导向,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生动的语言、田野的观察创新宣传方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践行好“四力”赋予学术期刊编辑重大学术使命,对标新时代期刊发展要求,“以时代大局为主线,构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创新肌体,以编研同频为要义,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3]办好世界一流的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二)理论价值:拓展学术期刊编辑新素养

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践行“四力”丰富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素质模型,实现了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素质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理论的重大创新。“四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脚力、眼力就是实践的过程,脑力就是认识形成的过程,笔力是理性认识的书面化的表达。[4]“四力”为学术期刊编辑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坚守政治原则,提升政治素养,以编辑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坚守文化自信的文化品位,坚持用中国眼光、中国精神提振期刊文化格调和品格,重塑学术期刊的中国气派;传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办刊方法论,扎根基层,扎根群众,锤炼学术期刊编辑群众工作方法,打造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新时代学术期刊;基础训练编辑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构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编辑队伍。

(三)实践价值:展现学术期刊编辑新作为

新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编辑全新的实践场域,系统形塑了学术期刊编辑的新能力。“四力”是一套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期刊编辑能力体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领悟时代、引领时代,展现学术期刊编辑的新作为和新担当。学术期刊编辑要努力将打造学术期刊成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平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5]。学术期刊要担负起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的角色,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二、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的实践路径

实践是理论的归宿。“四力”的科学理论价值在于全面回答了如何做一名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做好一名学术期刊编辑,为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有为、得法、高效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共同构成了编辑的综合素质。因此,新时代期刊编辑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重要论述为根本理论指引,坚持以“四力”建设为核心,以素质能力全面提升推动期刊履行时代使命,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用学术研究好、阐释好、传播好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又要锐意进取革新办刊理念,从目的、方法、路径,态度四个维度对学术期刊做了一次时空塑形,推动学术期刊“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所确立的新发展目标、新发展内容、新发展方向及新发展方式”[6],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立足时代前沿、彰显中国气派的学术期刊。

(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0 年8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必须面向基层,扎根群众,将调查研究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在调查研究中选题,在调查研究中破题,在调查研究中解题,聚焦基层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真问题,立足中国实践,以主题策划、重点约稿等方式提供建设性的知识产品,真正把作品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需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尤其是技术性的“数据素养”和“算法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元宇宙等前沿数字技术,构建学术期刊沉浸式表达场景,实现技术进步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赋能。

(三)“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四力”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做好一名学术期刊编辑己任,积极支持和发表具有强烈中国问题意识、独特中国话语风格的高品质学术论文,建设以我为主、开源开放的共享学术期刊资源平台,以高质量期刊群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四力学术期刊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