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运用

2022-03-24农雅萍

大众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根型椎动脉颈椎病

农雅萍 兰 蕾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运用

农雅萍1兰 蕾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治疗方案也逐步增多,其中中医的外治法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可使用一种方案治疗、多种外治法治疗或者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成果。文章研究近五年的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并做出概括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颈椎病;中医;外治法

引言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又合并外因的影响累及周围组织、神经、血管等,导致颈椎生理功能上的改变。临床最早表现为以颈肩部后酸胀痛、颈部活动受限、颈后压疼继而出现手麻、耳鸣、眩晕等,可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来诊断,分为六型颈椎病,分别为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1,2]。伴随着伏案工作的加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向年轻化发展[3]。颈椎病的治疗可分为西医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西医手术治疗风险大,患者经济负担重,而西药治疗只能缓解疼痛,长期吃止痛药造成药物依赖性及机体系统功能的损害[4-6]。中医在治疗上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中医外治法呈现多样性,包括针灸、推拿、刮痧、牵引等方法,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依从性高。本文对近五年来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经验,为今后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1 新型针灸疗法

1.1 刃针疗法

刃针疗法源于传统九针,以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结合指导,对病灶部位进行改变,临床上多适用于组织粘连引起的痛症。

江洋等[7]以刃针微创术三步法松懈枕下三角肌群治疗(观察组)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与单纯刃针松解枕下三角肌群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相比有显著疗效。显示刃针微创术三步法治疗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创伤微小,在临床适合运用。章浩等[8]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刃针组60例(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60例(对照组),刃针组以医者拇指指腹对颈部经筋区域进行探查,通过正常部位与异常部位触摸比较及患者的疼痛反应,明确经筋病灶点,两组分别经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结果说明,刃针组在改善头晕程度及头痛方面较常规针刺组治疗较为突出,操作安全,缩短治疗疗程。

1.2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结合电针仪释放微小的电流,持续性地刺激穴位,具有止痛镇静、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Chen等[9]将CX-DZ-II型智能电针(实验组)与电针器械(对照组)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相比,CX-DZ-II型智能电针占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王春英等[10]以电针颈夹脊穴方法观察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依据患者颈肩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情况为疗效标准,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活动能力提高,复发率低,疗效肯定。

1.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其理论依据源自《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故穴位埋线开始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病及顽疾。通过线体材料在体内缓慢吸收过程达到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激发腧穴得气感应。

马伊磊等[11]观察微创埋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情况,取双侧C3-C5颈夹脊穴及风池穴埋线,治疗后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王莹等[12]将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和对照组30例(单纯穴位埋线),以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为疗效标准,结果证明刺激星状神经节埋线可以调节机体的多个系统,尤其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星状神经节埋线目前对于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更有优势。

1.4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近代医药学的药物药理研究和注射方法,从而激发穴位及经络的作用。韦英成等[13]选取风池、天柱、颈椎夹脊、大椎及阿是穴,辅以太冲、太溪、足临泣穴位实施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治疗后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100%。陈桢艳等[14]运用中药穴位注射方法与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镇痛方面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表明穴位注射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部位炎症物质及淤血的新陈代射,解除肌肉痉挛和神经压迫,自我不适症状得以改善。

1.5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使用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通过烧红至白亮,定穴后快、准、稳进针。通过火针的温热刺激穴位,鼓舞气血运行,温通阳气,从而起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李文坚等[15]采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先在局部阿是穴火罐放血,以火针在风池、颈夹脊、肩井、大杼、阿是穴浅刺,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程度及NPQ积分下降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显示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效果显著。放血疗法属于泻法,火针疗法浅刺属于温通疗法达到补泻兼施,可达祛邪扶正之功的目的。谢华等[16]运用高频超声引导下毫火针疗法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毫火针盲刺治疗,高频超声引导下毫火针疗法具有明确穴位定位,直观毫火针进针的过程,可精微量化进针的深度及角度,提高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推拿疗法

颈椎病在中医学上归属于痹症或者伤筋,其发病与风寒湿外邪侵袭、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等损伤有关,其病机虚实夹杂。临床可表现为肌肉的痉挛疼痛、关节的不滑利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肌肉的萎缩。中医推拿则是通过外力作用消除或改善肌肉痉挛,理筋整复,通利关节,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作用[17,18]。

胡文杰等[19]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先给予肌肉放松,患者取坐位,施术者右前臂置于患者下颌,手指按压要调整的棘突并同时做一个旋颈动作。治疗组颈肩痛、放射性痛消退时间及颈椎活动改善时间优于传统推拿手法对照组,此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袁智先[20]证实龙氏正骨手法可调整错缝关节、畅通经络、理筋复位,在所治疗的3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6.7%。李武等[21]通过经筋辨证的方法阐述以“以痛为输”思想,为临床推拿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案,可以作为颈椎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赵振杰等[22]将13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曲度颈椎治疗仪配合推拿疗法,根据脊柱棘突偏歪情况可行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对照组运用实施坐位直线牵引配合中频电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间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艾灸疗法

灸法运用点燃的艾柱、艾灸等使其热量传到经穴上激发自身的经气,来改善脏腑之间阴阳不平衡而导致的病理状态。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临床上出现各种创新灸法,临床疗效显著。黄征宙[23]采用雷火灸热敏穴(干预组)治疗颈椎病,其临床疗效优于艾灸经验穴组(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干预组疼痛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雷火灸热量可通过激发热敏穴使机体的经气得以运行,行气散寒通络,恢复颈椎生理活动度,该法施行方便,无伤害性。李灵杰等[24]予以精灸治疗,将9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精灸组、麦粒灸组和无热灸组,三组均采取两组相同的穴位交替治疗,精灸组采用燃烧的规格相同的小艾炷放置穴位上,灸至局部皮肤潮红即可,总有效率为93.3%。张狄等[25]将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温和灸双侧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运用温和灸治疗双侧风池穴在减轻眩晕症状方面较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疗效显著,结果可靠。韩兴军等[26]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急性发作颈型颈椎病,治疗组治疗后30 min较治疗后24 h疗效显著,结果显示药线点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症状。赵彬等[27]运用隔姜灸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单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比,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上均优于单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刮痧疗法

刮痧属于传统的自然疗法范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适合的刮痧器具对体表进行刮拭。将机体痧毒排除,通经活络止痛,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欧阳永亮等[28]对3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辨证循经刮痧治疗,结果显示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实用、便捷、安全。丁金磊等[29]采用特色整经刮痧与传统刮痧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特色整经刮痧组(特色组)总有效率为90.0%,疗效显著。黎小霞等[30]治疗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运用温灸刮痧疗法,将艾柱插入钢针的艾灸杯中并点燃,对患处穴位进行定点悬灸开穴,再行从督脉上的风府刮直到至阳、膀胱经两侧膀胱经上的天柱直到心俞、分刮两侧风池至肩上的肩井直到肩髃,待艾灸杯发热可用杯身推拿按摩。对照1组采用常规灸法在双侧风池、肩井、外关和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2组以牛角刮痧板在观察组同样的位置刮痧,三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在总有效率疗效和NPQ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温灸刮痧疗法以温灸宣泄体内的风湿邪气,以刮痧化解瘀堵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5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属于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与刮痧作用相似,通过良性的刺激下,使局部的肌肉肿胀、充血机体的血流速度得以加快,增强局部代谢能力,促进局部正常血液循环。田乃佳等[31]运用留罐法与闪罐法治疗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显示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留罐组疗效优于闪罐组。陶一鸣等[32]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选择C 5-6挑刺拔罐,每10 d治疗一次,治疗3个月,PRI、VAS及PP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5)。治疗后随访,治疗组的各项积分呈现稳定或者下降趋势,且未见复发例数。潘佩婵等[33]分别运用蒸汽竹药罐法和普通竹火罐法治疗风寒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以VAS及JOA积分在不同治疗时间点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及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以治疗时间点,治疗组治疗1 d后和治疗3 d后VAS及JOA积分减少或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6 传统导引法

传统导引法是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通过自身的四肢和躯体的自主活动,增加血液运行,濡养筋脉,滑利关节。郭姜等[34]探讨1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太极禅云手干预分别予12周治疗后,治疗后的日常生活动作及VSA积分较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但VSA积分受主观因素影响和缺乏对照组导致疗效缺乏准确性。谢福[35]将84例颈椎病颈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口服止痛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八段锦锻第一式、第二式、第四式,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以及NPQ颈痛量表和JOA评定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NPQ疼痛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和JO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熊哲等[36]运用改良式易筋经治疗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改良式易筋经以传统易筋经中的“第五势、七势、十一势”为主要练习。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7%,表明易筋经锻炼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操作安全、临床疗效持久、复发率低。

7 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形式之多,包括药膏、药熨、药枕、热奄包等,共同作用机理是以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皮下组织,随着血液的循环药物到达病灶,发挥其药效。曾莹莹等[37]将药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组成小茴香60 g、吴茱萸60 g、艾叶60 g、桂枝60 g、决明子60 g。将上述中药装进枕套中加热,加热至合适温度后调节适宜颈部高度放置患者颈枕部,同时配合电针夹脊穴,止痛效果优于电针夹脊穴,并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刘圣根等[38]采用自制中药黑虎膏外敷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为86.0%,认为外敷黑虎膏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谢芝亿[39]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施行传统针刺,随机选择其中60例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中药热奄包联合传统针刺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改善程度较单纯传统针刺组明显显著,认为中药热奄包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顾燕玲[40]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牵引治疗并予颈椎操练习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药熨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8 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采用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其见效快、疗效持久、减轻病人的痛苦[41]。李勃[42]探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采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穴位注射,发现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浆粘度、临床症状尤其是对气滞血瘀证型有明显优势。神经根型颈椎病因气虚和外邪的侵袭所致,温针灸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因子和神经功能,配合穴位贴敷协助驱除恶邪,通络止痛[43]。黄外军等[44]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治疗,治疗1个疗程。通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疼痛视觉表(VAS)来评定疗效,得出结论,观察组疗效更显著,并且器具精简、取穴方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周云[45]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临床症状评定疗效,结果采用中医推拿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SA积分有明显差异,且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颈肌间沟注射药物对照组。曹国元等[46]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推拿、针灸治疗)43例,对照组(采用推拿、针灸治疗)43例,得出结论: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推拿、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降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提高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推拿、针灸治疗。Ding等[47]运用中药热敷联合间歇性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神经根型,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疗效明显优于间歇性颈椎牵引结合热敷治疗。伍紫炫等[48]采用于肩背部行针刀配合拔罐起到除去淤积以通畅经脉作用,通过VAS及JOA积分、复发情况、该方案减少治疗时长,使患者依从性更高,并且具有简、验、廉、效的特点。

9 结束语

中医外治法展现多样性、简捷、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其治疗早期的颈椎病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治愈或者阻止颈椎病的进一步加重,体现了中医防病于未然的思想,认识中医外治法充分利用其优势可减少颈椎病的发生,同时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明确手术指征的颈椎病,中医外治法治疗会出现复发情况或者导致病情的加重,疗效不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诊断明了且有必要行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其并发症居多,可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耽误治疗的黄金时间。建议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承受病情风险。

[1]郜顺兴. 我国颈椎病定义及分型的历史沿革[J]. 中医正骨,2020,32(4): 44-47.

[2] 杨子明,李放,陈华江.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J].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 401-402.

[3] 王嫦娥,倪璐,郭庆军,等. 项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康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9(8): 139-142.

[4] 顾羊林. 颈椎病止痛,用药有原则[J]. 江苏卫生保健,2019(12): 33.

[5] Weiner J A., Snavely J E., Johnson D, et al. Impact of preoperative opioid use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lumbar spine surgery patients[J]. Clinical Spine Surgery: A Spine Publication, 2021, 34(3): 1067.

[6] Hena M, Leung C, Clausson E K, et al. Association of depressivesymptoms with consumption of analgesics among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2019, 45: e19-e23.

[7] 江洋,沈康,季进峰,等. 刃针微创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37(2): 226-229.

[8] 章浩,冯祯根,陈泽莉,等. 刃针结合经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0): 1413-1415.

[9] Chen Z H, Liang F R, Yang M X, et al. Effect and safety of CX-DZ-II intelligent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for neck pain caused by cervical spondylo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20, 26(5): 375-381.

[10] 王春英,孙忠人,王琳晶,等.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 74-76.

[11] 马伊磊,孙文善,姜国芳. 微创埋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 449-452.

[12] 王莹,杨才德. 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观察[C]. 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2019.

[13] 韦英成,吴肖梅,梁晓行,等. 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 1014-1017.

[14] 陈桢艳,唐晓风,徐来,等.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镇痛观察[C]. 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2019.

[15] 李文坚,罗晓舟,刘佳昕,等. 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 70-73.

[16] 谢华,吴之平,郑丽娜,等. 高频超声引导下毫火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3): 177-181.

[17] Wei Y. Clinical w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its effect on hemodynamics of pati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 4(3): 4.

[18] 张琪,金鸿宾,范桐顺,等.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机制研究[J]. 河南中医,2018,38(8): 1248-1251.

[19] 胡文杰,王涛,孙伟,等. 拔伸旋转整脊法配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20,42(10): 1564-1567.

[20] 袁智先.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21] 李武,危威,葛云鹏,等.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3): 1-3.

[22] 赵振杰,王冲. 曲度牵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3): 64-5.

[23] 黄征宙. 雷火灸热敏穴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8,32(2): 330-332.

[24] 李灵杰,胡美娜,姚伟东,等. 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18,17(6): 36-40.

[25] 张狄,黄振,宋双临. 温和灸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 1239-1242.

[26] 韩兴军,罗丹妮,张仪美,等. 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即时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 1099-1102.

[27] 赵彬,林晓杰,欧文斌. 隔物灸法治疗颈椎病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5): 2372-2373.

[28] 欧阳永亮,林碧容. 辨证循经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8,27(1): 36,37.

[29] 丁金磊,谢林,邴兴红,等. “特色整经刮痧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9,37(4): 201,203.

[30] 黎小霞,彭小苑,李巧萍,等. 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1): 153-155.

[31] 田乃佳,王亚杰,王自旺. 不同拔罐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4): 90-91,123.

[32] 陶一鸣,杜艳军,汤双红,等. 挑刺拔罐配合针刺治疗C(5-6)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37(8): 932-936.

[33] 潘佩婵,李玖利,陈惠冰,等. 蒸汽竹药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0): 1540-1545.

[34] 郭姜,王得志,闵萧,等. 太极禅云手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综合评价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 1198-1200.

[35] 谢福. 八段锦锻炼对颈椎病颈痛疗效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2020,41(1): 119-120.

[36] 熊哲,陈俊杰,肖莹. 改良式易筋经在颈型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6): 57-59.

[37] 曾莹莹,刘明阳. 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6): 8-10.

[38] 刘圣根,陈燕,孙成. 中药黑虎膏外敷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 18-19.

[39] 谢芝亿. 中药热奄包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9): 1036-1037.

[40] 顾燕玲. 中医药熨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 178,182.

[41] 刘春林,和芳.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J]. 当代护理,2020,2(1): 278.

[42] 李勃.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1-6.

[43] Yang X B, Qian L F, Shen L H, et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plus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9, 17(2): 137-140.

[44] 黄外军,姜爱平. 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8,38(11): 1157-1160.

[45] 周云. 中医推拿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7,49(10): 85-87.

[46] 曹国元,杨青宇,陈蕴熙,等.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推拿、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2): 160-163.

[47] Ding X, Wu J, Shen Q, et al. Clinical control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t compress combined with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study protocol[J]. Medicine, 2021, 100(4): e23880.

[48] 伍紫炫,蔡旻捷,周小红,等. 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 175-17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shown an upward trend, whic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ts treatment scheme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the advantages of richness and flexibility. One scheme, multipl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r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be used,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clini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recent five years and makes a summar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cervical spondy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R681

A

1008-1151(2022)03-0082-04

2021-06-08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医经筋推拿学(No.GZXK-Z-20-61);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2018GXNSFAA050148);2017桂中医大[2018]1号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No.2017BS05);桂中医药科教发[2012]2号广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No.GZSY21-42)。

农雅萍(1993-),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的理论与应用。

兰蕾(1969-),女,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根型椎动脉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