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牙无忌”儿童口腔护理科普游戏初探*
2022-03-24陈昊冉
陈昊冉 王 韬
1.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2.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
0 引言
RPG(Role Playing Game 角色扮演类游戏)游戏的核心是角色扮演,玩家扮演特定的角色,根据虚拟世界中发生的剧情,完成相应任务,任务完成情况也会推动剧情前进[1]。在游玩的过程中,对剧情发展的好奇、完成任务的挑战性,或者对于NPC(Non Player Character 非玩家角色)的感情等都会促使玩家完成任务[2]。RPG 教育游戏是指在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明确的教育目的指引下,玩家通过扮演指定角色按照游戏场景的运行规则完成游戏任务,并收获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电子游戏[3]。
从受众方面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且市场上各类饮料甜品繁多,儿童的看护者越来越关注儿童口腔问题[4],但家长在儿童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现状仍需改善。仅有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看护人常常因儿童口腔知识不够充分而忽略一些异常状况(例如很多监护人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极少的家长能保证儿童几乎不吃甜点、饮料、糖果等[5]),或是盲目焦虑(例如把翼突认成肿块,对儿童萌牙顺序不清楚而总觉得“宝宝是不是有问题”),少部分家长甚至完全不关心儿童口腔状况。而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相对于其他护理来说,可操作性强,无需复杂的器材,对于提升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又很重要。因此,儿童口腔家庭护理具有很大的科普潜力。
若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科普与RPG 游戏相结合,玩家能不经意地从剧情、任务内容及NPC 中获取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儿童口腔护理意识,达到科普效果。
本文查阅诸多科普游戏文献,了解游戏关卡设置、流程设计、成就需要理论及众多游戏激励机制假说,又结合儿童口腔健康和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操作、流行病学、真实案例等,尝试简述一类科普儿童口腔家庭护理的游戏,以提供面向家长的儿童口腔护理科普新思路,望能突破线下科普活动所带来的时间及地区的局限性。
1 应用现状
儿童口腔护理的科普活动在众多地区都有过开展,但多数是以口腔健康科普节[6]、短剧[7]、参观博物馆[8]、讲座[9]和问卷[10]等形式进行,这些形式大多具有重复性差、科普不具选择性、内容偏少、实操性差等局限,且目前该类儿童口腔护理科普活动多开展于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存在未开展该类活动的地区。除此之外,也存在众多科普游戏化的尝试,有学者设计口腔卫教模型,以引导个案学习正确贝氏刷牙技巧及使用牙线洁牙等[11];也有学者发明口腔清洁科普教具和实时交互平台[12]。目前多数口腔科普游戏局限于牙齿清洁等口腔环境保持方面的内容,而儿童这类群体,其口腔环境是不断变换发展的,其护理具有阶段性,除清洁牙齿之外,有更多其他口腔护理也是看护人平时应做到且可以做到的,且对于突发情况、特殊儿童、习惯养成等方面,这类科普游戏也尚缺乏。
2 游戏关卡
游戏关卡可以将游戏分割成一系列比较小的部分,关卡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关于游戏中场景架构的设计,比如剧情、场景、物体、任务、子任务等,从而使玩家有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13]。吴磊磊将教育游戏的关卡分为知识类关卡、技能类关卡、态度类关卡三类:知识类关卡,也就是为完成加涅学习结果中的言语而进行的关卡,需要记忆和反复强化来掌握;技能类关卡包括学习结果中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态度类关卡包括学习和应用两方面,对应学习结果中的态度[14]。其中言语信息和态度在儿童口腔家庭护理的科普中是较为重要的,因此游戏关卡更希望做成知识类关卡或态度类关卡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根据游戏关卡的设计内容,我们将游戏的主要剧情设为儿童的养成,玩家扮演的角色为儿童的看护人,任务是看护儿童NPC,运用一些家庭护理手段,确保其口腔健康,促进儿童牙齿的健康发育,并引导儿童NPC 形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儿童的全身健康[15]。游戏可以存在多个主题,比如:儿童龋齿ECC、磨牙症、牙外伤等儿童常发的口腔状况,游戏中的关卡剧情就围绕这些口腔状况展开。另外,儿童口腔护理与成人口腔护理有差别,儿童的口腔护理是阶段性的[16],不同的口腔疾病有其高发年龄或者性别偏向(比如儿童最易在哪个年龄段出现哪一种营养成份的缺乏情况[17],儿童乳牙外伤往往出现在儿童初具运动、反应能力的1、2 岁[18]等),看护人可以选择儿童的年龄性别(甚至地区,从而对一些地区性的儿童疾病例如氟牙症进行处理[19]。在游戏之前,对被科普人群进行筛选、分流,达到精准科普、减轻被科普人负担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于“特殊”的儿童,游戏则要进入“特殊”的模式,例如对于唇腭裂等颅颌面畸形、干燥综合症等家族性疾病患者,其口腔环境复杂,看护人除了要注意日常护理之外,对于发生的一般口腔状况,也要特殊处理。有临床数据表明,家庭成员协同护理对于提高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儿的依从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菌斑清除效果、保持患儿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都有重要意义[20]。这说明,家庭口腔护理科普类RPG 游戏对于特殊儿童也可能有很好的效果。
3 游戏流程
3.1 游戏前,玩家选择年龄、性别等要素,然后匹配相关关卡
例如,若玩家选择自己的孩子是一名4 岁男孩,那么游戏就会向玩家展示一个4 岁的男孩NPC,并由玩家根据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设计该NPC 的口腔状况(例如有多少乳牙萌出?有无龋齿?有无口腔坏习惯?),其所对应的关卡可能有:训练宝宝正确刷牙,儿童专用牙膏怎么选?检查宝宝刷牙成果,什么是窝沟封闭?宝宝吃什么对牙齿好?纠正坏习惯等等[21],还会有一些针对口腔状况的个性化的关卡,这些关卡所对应的主题都为一个4 岁儿童常发的口腔状况或者应当养成的口腔习惯。
儿童NPC 的年龄以及口腔状况的信息应当每一段时间就更新一次,以保证游戏的时效性。
3.2 选择并进入关卡,完成游戏,获得结局
RPG 游戏训练玩家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选择,比如在牙脱位的关卡,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儿童NPC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慎摔倒了,玩家注意到儿童有颗牙齿好像突然“短”了一截[22],这时候该如何处理,又不能怎样处理。
游戏过程中可以给玩家提示、科普和测试,以促成好结局并达到科普效果。比如引导玩家思考:突然“短”了一截的牙齿,是折断了导致的?还是牙齿缩进去导致的?这两者又该怎样去判断呢?或者:牙齿缩到里面去了,可以先拉出来再去医院吗?还可以向玩家科普牙周膜的再生功能,告诉玩家“缩进去”的牙齿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这样一个牙脱位的情景,是对玩家态度的一个考验,而中间插入的提示、科普和测试,则是对玩家语言信息的强化,从而达到比较有效的学习结果[23]。
3.3 结局可分好结局和坏结局
如果玩家做出正确选择,则好结局出现,如果做出错误选择,或者测试并没有通过,则有不同情况的坏结局出现。比如牙外伤正确处理后,牙髓再植,牙周膜愈合,从而患牙得以保留[24],或者龋齿情况恶化,导致牙髓炎,影响咀嚼功能甚至恒牙萌发等严重后果[25]。
3.4 结束游戏
成就需要理论表示:人的行为一般受其对某种事物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以及亲和需要影响较大,而这三种需要分别被人心理上的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所驱使[26]。其中在游戏结束时,通过一定量化标准判断出的成就,就是玩家的成就动机的一种体现。成就动机可以是对分值的追求,也可以是竞技中赢输的追求,而在儿童口腔家庭护理相关的科普游戏中,用分值、赢输或者成败来作为“成就”其实稍与现实情况相剥离了,所以该游戏更倾向于用儿童口腔状态来表示“成就”,以更贴合现实,又具有一定的科普作用。
在结束游戏后,玩家可在“关卡选择”界面看到自己在玩过的关卡达成的“成就”:好结局和坏结局都有“成就”,“成就”以海报插画的形式展现,海报插画可以描述儿童的口腔状态的结局,海报插画的关键还在于简洁明了快速地回顾关卡中涉及的知识。对于坏结局中的“成就”,要尤其强调玩家做出的错误选项。“成就”图片可以下载保存,达到被科普人能随时快速回顾的效果。
在关卡完成的最后,可以附上一些真实事例,供玩家阅读,使玩家能将游戏效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强玩家的护牙意识。
4 游戏激励机制
国外的一部分学者尝试从沉浸理论来描述游戏的激励机制,而也有学者从玩家的心理需要和游戏的提供物这一角度讨论[27],沉浸理论指当人心目中形成一个目标,而此时又恰好具有足够的能力时,他就会感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是在可见范围内,心中就会产生“挑战”的欲望,于是他的行动和环境的反馈之间就形成即时而明确的互动,他的注意力被立即的反馈抓住[28];而后者的讨论多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29]。这两个角度都能对玩家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魏婷将这些理论与教育游戏的目标和机制相结合,提出了五类教育游戏中的动机设计策略,分别是:帮助策略(游戏交互平台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玩家积极游戏),反馈策略(内在和外在两种反馈),挑战策略(适中的挑战难度激励效果较好),新奇策略(多样的、不确定的任务结局),情境策略(角色扮演带给玩家更强烈而真实的感受)[30]。本游戏的激励机制多参考魏婷的策略。
帮助策略:对于未接受系统口腔护理教育的成人,在多种情景下能做到游刃有余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复杂的问题会比较困扰,很容易达成坏结局。这种情况下,玩家很难做到“沉浸”,也难以继续游戏,所以游戏中的帮助和引导是必要的,比如在游戏过程中穿插适当的提示与科普,将问题简单化,使玩家有动力继续游戏。
反馈策略:游戏所达成的好结局和坏结局即为一种反馈,游戏中也要有即时的反馈,可在游戏进行时对儿童的口腔状态进行量化,让玩家能立刻知晓距离好结局的进度。
挑战策略:游戏中的知识测试考验玩家对语言信息的掌握,测试难度必须适中,可以逐级递进,使玩家在挑战的过程中燃起动力,激励玩家主动掌握护理知识。
新奇策略:游戏中存在多结局路线,对于一些渴望达成好结局的玩家来说很有吸引力。
情景策略:游戏中塑造的儿童要真实、可爱,和现实中的儿童基本无异,玩家“看护”儿童NPC 的过程中,儿童NPC 一些小动作或者表情往往能让玩家联想到现实中自己需看护的儿童,这往往可以激发玩家的同理心,使玩家达成好结局的愿望更加迫切。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结合RPG 游戏和儿童口腔家庭护理科普的特点,提出将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游戏类型,并大致设想了游戏关卡、游戏流程,以及游戏的激励机制。知识类关卡、态度类关卡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健康科普内容,且对关卡进行选择可以减轻玩家的压力;游戏的整个流程围绕儿童口腔状况为中心进行;游戏中也存在多种激励机制。这都可以说明RPG 游戏与儿童口腔家庭护理相结合的做法是可行并且具有意义的。但游戏的传播以及盈利机制尚不明确,眼下网络游戏如日中天,而多以单机游戏的形式出现的科普游戏则很难传播开来,甚至排除在主流游戏之外[31],况且目前“游戏”一词所被赋予的正面信息少,很多人甚至“谈游戏色变”,更难以想像何为科普游戏[32],科普游戏传播困难,就更不用谈盈利了。能够传播和盈利的科普游戏才能可持续发展,而如何做到这点,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