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24刘晓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鲁班五位一体育人

刘晓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1],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如何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既彰显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同时,又吸收更多的文化张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厚生尚能”的理念,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和文化育人成果,结合企业与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形成了兼具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与高职院校办学共性的“五位一体”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 挖掘“三大内涵”,突出特色文化育人

“三大内涵”是指“鲁班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三者在育人维度上立体交融,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真正需求,凸显了建筑类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增强了学校文化育人特色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1.1 “鲁班文化”培育职业精神之魂

“鲁班文化”致力于职业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学校文化育人之魂。“鲁班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建筑行业悠久历史传承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鲁班文化”的内核即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建筑行业的灵魂,与建筑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2]。学校从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精神品格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出发,将“鲁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关键和重点,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施工、装饰、管理、服务等领域踏实严谨、精技强能、自主创新的工匠精神,成为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人格和熟练职业技能的新时代鲁班传人。

1.2 “建筑文化”深植职业能力之根

在深度上,“建筑文化”致力于职业能力文化的构建,是学校文化育人的主干。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不论是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认同度,还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倾向,“建筑”无疑具有较大的证明力和感召力,校园文化植根于“建筑文化”这块沃土是毋庸置疑的。“建筑文化”深植职业能力之根,是学生立业之根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筑文化育人的过程就是学生鲜明职业能力的锻造过程。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将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融合,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梳理建筑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释建筑设计与自然和谐的伦理关系,挖掘建筑景观的人文精神及中国建筑礼制规范的传统内涵,使教学内容全面渗透建筑文化育人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学校还在场馆、景观等方面突出建筑文化育人特色,使校园环境随时随地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

1.3 “礼仪文化”广拓职业素养之域

在广度上,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致力于职业素养文化的构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修养,以及职业素养在一个切实的育人目标下达到和谐统一。学校将“射艺”“职业形象塑造”等礼仪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了传统礼仪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礼记》曰:“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3]“射艺”属于传统的“六艺”之一,蕴含了中国古人推崇的“仁、德、礼、忠、孝”等行为规范,同时,也具备“于国进贤、于己修身、于民教化”的重要功能。[4]学校把中国传统礼射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知礼、学礼、行礼,让传统礼射文化在校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省级在线课程“职业形象塑造”“课赛融通”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形象、礼仪修养及职业素养,在人际交往与求职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开展以日常礼仪为突破口的礼仪养成教育,并对传统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进行守正创新,以“日常文明”“开学拜师”“毕业谢师”为主线的礼仪文化教育模式也在全校普遍推广。“礼仪文化”育人广拓学生职业素养之域,为学生融入社会奔赴职场做好准备。

2 构建“三大课程”,实现多元融合育人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构建多元融合育人的课程体系。学校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从文化育人主阵地的基础课,到文化育人独具特色的专业课,再到感悟践行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实践课,构建了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2.1 发挥基础课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

文化基础课教学具有文化育人的天然优势,更利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学校将文化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除了基础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及职业平台课“职业形象塑造”外,还通过“国学讲座”“茶艺”“射艺”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养。同时,为了满足文化育人的需要,从学校层面立项建设了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平台上开设的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内容上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式上丰富多样、选择性强、学习时间灵活,真正发挥了文化育人的作用。

2.2 挖掘专业课文化育人思政元素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运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文化内涵,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课程标准、实训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中。引导二级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利用建筑大类专业多样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挖掘建筑行业鲁班文化、名人典故、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大国工匠、技艺传承等育人内容,凝练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在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元素,形成多样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的专业文化生态,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课程。例如:经管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精心打造的礼仪文化课程,在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艺术设计学院将红色文化传播和专业学习融合在一起,利用3D打印技术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做成了艺术品,把红色故事视频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在专业课堂上讲述红色故事,让课程思政更有感染力。

2.3 推动实践课践行工匠精神

学校贯彻落实“把专家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的方针,不断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一方面,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开设剪纸、香包、射艺、陶艺等课程,邀请优秀传统文化大师、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进行言传身教的现场示范教学,使大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式学习,传承传统技艺,内化工匠精神。同时,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优秀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企业专家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与行业理念。例如:邀请徐工集团等企业的杰出工匠进校园,开设“职业梦想公开课”讲座,开展大师面对面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学校依托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主动拓展实践育人基地,与建筑行业中各类龙头企业建立共建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聘、人才共育、协同发展”,通过与徐工集团结对、与淮海战役纪念馆联学等形式,把实践课堂扩展到合作企业与教育场馆,开展进驻式学习,在文化层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3 营造“三大环境”,推动多元立体育人

通过营造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景观、专题场馆及校企融合的育人氛围中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形成多元立体的文化育人环境体系。

3.1 打造“以文化人”校园文化景观

学校在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因素的基础上,立体式打造了“校园八景”等一系列具有重要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将学生的生活空间变为育人空间,将休闲过程变成学习过程,极大拓展了“以文化人”的时空维度,达到了“春风化雨育人无声”的效果。最具建筑文化特色的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以“翰书叠栋”的美观与厚重肩负着“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矗立在教三楼东侧由泰安校友会捐建的孔子塑像,为师生们树立了“立德树人,立身笃行”的永世楷模;吸收汉文化元素突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射艺场,用“射以观德”的民族传统涵育莘莘学子“强身报国、精技强能”的逐梦情怀;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榫卯结构特征与汉文化纹饰特点的鲁班锁,彰显了学院师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初心与梦想;展现测量、施工、安装等现场学习场景的学生群雕,凸显了学生对鲁班精神的当代传承。塑造融合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于一体的校园景观,提升其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对弘扬大学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建设多元互动文化育人场馆

学校建成一批文化育人场馆,致力打造多元互动的场馆课堂。“建筑技术馆”是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又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融汇古今建筑思想、建筑文化展示、建筑施工过程训练等为一体;“科技·智慧城市馆”将学科建设与智慧城市关联起来,使学校56个专业15个专业群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专业位置。这两个展馆配备了触摸屏、播放屏、展示模型等先进智能化设施,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也是厚植建筑文化底蕴与科学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礼射文化展览馆”通过文献文物、复原实物、3D模型、新媒体设备对礼射文化进行综合展示与体验,深度挖掘礼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中国传统礼射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术道并重、内外兼修。“思政教育基地”兼具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功能,采用沉浸式体验育人的创新形式,以春风化雨的力量培养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与追求。此外,利用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的走廊、大厅等空间,建成宣传中外著名建筑大师、经典建筑案例、超级工程、校企合作企业、杰出校友的文化墙,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3 营造校企融合育人文化氛围

学校紧贴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与大企名企合作,重点与中建、中铁、中交、中冶四大建筑系统众多优秀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打造,也为学生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拓展了沃土。善于挖掘知名校企合作企业人才优势,每个专业群都引入企业技能大师、产业教授、技艺传承人与本校教师组成校企互通的混编教学团队,企业优秀工匠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将精技强能、品质至上等行业理念深植于学生心中,将良好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广大学子。同时,学校经过40年办学历史培育了建筑行业的众多校友,他们中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与技术骨干,是学校凝聚资源、传承文脉、扩大交流的重要力量。学校聘请杰出校友担任客座教授、“学生成长导师”和“大学生创业导师”,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参加“校友讲坛、校友回课堂、校友话人生”等活动,让校友们的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及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引导在校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爱校情怀,实现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4 开展“三大活动”,拓展服务功能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5]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各类文化活动,服务大学生个人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4.1 专业文化活动培育职业素养

根据专业特点与岗位要求组织开展专业文化活动,发挥专业文化育人的功能。依托“鲁班技能节”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毕业设计大赛,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大赛、建筑装饰技术应用技能大赛、CAD应用技能竞赛、手绘艺术设计大赛、BIM装配式大赛、精品毕业设计大赛等多种技能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与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立专业社团,例如:装饰协会、CAD缘建社、工程造价竞技社、测量技能社、BIM应用社、top手绘社等社团,保证各专业都有专业类社团开展文化活动,在专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定期开办鲁班讲坛,组织行业大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校友、专业骨干教师导等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讲座,搭建高端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传承德技兼修的鲁班文化。

4.2 社团文化活动涵养人文情怀

以形象大使之家、星火讲解团、礼乐文化研习会、舞蹈团、合唱团、射艺协会、红色故事宣讲团等众多学生社团为载体,以重要节日、艺术节为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活动,切实提高文化育人实效。鲁班校园艺术节通过舞蹈大赛、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咏诵会等赛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提升自我的广阔舞台。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形成了以“思源清明”“家国端午”“和谐中秋”“敬老重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节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涵养家国情怀。红色文化社团开展青年红色之旅、“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星火讲解团、校园解说员大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解说员,承担了建筑技术馆等场馆来宾的接待讲解任务,以及“校园八景”文化讲解任务,不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校园文化底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化了知校爱校情怀。

4.3 社会实践活动传播优秀文化

学校立足区域特色丰富的育人内容,将社会实践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传播优秀文化。美丽乡绘实践团成员深入徐州丰县社区,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手绘出展现刘邦传奇一生的巨幅墙绘和丰县印象等墙绘艺术,成为丰县精神文明的文化新标地。“形象大使之家”社团参加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市文旅局主办的“中国·徐州汉服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宣传推广汉文化、非遗文化。礼射文化宣讲队伍定期走进中小学、街道社区进行宣传,活动覆盖近10万人次,用“射以观德”的民族传统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学校礼射文化育人案例“打造工匠精神传承基地,弘扬工匠文化”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服务贡献”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5 打造“三大品牌”,创新精品引领育人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部分,特色文化品牌更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传统文化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形成了文化育人的三大品牌,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不断促进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升。

5.1 “鲁班文化节”德技兼修提升创新活力

“鲁班文化节”包括:鲁班艺术节、鲁班技能节、鲁班科创节。“鲁班艺术节”以演讲比赛、歌舞大赛、诗歌咏诵会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师生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鲁班技能节”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优秀毕业设计竞赛、各类建模竞赛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并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相关赛事选拔优秀选手。学校选手在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鲁班科创节”以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挑战杯”赛事为契机,以校院两级“挑战杯”选拔赛为主要内容,建立校院两级赛事体系,优化项目孵化机制。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参赛作品“董家大院——打造非遗IP,助力乡村振兴”荣获国赛金奖。学校通过“挑战杯”竞赛以点带面,持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5.2 “礼射研习基地”以礼修身促进立德树人

学校深入挖掘礼射文化蕴含的育人元素,将传统礼射文化与学生礼仪品行的养成相结合,落实推广“以射习礼、以射修身、以射立德”的教育理念。通过开设射艺课程、成立射艺社团、举办礼射活动等方式,探索将“射以观德”的民族传统融入“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先后建成国内首个射艺场、首个中国礼射文化展览馆,成为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第一个礼射研习基地、首个弓箭文化类非遗保护高校,与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两届礼射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射艺锦标赛”及多场徐州高校礼射大赛等大型活动,率先将传统礼射融合渗透到文化育人方面。高层次的“礼射学术研讨会”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对礼射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礼射文化内涵发掘、推广、育人路径进行交流研讨;“射艺场”作为礼射演练的实战场地,发挥了礼射文化宣传、器物展示和技法研习等多种功能;“中国礼射文化展览馆”也兼具藏品展示、人文传习、教学实践与数字体验的文化功能。“一会一场一馆”实现了礼射文化育人的理实一体化,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3 “思政教育基地”感悟修身培育家国情怀

学校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基地,是一所“多元合一”的思政教育综合体,主要以实物呈现、虚拟仿真技术等方式,再现淮海大地沧桑演变、文明发展、历史文化,展示传统文化典籍、汉文化代表器物、徐州地方非遗艺术,讲述以中国脊梁、走向复兴为主题的百年党史。通过参与思政教育基地的文化体验活动,大学生们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八雅”的体味中修身养性,在汉代瓦当纹饰的拓印中感受汉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在经史子集的时空穿越中领悟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在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和抗疫英雄的事迹中启迪思想、浸润心灵、培育家国情怀。思政教育基地化身为沉浸式立体课堂,发挥了博物馆与红色基地的育人作用,促进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经验与行业人才需求特点,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6],凝练形成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创新并引领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鲁班五位一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鲁班造伞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