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在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22-03-24未晓丽田建良李星
未晓丽,田建良,李星
(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举办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以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载体,以竞赛为手段,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高校学科竞赛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链条来实施,知识链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链则侧重于创新创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学科竞赛是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高度结合,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数据表明,在2006-2015年,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新增的数量达85 项,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的学生就达数百万之多[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显示,学科竞赛排名已成为各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木工程学院是河西学院年轻的学院,201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五届毕业生。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将学科竞赛纳入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校院两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学科竞赛高质量运行。近年来,我院参加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获得个人、团体、单项等不同种类奖项达30 余项,省级及以上获奖学生达50 多人次,成绩可观。
1 建立学科竞赛工作机制,推动学科竞赛深入开展
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竞赛机制是保证竞赛公平进行的前提。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保持竞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将学科竞赛的实践训练意义惠及师生,从而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
1.1 不同级别竞赛进行整合对接,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河西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的宏观指导下,学院印发了《土木工程学院学科竞赛及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方案》,申报开展“测量技能比赛”“建筑制图竞赛”“结构设计比赛”等院级学科竞赛。随着学科竞赛深入开展,学院将原设立的院级、校级竞赛项目与国家级、省级、行业级进行整合对接,包括竞赛名称、评价标准等,作为国家级或省级竞赛的校级选拔赛来实施,以此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面。
1.2 设置奖励制度,调动教师指导积极性
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参与指导的多维一体竞赛指导模式[4],所以打造一支专业、有活力、责任心强、凝聚力强的创新团队,是学科竞赛发展的根本[5]。但是对于河西学院这样的地方性院校,教师的课时任务非常重,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完全靠教师无偿挤出个人时间指导学生有些过于理想化,所以为调动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包括学科竞赛指导在内的教学项目奖励制度,学院配套制定了课时认定、津贴核算等办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1.3 学科竞赛纳入培养方案,助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科竞赛是培养工科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目标,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管理模式、评价体系等做支撑,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学校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学分”(8 学分),在此基础上学院制定了《2019 版培养方案“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全力支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中涵盖了所有基础类的竞赛和专业类的竞赛项目,并根据获奖等级设定学分认定标准,保证创新能力培养全覆盖。
1.4 学科竞赛与职业发展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规定,我院于2013年与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图学学会等单位积极交流沟通,在我校设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考点。与此同时,在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设立 “全国CAD 技能等级考试”土木建筑类考点。通过鉴定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测量、绘图等实践的能力。检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率。
2 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学科竞赛的运行,有利于建立各个课程之间的实践关联,推动课程体系调整与更新[6];学生在备赛、比赛、赛后反思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客观的认识,进而进行补充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而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形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闭环,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2.1 通过学科竞赛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制定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技术解决方案的实施需要采用技术实践训练来实现。例如:2018年、2019年结构设计竞赛题目分别是“承受多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山地输电塔模式设计与制作”。无论是结构概念设计,还是结构的优化设计,最终是要用限定的材料制作,如杆件的连接、柱脚的连接等,既是理论问题更是技术问题,需要任课教师在课程实训中去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2 通过学科竞赛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实现了课程群组教学的深度融合
工科类各专业学科竞赛,大多是模拟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的工程设计,如“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题目是“大跨度屋盖结构设计”,“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题目是“变参数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它不仅需要全面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原理及设计》《桥梁设计》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绘图表达、结构选型、分析计算、规范引用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科竞赛就如同课程之间的纽带,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自然而然地串成一条线,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 通过学科竞赛的全程参与指导,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校院两级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学科竞赛的政策措施,保障青年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实践能力培训。多年对各类各级学科竞赛指导工作的积累,使得青年教师在缺乏工程经验方面得到改善,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事实证明,学科竞赛不仅提高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4 通过赛后反思,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结合历年对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反思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达到应用人才培养的目的。如力学类课程、混凝土设计课程均已将结构设计大赛融入课程教学,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并汇报,任务中涉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科竞赛点的剖析,利用ABAQUS、ANSYS、MIDAS 等分析软件进行受力工况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等,在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提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科竞赛成果显著
3.1 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实践证明,扎实有效地逐级开展专业学科竞赛,对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学院自成立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已有六届毕业生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及建筑行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基于BIM 的施工技术应用技能竞赛”“BIM 技术应用技能竞赛”等,并获得个人、团体、单项等不同种类奖项达30 余项,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学生达50 多人次,成绩可观。
3.2 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多次学科竞赛中积累经验,我院青年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已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 项; 团队中4 名青年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新秀奖”荣誉称号;多名青年教师获得校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成功申报了20 余项教学改革项目。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定位自己是一个“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角色,非常有必要[1,8]。
3.3 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明显提高
学科竞赛是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桥梁,是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平台,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在全面落实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如2014 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杨同学已任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局工程科副科长;2015 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胡同学因在省级结构大赛中表现优异且能够灵活运用到研究生考试中,顺利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15 级工程管理专业葛同学等5 名学生因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BIM 毕业设计作品大赛BIM 应用大赛”特等奖而被中建五局工程集团公司录用。
4 结语
学院经过近8年的学科竞赛探索与实践,充分证明,学科竞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抓手,将其真正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进而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能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我院来说,目前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各项学科竞赛运行良好,成效显著,但在制度管理、资源平台等方面还需继续优化提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的学科竞赛体系[8],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综合能力和良好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