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提升电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22-03-24赵建海屈小爽
赵建海,屈小爽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 微课、MOOC 及翻转课堂对高等医学教育影响的研究 450046)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 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关键特征[1]。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到“创新”以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战略,这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以应试教育和传统灌输式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深入持久的探索,如我国从2017年开始推进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科科技人才。学术界提出应构建“赛学一体化”生态圈[4],加快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建设[5-6],高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7]等,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竞赛是提高和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学科竞赛也应和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赛教融合、“以赛促学”[8]。“赛教”相得益彰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真正让学科竞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推手。近年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为郑州航院)坚持以学科竞赛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科竞赛已成为郑州航院的校园流行文化。以智能工程学院电信类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水平、层次不一,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结合度也不尽相同。尽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表现优异,但也暴露出教学环节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赛教融合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1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重要补充。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看,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科竞赛相较一般的课堂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挥空间,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主动地感受新知识,探索未知领域,挑战自我,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积极地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价值,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反思、领悟,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通过竞赛方式体会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地将创新意识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中。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问题[9]。大学教育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思维使人受益终身。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很多学生逐渐学会用“求异” 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而不仅仅拘泥于常规或轻信权威;会有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提出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逐渐学会用系统性思维去分析问题,树立整体观,从整体、多维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事物,思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3 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
参与学科竞赛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技能,比如提升学习能力,从赛前准备到整个赛程,参赛学生以饱满热情投入其中,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有机结合,通过头脑风暴,学生知识和经验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学科竞赛不仅要协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还要协调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关系;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的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参赛,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及企业需求,锻炼其实践技能。
2 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以郑州航院电信类相关专业为例,“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三项赛事为首选,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最能体现电信类的专业特色。从历届参赛情况看,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1 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
智能工程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每逢赛事,学校、学院及相关带队教师等多层面动员学生参赛。但总体上看部分学生参赛积极性不够,有部分学生训练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中途退赛。据调查,有些认为参赛内容和学校所学内容有较大的出入,需要投入的精力过大。还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参赛的奖励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根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替代管理办法》规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2 个创新创业学分,但只有获得高级别名次才可取得相应学分,因此,无法调动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2.2 参赛学生对赛事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较低
通过竞赛发现,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对电信类竞赛常用的知识点没有学深悟透,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比如,在分析电路功能时,学生常常觉得无法下手,对电路功能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更加吃力。此外,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电子竞赛中,有些学生在进行机型电路安装调试时,会出现实际电路布局不规范、电路走线随意等现象。还有的学生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不能按照竞赛题目的指标要求全面深入分析并合理设计方案,只是单纯地按照查阅的资料将电路原样地拼接,缺乏系统性,以至于完成的作品技术指标难以达到题目的要求。
2.3 尚未建立完善的赛事培训体系
因和比赛相关的课程开设较晚,智能工程学院电信类参赛学生多是在大三学生中选拔。集中培训一般是从大三下学期的5月份开始,学生要在短短4 个月内掌握电子设计竞赛要求的如单片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传感器、自动控制等相关知识,并且要求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应用,这对辅导教师和参赛学院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此外,参赛学生多面临考研、考证、就业等压力,对赛事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从学校备赛上,学校及学院相应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赛事前期培训实践时间较短,有经验的师资不足,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带队教师和参赛学生磨合时间较短,且一些带队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此外,不同的学科竞赛有不同类型的题目,由于各方面限制,学校未能结合相应的学科竞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 赛教融合提升电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通过学科竞赛暴露的问题可知,单纯提高学生竞赛技能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科竞赛还必须与高校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赛教融合才能达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1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要深入领会电子设计等大赛精神,以竞赛为契机,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将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改变以往课程数量多而全的特点,增加重要课程的学时学分,让学生学懂学透;优化课程顺序,考虑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及逻辑关联;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组织本专业资深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立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每门课程编写实验与工程实践的配套教材,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相结合。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师资或宣讲授课,增加课程体系中学生实践比重,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健全学科竞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能动性
为保障学科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高校应探索学科竞赛的鼓励政策,例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区别设置创新学分、分层分类教育改革等,探索特色的培养方案等。应进一步出台《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对于参赛学生,尤其是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比如在评优评先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这些举措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3 以赛育人,构建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各类创新竞赛,构建电信类专业的学科竞赛体系,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核心,其他比赛或活动如蓝桥杯、物联网大赛、航空文化节等作为支撑。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专业传帮带的作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础和专业递进式训练,以学生社团为主体,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全程进行管理、指导。探索学生自治、教师指导、以老带新、良性循环的创新协会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创新,构建出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全程化科技创新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