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七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2022-03-24熊文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吉首工程学院大学物理

熊文斌

(吉首大学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高度聚焦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的“稳定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热点和难点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样也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 因此,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目标,在后疫情视域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 后疫情视域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分析

后疫情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主要体现在就业情绪上、就业机会上以及招聘形式上。

(1)就业情绪焦虑影响到毕业生就业。 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为909 万,加上往届待就业的学生和留学回国的学生,实际就业的人数突破了1 000 万大关。居高不下的毕业生人数对高质量就业提出了挑战。 当然,还有毕业生个人主观因素比如就业观念的偏差、就业能力的不足等问题,引发了就业情绪焦虑。

(2)就业机会的减少影响毕业生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产生了冲击[2]。

(3)就业招聘形式的变化影响毕业生就业。就业招聘的主要变化包括有些用人单位对线下招聘按下了暂停键。线下招聘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春季和秋季大型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来校选聘毕业生,同时,用人单位也会主动来校举办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线下招聘过程中的面试、笔试环节,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近距离接触,增进了相互了解,实现了双向选择,达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赢的目的。线下招聘的暂停,给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带来了影响。 用人单位做不到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毕业生也做不到对用人单位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沟通,从而影响到人才招聘的效果[3]。

2 后疫情视域下毕业生“七同就业”模式探索与实践

在后疫情视域下,要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就必须探索和思考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条件上全力保障,在措施上狠抓落实;要全员关心,全程关注,全方位关切;要在毕业生素质提升上下功夫,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探索了“七同就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2.1 目标同向谋就业

就业目标要明确,就业工作需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高校内部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 聚焦就业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作用,夯实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人才培养方案要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等方面下功夫[4]。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聚焦就业目标,对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订。 以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立足武陵山片区,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技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和管理,能继续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开设了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了五门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和三门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了三个省级教学中心、一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一个教育部产教协同基地和一个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通过对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培养效果。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以上,为地方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党政同心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做到了“党政工作要点中有就业”“工作部署中有就业”“工作督查中有就业”“工作总结中有就业”“工作表彰中有就业”。

学院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 院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 各教研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 学工办主任为成员的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领导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传达学习学校以及上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 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讨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专题研究学院毕业生就业具体工作。

学院同心抓就业,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任务分工,抓住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特色,有亮点,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3 师生同力促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就业工作积极性,通过宣传动员、鼓励激励、制度支撑、体系保障,奏响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大合唱”,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个个重视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落实“师生同力促就业”的各项工作,学院认真组织召开了“五个会议”:

一是组织召开了就业实习动员会。 动员毕业班学生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接受锻炼,通过实习,提高就业能力。

二是组织召开了毕业生就业研讨会。 学院定期召开由院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全体班主任教师以及辅导员参加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 分析当前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是组织召开了就业考研交流会。 学院组织由毕业班学生参加就业考研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就业指导讲师团专家和考研就业成功的校友分享经验,指导就业考研。

四是组织召开了全程就业指导报告会。 学院重视全程就业指导,定期组织全院各年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报告会。 大一学生重点指导如何融入大学;大一、大二学生重点指导如何规划人生;大二、大三学生重点指导如何积累才干;大四学生重点指导如何成功就业。

五是组织召开了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宣讲招聘,组织用人单位到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平台。

2.4 校企同盟强就业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联手培养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入度关系到人才培养特别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构建毕业生就业新生态[5]。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实施了毕业生就业校企联手工程,分别与省内外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等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通过校企联手培养学生,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综合素质,提升了生就业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达到了毕业生和企业双赢的目的。

2.5 信息同享助就业

在后疫情视域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就业信息方面的不对称,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就业信息同享对帮助毕业生就业至关重要。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可以抢占就业先机;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可以拓展就业视野;准确获取就业信息,可以提高就业命中率[6]。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采取的 “五大举措”,确保了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共享,有力地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拓展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二是确定专人负责,整理就业信息;三是举办专题讲座,甄别就业信息;四是编辑《就业百问》,利用就业信息;五是利用学院网站,共享就业信息。

2.6 保障同步保就业

要保持后疫情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向好的态势,就必须强化保障措施,筑牢保障底线,加大保障力度。教育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在共同部署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时强调,要通过扩渠道、 促创业、强服务、提能力、保权益等措施,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7]。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从就业领导到就业人员,从就业制度到就业场地,全力支持,全方位保障。具体做到了“七个有”: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领导有保障;成立了学院就业指导讲师团,就业人员有保障;制定了学院毕业生就业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就业制度有保障;制定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就业措施有保障;建立了学院就业指导室、面试室、档案室,就业场地有保障;投入一定的就业经费,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就业经费有保障。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了“四不离”(不离人——有专人负责;不离岗——随时处理毕业生相关问题;不离线——与每一位毕业生保持联系;不离心——真心服务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服务有保障。

2.7 效果同增稳就业

在后疫情视域下,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在就业效果上做文章,将工作重心放在就业效果上,将工作落脚点放在就业效果上。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就业效果上做到了“五个增”:

一是就业意识增强。 学院组织举办了“梦想起航”“明天的饭碗在哪里? ”“就业在自己心里”“扬帆校园、起航职场”等毕业生就业专题讲座,加强了就业指导,让就业指导入心贴心,让就业教育动心暖心,通过就业教育和指导,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了就业意识。

二是就业能力增强。 学院实施了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了思想提升辅导、学业发展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危机应对辅导和职业发展辅导,增强了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就业机会增加。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寻找就业市场;依靠毕业生质量,巩固就业市场;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市场;联合兄弟高校,打造就业市场;积极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依托网络技术,扩大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拓展,就业渠道畅通,增加了就业机会。

四是研究生报考和录取率增长。 学院每年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均处学校前列。五是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增长。学院形成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因具有“三又四得”(基础扎实而又富有探索创新、 作风朴实而又善于沟通交流、做事踏实而又敢于开拓进取;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鲜明特点,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猜你喜欢

吉首工程学院大学物理
福建工程学院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福建工程学院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最亲的月亮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