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难题
——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为例

2022-03-24闫泽斌张莉刘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践者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

闫泽斌,张莉,刘进

(广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入发展,企业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工商管理教学亟待适应当前企业实践变化[1-2]。 然而,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实践,当前企业实践的新变化无法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因此,加强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的了解。

当前工商管理教学通常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起来,其目的仅仅是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3],缺乏将企业实践与教学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企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的意识。为了破解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难题,本文首先识别了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引入“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论述如何通过企业实践资料选择和课程设计加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联系,以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效果。

1 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单向联系

当前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在教材知识点讲解之后,引入相关企业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剖析,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案例是基于真实事件编写的,因此通过对企业案例的分析,学生了解到教学的知识点在企业实践中如何呈现,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框架分析企业实践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然而,教材知识点是抽象、相对静态的,企业实践是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教材内容到企业实践的单向联系方式,只强调了教学内容对企业实践的映射,忽略了将企业实践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用企业实践中的新知识,丰富和完善现有教学内容。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教学内容的映射,教学与企业实践没有真正联系起来,企业实践对教学的价值也极大缩水。

1.2 企业实践学习的碎片化

教学案例通常针对特定教学知识点进行编写,因此,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基于所讲章节的知识点,选择不同教学案例。然而不同教学案例往往涉及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章节,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实践;加之案例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也只能粗略了解某个企业在某一方面的经营管理实践,缺乏对企业实践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细致深入的了解。

企业实践既受企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又受到其他关联领域决策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割裂了企业实践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不仅阻碍了学生对企业实践的正确认知,同时还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分析企业实践。 此外,教学的课时有限,这种碎片化学习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对某一个或一类企业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3 企业实践学习的形式化

为了提升学生对企业实践的了解,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推荐一系列企业实践资料,希望学生课下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弥补教材内容与企业实践脱节的不足。然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去仔细阅读。即使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购买或者下载相关材料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知识和企业经验的缺乏,在企业实践思想和术语的理解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他们的课余安排往往呈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学生参加大量的社团活动,甚至在校外进行兼职;另一种学生躲在宿舍里玩手机,学生们花在课程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4],因此仅仅依靠教师的课上推荐、学生的课下自觉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学生企业实践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2 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问题的应对策略

本文以在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引入“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论述如何通过企业实践资料选择和课程设计应对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不足的问题,以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效果。

2.1 企业实践资料的选择

2.1.1 企业实践的前沿性

选择前沿性企业实践有助于与现有教材知识点形成对比,以确保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双向联系,即教材为企业实践提供分析框架,同时企业实践的新特点反过来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 平台型组织是指企业将自己变成提供资源支持的平台,并通过开放的共享机制,赋予员工相当的财务权、人事权和决策权,使其能够通过灵活的项目形式组织各类资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平台型组织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组织形式,被视为大型企业摆脱“大企业病”,以增强复杂、快速变化环境响应能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与传统企业相比,平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小前台、强中台、大后台的组织结构。 前台是指与用户交互、捕捉需求,发起生产的跨职能业务团队,中台是各种职能部门向业务部门派出的业务伙伴,后台是指企业的各种经营职能部门。 第二,员工与企业主是合伙人关系,而非雇佣关系。第三,以顾客为导向,激发人才交流合作,形成自涌式人才生态。这些特征是近年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尚未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因此,关注平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与现有教材知识体系双向联系。

2.1.2 企业实践的系统性

所谓企业实践的系统性,即围绕一个实践主体,系统全面地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板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一个企业主体的经营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近年来有很多资料介绍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有的是企业案例的论文,有的是相关书籍;有的是对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介绍,有的会对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系统的介绍。 从企业实践的系统性角度,图书要比案例论文对企业实践介绍得更加系统。

穆胜著作的《激发潜能:平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顶层设计》于201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平台型组织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赋能机制和HR 定位四个方向将该组织与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 因此,选择《激发潜能》作为学生课外学习资料,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平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且该书板块的设计与现有教材体系较为接近,有助于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2.1.3 选用实践者语言

企业实践资料通常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资料。从文字表达的角度来看,有两种语言:学者语言和实践者语言。学者语言通常是论文和教材的语言,该语言表达严谨、规范,但可读性差,不够生动。实践者语言是实践者日常交流所用的语言,该语言表达不要求严谨,强调形象生动,因此往往有很多的例子和比喻。相比学者语言,实践者语言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与企业实践者对话。

《激发潜能》的作者穆胜是企业咨询出身。 由于他经常与实践者交流,他对实践者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较了解;而且他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实践者更好了解平台型组织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因此,该书用的是实践者语言。以该书作为学生阅读材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较早地熟悉实践者表达语言,方便今后与企业实践者更好地进行对话。

2.2 课程设计

企业实践资料的选择确保了教学与企业实践双向联系,克服了企业实践学习的碎片化问题。 然而,解决企业实践学习的形式化问题和进一步增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双向联系,还需要有效的课程设计。

2.2.1 先教材,再读书

《激发潜能》 涉及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该书阅读需要安排在相关知识点学习之后。本文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采用的是董克用和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五版,《激发潜能》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 赋能机制和HR 定位章节分别对应该教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该以教材章节为顺序,依次安排学生阅读不同章节,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此外,由于大学生完成课外企业资料的动机不强,即使较早地向学生布置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他们通常也会在临近截止时间再去阅读。此外,不同于教学案例,图书阅读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花较多时间去阅读和理解,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大大降低学生对企业实践的理解。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分阶段布置阅读作业,不仅有助于减少学生阅读中理解上的困难,同时还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对课外资料学习动力不强的问题,进而提高企业实践资料的学习效果。

2.2.2 读书笔记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激发潜能》不同于小说,仅仅依靠学生自觉性和教师推荐,学生很难认真学习,这导致学生对企业实践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尽管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采用分阶段布置作业的方法有助于解决这问题;但先前的教学经验显示,在企业实践资料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逻辑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更少有对资料的中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强化学习中的辩证性思考是解决企业实践学习形式化的重要着力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将学生笔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 一方面在阅读开展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形式提出明确要求[5-6]。比如,学生每一章的笔记由两部分组成:(1)知识点总结。 (2)读书心得。 另一方面教师应强调读书笔记是学生平时成绩依据,并明确告知读书笔记给分数的标准。由于读书笔记直接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就会很认真;通过知识点的总结和读书心得的撰写,学生的读书效果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2.2.3 学生分享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尽管“先教材,再读书”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读书笔记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增强了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但平台型组织是近年新兴的组织形式,对于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新特点,教材并没有涉及。此外,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家的词汇和逻辑往往也较为陌生,这使得学生在理解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存在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形式化问题,而且还错失从企业实践总结新知识,对现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的机会。

教师应该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组织学生对该章节的读书笔记和心得进行分享,并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然而考虑到学生分享潜在的不准确性,以及学生讨论不积极,教师应该留一些时间,对该章节的逻辑框架和难点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教授的知识点解释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同时还应将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与现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对比,丰富和完善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

3 结语

加强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对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了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7]。然而,当前工商管理教学在引入企业实践方面存在着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单向联系、 企业实践学习的碎片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的效果。本文以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引入“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论述了如何通过企业实践资料选择和课程设计应对教学与企业实践联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企业实践资料的选择要考虑企业实践资料的前沿性、系统性,并选择实践者语言的书籍。 前者有助于与现有教材知识体系形成对比,以确保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双向联系;后者则有助于学生围绕一个企业对象对企业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避免企业实践学习的碎片化和形式化。 在课程设计中,本文建议先教材,再读书;读书笔记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学生分享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这不仅解决了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形式化问题,还进一步增强了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双向联系。

猜你喜欢

实践者读书笔记人力资源管理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新媒体对音乐实践者主体性的重构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