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2-03-24谭吉华谭文翰

关键词:对口理论课协作

谭吉华, 杨 果, 谭文翰

(1.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2. 湖南女子学院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站在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明确指出要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牵引,推动形成各类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体推进的局面。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本文拟对相关工作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进行探析。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共识有待增强

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非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在加强协作共建,打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共同体、科研共同体、发展共同体,逐步提升各类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推动各类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表现为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视作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工作任务来对待,认为可有可无、作用价值不是很大。因此,还需采取有力举措强化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体”意识,增强在有机协作中共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共同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优势有待聚合

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是解决各类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措施[1]。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以强带弱、重点帮扶的要求,充分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反哺”作用。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未能充分施展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持续构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帮扶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效反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对口协作新格局,必须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的有机结合,形成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优势与共性优势高度融合的实践样本。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一体推进有待完善

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内容的落实情况来看,对口协作活动存在重教师本位的“教研”、轻学生本位的“学研”情况,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产学研用”深度互动还比较缺乏;存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活动、轻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的问题,教学与研究的良性互动还比较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方式的落实情况来看,共建共享哪些教学资源、如何共建共享教学内容还不够清楚,线上线下联动式推广示范性教学经验的路径还不够明晰,联合申报哪些科研项目、如何深度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的思路还不够清楚,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的举措还不够清晰,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还不够完备。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欠佳的原因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组织领导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湖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由省教育工委宣传部(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负责指导,如何进一步指导高校建立起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机贯通的组织领导方式,充分调动起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持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明确

只有切实明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主体责任归口,才能彻底改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说起来不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是一项集教育教学协作、科学研究协作、队伍建设协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如何构建边界清晰、分工科学、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对口协作职能体系,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目标到人、考核到人,成为全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运行机制协同效力不足

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各自工作职责与发展目标的不同,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双方难以达成合力,甚至存在“分力”的情况。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被逐层弱化,甚至出现层间断裂的状况。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优化路径

(一)落实目标高远、思路清晰的工作部署

改进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不仅要准确把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独立、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而且要准确把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在关联、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还要准确把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的辩证关系,更要准确把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强化、共同提升的辩证关系[2],跟进式、分层式、分类式构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协同合作、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精心部署、科学规划。要以“组建队伍、搭建平台”为基础工程,以“积极探索、注重实践”为核心内容,以“推出精品、锻造品牌”为发展定位,以“提出实招、取得实效”为工作目标,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有序推进。

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团队的优化组合,把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教师资源、研究基地学术资源、优秀学生宣讲队伍资源、院友资源加以有效集结和运用,高起点、多学科、跨领域地持续聚合和整体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攻关优势。比如,可共同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宣讲、研讨与宣传有机贯通的整体格局,通过协同研究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湘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提供学理支持和理论资源,借助宣传讲习实现思想理论武装的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

分层施策、分步推进。承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前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明确对口协作目标,划定对口协作方向,用好对口协作队伍,提升对口协作的聚焦度、深度和高度;进一步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方式方法,深入总结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最新实践、最新成果,持续完善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科学指导对口协作双方结合各自实际,针对受援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的短板问题与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精准化、特色化的对口协作。

(二)建立职责明确、上下齐心的管理体制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构上下贯通的教育厅、学校、学院一体化的管理链,使各管理层级与多元主体之间分工明确又协同一致。

省级层面强化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要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在顶层设计、规划制订、工作指导、评估检查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出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系列政策,遴选打造一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教育教学示范基地、科学研究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充分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升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参与感、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形成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广泛深入开展对口协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层面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应担负起主体责任,校党委书记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落实到位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副校长承担政治责任与领导责任,要主动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提到学校议事日程,主动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放到学校建设全局中科学谋划、研究落实、系统推进。

学院层面明确落实主体职责。学院党委应担负起落细落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主体责任,肩负好、履行好引导、督促、自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职责;要进一明确教研室主任、教师、教辅人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活动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的有序推进。

(三)健全多元协同、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

促成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需要创新运行机制,建设强有力的整合、协调与保障机制。

整体构建纵横贯通工作机制。从纵向衔接来看,要下好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盘棋,体现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实现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内容和协作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提升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能级。从横向贯通来看,要体现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的同向同行,统筹考虑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功能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反哺助力功能,实现“一校一特色”“校校有收获”目标,形成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对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协同效应。

着力完善教育教学协作机制。以育人成效为标准,完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要求的教育教学协作机制。一要开辟协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积极打造理论讲授主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网络直播新课堂、名师师范微课堂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二要开辟校际集体备课的新模式,推动教学型备课与研讨型备课的有机结合,推动常规性教学备课与时事热点专题式备课的有机结合,推动线下备课与线上备课的有机结合,实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三要建立协作运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协作用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建设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资源包。

着力完善科学研究协作机制。完善体现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要求的科学研究协作机制,一要以科研协作支撑教学协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阵地建设,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贯通整合,提升学科建设问题解答与教学问题解析的学理支撑,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学转化,着力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研究味道”。联合开展学术讲座,引导教师辩证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内涵,善于运用学理框架讲深、讲透、讲活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3]。二要通过教学协作反哺科研协作,共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和思想疑点的问题域和交集,共同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释疑解惑[4]。

着力完善队伍建设协作机制。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为目标,形成开放式课堂培训、专题研修班、社会实践研修考察、教学竞赛四位一体的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新进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传帮带”[5]。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互补的教师培训机制。

猜你喜欢

对口理论课协作
团结协作成功易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协作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协作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