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真实:赵文楷守制安庆太湖时期的心态和诗风
2022-03-24范龙超
范龙超
(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太湖县人。嘉庆元年(1796)状元,嘉庆五年(1800)任册封琉球中山国王正使,嘉庆九年(1804)任山西雁平道,嘉庆十三年(1808)逝于任上。留存有诗集《石柏山房诗存》九卷和杂剧《菊花新梦稿》。
学界对赵文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赵氏家族研究,太湖望天赵家自赵文楷大魁天下始,四代翰林,世代簪缨,赵家得以人才辈出,赵文楷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二是赵文楷出使琉球研究,主要围绕其出使琉球时期的诗集《槎上存稿》(《石柏山房诗存》卷五),从赵文楷的海洋诗歌论证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的研究价值。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诗歌仅在两篇硕士论文中简单论及。这两篇论文都没有深入研究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心态特征和诗歌风格①参见李冬冬硕士论文《赵文楷研究》(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7年)、范龙超硕士论文《赵文楷〈石柏山房诗存〉研究》(集美大学文学院,2019年)。。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诗集《独秀草堂存稿》是其人生特殊时期的真实写照,深入研究其守制时期的心态特征和诗歌风格,对于完善赵文楷其人、其诗、其家族研究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守制太湖的时间考证
学界现有研究成果虽梳理了赵文楷的生平,但仅局限于生平重大事迹,对赵文楷守制太湖的时间考证尚付阙如。考证赵文楷守制太湖的时间,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勾勒其人生轨迹,也有助于推进更深入的研究。
考证赵文楷守制太湖的时间,需要梳理清楚他被选为册封正使至册封任务完成的时间脉络和行程轨迹。出使琉球在当时属于官方外交活动,是朝野瞩目的大事,更是赵文楷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册封全程都有诗作,集为《槎上存稿》,辑录于《石柏山房诗存》卷五。《槎上存稿》多为纪行诗作,有描绘名山大川的壮丽多彩、有描写海上波涛的雄奇壮观、有赞赏异域风情的新奇美妙等。值得一提的是,《槎上存稿》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便由赵文楷的学生汤金钊单独梓行于世,诗集后有汤金钊撰写的跋语,比《石柏山房诗存》刊刻早38年。
除《槎上存稿》外,册封副使李鼎元的出使日记《使琉球记》记录了册封出使的前前后后,事以日系,言以人稽,至为详备,是此次册封事件仅有的、最完备的实录,可以从中看到此次册封的全部详细过程。
据李鼎元《使琉球记》记载:
(嘉庆四年)乾隆五十有九年甲寅四月八日,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取具通国臣民结状,于嘉庆三年戊午八月遣正使耳目官向国垣、副使正议大夫曾谟进例贡,表请袭封。四年二月,福建巡抚臣汪志伊以闻礼部,上其议。天子特命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都察院、礼部堂官,选举学问优长、仪度修伟者,为正、副使。时选得内阁中书四员、翰林院编修三员、都察院给事中四员、礼部主事三员,于八月十有九日黎明,引见乾清宫。奉旨遣赵文楷为正使,臣李鼎元为副使[1]6。
(嘉庆五年正月)十二日,介山至京销假[1]14。
(嘉庆五年)二月已卯二十有八日辛亥,黎明,设香案,望阙谢恩毕,午刻,拜辞老母,由米市胡同起程,转横街,出轿子胡同。不由菜市口,俗有所忌也。介山寓彰仪门大街,亦于是时启程[1]16-17。
(嘉庆五年闰四月)初八日庚申,晴。辰刻抵洪山桥,闽令谭君抡、侯官令毕君所谠、海防同知张君采五来谒。……申刻适馆,汪公遣官咨送白螺,与介山启椟,敬谨验收[1]52。
(嘉庆五年)五月朔日壬午,夏至,晴。向来封琉球中山王,去以夏至,乘西南风;归以冬至,乘东北风,风有信也。早起,命仆幞被登舟[1]66。
(嘉庆五年十一月初三)适馆后,始知介山太夫人潘,于三月二十日在籍仙游,随往唁,相抱痛哭[1]185。
在《先太夫人恸辞》中,赵文楷自注云:
已未八月(嘉庆四年八月),奉命出使琉球,始知母病,以情乞假,蒙恩给暂假三月,得归见母。腊月初七日,假期迫满,辞母入都,吞声拜别,思之如昨日事也[2]81。
从以上材料可以梳理出赵文楷被正式任命为册封正使至完成册封任务的时间脉络和行程轨迹:嘉庆四年八月十九日赵文楷被任命为册封正使,因母病,请假回安庆太湖省亲;嘉庆五年正月十二日至京销假;嘉庆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启程前往福州,闰四月初八抵达,五月初一从福州入海出发,十一月初三从琉球中山返回至福州。赵文楷母亲去世的时间为嘉庆五年三月二十日,正值赵文楷从北京至福州的路途之中。
清代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二》: “内外官员例合守制者,在内由该部具题关给执照,在外由该抚照例题咨,回籍守制。……开明呈报,俱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3]由此可以推知,赵文楷守制太湖的时间大致为(仍将福州至太湖的路程日算在内):嘉庆五年(1800)十一月初三至嘉庆八年(1803)二月初。
据台北 “中研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咨文记载:
奏。据修撰赵文楷,于嘉庆五年二月,奉命充册封琉球国王尚温正使,事竣回闽,闻讣丁忧。奉旨: “令其回籍守制。钦此。” 今服阙到院供职,具呈求臣等据情代奏,恭谢天恩。臣等不敢壅于上闻,谨将原呈一并呈览,伏请皇上慈鉴。谨奏。
翰林院为知照事。本院于三月二十八日,具奏请充满日讲起居注官一折。本日奉旨: “成格着以原衔充日讲起居注官。钦此。” 又同日具奏,代修撰赵文楷服阕到院,恭谢天恩一折,本日奉旨: “知道了。钦此。” 相应抄录原奏,知照可也。须至咨者。计粘单一纸,右咨稽察房。嘉庆八年四月□日[4]。(《为赵文楷谢恩事咨文》)
据咨文记录可知,赵文楷在三月二十八之前就已守制期满返至京城,二月初至三月二十八日有近两月的空档,完全满足从安庆至北京所需旅途时日,本文考证的赵文楷守制时间大致是符合事实的。
二、多元:守制太湖时期的心态特征
《独秀草堂存稿》共计28题38首,集中反映了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生活状况、心态特征以及吟咏风格。38 首诗中有对慈母的追忆与愧疚,如《先太夫人恸辞》;有记述 “独秀草堂” 落成之句的,如《四月廿日黄泥塝土室落成移居即事用太白诗卜筑司空原为韵得诗五首》;有描绘山水农家之乐的,如《薄暮》《看耕》《偶成》《雨过》《山中迟人不至》;有诉说山水田园之志的,如《幽意》《晚步》《杂兴》《试茶》;有为人题像的,如《题王畊原先生课孙小照》《王和甫明府表兄自都旋里将赴永善之任临别以出峡图小照索题漫成四绝》《题余慎斋乘槎渡海小照》《题龙山春游小照》;有为人题诗集的,《题潘筑岩表兄诗集》;有为人祝寿的,如《寿人六十》;有记录寻常生活的,如《欲指挥造一艇子》《家人以米匮告笑而遣之》《土垣为雨冲倒因成长句》《暂别独秀草堂嘱守舍者》;有歌咏自然植物的,如《秋海棠》《水仙花》;有赠同乡的,如《赠人》。
赵文楷的人生既短暂又丰富,大魁天下之前为生计奔波,半生坎壈,心态较为凄苦悲郁,诗作也多为困顿悲辛之句。供职翰林期间生活安定,刻意为诗居多,以酬唱赠答为主,心态显得平和自信。出使琉球时期的诗歌独具特色,写海上波涛、异域风情,清雄旷迈,力摹大家,特殊的经历使得赵文楷的心态更为豁达开阔。守制太湖时期的赵文楷已过不惑之年,因为痛失慈母,加上海上波涛凶险, “夺人神髓,调养猝难平复”[2]81,此阶段的心态与其他人生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以及矛盾化。通过对《独秀草堂存稿》的探析,可以观照赵文楷此时期的心态特征主要有:一是未能奉养母亲终老的自责与悔恨;二是田园生活催生的归隐情结;三是无法割舍的出世情怀。以下以赵文楷诗歌为中心,试图深入探寻其守制时期的内心世界,以期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赵文楷。
(一) “岂知成永诀” 的自责悔恨
赵文楷自海外归来,十一月初三至闽地上岸,方知母亲已经去世七个多月,归来即得凶讯,悲痛欲绝。赵文楷父亲早逝,一直是母亲支持他学习、出游、科考。李鼎元与赵文楷在琉球半年,深知赵文楷无一日不心系慈母,母亲去世,连最后一面都未见到,心痛如绞。闻此痛讯,赵文楷归心更急。在与赵文楷分别之时,李鼎元赠诗宽慰:
觅觅夫何言,哽咽还握手。怜君万里归,步步哭慈母。
太湖在江干,有弟待君久。毁性古所讥,无翼能飞否。
哀当制以义,孝当节以守。行矣保一身,临去屡回首[5]。
李鼎元的赠诗中,句句宽慰之语,苦心劝其节哀,保重身体,我们也足可窥见赵文楷当时的悲痛欲绝。
《独秀草堂存稿》的前两首《先太夫人恸辞》是赵文楷的血泪之作,充满了对慈母的热爱和忆念,更多的是未能奉养慈母终老的自责与悔恨。
忆昨王程迫,凄凉欲别难。岂知成永诀,犹自向长安。(己未八月,奉命出使琉球,始知母病,以情乞假。蒙恩给暂假三月,得归见母。腊月初七日,假期迫满,辞母入都,吞声拜别,思之如昨日事也。)远道魂应越,寒灯泪共残。(不孝海外归来,至闽始得凶问。距家尚四千里,崇岭恶溪,恨不飞度。旦夕悲号,血泪枯矣。)陈情今已矣,误我是为官。(不孝原拟复命时奏请终养,今已矣,复何言哉!)[2]81
赵文楷于嘉庆四年腊月初七辞母入京,谁知此次分别竟致天人永隔,至有 “岂知成永诀” 的悔恨。海外归来,至闽始得凶问,但是距离家乡太湖有四千里,赵文楷恨不得飞越崇岭恶溪,早日到家为母尽孝。一路 “旦夕悲号,血泪枯矣” ,令人感动。赵文楷原打算在册封任务完成后,奏请终养,以奉养母亲安度晚年,可惜未能实现,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自责与悔恨一直萦绕在赵文楷心头。
赵文楷父亲、祖父相继去世,早失所怙,与母亲相依为命,回忆在琉球的半年,无一日不牵挂慈母:
万里经沧海,羁魂恐不归。(秋间蒙恩颁发藏香,命闽督虔祷天后,令使臣安稳遄归。盖海道险阻,生还乃仅事也。)心惟慈母恋,梦向故园飞。(不孝在中山,时时梦依母膝下,梦中色笑宛然。)死别书难得,生还事已非。(不孝罪戾莫逭,又不即死,今虽生还,亦赘疣矣。)可怜初度日,犹着老莱衣。(七月十一日,在中山初度,犹衣麟蟒服,向西拜母,岂知违养已四阅月乎,痛哉,痛哉。)[2]81-82
出使琉球,海上波涛汹涌,凶险异常,能否生还亦未可知,而赵文楷一心只挂念慈母。在中山之时,还时常梦见儿时的自己 “依母膝下” 。在七月十一日生日那天,还衣官服西向拜母,哪知慈母已仙游四月。未能及时行孝, “罪戾莫逭” ,内心充满自责与愧疚。
(二) “误我是为官” 的归隐情结
汤金钊《诰授中宪大夫山西雁平道前翰林院修撰赵公墓表》(以下简称《赵公墓表》)中说: “家居三年,筑独秀草堂于司空山下,翛然自得,若将终身。”[6]88赵文楷居住在司空山下的独秀草堂,守制的生活没有案牍劳形,没有酬唱赠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改变了赵文楷的心态。久违的田园生活,美丽的乡野风光,使得赵文楷的归隐之心愈加强烈。
四月二十日,独秀草堂落成,有《四月廿日黄泥塝土室落成移居即事用太白诗卜筑司空原为韵得诗五首》。诗人表达着 “少小爱邱樊,老大缨尘俗。有如羁络马,不得骋游牧”[2]82的感慨,年少追求科举功名,未曾细细欣赏故园的风物,回想起来,竟有些许无奈之感。乡野生活虽冷清贫苦,但诗人却无比满足, “屋小神自远,意惬心亦足”[2]82也展现着诗人惬意舒适的心境。 “亭亭司空山,苍翠日在目。邈矣青莲仙,曾兹结茅屋”[2]82,诗人讴歌李白避居司空山,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意惬神远,快意人生。
独秀草堂落成之后,赵文楷想要造一艘小艇: “老夫茅屋费经营,尚有渔舟制未成。掠水不妨双桨短,受风只要一帆轻。晚将茶灶随云去,秋与芦花伴月明。左插渔竿右摊卷,烟波从此属狂生。”[2]83(《欲指挥造一艇子》)坐在小舟煮水品茗,欣赏着芦花与明月,左边插着钓鱼竿,右边摊着书卷,这种烟波渔父的不羁正是赵文楷的追求,也让他终老田园山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傍晚,赵文楷独自在乡间散步,溪烟、落日、鸟群纷纷入眼, “独把渔竿向水隈,倦行随意坐霉苔。溪烟人语不知处,落日鸟飞无数来。”[2]83(《晚步》)诗人也深情描绘着此刻随意且洒脱的心境。 “老夫便有终焉志,绕屋松枝手自栽。”[2]83(《晚步》)诗人也发出了终老田野的呐喊。
山野田园的守制生活慰藉了赵文楷痛失慈母的哀痛,也平复他悲恸的情绪。他欣赏着故乡的田园美景,享受着山野独居的生活。他说: “侧身天地同鸥鸟,满眼山川入酒杯。”[2]83(《偶成》)他希望自己像高飞在天空中的鸥鸟,享有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希望归隐故园,终老田野。
(三) “欲隐恋君恩” 的出世情怀
守制太湖时期的赵文楷虽然归隐之心强烈,但他正值壮年,又渴望建立一番功业,一直存在着出世与入世的心理博弈。赵文楷是状元,供职翰林,又以大清天使的身份出使藩属国,人生履历丰富,社会声望正处于巅峰期,此时离中状元也才过了六七年而已,在《独秀草堂存稿》中他也经常发出岁月易逝、壮志未酬的感叹,充满着难以割舍的出世情怀。
赵文楷中状元之时,嘉庆皇帝龙颜大悦,以为选得贤才,御笔制诗赐予开科状元: “文楷嘉名殊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7](《赐赵文楷诗》)嘉庆皇帝认为赵文楷正是自己所期待的贤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霖雨济时。后来出使琉球的重任也交予了赵文楷,足可见嘉庆皇帝对赵文楷的器重。汤金钊《赵公墓表》中也说道: “服阙复命,遂以前劳膺上考,授山西雁平道。公既负朝野重望,天子将大用之,试以吏事,守益洁,品益峻,人无敢干以私,而通达治体,不为溪刻矫激之行。”[6]88-90赵文楷不仅是嘉庆倚重的要臣,更肩负着满朝文武的期望,可见他在当时的德行和声望。
正是这样,赵文楷感念皇帝的知遇和同僚的期待,守制太湖时心怀愧念,以至有 “欲行耻无具,欲隐恋君恩”[2]83(《四月廿日黄泥塝土室落成移居即事用太白诗卜筑司空原为韵得诗五首》其五)的感叹。想要归隐田园,却感念君恩,愧对皇帝的知遇。在《村夜》一诗中,赵文楷写道: “雨歇寒仍在,山深户已扃。树阴沉积水,萤火淡疏星。容膝甘贫况,垂头惜壮龄。寂寥吾久惯,况有一灯青。”[2]83雨虽过但寒气仍在,山里的人家都已经关上了门窗,漫漫长夜,只有一盏青灯陪伴,抬头望见的是淡淡的星光下几只萤火虫飞过,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依旧乐在其中,只是耽搁了壮岁年少实在是非常可惜。在赵文楷 “容膝甘贫况” 的守制生活中,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也时常冲击着他平淡的内心。
连日大雨,将独秀草堂的墙冲倒了,赵文楷在《土垣为雨冲倒因成长句》写:
夜闻猛雨心先骇,有如江河东注海。……岁饥民贫口无食,那免对面为盗贼。可怜患涝已经年,田庐漂没无人烟。……我愿天公怜赤子,唤出扶桑红蓓蕾。高原不湿川安流,一洗浮云见万里。老我无事山水间,我垣虽败安足言[2]84。
雨水泛滥成灾,岁荒民饥,赵文楷想为受灾民众谋求福祉,希望他们安居乐业,这些都表现出了他这一时期渴望为政为民、积极出世的强烈诉求。
守制三年,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悔恨始终萦绕赵文楷心头,归隐山林与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态又时常交织出现。然而,赵家耕读传家、志以科举振兴家族的传统对赵文楷的人格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秉承先祖遗训,奋力苦读,得以高中状元,其人生主旋律始终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即使守制太湖时期的赵文楷心态多元、复杂、矛盾,但为民谋福、积极出世的心态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这也是赵文楷人生追求的直接显现。
三、真实:守制太湖时期的诗歌审美风貌
赵文楷的人生,按照重大事件可以很清晰地划分为五个时期:高中状元之前;供职翰林;出使琉球;守制太湖;任职山西(诗作极少,姑且不论)。因为不同的人生时期境遇和心态的变化,赵文楷的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吟咏风格。
帅承瀛在《石柏山房诗存·序》中说: “尝合其诗观之,始则泉明饥躯,鲁公乞米。关河羁旅,不无危苦之词;风月登临,大有悲凉之作。”[2]2-3赵文楷自己也说: “家贫甚而好游,故其为诗,非悲愤之言,即流连之什。”[2]10“危苦之词” “悲凉之作” “悲愤之言” “流连之什” 是赵文楷中状元之前诗歌的显著风格,因为频繁应举、供养家庭、入幕鄂闽,赵文楷长期处于漂泊和贫困的状态之下,此时期的诗风呈现出凄苦悲凉、忧愁哀婉的特点,如 “自罹烦恼三千界,已觉蹉跎二十年”[2]10(卷一《砾存集》,《作计远游行复自止感叹而作》), “长途复泥泞,艰苦叹吾生”[2]29(卷二《于京集》,《早行》), “奈何饥冻迫,久令夙愿暌”[2]42(卷三《楚游草》,《别后却寄》)等。
供职翰林时期的赵文楷因为经济状况的好转,没有科考和供养家庭的压力,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也直接体现在了此时期的诗歌当作。状元加上翰林院修撰的光环,使得赵文楷交游范围和人群有所扩大,此时期的诗歌多为酬唱、赠答、题画等类型,社交价值更加凸显,诗风总体呈现出轻快和谐、情感真挚的特点。如 “剩酒衫痕涴,归鞍帽影斜”[2]92(卷七《木天近录),《腊月汪巽泉集同人作消寒会邵五有诗四章即次其韵》), “烹鱼为我视其腹,定有尺素缄闲情”[2]95(卷七《木天近录),《寿庭前辈惠鱼以诗报谢即用其韵》), “平生友谊照肝胆,语言未可忘箴规”[2]97(卷七《木天近录),《七月十一日贱辰东珊以长句见赠次韵志谢》)等。
奉使海外,赵文楷见益广、才益炼,开阔了眼界和见识,弘伟的海景、新奇的事物、异域的风情都被诗人写进了诗歌当中,特殊的经历使得本时期的诗风呈现出气势磅礴、俊伟伉爽的特点。如 “天风吹浪碧,海日射潮红”[2]66(卷五《槎上存稿》,《舟出五虎门》), “大海苍茫里,何人钓巨鳌?”[2]66(卷五《槎上存稿》,《过钓鱼台》), “此间容我垂纶坐,万里烟波一钓徒”[2]75(卷五《槎上存稿》,《雨游砂岳》)等。
守制太湖处于赵文楷人生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是研究赵文楷其人其诗不可回避的重要部分。复杂矛盾的心态、舒适惬意的独居生活、乡野的美景都影响了赵文楷的诗歌创作方式和风格特征,呈现出与其他人生阶段不同的审美风貌,也彰显着赵文楷真实的人格特征。纵观《独秀草堂存稿》,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诗风可以归纳为两点:清新质朴,纯任自然;情豪性真,旷放豪迈。
(一)清新质朴,纯任自然
刘大杰认为: “乾嘉诗风,在诗歌思想斗争中,表现出转变的趋势。一方面,或主格调,或言肌理,追求雅正,以温柔敦厚为归,复古倾向较为显著。”[8]乾嘉诗风的转变使得清代的文人竞相钻进故纸堆,形成了考据学盛极一时的局面,清代文人讲究博学的风气,使清代文学也因此而染上了浓厚的书卷气。而反观乾嘉时期的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诗歌并无追求考据和书卷的特点,他的诗歌呈现出纯任自然,无雕琢锤炼的风貌。
《独秀草堂存稿》中有大量田园风光的描写,这类诗歌写的富有生趣,自然和谐,充分展示了赵文楷清新质朴、纯任自然的风格。如《薄暮》:
薄暮东皋上,行行玩物华。怒蛙争浅渚,闲鹭占圆沙。
树影千村暗,云阴一道斜。柴门临水畔,合是野人家[2]83。
日暮之下,诗人登上水边向阳的高地,欣赏着乡间夕阳下的美景。诗人惬意地沿着水边行走,看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心情也显得十分愉悦。诗人视角一转,看到了一群怒蛙争着跳上水中浅渚,鹭鸟悠闲占据圆沙的画面,一 “怒” 一 “闲” ,一 “争” 一 “占” ,将乡间的种种物华写的生动可爱。诗人视角又转换到远处的村庄,天渐渐暗了下来,水畔的柴门掩映,似是一户乡野人家。整首诗写的清新朴实,不追求藻饰。视角转换自然,富有张力,读起来给人生动愉悦之感,是赵文楷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
再如《偶成》:
桐帽棕鞋独往来,野人相见不疑猜。侧身天地同鸥鸟,满眼山川入酒杯。境僻无须通辙履,门闲安用剪蒿莱?南窗一枕潇湘梦,凉风凉雨到绿槐[2]84。
诗人穿着桐帽棕鞋,在山间独自往来,置身天地之间希望能像自由的鸥鸟,将满眼的山川都纳入酒杯,享受诗意人生。自己居住在偏僻寂静的山间,不需无用的社交,独自享受自然万物带来的愉悦。这首诗题虽是偶成,但却是诗人守制生活的真实展现。整首诗直抒胸臆,全写所见所感,纯朴清新,没有任何繁杂的修饰,更没有深奥的典故,语言不假雕饰,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再如《截句》:
络纬萧萧彻夜鸣,秋风入骨使人惊。半檐初日浑无梦,卧听西园剥枣声[2]87。
莎鸡凄凉地鸣叫了整晚,天气转凉使人觉得冷清,诗人在开头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下联却将 “使人惊” 的气氛一转, “初日” “混无梦” “卧听” “剥枣声” 都展现了诗人惬意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像是日记般的叙述,表达真实感受,浏漓浑脱,浑然天成。
再如 “树阴沉积水,萤火淡疏星”[2]83(《村夜》), “风叶有声疏雨歇,夜深萤火入房来”[2]83(《山中迟人不至》), “布谷一声飞去也,前村烟雨正凄凄”[2]84(《看耕》), “试觅花下根,定有相思子”[2]87(《秋海棠》)等都写得淳朴自然,平淡生动。
(二)情豪性真,旷放豪迈
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诗歌呈现出来的情豪性真、旷放豪迈的风格,并不像清新质朴、纯任自然的诗风受特定的环境和心境影响。情豪性真、旷放豪迈诗风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一方面受诗人性格的影响:赵文楷半生飘零,十六年的科考和游历经历造就了他豁达开朗、积极上进的性格,诗人的秉性会无形渗透到诗歌当中;另一方面受诗人经历的影响:供职翰林、奉使琉球的经历,增长了诗人的见识,开阔了诗人的视野,也反映到了诗歌当中。遍览《石柏山房诗存》,诗人从不困顿于凄苦,每个落寞时期都有几首诗作一扫阴霾,展现旷放豪迈的人生态度。守制太湖时期的赵文楷更将 “情豪而性真” 的诗风一以贯之,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审美意蕴。
如《四月廿日黄泥塝土室落成移居即事用太白诗卜筑司空原为韵得诗五首》(其四):
朝来陟南岗,苦雾迷西东。众山一时失,六合空濛濛。
翻思涉沧海,海雾覆艨艟。咫尺不辨人,唯闻战鼓鼕。
一箭中鲸鲵,炮落雷车冲。回船入闽疆,龙涛激天风。
千里不一瞬,帆樯落奔洪。性命等儿戏,回首春梦中。
古之学道人,保性忘其躬。死地走一回,坐抵卅年功。
吾生不知道,险夷视之同。不喜亦不惧,悠然付太空[2]82。
早晨漫步南边的山坡,只是雾太大,分辨不清周围的山群,这让诗人想起从琉球返回时,遇到海盗也是茫茫大雾,咫尺不能辨人,只能听见鼓声隆隆,贼船靠近,一炮而中。回想起这种 “性命等儿戏” 的危险境地,诗人却认为 “死地走一回,坐抵卅年功” 。这种旷放豪迈的情怀却是常人所难有的,更有 “不喜亦不惧,悠然付太空” 的透彻之悟,将情豪性真的风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气势雄浑,胸襟开阔,节奏紧凑,刚健有力。
再如《家人以米匮告笑而遣之》:
皇天十日雨不足,富者闭粜如鬻玉。
卧闻家人愁唧唧,起视空瓶无储粟。
一官落拓挂京朝,忍使饥寒到僮仆。
不惜典裘搜箧中,换取如珠米一斛。
涨头十丈疑浑河,欲渡无梁空极目。
靦颜不作乞米书,忍饿休歌采芝曲。
曾闻志士啜藜羹,亦有英雄呼豆粥。
儿童无用双绉眉,老子犹能一果腹[2]84。
长时间的干旱,没有收成,导致粮食也像玉一样金贵。全家人困顿饥饿,无奈只得典裘搜箧,换来了少量的米。即便是这样落魄的境地,诗人也以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勉励自己,也能发出 “靦颜不作乞米书” “老子犹能一果腹” 的宣言。整首诗格调高昂,真真切切表现了诗人为人正直、豪迈乐观的性格。
再如 “左插鱼竿右摊卷,烟波从此属狂生”[2]83(《欲指挥造一艇子》), “床头只有一壶酒,安能使我如长鲸”[2]85(《杂兴》), “高原不湿川安流,一洗浮云见万里”[2]84(《土垣为雨冲倒因成长句》), “日临绝岛三更赤,天入中原一发青”[2]86(《题余慎斋乘槎渡海小照》)等,笔墨酣畅,豪放开阔,充分展现了真实、豪迈、旷达的诗歌风格。
四、结 语
《独秀草堂存稿》集中体现了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的心态特征和诗歌风格,真实展现了赵文楷的内心世界,是研究赵文楷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可以说,探析《独秀草堂存稿》诗歌,是建构赵文楷思想世界、文学创作、人生履历的重要单元,对于加深赵文楷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