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公益推广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的价值与路径

2022-03-24李雪梅任丽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酵素农用共生

李雪梅 ,任丽华,韩 娇

(1.辽宁科技学院 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2.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99)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成本低廉的生态环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居家卫生、垃圾分类、土壤改良、生态种植”等领域,具备“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催化公众环保行为”的生态教育功能。自2013年传入中国以来,全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 000万中国人通过制作环保酵素践行家庭垃圾减量,有近千家生态农场采用农用酵素生态农耕模式,总耕种面积6万亩,年产值超3.6亿元。

近年来该技术在科研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农用酵素抗真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和作用机制的揭示[1-2];酵素堆肥对土壤修复改良和农产品增质提效、抗逆性效果的研究[3];农用酵素菌种对加快堆肥腐熟及对有机质含量的研究[4-5];环保酵素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6-7];在处理农药残留方面的突出功效[8];对畜禽和水产品养殖病害的抑制发生[9-11];环保酵素联合紫花烧伤软膏治疗褥疮疗效[12]等科研成果,为技术的公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2019年工信部发布了植物酵素的行业标准,推动该技术在食品加工、生态农产品生产、绿色洗化领域的迅猛发展。

该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公共治理等诸多领域,如高校德育教育[13-14],中学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和项目式教学[15],全国多地将环保酵素编入校本课程。在社区垃圾分类、海绵城市建设、零污染村庄建设、学校劳动与食育教育、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应用。

科学研究与民众实践表明,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不再是单纯的生态环保技术,早已融入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诸多领域。目前在生态文明层面的理论实践研究较少,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框架下探索公益推广的价值与路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生命共同体的3个维度诠释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的生态文明内涵,分析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主要价值及实践的路径。

1 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维度下的基本内涵

1.1 生命共同体维度内的基本内涵

“生命共同体”是指在生命全过程或者其中一部分发展阶段所凝结在一起而形成的密切联系的伙伴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各类生物之间都是处于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命运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16]。

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通过把厨余垃圾、秸秆落叶和畜禽粪便等进行微生物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地实现物质循环,培肥土壤、增强地力、生产健康农产品,进而营养生命,健康身体。经由生态系统的物质小循环把人的生命与土地、废弃物连在一起,构成生命共同体。

1.2 利益共同体角度下的基本内涵

利益共同体的前提是各方在不断地协调配合中形成契合点而获得利益,成就彼此。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彼此都具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效应[16]。

环保酵素制作在家庭层面破解了垃圾分类困难的瓶颈问题,从源头完成垃圾减量、资源循环、无害处理,减少运输和填埋成本,延长垃圾处理厂服务年限。农用酵素使秸秆和畜禽粪便通过堆肥和厌氧发酵处理,返回土壤是生态循环的需要,利用废弃果蔬制作的农用植物酵素则是获得本地有益微生物的便捷手段[17],实现垃圾资源循环化、耕地改良本土化、持续耕作永续化、生态系统平衡化。

1.3 发展共同体维度层面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必须是基于人与自然所组成的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协调发展、互惠发展和永续发展。

将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作为起点,垃圾分类、土壤改良、绿色农产品、健康生命食物、健康生命就是循环链条的重要节点,由节点延展至城乡公共卫生事业与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与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发展,土壤培肥与双碳目标实现,酵素特色农产品种养殖,酵素生机饮食与健康疗愈,微生物有机肥与酵素洗化护肤产品,耕读教育与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点线面的深化与扩展,突破了产业固有界限,完成了资源要素的重塑配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所以,环保与农用酵素已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这种被定义为“酵素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2 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主要价值

2.1 在人与自然价值双向增益中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能实现人的价值,同时又能实现自然的价值。这种在双向增益中共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显性、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价值。自然价值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价值获得的前提条件。人类如果只顾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忽视自然价值,任意地征服和破坏自然获得人类自身利益,整个生态系统在价值链条上就会失去动态平衡。

厨余垃圾散发的气味、农田焚烧的秸秆、粗放管理的畜禽粪便给环境带来的负累,给生活生命带来的影响众所周知。环保与农用酵素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以安全科学的方式回归大自然,将工业革命断裂的物质循环链条重新链接起来,将碳存储于土壤 。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大量农化种植作物绝收,农用酵素种植的果树和农作物却安然无恙。因此,这种自利利他、利益环境、利益地球的智慧之举,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共生之举,对自然的呵护与尊重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救护,实现了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双向增益。

2.2 在人文与经济价值双向增益中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能实现人文价值,又能实现经济价值。环保酵素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内核。对原料不废弃、零污染体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美德,与《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相辉映。生态学原理显示,“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行之道;公益推广的利他主义行为,彰显了回报土地、呵护地球的价值理念;生活环保文明实践,在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价值内涵的同时,必然会成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力量[18]。

2.3 在代内与代际价值双向增益中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能实现当代人的价值,又能同时实现子孙后代世世代代人的价值。“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9]。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说:“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变废为宝,功在当代。家庭层面清洁环保无害、卫生保健实用。农业层面修复退化农田,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层面从微生物有机肥、绿色洗化产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到农耕文化休闲,构成“干净城市和培肥地力”的城乡物质大循环产业集群。公共事业层面实现落叶堆肥、城市海绵土壤打造。多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带来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多重效益。

公益推广,利在千秋。它承载敬天爱地的道德情感和公民本应具有的公共责任,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因此,垃圾减排、资源循环是制作环保酵素的浅层目的,深层含义是唤醒人类的良知,呵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沃野、碧水与蓝天,实现的是代际价值 。

3 以环保与农用酵素为载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路径

3.1 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

(1)要通过科普宣传,教育人们了解环保酵素生物科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使公众懂得厨余垃圾在物质循环链条中的位置、走向及环保价值。

(2)理解环保酵素的生态学原理,养成生态思维。我们需要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性思维、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人们的行为。环保酵素将厨余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后重新科学地回归大地,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3)构建人与大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就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20]帮助我们树立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博士也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宣战必定伤害自己”。

3.2 融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建设。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是近十年来出现新生事物,其技术门槛与成本低、效果好,在民间发展速度很快、潜力巨大,对于解决环境污染贡献不可低估[21],但相应的配套制度、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在现有垃圾分类和畜禽粪便管理利用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保与农用酵素的功能优势,进行制度、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城乡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

(1)需要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有总体规划、制度保障、法律法规及激励政策。统一思想,对于垃圾围城、垃圾分类与农业面源污染、土壤贫瘠要有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

(2)分解任务。行业部门如农业、环保、环卫、科协、宣传媒体、工会妇联、共青团分解责任,设定考核指标,检查督促。建立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相适应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体系。

(3)多元化推动。探索政府+社区党建+社会型组织模式、城市公共资源管理企业公司化运营模式、零污染社区学校村庄建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公益慈善、绿色慈善组织的运营模式。

(4)打造分散式堆肥模式。培训堆肥师、考核培训持证上岗,鼓励家庭制作环保酵素、社区制作厨余垃圾堆肥,发展社区农业、阳台农业,源头减量、分散处理实现农业生态化、饮食生态化、干湿垃圾分开、湿垃圾堆肥,能减少垃圾填埋的90%,既能干净城市,又能培肥地力。

3.3 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为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呼唤的是绿色发展模式、绿色生活模式。(1)通过制作环保酵素培养公民的生态技能、生态消费与生态文明意识。(2)通过环境教育与自然共情唤醒公民的生态忧患与责任意识。(3)开发课程包、培养公益讲师。环保酵素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人人都可以是分享者、实践者、传播者。(4)创新推广模式。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意识于环保酵素推广中。面向学校、培养未来的生态公民,融自然生态教育于推广活动中,入脑入心。

4 结语

概念的清晰性、科学性是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清醒性、自觉性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在于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人类怎样对待自然,就是怎样对待自己。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是浓缩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科书,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环保酵素与农用酵素的公益推广必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酵素农用共生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酵素真的是减肥神药吗?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农用机械发展
共生
2020年7月全国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产量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柠檬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