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三标一体化”育人模式探析
——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2022-03-24周金凯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北京思政

周金凯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102)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变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根本遵循。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需求、立德树人的创新形式以及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与升华[1]。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环,为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着强大的语言话语体系支撑。因此,如何通过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机制不健全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这四个核心素养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构成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指标[2]。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忽视核心素养的培育容易造成外语人才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事务中经常“失语”并逐渐丧失“主体意识”,导致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逆差”[3]。这一问题在高职英语教学层面表现为英语课程侧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实训,忽视核心素养的培育机制建设,出现学生职场涉外沟通能力不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语言思维能力不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不彰等问题,导致核心素养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有待加强

一方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尚未构建。与思政课程的政治话语教学不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是将本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话语转变为与英语课堂教学相匹配的学术话语,再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话语,实现职业英语知识的“显性教学”与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相结合,形成英语教学特有的话语体系。可是,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模块关联对接过程中,符合英语教学的话语体系仍在探索之中。另一方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有待提升。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中,缺乏对英语知识不同领域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供给不足;英语知识模块与思政元素缺少精准对接和有效融入方式;缺少“三全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探索等。此外,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仍需完善。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知识与技能测评等结果性评价,而更为科学全面的过程性评价、校内外评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综合评价等评价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三)高职英语教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不强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侧重于英语的“工具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将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提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职英语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不深入。人才培养未能精准对接服务国家产业的优化升级。二是在落实城教融合方面不到位。高职英语教学还需进一步聚焦我国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三是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仍需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还未充分挖掘我国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英语在红色文化传承和文旅产业国际营销等方面的语言支撑功能,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仍需提升。

三、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一)强“六课互通”,定位英语课程思政机制化运行的航标

1.以“课岗衔接”“课赛结合”和“课证融通”为运行机制的三驱,为发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提供推动力

核心素养体系是党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依据[4]。在课岗衔接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以符合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的涉外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课程。在课赛结合方面,设置以北京红色基因、古都文化基因、北京创新基因、首都开放基因等为主题的英语类职业技能比赛,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北京故事的本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证融通方面,增强英语课程与职业证书考试内容的融合,注重职业英语水平证书考试和1+X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精神。

2.以“课业互认”和“课创并举”为运行机制的两翼,为发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提供上升力

在课业互认方面,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遵循,也是提升现代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因此,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将核心素养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核心素养的校企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不断为社会各类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注重英语课程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将核心素养教育有效融入学生的创新创业之中,增强创业学生的涉外职场沟通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新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和现代企业精神。

3.以“课网并行”为运行机制的引擎,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混合动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按照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要求,依托中国大学慕课、云班课、超星等智慧平台进行线上资源建设,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网上学情分析、网上教学设计和网上总结评价的融合,并作为网下课程教学的有机补充。通过网上和网下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既可以发挥课堂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又可以适应英语教学领域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形成核心素养培育的合力,保障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行稳致远。

(二)健“协同联动”,明确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目标

1.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

首先,规划教材研发助力。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材设计,推进具有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有机融入北京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高职英语教材内容设计应秉持教学设计科学指引和北京特色元素精准对接的原则。在落实国家教学设计方面,教材设计融入多元文化互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职业化语言学习的理念。在北京特色元素精准对接方面,精心设计英语知识模块并融入符合首都特色的思政元素,将北京红色基因、古都文化基因等元素与相关的主题知识精准对接、深度融合,进而借助英语教学的核心术语来传达课程思政的内涵,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话语体系。

其次,教育教学研究聚力。一方面,注重学术前沿理论研究。高职英语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对于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思想政治素养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开展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发表深层次的研究论文,参加宽范围的理论研讨,探索课程思政的理论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成果研究。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包括分门别类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指导师生参加各类英语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首都重大国际活动、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等,做到定期总结改进,积极申报校级、市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发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最后,教师教法研创发力。英语教师改进创新教学理念和教法,凸显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英语课程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真实语境开展课堂教学,注重语言知识能力与北京特色思政元素的对接融合,形成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话语体系。教师在拓展学生知识空间的同时,通过英语实训、第二课堂、顶岗实习等方式,引领学生步入社会空间,将英语学术话语转化为服务北京战略功能定位的日常话语,为培育高素质的“国际型匠人”提供社会话语体系支撑。

2.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

一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的五个维度,实现课程目标与教学维度共通。在理论维度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目标,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在知识维度方面,提升高职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价值维度方面,通过课程思政实现思政隐性教育与英语显性教学内容的融合,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应用维度方面,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并应用于技能竞赛、职业体验和社会服务;在思辨维度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对多元文化、北京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思考,培养职场跨文化思辨能力。

另一方面,创建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实现思政资源与教学过程贯通。通过驱动型问题导入、经典型案例嵌入、促成型教学沁入、归纳型评价融入的任务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元素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构建高职英语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例如,教师通过设计驱动型问题,引入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典型案例的阅读理解,发现思政元素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代表人物、先进事迹等,实现思政抽象概念向可追可及的具体概念转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将具体化的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并通过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课堂作品进行评价改进,深化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此外,打造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精”,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组织互通。在精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选取符合英语职业教育特色的规划教材,注重首都红色文化、古都文化、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在精提炼编排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提炼与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并有逻辑地编排授课内容,做到思政元素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在精课堂讲解方面,基于高职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智化网络思政资源,实现有思想温度的课堂混合式讲解。

3.完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中,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向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和身心健康等发展性评价体系过渡。通过“第一课堂”的浸润教学和“第二课堂”的职业体验,引导学生将职业精神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为依托,以英语听说读写考查、问卷调查、作品展示、职业体验分享为实现形式,以教师点评、师生互评为主要方式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增加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占比,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关键监测点。

(三)促“三个融合”,找准英语课程思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坐标

1.在产教融合方面,聚焦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聚焦首都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的发展定位,通过高职英语教学精准定位北京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基于国际产教联盟、工程师学院、大师工作室、产教学院和产教园区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新兴产业模块的英语知识讲解,又注重北京创新基因和首都开放基因的融入,推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培养与北京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契合的国际化高素质能工巧匠。

2.在城教融合方面,聚焦城市运行规律,服务城市发展战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按照《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结合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规律和高品质民生的需求,以语言服务首都城市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任务、国际合作交流重点工作为契机,培养更多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分类推进以养老、护理、学前教育、托育、青年教育、旅游英语、信息传媒等首都城市发展所需专业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与运行提供语言服务体系支撑。另一方面,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元文明互鉴、北京精神等元素与高职英语教学相融合,提升高职学生服务国家重大外事活动、“一带一路”倡议等任务的政治素养。

3.在文旅融合方面,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北京文旅产业国际影响力,通过拓展对外交流综合平台,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和拓宽对外交流层次渠道,扩大北京文化旅游朋友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依据政策文件,将高职英语教学作为提升北京国际文化旅游影响力的语言保障。在服务北京文旅融合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教学紧扣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用英语交流增强首都文化话语权,传承好北京红色基因、古都文化基因和首都创新基因,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北京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北京,北京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