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的价值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24冯爱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冈中华思政

冯爱利

忠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的价值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冯爱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湖北 黄冈 438002)

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上,作为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光荣传统,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和宝贵育人价值,运用在学生思政工作之中,并提出了实施对策,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参考。

忠文化;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上下取得了广泛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思政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2022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坚实的文化自信,优秀的传统文化,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当前,从青年学生的自身特征来看,注重突显个性,抗挫能力弱,身心健康在抵御外部风险中尚不能应对。为此,作为高职院校,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丰厚文化底蕴,培育青年胸怀祖国的爱国情怀,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忠的基本内涵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忠,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敬也。从心,中声。”《说文》解释,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

(一)忠在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中, 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古代典籍对其不乏相应的表述,如《左传》说,“临患不忘国,忠也”。忠在一定程度上被塑造为“臣事君”的关系准则,概念范围被缩小,甚至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稳定统治的目的,但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

(二)忠在现代文化中的内涵

“忠”的现代意义是指在民主法治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基于普遍认同的道义或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其共同体及其责任的认同和担当。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更多被认为是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如忠诚祖国(爱国)、忠于职责(敬业)、忠守承诺(诚信),忠心待人(友善)等,现代意义的“忠”实际上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道德要求。

二、忠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直以“崇尚道德”和“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道德内涵价值资源十分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忠融入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学生汲取营养和涵养品格的丰厚沃土。

(一)忠是树立爱党爱国的定心丸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忠即为忠诚,就是要求我们青年学生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受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移民和改变国籍受到追捧。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写中华民族新时代文明,是历史赋予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国家什么都不是,因此,我们重任在肩。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或我们身边的模范代表无不忠于祖国,把爱党爱国时刻放置于心中,新时代青年要脚踏实地大力弘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优良品德和行动自觉。

(二)忠文化是涵养品行品德的防火墙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③,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道德规范与遵循。青年学生就是要在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忠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一代又一代的英勇的先辈身上积聚力量,我们青年人要把崇德向善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技能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业双馨[2]。

(三)忠文化是练就过硬本领的指挥棒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德才兼备,方堪重任”。传统忠文化明确指出了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青年人的价值观,青年人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没有扣好,如何融入岗位大舞台、社会大课堂、群众大熔炉,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能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因此,“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三、忠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融入课堂教学,筑牢固根铸魂主阵地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之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冈职院)为例,目前忠德文化是作为公共必修课,总学时4+N(4个基本课时,加上各专业自选动作)。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主题之一,教师团队一是通过话题讨论、案例分享、视频等方式精心备课,通过多听、看、说或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融入专业课,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忠”,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素养培育中担起了“忠于岗位、忠于承诺”的教育之功。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李金艳老师就把忠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五常中融入到汽车顾问式销售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以仁立岗、以忠敬业的职业素养,涵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功入选教育部课程示范课。把忠文化贯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此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功能。

(二)立足二课活动,打造文化自信主战场

二课活动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路径,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忠文化主题活动,使高职院校学生受到“沉浸式”教育和熏陶。学生主体式活动有:说忠之要、诵忠之典、学忠之范、观忠之行、抒忠之情、唱忠之歌、表忠之心、行忠之行等;教师主导式活动有:开设忠之讲堂,由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讲授忠德之文化,建忠德文化墙、讲忠德故事,通过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忠文化的时代魅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三)聚力网络平台,扩大文化育人覆盖面

青年人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青年是网络的“原住民”,“逆行者”“后浪”“集美”等网络热词,倍受青年人的追捧[3]。因此,在接受网络用语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职教云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例如:将忠文化的相关的学习内容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自学;新媒体平台每周推送1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爱国人物故事,用可知可感的图文或视频推送;学校举办朗诵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做到积极引领校园主流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了线上线下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高职院校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实践,也是涤荡高校师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坚定高校师生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注 释:

①③马融.《忠经》,东汉著名经古文学家。

②出自《四库全书》之《战国策》。

[1]董立人,马国栋,谷保军.新时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系统思考[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学报,2022,(1):105-111.

[2]高洪贵,郜泽丰.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1):25-30.

[3]孙艳.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的引领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75-276.

[4]张雷,许和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 困境”及其和谐统一[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1):86-91.

G416

A

1672-1047(2022)05-0074-02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5.19

2022-09-03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青春修炼手册’训练营——新媒体视域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0X008)。

冯爱利,女,河南焦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秦春娥]

猜你喜欢

黄冈中华思政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