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专业课程生态教学模式

2022-03-24杜凤兰赵红军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外语教学英语专业

杜凤兰,赵红军,韩 颖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专业课程生态教学模式

杜凤兰,赵红军,韩 颖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基于生态教学观,从学校、英语专业及学生实际出发,探讨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师生共同体、教学给养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专业生态化课程教学模式,兼顾这一生态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平衡,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引领的真正统一,实现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和谐、可持续性发展,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助力。

英语专业;生态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且具重要指导意义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1]提出“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2]在本科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强调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建设”“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生态教学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探讨应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专业生态教学模式。

一、生态外语教学观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一)生态外语教学观

国内教育生态学最早始于台湾。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陆才开始研究和探讨教育生态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教育生态学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1世纪始,国内教育生态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并从宏观走向微观。研究者们开始探讨生态课堂与英语学科教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态外语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及动态平衡性[3]。生态外语教学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第一,外语教学环境观。外语生态环境包括教学环境、物理环境(即教学软硬件)、精神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学习者是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构建和习得知识的。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知识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4]。

第二,外语教学互动发展观。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态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有诸多相互作用的要素,如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动态发展的“教学共同体”。

第三,外语教学多元文化观。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树立多元文化观,传承多元文化,培养学生文化鉴赏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外语教学能动观。外语生态教学观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以学生为本”。在外语教学中单凭语言输入和被动记忆远远不够,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发挥潜能,对给养进行积极的“感知—解读—吸收—分解—再生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奠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奠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较全面而具体的阐释。此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在西方逐渐兴盛且流行至今。以美国、英国及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并一直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原则。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大致始于21世纪初,近年逐渐成为教学和研究热点,尤其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成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新范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个性和共性协调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民族自信及文化自信。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初心,更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迫切要回归的本质——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格培养与知识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的关系;正确处理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以上各种关系,真正使教学良性、和谐、高效运作,就有必要构建英语专业课程生态教学模式。

二、英语专业课程生态教学系统构成要素

英语专业生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多种不同的生态要素,这些要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指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教师作为生态给养提供者,对自我积累的信息(知识)以及外部生态资源(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将之作为生态给养,通过教学环境输送给学生;学生作为生态给养吸收者,对这些给养进行分解、消化、吸收,再通过教学环境反馈给教师。系统通过生态位(教师和学生)、环境等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维持着英语专业生态教学系统的平衡。微观上,既指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又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生态系统。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知识积累、个性特征、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同时,每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认知方式及学习风格。此外,每门课程以及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评价方式等也都各自构成微观生态系统。这些微观生态系统具有共生性、协变性,彼此间相互作用,维持整个英语专业生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三、英语专业课程生态教学模式建构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课程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是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英语专业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教学,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到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真正突出学生在英语专业教学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既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发展,又注重学生的共性需求与发展;既注重知识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在专业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文化树人、以德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素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营造良性的生态化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环境

生态化教学环境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宏观上的教学环境指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即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物质环境指教学软件环境(即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和硬件环境(即学校图书馆、语音室、多媒体教学中心、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实训教室等);精神环境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情感、态度、学习动机等;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国家制度、家庭环境、学校育人环境(学风、校风等)、社会需求、科技信息及技术等[4]。微观上的教学环境指以教师和学生为生态主体的“教学共同体”。

在当今教育理念下,生态化教学环境无疑是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营造良性的生态化英语专业教学环境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的软、硬件资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学校历史传承相结合,通过校风、校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考风,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质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给养、能力训练平台和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教学共同体”

这是英语专业教学系统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教师要转变课堂主宰者的角色,集课堂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协作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从授课内容到授课方法,从任务类型到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因素及心理因素,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发展及共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后,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谙熟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掌握学科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不断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与学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立体化、多样化的课程生态给养

教学系统中的生态给养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一方面,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出发,努力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络公开课、跨校选修等资源,建立立体化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学生从不同院校、不同角度了解和学习相关课程,克服一本教材、一种教学模式、面对一位教师的不利局面。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选修相结合,拓宽视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将知识和能力并重。以“MOOC+学习通+QQ班级群+线下课堂”的形式,以“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为学生提供知识给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5]。

另一方面,从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出发,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治国理念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为学生提供文化给养,培养学生文化鉴赏力,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理解和对待西方文化,并批判性地加以吸收,对外来文化不迷信、不盲从,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构建多元化、生态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多元化、生态化的英语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具有发展性、动态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它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注重对教与学的动态及全程性评价;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全面而多样。语言学习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建立动态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查学的效果,也要考查教的效果。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将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课内考查与课外考查相结合,线上考查与线下考查相结合;师生评、生生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生态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英语专业生态教学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其运作的核心和终极目标都指向人才培养。只有处理好这一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环境建设,从给养到评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保持系统均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外语人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2018- 10-18) [2022-01-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 (2018-08-27) [2022-01-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 王勃然,赵雯.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生态建构[J]. 外国语文, 2020(6): 1-7.

[4] 朱云翠. 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调查分析[J]. 大学英语, 2017(1): 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19-10-30) [2022-01-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35

H319

B

1674-327X (2022)05-0124-03

2022-01-17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sjg202113)

杜凤兰(1966-),女,辽宁北票人,教授。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外语教学英语专业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