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价值与当代启示

2022-03-24

关键词:鲁艺延安文艺

李 放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价值与当代启示

李 放

(沈阳音乐学院 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818)

为了更加透彻地领会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多重功能,本文对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进行回顾,对其文化价值以及对当代的启示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站在音乐社会学及音乐美学学科视野,深入思考与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不同站位并调整学术理念,进而针对高校育人价值塑造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了相应建议,为深刻把握与理解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价值以及对当代的启示梳理出新的视角。

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价值;当代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繁荣与发展起来的文艺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鲁艺培育出一大批响彻国内外的红色音乐家。这些伟大音乐家力图通过红色主旋律音乐文化传播人民的心声,阐述党的施政纲领,缔造出反映时代特色的音乐文化。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充分集结着“唱响人民心声”的鲁艺精神。

一、延安鲁艺时期红色音乐文化回溯

(一)延安鲁艺时期的文艺思潮

文艺思潮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中影响最为深远、音乐产出最为丰硕莫过于延安鲁艺时期。当时,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急速成为红色音乐文化发展中主旋律的最强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这所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艺术院校浸润着光耀的时代烙印,从1938年4月成立至1945年11月迁出延安经历了近八年的时间,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实用型人才。鲁艺要求文艺要为抗战服务。文艺是有力的精神武器,艺术创作要与现实交融,要反映中国人民抗日奋战的伟大主题,这正是鲁艺精神的内涵诠释。回顾延安鲁艺的发展历程,能够透彻地体会到,鲁艺人凝聚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始终与时代、民族同频共振。

(二)延安鲁艺时期的音乐个性风格

延安的音乐个性风格在抗战初期就已初见端倪。鲁艺的成立可谓登高一呼,云集者众,吸引了吕骥、光未然、冼星海、贺绿汀、公木、郑律成等一批风华正茂的艺术大师,以及贺敬之、马可、瞿维、李焕之、向隅、刘炽、安波、梁寒光、陈紫、王莘、周巍峙、李凌、时乐濛、张棣昌、黄准、王昆等(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一群冉冉升起的未来艺术大师,并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 “延安鲁艺派”[2]。一切艺术创作的产生,都是客观事物通过艺术家的实践反映到头脑中,形成观念形态而成为创作主体的创作基础后才形成的[3]。延安鲁艺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很快成为当时支撑全国抗战的精神力量。音乐创作除了具有艺术创作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个性。它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大区别是: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统一、具象与抽象的对立统一。这一对极具特性的矛盾,构成了音乐创作的特殊性[3]97。鲁艺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冼星海和光未然联合创作的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的成功源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于复调民族化的积极探索,如其中的《保卫黄河》,旋律创作灵感来自于河北民歌《小小的灯儿》。音乐家在民歌原有幽婉曲调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改换成浑厚有力的节奏,尤其是切分音节奏的融入,使原曲从伤感惆怅变得铿锵跳跃、振奋心灵、感染力剧增。毛泽东同志曾在1940年为鲁艺师生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足以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将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与人民生活相互交织与融合,构成了延安特有的音乐个性风格特征。

(三)延安鲁艺音乐文化与鲁艺精神

延安鲁艺音乐文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艺术产物;鲁艺精神是延安精神在文艺方面的体现,也是红色音乐文化创作的基础和方向。鲁艺精神已经完全渗透到红色音乐文化中,并通过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得以留存、发展。红色音乐文化和鲁艺精神,二者不可分割。红色音乐文化所映射出的鲁艺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红色音乐文化是鲁艺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鲁艺精神则是通过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得以更好地发展。可以说,鲁艺精神是红色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灵魂,红色音乐文化又是鲁艺精神的重要表达。

二、鲁艺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

鲁艺红色音乐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料研究,尤其是对于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够提供重要的价值参考。此外,鲁艺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经典作品的广泛群众性也会为当今艺术教育提供重要的思想、审美、情操以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塑造和提升。具体来说,鲁艺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育价值

鲁艺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早早厘清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4]。高举着抗日救亡旗帜的延安鲁艺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鲁艺在近八年的时间里,共招收了五届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积极投入抗战宣传、团结群众和培养音乐人才的革命文艺工作中,成为各解放区和部队文艺战线的骨干、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延安鲁艺的人才培养机制成功地为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事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艺术人才,也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我国音乐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美育价值

清华大学钱易教授的父亲钱穆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懂得国家的历史,而且要带着温情和敬意。红色音乐文化蕴含着的伟大文艺和为人民服务的鲁艺精神有着极为深刻的美育价值。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应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到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塑造培育工作中,以“红”促“育”,既能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又能帮助大学生在感受红色音乐作品的同时受到美的启迪,从而在未来的人生中感受美、创造美。红色音乐经典作品正是作曲家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用音符来描绘社会生活和抒发人民情感;跟随催人奋进的旋律,学生们能够享受美育的熏陶。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聆听与演唱红色经典歌曲,既可以提升审美能力,又能充分体现美育价值。

(三)社会价值

从音乐社会学角度来看,延安鲁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实现了“传求必通、传求必达”[5]。这一时期的音乐生产形成于社会变革期,是人类最绚烂、光辉的音乐生产。正常的音乐生产运转始终要服从于社会精神需求,体现社会音乐生产的本质。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正是在党的先进文艺政策的感召下,让音乐自觉发展成为部队军人与百姓大众之间联络沟通的纽带,更加坚定团结抗战的决心。音乐传播是音乐社会功能全面实现的基本条件。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正是通过正向的传播途径,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力量,映射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对当代的启示

(一)坚守“大众化”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抗战时期,鲁艺师生从延安窑洞里的小课堂的“小鲁艺”走向大众社会生活的“大鲁艺”。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鲁艺特色的教学传统。回看鲁艺的成长经历、办学历程,之所以在建立之初即取得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和使人民满意的鲁艺工作。这种坚持并非体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真正做到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早在唐代,白居易就明晰地表达出文艺与时代二者的关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因此,有关鲁艺红色音乐文化的研究,对于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为此,新时代的音乐创作仍要坚守“大众化”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秉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方向,汇聚人民精神力量,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温度的红色文艺精品。

(二)积极推动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体系,深化科教融合育人模式

鲁艺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创办的具有特殊使命的艺术院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它的成立为抗日战争时期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今天,我们研究鲁艺精神,研究鲁艺红色音乐文化思想、作品、人物及音乐活动,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再现,更是用于启迪今天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为此,可以在思政课堂上有效增设红色音乐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层次领悟红色音乐文化所涵盖的伟大鲁艺精神,构筑大学校园的红色育人氛围。

用鲁艺精神激励学生牢记历史、坚定信念,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祖国栋梁。通过新唱等创新形式演绎红色经典歌曲,打通不同学科、专业与思政之间的“阻碍”。新时代的青年更应用理论赋能实践,利用实践课程带领师生参观先烈纪念馆,祭扫烈士墓,重温先烈的先进事迹,找准学生的思想共鸣点和情感触发点,感受前辈们奋战的艰辛;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红色延安寻访、田野调查等方式搜集并整理红色音乐文化相关史实资料,润物细无声般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真正做到更接地气、更富感染力。让学生们在穿越时空、感知过去的同时,领悟时代内涵、续写鲁艺精神。

(三)传承鲁艺精神,提升主旋律文艺的濡化机制

延安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从此延安鲁艺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艺术摇篮,红色音乐文化至此也开始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贯穿这半个多世纪的鲁艺精神就是我们红色的艺术精神 ,它是一种现实的、朴素的艺术精神。鲁艺精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艺术 ,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艺术。延安鲁艺的建立和大量优秀红色音乐作品的不断输出,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艺术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新征程。鲁艺精神承载了当时所有延安鲁艺文艺家创作出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信仰。红色音乐文化正是通过这种特殊历史锤炼和不断积累,才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从而得到发扬与继承。鲁艺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着红色音乐主旋律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针对如何传承鲁艺精神,提升主旋律文艺濡化机制问题,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音乐文化通识教育,提高铸魂育人水平。对于延安鲁艺而言,其创立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创新。加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于鲁艺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红色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并引发共鸣,令心灵震撼。它在中国的红色时代精神内涵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完善与丰富大众的情感世界至关重要。红色音乐文化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审美功能。归根结底,红色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热情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表达思想的力量和生活的美丽。在课堂上进行红色音乐教学时,具有形式特征和审美内容的音乐元素,可以触及学生心灵,完善学生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来看,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可以促进人们的内在纯洁、善良和美丽,改善人们的内在品格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传承红色音乐文化精髓,助力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将红色音乐文化作为艺术类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不难看出,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完善他们的精神品格至关重要。因此,在艺术类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纳入红色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鲁艺精神的继承和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授红色音乐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鲁艺精神的认识。在红色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中,添加并强调区域红色文化元素,可以提高学生对当地红色音乐历史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在进行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时,当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适当地吸收相关红色音乐历史,使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及其所蕴含的鲁艺精神有更充分的理解,使红色音乐文化更有效地继承和发扬鲁艺精神。

最后,必须从当前的红色音乐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入手,更有效地融入鲁艺精神,凝聚其正能量。要将鲁艺精神纳入具体的教育内容,打造与众不同的红色音乐文化特色。如,演唱红色歌曲、举办红色音乐文化活动等。将红色音乐文化与鲁艺精神充分融合,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红色音乐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学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之,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教育,要体现红色音乐文化的情感价值、融入鲁艺精神内涵,这对学生凝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深远。

四、结束语

新时代,红色音乐文化在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发展与创新,让人民大众领略并感受到了鲁艺精神的深刻内涵。继续弘扬延安鲁艺红色音乐文化更有利于完善鲁艺精神的传承。为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加强鲁艺精神的创新。在发扬鲁艺精神的过程中,要更加兼顾红色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务必让红色音乐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地发挥效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音乐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01).

[2] 项筱刚.论“延安时期”音乐创作[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3): 16.

[3] 王耀华, 乔建中. 音乐学概论[M]. 北京:高等音乐教育出版社,2005: 7.

[4] 吴厚兴. 鲁艺教育对当下中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6): 37.

[5] 陈志昂. 抗战音乐史[M]. 济南: 黄河出版社, 2005:137.

[6] 吴厚兴. 鲁艺教育对当下中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6): 37.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27

G641

A

1674-327X (2022)05-0099-04

2022-05-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9BD05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2019SYZ01);沈阳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Sysyl2020130207);沈阳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sysyl2020130206)

李放(1985-),女,辽宁沈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鲁艺延安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