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2022-03-24张健
张 健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张 健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事处,辽宁 锦州 12100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原则,逐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简述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立德树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特定范畴有着不同的内容。首先从表现形式上看,高校的校园文化从属于思想意识范畴,而从其涵盖的内容上看,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高校的教育方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利用多种途径与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多种工作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一、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特征
在立德树人教育中,高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载体,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键,加强道德与信念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一)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使其成为心怀国家的优秀人才。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重点是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关键在于对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对此高校应该结合学生德育要求,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重点,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育人的作用。
(二)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在网络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变得不够坚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偏差。对此高校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更应该在思想品德上进行正确引导。高校可以借助大学精神,如校歌、校训等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养成真善美性情。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弘扬传统美德与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坚定理想,成为具备爱国情怀的接班人。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激烈,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影响。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效。一方面,高校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既要保证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还要改善育人氛围,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进步。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道德价值的判断准则,发挥着价值引领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包含着多种因素,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并反映在高校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先进文化,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表现出纯粹性特点[1]。高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都是对大学生爱国情怀、人文情怀的培养与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让大学生始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无比自信。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能够在校园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部分高校在追求校园主体建筑“高、大、上”的同时,不重视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相结合,无法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主体性不够突出,教育功能薄弱,这些现象的都会对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底蕴不足
文化底蕴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学生吸吮文化中的营养,品味文化的魅力,从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学生是校园文化的构建者之一,更是校园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校园文化最终要通过学生得以具体体现。忽视学生这个主体,校园文化将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的整体功能。应当看到,不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仍不够突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重视程度,这关系着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2]。校园文化涉及内容众多,很多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路人作用,但是部分教师本身对校园文化了解甚微,自然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三)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多头并举,师生共建,全员参与。在知识爆炸,社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只有把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并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才无愧于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与使命。有些教师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思想不仅背离了教师职业的宗旨,也无助于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阻碍了校园文化的构建。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也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封闭性问题,造成了高校与社会发展脱节的情况。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关注物质文化,这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也能全方位呈现学校文化品位与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明确社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具体要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与大学生德育培养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一)加强校园文化底蕴深度建设
高校要注重建设符合学生精神面貌、校园文化内涵的建筑,合理设计校园雕塑与人文景观,在内部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构建起良好的育人情景。高校是校园文化与精神的载体,需要增加有形资产投入,提升文化内涵。可以加快现代化图书馆等建设,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或者是修建新的教学楼,拓宽人行道,增加绿植面积,配置专业实验设备等。当然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也不能盲目进行,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方案,为校内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此外,在高校的餐厅、宿舍、校园小道及其他建筑物中,都要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色彩,让每个区域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充满文化艺术气息。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思想品德建设
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做到德育为先,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升,成为拥有高尚德行的人[3]。在我国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了公民道德规范要求,也对当代大学生品德修养有了明确的规定。大学生必须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早在一百多年前,北大学生为国家与民族组织了五四运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高校是一个大集体,需要团结友善。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变得更加独立向上和勤俭自强,能够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三)依托红微课堂,实现育人目标
进入新时代以后,高校要结合立德树人要求,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在育人的各个环节融入红色文化。高校可以借助红色微型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培养适合时代精神且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具体来说,高校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将当地已有风俗资源整合起来,加大对其中红色资源的挖掘力度,在课堂上增加红色资源文化,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红色文化建设创造条件。高校可以设置红色经典课程,加大红色文化研究力度,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精神[4]。第二,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实践课堂。高校要为学生创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机会,学习革命先烈爱国爱党情怀。在红色微型课堂上,还要增加红色经典文化艺术活动,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对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与革命精神有更深的感受。在红色文化研究过程中,也要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其中,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宣传相应研究成果。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微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在红色文化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确保立德树人目标顺利实现。
(四)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坚持在就业创业中加强社会实践。高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大赛中心,加强战略规划,构建双创育人模式。高校要树立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育人观念,逐步构建起适合大学生的课外创新体系,创办各类科技社团与科技兴趣小组,并通过学术论坛活动以及论文、专利、技术授权产业化项目体系,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良好平台,逐步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5]。此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关键内容。第一,高校要对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支持,结合办学层次与学生情况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第二,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迪式、探究式学习,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创新提供支撑。第三,高校要科学确定育人目标,对多方服务平台进行整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形成新时代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立足师德,加强新时代师风建设
长期以来,教师职责就是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真正地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要想顺利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有合格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能够以德施教,德高为范,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6]。因此,教师的师德尤为关键,高校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这是教师的灵魂,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在教师的考核、奖励以及职称评审过程中,也要以师德为主要标准。高校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关爱每个学生,将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只有师德立,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完善师德评价体系,通过具有时代性的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发挥教师领路人的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建设校园文化,需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体现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1] 范志远.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社团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6): 132-133.
[2] 周萍.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6): 139-142.
[3] 王胤然. 现代传媒环境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科技视界, 2021(35): 183-184.
[4] 元玉玺, 可佳欣.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实践摭探[J]. 成才之路, 2021(32): 7-9.
[5] 陈本煌.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探析[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9): 109-110.
[6] 赵祎甜.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7): 135-137.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26
G122
A
1674-327X (2022)05-0096-03
2022-07-06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JYTJSZ202002)
张健(1975-),男,辽宁锦州人,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