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舞蹈教育及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探究

2022-03-24卫艳蕾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文化

张 帅 卫艳蕾

(1. 山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2.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舞蹈,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符号,也有不同的文化表现。故此,要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各民族舞蹈教育和舞蹈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一、民族舞蹈文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我国就出现关于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舞蹈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在北京正式成立,其最初叫北京舞蹈学校,这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培训系统化的开端。当时,相关部门率先提出,要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艺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在这种形势下,民族舞蹈的教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且迅速发展起来。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正式成立,随后全国各地都相继成立了不同的艺术学校,这为民族舞蹈艺术在全国的有效传播和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可以说,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在这之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甚至退化。在恢复学制和校系体系,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舞蹈科系后,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在教育领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政策不断完善,促使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民族舞蹈教育开始展现出规模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由于社会上没有系统的民间舞蹈体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舞蹈教育过程中,各种专业作品教材的出版,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发展的基础[2]。实事求是地说,直到今天,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虽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单纯注重舞蹈动作的习练,致使民族舞蹈教育所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过度流失

在社会文化背景差别迥异的情况下,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在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个现象。在大学开设的民族舞蹈教育、民族舞蹈的课外舞蹈培训中随处可见。在训练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们分解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们自主练习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舞蹈动作的标准与否,而不注重对民族舞蹈文化的挖掘、讲解和演绎,尤其是缺乏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蹈文化的学习以及舞蹈灵魂的彰显。钱穆先生说:“人们需要强调自己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对之有强烈的情感内涵,并将其作为民族的象征然后加以宣传。”[3]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一些舞蹈教育机构虽然悬挂民族舞蹈旗帜,传承民族舞蹈时,却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民族舞蹈旗帜所承载的舞蹈文化,更不知道如何去传承和表达。他们只知道民族舞蹈的形式,却不明白其中意味着什么,也不理解民族舞蹈本身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长此以往,简单的教学与模仿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民族舞蹈研究失去兴趣,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心理的产生。

(二)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因材施教

很多教育机构只招收舞蹈专业学生,成绩和条件符合教学要求,就会选择录用他们,而不管他们自身的特点是否适合学习民族舞蹈。诸如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民间舞蹈,都需要身材健壮的人来才能进行演绎其文化内涵。而云南花灯、胶州秧歌舞等这样的民间舞蹈,却非常适合身材轻巧的舞者来进行诠释其文化底蕴,这就需要因人录取和因材施教。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单纯地去分解舞蹈动作,让学生们只需记住舞蹈是如何表现,而不去关注学生是如何理解和感受舞蹈,也不管学生是如何理解舞蹈文化,也更不管他们对舞蹈的感受是什么。如此往复下去,不仅使孩子们对于学习民族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丧失,而且使民族舞蹈领域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进而给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强烈的冲击。

(三) 面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少数民族舞蹈教育迷失了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为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他们被迫与外界接触。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现存数量众多,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得到不断建设,如西江千户苗寨、云南傣族泼水节、广西壮族歌舞节、维吾尔族民间舞节等项目不断呈现。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景点,还可以了解其民俗文化[4]。为了吸引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游客,当地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形式已演变成一种迎合游客喜好的商业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建立起经济优势。但长此以往,民族舞蹈就会逐渐失去了它的民族特色,变得商业化起来,使民族舞蹈丢失其神韵,失去自己的特点。长此以往,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性就一定会被淡化。

二、传承民族舞蹈的价值

舞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不仅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一) 民族舞蹈传承的社会价值

民族舞蹈是在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中,由人们创造出来。创作者在原有的舞蹈中加入节奏、韵律、步伐和基本的身体形态,特别是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中,舞蹈被赋予了新的表达形式和人们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文化积淀[5]。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族舞蹈逐渐演变成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且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稳定的角色,成为人们在祭祀、庆典和欢乐中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舞蹈表演。这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民族舞蹈的内容,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

(二) 民族舞蹈传承的文化价值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释放,其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变化历程。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其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对民族生死存亡的思考方式。同时还具有民众的心理积累和文化积淀,也就是所谓的民族意识。它是各族人民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终结果,具体反映在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习俗中。民族舞蹈源于我们对祖先的记忆和人们热爱生活的诠释,民族舞蹈文化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

(三) 民族舞蹈传承的历史价值

民族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们通常用舞蹈来表达情感。例如,在丰收的时候,会跳舞来庆祝。在祭祀和战争的时期,人们更是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6]。民族舞蹈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植根于少数民族的血肉之中。千百年来,以历史传承和表演形式发展起来的民族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体现,集中体现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审美偏好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族舞蹈本身就聚焦了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

(四) 民族舞蹈传承的文学价值

就文学研究而言,民族舞蹈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最复杂、最完整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现实的典范,人们将其理解为蓝皮书。民族舞蹈无论从历史,还是社会角度,都有助于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指导当下和未来发展,从它的文学研究价值来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对少数民族历史背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民族舞蹈文化的特征与特性

舞蹈是人类漫长文明史册中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艺术形式,中国民族舞蹈源于中国文化,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舞蹈越来越得到升华。研究民族舞蹈文化的文化特征和发展特征,对这一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 传统民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我国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根植于传统的民族土壤,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生活氛围的文化。其独特的风格构成了中国舞蹈的多样性,这其中又包括了独特的舞蹈语言。优雅的南方舞蹈,强烈的北方舞蹈,奇特而智慧的高山舞蹈,柔和、温柔的平原舞蹈等均匀实例。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对舞蹈的高需求、高期待和广泛的参与感而驱动起来的[7]。民族舞蹈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地域、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在舞蹈上,南方以唱为主,北方是以跳舞为主,南方要求身体形态,北方要求技巧特点。在风格上南方较灵动美丽,北方相对粗犷豪放。在伴奏方面,南方弦乐,北方鼓乐。南方小而轻,北方突出的是大而重。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南北舞蹈的融合发展,共同支撑着我国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二) 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舞蹈作为传递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境界上跃上了新的高度。传统民族舞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团体自我实现的一部分是从最初的个人情感中表达民族的情感,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歌舞发展成娱乐新形式,可见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一直扎根于民族之中,并且得到了蓬勃发展。

(三) 民族舞蹈文化具有感情色彩性

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具有情感性,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次升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舞蹈开始兴起娱乐的潮流,渗透并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劳动中了解到舞蹈对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自身的实际感情出发,再到精神层面的情感变化,从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民族舞蹈来源于人民群众,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强调形象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是与群众生活、宗教仪式、节日等习俗密切相关的娱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民族舞蹈也逐渐发展成了历史悠久、内蕴深远的文化现象,这当然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积累,民族舞蹈是人们情感色彩的体现。它不仅是一种审美的需求,也是人们与未来的生活相联系的纽带,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8]。

四、民族舞蹈文化未来发展路径

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在审美上的进一步发展,进入了一个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和个性的世界,其发展路径的表现为多方面。

(一) 通过教育的路径发展

在原始社会中,狩猎技巧、摔跤、宗教信仰均被视为舞蹈的教授方法。阶级社会到来后,统治阶级不断加强舞蹈教育,周朝时代教授的民族舞蹈,有幡舞、有羽舞、有皇舞…… 《周礼·春宫》定下了向贵族子弟灌输礼仪的全部伦理标准,并且制定了教学舞蹈的目标[9]。同样,在欧洲国家,舞蹈是贵族子弟必不可少的课程,这就说明舞蹈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在进行舞蹈培训,教导学生认识民族舞蹈文化遗产、传承民族舞蹈的基础知识时,应该清晰地知道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现代文化在不同文化交融汇合时,教育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的思维,才能在面对各种时尚舞蹈冲击时,具有充分支持民族文化的内在“守护”心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坚持传统和现代意识的民族舞蹈,不断提升民族舞蹈的应有的创造力。同时也要把民族主义、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节奏、民族审美、审美表达等考虑在内,这也要求我们应该坚定地倡导民族特色,透彻地分析作品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理解传统舞蹈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追求更深层次的民族舞蹈文化底蕴。

(二) 弘扬传承民族舞蹈传统的自然方式

什么是传统?传统不会在某一年的某一月结束,而是一直在发展和丰富。民族舞蹈要想成为保持发展的表演艺术,就需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过度强调所谓的“原始”,只会阻碍民族舞蹈的技能提高和审美发展。当然,既然是民族舞蹈,就要有民族性、地域性、风格性,同时也要避免随意性。舞台上既要有传统民族舞蹈的身影,又要有新的现代元素的创作出现,因此民族舞蹈应该被称为艺术界的活化石。虽然“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属于原始文化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向世界展示原始文化这个水平上,我们的民族舞蹈在发展方面必须有节奏地发展。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观察民间舞艺术的基本传统,让它拥有新的内容且不断成长[10]。如此,中国民族舞蹈文化才能充分地展示其丰富性,并使其内蕴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 民族舞蹈在课堂教学中的结合

考虑到每个民族的风格特点和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民族舞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具有差异化的个人进行细化学习时,可以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育机构开发适当的课程,这种做法主要适合于准备报考各类高校开设这一专业的备考学生。这一方法与大众舞蹈的区别在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课堂上所用的许多民间舞蹈材料都是由舞蹈前辈总结并编辑出来。此外,一些主要的舞蹈活动要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作品归类为民族舞蹈比赛项目,这表明我们正打算更积极地参与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更积极地保护舞蹈文化遗产,并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发展、传承这些舞蹈文化。

(四)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发展民族舞蹈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发展民族舞蹈,是对民族舞蹈更深层次、更准确的传承。它要求演员具备完整的个人素质,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或民族本质上展现民族舞蹈应该体现的东西。同时,舞台的表现形式也更能充分地展现民族服饰、配饰、音乐等。比如近几年流行的舞台作品《云南印象》《母亲河》等都是如此。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有原创性的舞蹈作品,更能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让它不仅为大众所接受,也可以让它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欣赏性。

(五) 广场舞的发展更具群众基础

广场舞类群众舞蹈,主要由群众和非专业人士的参与,供此类人群陶冶情操。此外还有中老年健身类舞蹈、幼儿及少儿舞蹈启蒙教育。对于这些舞蹈,不必有太高的要求,只管尽情享受即可,在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放松身心,并通过这些体育训练或非专业技能学习,了解特定的民族文化。在海外,以民族舞蹈为基础发展的健身舞蹈也是存在的,这不仅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进一步发展具有民族特色舞蹈的新模式。

结语

舞蹈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它利用人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创造形象。舞蹈诞生于人类最原始的劳作生活时期。从广义上讲,人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表达有节律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舞蹈。中国民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舞蹈类型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以其独特的歌舞能力而闻名,不仅民族舞蹈内容丰富,而且少数民族舞蹈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经过各种地理条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相关经济文化条件的长期历史发展,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舞蹈[11]。舞蹈文化是一种非语言非书面的活性文化,只有对民俗文化充分尊重,才能让传统民间舞蹈起死回生,重新恢复活力,在新的生活中发光发亮。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旅游业高速发展下,伪民俗在许多地区都开始出现,严重地破坏和动摇着传统文化,影响传统舞蹈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的伪民俗舞蹈现象令人十分担忧。如何开展民族舞蹈教育、如何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如何为后代创造更多的文化财富?成了文化工作者不断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们发展民族舞蹈的合力之举。舞蹈文化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世界的各国人民团结友爱和相互交融,我们需要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和欣赏到中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并把中国的民族舞蹈文化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世界舞蹈文化,从而达到为中国软实力打下应有文化基础的目的。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