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中建一流农业学科的瓶颈与突破

2022-03-24吕泽芳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学农科综合性

吕泽芳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

我国“双一流”政策早在1998年就已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改变,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革,以及党中央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决策的提出,使其光环效应逐渐增大,倍受关注,尤其近2年,全国各大高校革新教育、科学规划谋发展,引起申报“双一流”的热潮。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而农业学科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能够直接指导生产服务、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方法和策略形成的系统理论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综合性高校农业学科应抓住机遇,突破瓶颈,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增添力量。

1 双一流建设的特征及时代要求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高校“双一流”建设首先要基于教育教学现状,瞄准世界前沿学科,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有所突破,多培养创新型人才,多出成果。其次,“双一流”建设要树立典范,发挥引领作用,挖掘各大高校争创一流的潜质,打破“211”“985”等身份固化的现象,让各大高校发挥各自所长,多样化发展,提升教育整体实力。最后,“双一流”建设应积极关注和参与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素质一流的学生,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推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 我国高校农业学科的分布格局

农业学科在科学体系中无可替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人类社会许多重大发展问题的圆满解决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同时,农业学科作为农业高校的核心学科,在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依然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仍是将农业科学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科进行布局。从重点学科结构分布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存在学科不健全的现象,非农学科的欠缺也严重制约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在学科结构方面,博士点分布不均匀,集中化现象严重,硕士授权点大都设置在农学门类上面,学科交叉融合欠缺;地域划分方面,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点学科比中东部数量少,且内部分布也不平衡。

我国的农业学科绝大多数设在农业院校中,对于农业学科来说,农业院校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但也受到了制约。20世纪末,我国通过联合、合并等方式组建了一批综合性大学,例如浙江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大学等。这些综合大学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结构相对比较完善,但农业学科并不凸显,大多按以下模式发展,即以农业科学为特色,均衡式发展;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互动式发展;以理工科为根基,驱动式发展;以相邻学科为优势,协同式发展等。

我国设有农科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总体上来说比较均衡。农科专业布局方面,农林牧渔专业点设置面广、覆盖面高,平均招生数相对集中,给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与相关专业联系方面,交叉性较强,比如与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此外,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较好。

3 综合性大学农业学科的现状分析

我国综合性大学,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经过调整合并后,农业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多学科的融合与渗透使得农业学科能很好地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获得新的生长点,得到再生和发展。其次,重视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和驱动机制,促进农业学科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农业学科的发展。最后,综合性大学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吸引、聘请优秀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养,充实和提升学科师资队伍。

但是,综合大学农学类学科专业建设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新的瓶颈。

首先,农学类学科专业地位不高。小农意识等落后观念在我国长期的农业发展中严重限制了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供求关系不相适应。生源方面,招生困难是农业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农科专业发展的突出难题。农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同时,农科专业与相同水平的其他工科、医科等专业在录取分数上存在明显差距,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少,多数学生为调剂录取。就业方面,当前农科专业毕业生压力较其他专业大,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矛盾;企业竞争激烈且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其次,人才队伍建设困难。有些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学科整合后面临科研公共平台管理不成体系,奖励体系不稳定,职称晋升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且人才引进政策针对性不强,团队建设困难,发展欠缺,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创新困难。

最后,校园文化融合程度低。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内在灵魂。与重点农业大学相比,有些综合性大学的农学类学科专业尽管经历了结构层级的重组和制度层面的整合,但参与合并的高等院校间因为发展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定位性质的差异,在合并后必然会产生校园文化间的不适或冲突。合并之后,很多大学仍跨校区办学,有的甚至是异地办学,这不仅给学校管理造成困难,也影响了学科交流和整合,同时不利于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共享,难以体现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4 综合性大学中建一流农业学科的策略

4.1 创新学科建设理念

建设高水平农学类学科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学科专业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农业学科专业特色以及地域优势,大力融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工程等科学技术知识,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农业产业化资金等社会资金,建设农学类学科专业。

4.2 创建交叉学科

综合性大学强大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为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农科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环境。在农学类学科专业建设上,要加快学科布局调整,集中力量,依托理科、工科、医学等优势学科平台,促进学科交叉,积极创新,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4.3 提高师资力量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品牌优势、地域优势、校友资源以及国家的投资力度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尽快完善教师考核、晋升制度,制定稳定的奖励政策,完善人才评价和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努力引进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担当农学类学科带头人,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4.4 建设特色专业

综合性大学农学类学科专业必须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支持并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科研公共平台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提升,明确并融合地方特色,凸显优势,加强地方服务,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4.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适度控制本科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规模,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提升办学层次;优化课程体系,着力构建校级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自主创新实验平台,增强案例分析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招生时,积极探索按大类招生,若条件允许,可在学费上给农科学生优惠,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农科专业。

猜你喜欢

农学农科综合性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