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园艺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18徐伟方芳陈辰谢园园
徐伟,方芳,陈辰,谢园园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创新农业技术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都需要大量农林类高水平人才,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农林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面临严峻挑战。高等农林职业教育既是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也承担着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任。如何解决毕业生顺利就业与大量一线技能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急需重视的问题。园艺专业是农学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园艺专业为例,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找出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既为国家、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又能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双重目标。
1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及就业分析
1.1 毕业生情况分析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9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共计347人,毕业生数从2015年的57人到2019年的72人,毕业生人数出现明显增长,增长幅度达26.3%。其中每届女生人数远远大于男生人数,近5年女生总数达到男生总数的2.02倍(图1)。近5年共有327人就业(含升学及自主创业),总就业率为94.24%。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含专升本)分别为94.74%、90.16%、89.89%、98.53%和98.61%。每年就业率均接近或超过90%,就业状况良好,基本落实了就业单位,特别是在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后,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图2)。
图1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人数
图2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1.2 毕业生去向分析
园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一般分为:就业、创业、升学和待业。由表1可知,从2015—2018年,在农林类企业就业人数占当年园艺专业毕业生的比例从73.68%下降到42.65%,下降了31个百分点。到2019年,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对口就业率才有所回升。专升本的升学率有明显提升,2015、2016年没有继续升学的学生,而2017—2019年每年都有3%~4%的升学率,可见当前的毕业生在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情况下,想通过继续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和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个人发展。敢于走出去大胆创业的毕业生凤毛麟角,2015和2016年都没有毕业生创业,2017—2019年每年也只有1~2人,创业率不超过1.5%。
表1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去向情况 %
1.3 就业地区分析
根据表2显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性差异明显。由于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省内招生,全部生源均来自省内。近5年园艺专业86.35%的就业人员在省内工作,13.65%在外省工作;其中在合肥市区就业人数高达209人,占就业人员的66.35%;在合肥其他县区就业人员占11.43%,在整个合肥地区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7.78%(图3)。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0%~30%,可见回生源地就业成为留省会就业之后的第二选择(图4)。
表2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图3 近5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图4 近5年园艺专业生源地就业比例
2 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意识不强和创业信心不足
从园艺专业的就业去向来看:2017年以后每年只有1~2人自主创业,占总人数的1.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园艺专业学生更趋向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不愿意走出去面对创业的挑战和压力,创业意愿不强。此外还发现,毕业生对于创业政策、创业规划及创业程序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够,创业能力不强,创业信心不足,个人创业的主动性不高。这些是导致近5年来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人数少的根本原因。
2.2 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
毕业生希望到发达地区就业,对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的期望过高[1],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等问题普遍存在。数据显示,77%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的省会就业,20%~30%的毕业生选择了回生源地就业,只有约13%左右的学生选择在省内其他地市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始终存在这样的观念:就业首选省会城市,因为省会城市有区域优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就业待遇较好;其次是生源地就业,因为回生源地,有地理优势,人际关系熟悉,生活方便;而其他地区基层或偏远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工作环境差强人意,生活场所单调乏味等原因成为毕业生最后的备选项。这种就业观导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极为不平衡。
2.3 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不高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类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有66.03%,有近34%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符。毕业生学非所用、人不能尽其才实际上是对个人精力、财力和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3.1 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王永宁等[2]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高校毕业生所学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薄弱,只有进行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
2.3.2 相关专业的参与带来了冲击和竞争[3]。部分招聘单位认为只要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经过岗前培养,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招聘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和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实际效果差别不大,这使得园艺专业的毕业生要面对相关专业参与带来的就业冲击和竞争。
2.3.3 缺乏职业经历影响对口就业。应届毕业生由于没有职业经历,初次就业后,敬业心不足,缺乏责任感再加上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4],缺少团结友爱的精神[5],互相协作的意识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历的员工,这使得园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减少,许多应届毕业生只能从事非本专业工作。
3 多措并举提高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1 加强校企合作,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以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为抓手,三点一线贯穿教学全过程,营造就业创业的氛围。
3.1.1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可以安排事业发展较好或者创业成功的历届毕业生来给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除了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情况外还可以分享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经历和创业过程。让新生不仅了解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还能了解就业应具的职业素质或创业能力要求,调动了新生的就业和创业热情、明确了新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的主体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 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可以在第一学年就开设《就业与创业》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创业的基本政策和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在课程教师的帮助下挖掘园艺专业中的就业、创业资源。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地方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就业创业培训和比赛,如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大赛、省创客之星大赛等比赛。经过备赛、参赛等一系列过程地磨练,学生掌握了公司注册流程、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业知识,提高了就业创业的能力,同时也营造了学校就业创业的氛围。
3.1.3 高职学习的最后半年。学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园艺公司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深化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现实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完成就业创业前的最后演练。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就业观,摆脱了因缺乏职业经历对就业创业的影响,打通了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3.2 通过舆论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毕业生不仅要在大城市就业也要去广大基层就业,不只是在大企业就业更要到中小企业就业。园艺专业对口就业的企业一般花卉、种苗生产单位或者园艺施工单位,由于土地使用规模和建设施工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大都位于城郊或者偏远地区,就业的工作环境较差,生活场所单调乏味,且职业、岗位等前期发展速度慢,工资待遇与其它行业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吸引力[5]。但是,农业属于“慢热型”行业,渡过前期的投资阶段,等到产业成熟,达到一定的规模,回报还是可观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就指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带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品牌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6]。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发展互联网新型农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经营管理能力、观念新颖、懂得现代化操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为农林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多种就业机会。学校要通过就业创业课程、校园广播、班会和播放大学生基层就业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将这些有关农业行业的政策在学生中广泛宣传,让毕业生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到国家振兴乡村和攻坚脱贫的事业中去,服务乡村,服务基层。
同时,学校要利用课程思政、校领导给学生上党课和网络课程《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树立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7];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创业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邀请成功人士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亲身经历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给学生树立就业创业信心。
3.3 校企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创业双师资队伍
学生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很多的高职教师都是高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自己都对就业、创业不甚了解,很难满足学生对就业、创业知识的需求。因此,高职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园艺企业生产实践,深度了解企业的用工要求,缩短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差距,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障碍就业[8]。同时还聘请农林类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9],参与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担任兼职教师,将生产、服务、管理、销售一线的实践内容引入课堂,满足学生对就业和创业知识的渴望,使得毕业生更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问题。
4 结语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园艺业是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更具有劳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无论是从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还是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增长的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园艺业的发展。农林类高职院校要以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导向,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措施,培养出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要求的高技能复合型园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