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典记叙文的教育策略

2022-03-24杨道麟徐昌才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者记叙文语言

杨道麟,徐昌才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2.[泰国]班颂德皇家师范大学,曼谷 10600)

经典记叙文,作为经典文章中的经典普通文章的一类,是以记载人物、叙写事件、描述景物等为特定对象来展现人物风貌、再现事件始末、呈现景物状态的一种文体[1]。这种文体不但具有交代的完整性的特质,而且具有凸现的具体性的特质,更加具有勾勒的鲜活性的特质[2]。因而在对其教育策略予以探讨时,要求施教者必须以文章学为统领,既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记人性、叙事性、绘景性等基本类型,又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时序式、空序式、时空式等大体结构,还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铺陈衬垫、对比映照、抑扬有致等表达技巧,更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清新脱俗等出色语言,以期能从中“求真”并促使其“探索品质的养成”,且能从中“向善”并促使其“道德良知的觉醒”,更加能从中“崇美”并促使其“自由心灵的建构”[3]。

一、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基本类型

经典记叙文的基本类型既指其具有记人性的类型,又指其具有叙事性的类型,还指其具有绘景性的类型。施教者为了让受教者了解经典记叙文的基本类型,必须引导他们清楚地分析、辨认、思考,并对其不同类型做出甄别。这与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戏剧等以虚构为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是有所不同的。

(一)要把握记人性的类型

记人性的类型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身份、职业、年龄、生活习惯等的具体叙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或思想品质。代表性作品像阿累的《一面》和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即是。如《一面》一文,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有一种“一面”胜似数面的感觉。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作者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作者是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如鲁迅递《铁流》给作者时,“竹枝似的手指”,是用比喻写“瘦”;鲁迅点头默认自己的身份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作者掏出银元放到他的手里,看到“他的手多瘦啊!”这三处描写,犹如电影艺术中的三个特写镜头,与整体画面紧密配合并穿插在集中描写之中。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令受教者对文中的主要人物——鲁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廉颇、蔺相如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特别鲜明。作者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势为己用的睿智:第一次,为国解除危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国负曲之势,而捧着玉璧按约到达;第二次,秦王得玉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而诓得玉璧之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玉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他;第三次,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而派人怀着玉璧回到赵国;第四次,渑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迫秦王就范,为一击缶;第五次,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之势,迫使秦王不敢动武。相如的勇智,已是光彩照人了,而作者却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为之感到羞愧。当门客决计要离开他之时,才袒露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自然地在受教者眼前展现出一个智慧绝顶和勇气过人的贤相风采。

(二)要把握叙事性的类型

叙事性的类型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叙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或细节,并着力于事件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的探求,进而从事件中凸显那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代表性作品像曹余章的《唐玄奘西行取经》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即是。如《唐玄奘西行取经》一文,作者记叙了唐朝玄奘僧人去西天取经的艰难过程和卓绝表现。玄奘从公元629 年离开都城长安,经过甘肃、新疆,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抱着如不至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就不东归的决心,他最终抵达印度。他在印度前后待了15 年,勤奋学习印度佛教的经典,并于公元645 年带着657 部佛经回到了长安,一路之上跋山涉水、降妖除魔,是非常困苦的。当时他还同助手一起花了20 年时间,将带回的佛经翻译出1335 卷,这些佛经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各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另外,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亲自到过的110 个国家与听到过的28 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貌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的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与地理的珍贵文献。印度学者认为,他的《大唐西域记》照亮了印度的汗青,他被鲁迅称为“舍身求法”的第一人,不愧为沟通中印文化的使者。他无疑是文化史和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佛学界的一代伟人”!作者在这里的如此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从中领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又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记叙的是自己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朱元璋之诏从家乡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于是便向他介绍了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具体地表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这些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马君则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潜心于治学。作者在说理上,也不是凭空论道,而是善于让思想、道理从事实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在事实的叙述中,又善于将概括的述说与典型的细节描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者的结合,使叙述有点有面,既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又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当说到读书之难时,作者在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因家贫无书,不得不借书、抄书,计日以还的情形后,便通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让人们既对作者艰苦学习的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又对其中重点“细节”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这里的如此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从中体悟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的劝勉之情而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三)要把握绘景性的类型

绘景性的类型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对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予以描绘,但必须与人物的情感相一致,以此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并展示人物的性格。代表性作品像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即是。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依次描写了那里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像“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句中从断壁悬崖、悬空巨石以及游人感受集中绘就了索溪峪的恐怖惊险,气势盛大。像“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句中把索溪写成了一个野孩子,显得顽皮可爱,让溪水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像“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句中的猴子自由自在、浪漫恣意、放肆无忌、野性十足,尤其是“特殊举动”而吓得行人中的女同胞惊叫一声,便慌忙地离开。像“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这句话写出了优美的大自然净化了人们的心灵,致使他们攀缘蹦跳、光脚蹚河、返朴归真,欣然陶醉于索溪峪的山水之中。作者在这里的如此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不但深感身心震颤,而且顿觉其乐融融。又如《黄州快哉亭记》一文,作者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行文,也就是依据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作品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张有弛,有眼前景致,有历史回顾,写得波澜起伏,升腾跌宕。具体地说,写浩淼壮阔的长江之时,突出风云开阖。波浪汹涌固已壮丽,而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是雄奇。“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一句中“玩”“足”两字自然地流露出得“快哉”亭之喜。写两岸冈峦的山林之时,突出明丽清晰。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江山形胜,尽收眼底,钟灵毓秀,历历如画。对此水色山光,登临者都“快哉”于心。写历史留下的痕迹之时,突出流风遗韵。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感到“快哉”。通篇围绕着一个“快”字,最能体现作者为文的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风格。作者在这里的如此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深为文中的虽然笼罩一股愤懑不平之气但却丝毫难以显示伧父的面目而景仰。

二、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大体结构

经典记叙文的大体结构既指其具有时序式的结构,又指其具有空序式的结构,还指其具有时空式的结构。施教者为了让受教者明了经典记叙文的大体结构,必须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解析、反思,并对其不同结构予以鉴别。这与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戏剧等以虚构为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大体结构是有所差异的。

(一)要把握时序式的结构

时序式的结构的经典记叙文,就是或从顺时针方向的顺进式即按时间先后和事件发展顺序,或从逆时针方向的逆进式即开篇倒叙然后回过头来再按时间顺序展开。代表性作品像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和周密的《观潮》等即是。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作者于1943 年父亲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录,她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父亲李大钊于1927 年4 月6 日被捕至28 日被害的经过,以表达其敬佩之情、感恩之心。她先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的情况;然后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之时的情形,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他则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李大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了他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李大钊遇害之后的情况,主要是表现全家人的无比悲痛。作者尤其是写了父亲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他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毫不动摇,意志如山;他面对家人的时候,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充分体现了父亲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在这里的时序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恶人迫害而深表惋惜与气愤!又如《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潮前、潮时、潮后的时间顺序分别叙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写海潮的壮观景象时,作者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来之状(“仅如银线”)、既来之状(“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又配之以“音响效果”

(“大声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尽管简约而令人们视听不暇应接的艺术功效。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时,作者先是写“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和乘骑挥旗、舞刀、弄枪于水面的场面,接着写两军(假设的军事演习)交战、硝烟弥漫的场面,最后写烟消波静、“敌船”匿迹的场面,使人们如同亲眼目睹这一番水战那样。写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时,作者用“披”“持”“争”“鼓”“迎”“腾”等动词蝉联而下,“披发文身”写弄潮儿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矫健,这些传神的刻画,使人们为之而咋舌鼓掌。写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时,作者特意地点出“十余里”逶迤而去,以路途的长而显出观潮的盛;若仅有咫尺,是不见其盛的。另外,“珠绮满目”“车马拥道”“席地无暇”“插足不得”等的叙写,都是盛况的具体化。作者在这里的时序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深感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

(二)要把握空序式的结构

空序式的结构的经典记叙文,就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或在固定的位置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景物或在去向之中根据行为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景物。代表性作品像孙燕姿的《颐和园》和徐霞客的《麻叶洞天》等。如《颐和园》一文,作者描写景物时是按照“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移步换景顺序来介绍,也就是到一个地方写一种景色,这实际上是以空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具体地说,一是写长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从环境介绍。二是写万寿山的景色。作者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耸立在半山腰上的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的宏伟气派,接写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排云殿的壮观景象。三是写佛香阁的景色。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在湖面慢慢地滑过的游船和画舫、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等美丽景色。四是写昆明湖的景色。作者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等几处景物。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作者在这里的空序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进程。又如《麻叶洞天》一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对经过的景观作了真实准确的记录,如洞内的裂缝、石头的形象等,当写到每个景点之时,尤其注意地形的状貌、地势的险要、周围的环境等。麻叶洞位于湖南茶陵平水乡水源村境内,在云阳山下,与秦人古洞并称“姊妹洞”。据《徐霞客游记》记载,麻叶洞幽深曲折,洞中狭窄之地较多,不太好进去,但其中的美丽胜景,却是自己所游览过的洞中最吸引人的。特别是文中的按照空间顺序记叙,不但非常注重实际,能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目光敏锐,观察细致,并具体而微,这就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而彰显着科学美的光辉,无不体现着探究过程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大都栩栩如生,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象活现于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如此等等,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颇为详实而生动。作者在这里的空序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觉得历历在目而印象深刻,具有可感的形象性。

(三)要把握时空式的结构

时空式的结构的经典记叙文,就是依照从“纵”的方面以时间先后推移为经、从“横”的方面以空间方位变换为纬,并将二者糅合在一起来布局材料和编排内容。代表性作品像陆定一的《老山界》和张岱的《白洋潮》等即是。如《老山界》一文,作者是以时间的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和地点的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来叙写完整事件的,从而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公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口气儿跑下山去。这种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叙写的方法,不但较有条理,能够清楚地交代发生的事情和沿途看到的景色;而且脉络分明,容易抓住线索,组织材料,便于把握作品内容的来龙去脉;更加中心明确,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在这里的时空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心潮澎湃而思绪万千,好像身历其境。又如《白洋潮》一文,作者以时空顺序叙写了白洋潮的“潮稍近”“潮渐近”“潮再近”“潮到塘”“旋卷而右”等全过程,不仅极富层次感,而且极富动态感和现场感。首先,作者写白洋潮极富层次感:自远处,而“稍近”“渐近”“再近”至“到塘”,并将海潮由远及近的情形和样貌等叙写得呼之欲出,尤其是“一线”“群鹅”“百万雪狮”“雪舞”等比喻的描摹,更是惟妙惟肖。其次,作者写白洋潮极富动态感:“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水击射,溅起数丈”“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等,描绘其色状、声势、能量,妙喻迭出,必欲穷形极状而后止。再次,作者写白洋潮极富现场感:“看者辟易,走避塘下”“著面皆湿”“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等几处,描写得惊魂摄魄,恍若当时亲临;尤其是侧面烘托,将观潮人的情态叙写出来,最能反映海潮的气势和场面的壮观,足以慑人心魄,并产生出强烈的震撼感。作者在这里的时空式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感到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三、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表达技巧

经典记叙文的表达技巧既指其具有铺陈衬垫的技巧,又指其具有对比映照的技巧,还指其具有抑扬有致的技巧。施教者为了让受教者了解经典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必须引导他们积极地寻找、搜检、思索,并对其不同技巧进行鉴识。这与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戏剧等以虚构为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有所差别的。以下主要从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铺陈衬垫的技巧、对比映照的技巧、抑扬有致的技巧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要把握铺陈衬垫的技巧

铺陈衬垫的技巧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对次要的人物出场或事件的发生或景物的呈现等予以着重描述渲染,而能够使主体内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显露。代表性作品像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和司马迁的《夏本纪(节选)》等即是。如《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作者所反映的家庭亲情的生活最贴近实际,通过记叙一个5 岁孩子要给他的阿婆买熊皮手套的故事,歌颂了孩童那稚拙无邪、纯朴善良、活泼可爱,并时时不忘孝敬老人的美德。开头写“我”同孩子在体育馆看戏熊,当“熊”出场之时,孩子异常激动,“我”感到奇怪,人们也很好奇:孩子见了熟悉的“熊”,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接着写孩子希望“熊”能够马上死掉,这更是让大人着实地吃了一惊,“我”于是训斥孩子而让他十分委屈,他终于吐露了深埋在内心深处的隐情——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人们这时才恍然大悟,为孩子纯美天真的心灵而由衷地感动。“熊”这个物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绝妙的铺陈衬垫。铺陈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所做的基础性描写。它是为了让后文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形象而做的一种烘托,一种陪衬。通过铺陈衬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人们产生某种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作者在这里的铺陈衬垫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为文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而打动并产生共鸣的感觉。又如《夏本纪(节选)》一文,作者为夏禹的出场作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铺陈衬垫,使得他的形象血肉丰满而跃然于纸上。首先是气氛渲染以凸显灾害之严重。也就是为了表现夏禹治水所面临的困难之大,作者将人物安排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这场洪水灾害史无前例,怎样治理、由谁治理自然成了人们心中的疑团。其次是夏鲧失败以凸显任务之艰巨。也就是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四岳的推荐之下,夏鲧登场了,面对“浩浩怀山襄陵”的“鸿水”,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最后被舜“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夏鲧的治水失败,不仅显示治水的艰难,同时又使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再次是众人举荐以凸显众望所归。也就是在百般无奈之下,“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那么,夏禹是否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呢?作者用众人的举荐,为人们解开了这个心结,“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夏禹走到了前台,最后他不负众望,不仅完成治水的重任,还使“天下于是太平治”。作者在这里的铺陈衬垫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深信夏禹治水能够成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要把握对比映照的技巧

对比映照的技巧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选取具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或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相互比较,以突出其形象特点。代表性作品像阿累的《一面》和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即是。如《一面》一文,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技巧,使作品前后呼应,勾连紧凑,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交代了故事的始末,还形成了完整的脉络。具体地说,一是把天气的阴冷,与作者在书店里得到的精神温暖进行对比映照;二是把“西装同胞”的冷漠嘴脸,与外国友人(内山老板)的同情进行对比映照;三是把内山老板诚心推荐鲁迅的译著,与鲁迅推荐购买他人之书进行对比映照;四是把旧社会对普通工人的虐待、歧视,与鲁迅对工人父亲般的慈爱进行对比映照;五是把鲁迅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恨,与他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怀进行对比映照。通过上述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对比映照,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某种感情,而且突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更加彰显了人物的某种品质,进而鲜明地刻画了鲁迅的形象;同时也使内容更为充实,更为丰富,更为完善,充分地呈现了作者在同鲁迅的一面接触之中所体验到的许多深刻感受,好像鲁迅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并用温和的眼神看着自己。作者在这里的对比映照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勇气,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五人墓碑记》一文,作者几乎通篇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技巧,使五人的形象渐渐伟岸高大,至今仍光彩闪烁。首先是将五人与众人的生死意义对比映照。富贵之子、得志之徒与草野无闻者“死而湮没”了,因为是病死的,老死的,不为“义”而死;这五人的死却不然,死后虽已十一月,人们依然记得,还“请于当道”,要重建坟墓,旌其所为,因为是“激于义而死”的。其次是将五人与官员的节操态度对比映照。魏忠贤当权之时,多少官员害怕被罢官,害怕被关,害怕被杀,屈服于淫威,见风使舵,折节移志;这五人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为了维护正义,面对邪恶势力,不犹豫,不害怕,不退缩,敢于抗争。再次是将五人与阉党的人格高下对比映照。魏忠贤的党羽,在得势之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等到失势之时,为了躲避惩罚,有的“剪发杜门”,有的“佯狂”,真是丑态百出;这五人“当刑”之时,仍能“意气扬扬”,神情自若,面无惧色,大骂阉党,从容就义。又次是将五人与阉党的存在价值对比映照。魏忠贤的党羽在失势之后四处逃窜,可是不能“容于远近”,惶惶如过街之鼠,人人欲食之肉,寝其皮;这五人死后,有人愿出重金买其头颅,让他们身首合一,并为之修墓、立碑、写碑记,以致“四方之士”来此凭吊。作者在这里的对比映照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为这五人捍卫正义、视死如归的精神而折服。

(三)要把握抑扬有致的技巧

抑扬有致的技巧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或者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或者抑扬结合的运用得体,而使所组织的篇章造就转折并摇曳多姿,产生波澜并翻出新意。代表性作品像老舍的《母鸡》和刘向的《冯谖客孟尝君》等即是。如《母鸡》一文,作者采用抑扬有致的技巧,使情节起伏跌宕,灵活多变,曲折有致,从而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并形成引人入胜的久远效应。作品的前半部分,作者出于某种需要,有意制造一些误会、偏见,将母鸡按下、贬低,写出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谄媚的母鸡。之后便笔锋一转,作者将误会解开,或者消除偏见,使得水落而石出,真相得以浮现。“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作者改变对母鸡的以往观念,后半部分便具体褒扬、抬高母鸡,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该文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叙写了自己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欲扬先抑,抑扬结合,不仅符合自己内心变化的规律,而且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继而让人们在起起伏伏之间,回味无穷,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在这里的抑扬有致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为文中所展现的一个非常具有责任心的母鸡形象而感到亲切舒服,并进而体会到人文之美。又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作者采用抑扬有致的技巧,先写冯谖开始做门客时“无好无能”,受到“食以草具”的待遇;接着写他三弹剑铗,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因而给人们的感觉是贪得无厌。这时的冯谖,正所谓“才美不外见”。这是一道波折。到孟尝君征求门下食客为他去薛地收债时,冯谖却“署曰:‘能’”,孟尝君对他由最初的“贱之”变为“怪之”,并且笑着说:“客果有能也”,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道波折。冯谖在薛地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和回齐复命的情况,反映他有胆有识,处事果敢迅速,这就为“能”字注入了具体内容。但当孟尝君知道冯谖如何收债、如何为他“市义”时,心里却“不悦”了。这是一道波折。直到一年后,孟尝君“就国于薛”时,才认识到冯谖为他“市义”的意义,因而由衷地称赞冯谖。这是一道波折。在孟尝君陶醉于“市义”所取得的成就时,冯谖却提醒他“未能高枕而卧”,主动地提出“为君复凿二窟”的任务,利用齐与魏的矛盾解决了齐王与他的矛盾,为巩固他的政治地位创造了足够的条件。这是一道波折。作者在这里的抑扬有致的叙写,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更深入地知晓冯谖的政治识见和长于计谋的才能。

四、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出色语言

经典记叙文的出色语言既指其具有朴素自然的语言,又指其具有明快流畅的语言,还指其具有清新脱俗的语言。施教者为了让受教者明了经典记叙文的出色语言,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弄清、提炼、净化,并对其不同语言予以揣摩。这与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戏剧等以虚构为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出色语言是有所区别的。以下主要从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把握朴素自然的语言、明快流畅的语言、清新脱俗的语言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要把握朴素自然的语言

朴素自然的语言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生命里面所独有的切实而真挚的内在感情的外化式的具体叙写,来反映人物的本色本心、真才实学的外晕与光芒。代表性作品像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沈复的《闲情记趣》等即是。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虽然不事雕琢,但是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是北京韵味:作者是出生于清末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极为熟悉,是第一位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写作的作者。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用浓浓的充满北京味儿的语言写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人们从文中的“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等儿化词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等民间俗语,“闲在、伙计、掺和”等地方特色用语,都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语言中浓厚的北京韵味。二是俗白凝练:这里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陋,而是指作者的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追求真意。他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曾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4]文中所写,既没有难懂不解的词语,也没有拗口难读的句子,更没有刻意堆砌的辞藻。作者在这里的朴素自然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觉得自己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那样而感到格外亲切。又如《闲情记趣》一文,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自己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并生动而细致地加以描绘,凸现了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首先是运用夸饰的“夏蚊成雷”,这里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就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是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所致,因而显得形象逼真。其次是运用细节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里足见好奇心多强,兴致感多浓,就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是作者乐于观察生活所致,因而显得情趣盎然。再次是运用动词的“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这里两个词语“吞”与“吐”,就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是作者勇于观察生活所致,因而显得生动传神。又次是运用联想而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土砾想象为丘谷,是作者巧于观察生活所致,因而显得呼之欲出。如此等等,都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作者在这里的朴素自然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从该文富有生活情致的叙写中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二)要把握明快流畅的语言

明快流畅的语言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烘托、陪衬等手法对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具体叙写,从而准确地传递思想感情。代表性作品像褚娇娜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褚少孙的《西门豹治邺》等即是。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运用明快流畅的语言,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的异常美丽、海底的物产丰富、海滩的贝壳海龟、海岛的鸟类成群等四方面叙写,绘声绘色地表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当写到海水的异常美丽之时,既表现了它瑰丽无比的色彩,又表现了它相互交错的动态,这正是辽阔的大海的独特之美。当写到海底的物产丰富之时,既表现了形态各异的珊瑚,又表现了慢慢蠕动的海参,还表现了全身披甲的龙虾,更表现了成群结队的鱼类,这正是广阔的大海的奇特之美。当写到海滩的贝壳海龟之时,既表现了形状千奇百怪的贝壳,又表现了爬到沙滩上产卵的海龟,这正是壮阔的大海的绝特之美。当写到海岛的鸟类成群之时,既表现了栖息着的各种海鸟,又表现了遍地都是的鸟蛋,还表现了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正是宽阔的大海的异特之美。作者在这里的明快流畅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从该文对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展现之中将其深深地印入脑海。又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作者运用明快流畅的语言,主要叙述了西门豹治邺的调查、除害、开渠等三个方面的事迹。特别是在除害的整个过程中,他的与识见胆略相联系的充满睿智的种种谈吐和行为得到了十分传神的表现。他在听取长老的介绍时,就已在心中孕育了一个革除陋习的成熟方案,决心利用为河伯娶妇的仪式来惩治假借河伯名义以中饱私囊的坏人。当他似乎随便说出准备参加为河伯娶妇的仪式时,实际上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为实施斗争方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到了为河伯娶妇的日子,他为解救女子,于是传令:“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早已存心并已准备好了答案——“是女子不好”,因而“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然后容不得大巫妪的分说,他已“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紧接着又以事先想好的理由,将大巫妪的三个弟子以及三老一一投入河中。尤其有趣的是,他还提出再让一人到河伯那里去催促大巫妪等人返回,但是引而不发,故意留出回旋的时间,好让廷掾与豪长者主动下跪求饶。他则以河伯作护法神与对手从容周旋,直至把对手彻底击溃。作者在这里的明快流畅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在面前出现一个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玩强敌于股掌之上的智者形象。

(三)要把握清新脱俗的语言

清新脱俗的语言的经典记叙文,就是通过不追求过分华丽辞藻、不寻觅成片成片引用、不使用太多矛盾修饰的具体叙写,从而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爽快而不落俗套。代表性作品像莫怀戚的《散步》和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等即是。如《散步》一文,作者运用清新脱俗的语言,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没有丝毫雕琢,不露半点机锋,不知不觉中让人们沉醉其中,并为其深远的意境和朴素的哲理所深深打动。众所周知,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这个三代之家在散步的过程中,就像平静的水面上涌起了阵阵波纹,溅起了一串串水花。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那大路,儿子却要走那小路。大路平坦,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其秀色可餐。在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之下,“我”决定舍弃鱼而获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异常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整个作品充满着欢乐、关爱、和谐,贮藏着憧憬、呼唤、眷念,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作者在这里的清新脱俗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不禁于陡然间觉得自己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全新的洗礼。又如《满井游记》一文,作者运用清新脱俗的语言,勾画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早春图”。首先写水时,作者通过奇特的比喻和精准的副词来描写:“始解”与“乍明”,说明春天已经到,但又是刚来到;“鳞浪层层”,既明写春风,又暗示河冰已消融;“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形容春天到来时河水之清澈;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则又在清澈之中加上寒意,更确切而形象地道出二月春水的独有特质。其次写山时,作者又变换手法,采用拟人来表现: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消融了,但他却说“山峦为晴雪所洗”,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这就既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的变化过程,也使积雪和山峰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再次写田野时,作者则发挥想象,运用比拟来描摹:柳条在春天是时时在吐芽,因而这才会“将舒未舒”,这就抓住了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麦苗在春天是时时在拔节,因而这才会“浅鬣寸许”,这就掌握了春天是个向上的季节。不但准确地写出了柳条和麦苗在早春二月时的形状,而且也把它们时时变化着的动态表现了出来。作者在这里的清新脱俗的语言,施教者引导受教者读之,定会为该文所紧扣特征性景物而细腻描绘满井的春色拍案叫好。

经典记叙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受教者语文(语言、文章、文学)[5]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关于经典记叙文的教育要求施教者既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记人性和叙事性及绘景性等基本类型、又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时序式和空序式及时空式等大体结构、还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铺陈衬垫和对比映照及抑扬有致等表达技巧、更要引导受教者把握经典记叙文的朴素自然和明快流畅及清新脱俗等出色语言的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记叙文的教育策略,施教者用以指导经典记叙文的教育,将有助于受教者从中有效地达到“提高智能水平”“弘扬人文精神”“追求审美境界”[6]的理想目标,并切实地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7]的全新境域。

猜你喜欢

教者记叙文语言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语言是刀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