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及其相关性因素的调查研究

2022-03-24李长松胡天允徐志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精神科

陈 鲁,李长松,周 涛,陈 德,胡天允,徐志芳,王 艳,秦 巍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3.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精神疾病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1],具有特殊性,常因病情反复,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患者会因疾病的顽固和来自外界的歧视,产生自我否定和病耻感。研究显示,消极态度会使精神障碍患者延误或放弃寻求规范治疗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2]。当今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关注仍然不够,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与歧视观念普遍存在。即便是精神专科领域,虽然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治疗经验,但仍有少数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歧视态度,甚至做出歧视行为。有研究指出,医务工作者和护生的歧视性态度和行为,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的病耻感要明显高于公众对其的歧视态度[3]。因此,改变精神科从业人员的歧视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疾病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减轻其病耻感,从而稳定病情,提高预后,促进康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护理领域、精神科护理领域的主力军和一线人员,他们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态度尤为重要。本研究拟调查高职护生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护理教育者改革精神科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9 级护理专业学生304 人,18~21 岁(19.53±0.68)。在其大学二年级修习《精神科护理》专业课程期间,即在护生对精神障碍及其护理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遵循自愿原则,获其知情同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入学方式、家庭背景、家庭结构、亲属是否患精神疾病、是否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等。

1.2.2 临床医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Mental Ill⁃ness:Clinicians' Attitude,MICA) 由英国学者Kassam[4]等人编制的自评问卷,由16条目、5维度构成,可用于精神科从业人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疾病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精神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对精神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态度、对精神疾病预后和康复的态度及对该类患者的偏见和排斥态度等。量表总的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9,重测信度为0.80。国内学者潘胜茂[5]等人将MICA翻译并形成中文医学生版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态度量表(Mental Illness:Clinician’s Attitudes Scale-Medical Students’Version,MICA-MS),在国内用于测评医学生对精神疾病及患者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重测信度为0.86,内容效度指数为0.96。该中文版MICA-MS 量表为本研究主要采用的自测量表,采用1~6 级评分,所有条目得分之和为总得分,区间在16~96 分之间,得分越高或单个条目大于3 分,表示对精神疾病及患者态度是被动、消级、不乐观的,存在歧视的态度,且其歧视程度与得分的高低呈正相关。

1.3 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有统一的指导语及明确的填写说明,由研究者发放问卷。经由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独立匿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320份问卷,收回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5.0%;问卷无效的原因为漏项或错填。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不同特征的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比较联合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MICA-MS 总分44.46±7.20 分,其中7 项平均得分大于3.0 分,整体存在一定的歧视态度。其歧视由重到轻(即分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条目6、10、5、12、1、7、13,见表2。

表2 MICA-MS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及排序(n=304)

2.2 不同一般资料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比较护生在性别、家庭背景、亲属是否患病、是否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等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源地、独生子女、入学方式、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一般资料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得分比较(±s)

表3 不同一般资料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得分比较(±s)

特征性别生源地独生入学家庭背景家庭结构亲属患精神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男女城乡农是否高考入学高考提前招生入学农民家庭工人家庭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自由职业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或其他形式家庭是否无 有例数 8022478691577522912817612254329623642263427027133 MICA-MS总和images/BZ_79_1507_2733_1525_2771.png±s 46.79±7.1543.63±7.0544.90±7.0445.35±7.8243.85±6.9844.19±7.9244.55±6.9644.84±7.0644.19±7.3146.09±6.6643.69±7.2537.31±4.7145.21±7.1244.83±7.0244.48±8.0441.08±6.8331.56±3.5946.09±5.7646.06±5.7731.36±3.45 t/F 3.427a 1.227-0.3790.7050.77514.969a 3.230-20.524a 21.116a P 0.0010.2950.4390.0000.0510.0000.000

2.3 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象MICA-MS 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家庭背景、亲属是否患精神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等4个因素,见表4。

表4 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MICA-MS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04)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总体状况精神障碍患者常因异于常人的行为与表现,或因一些媒体片面报道,使公众对其产生偏见、害怕、回避甚至敌对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进而会导致公众产生歧视的态度[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的MICA 量表平均得分为44.46±7.20分,且平均分大于3分的条目达到7项,说明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明显消极,主要表现在被动接受相关知识(条目1、6)、与患者的沟通(条目10、13)、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性(条目5、12)和自身病耻感(条目7)等4个方面。

本研究中高职护生在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方面总体表现呈回避的态度,其认为在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交流时存在明显困难,77.6%的学生认为与精神疾病患者交流和与躯体疾病患者交流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患者表述躯体病症时,会首先怀疑是精神障碍所引起(61.5%)。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高职护生的专业课程《精神科护理》的教学中,教师会着重强调需与精神障碍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大部分护生也清楚其重要性,但作为学生,还很少有机会把其应用在实践中,也很难改变其认定精神障碍患者沟通困难的固有观念[7]。另一方面,因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患者表述的内容,尤其是躯体症状的表述,也常会被医护工作者认为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固有观念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本研究中关于患者安全性的条目(5 和12)分值也较高,尽管有68.4%的护生认为不需要为了安全而远离精神疾病患者,但仍然有占比76.3%的学生认为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是危险的,说明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性大多呈悲观态度,认为与其接触需注意自身安全。这一研究结果与李江华[8]等关于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安全性态度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学生群体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是危险的这一态度是存在统一性和普遍性的。63.8%的护生认为如果他/她自身患有精神障碍,绝不会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同学、朋友透露或承认,他/她们担心会获得“另眼相看”的待遇,这样的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精神疾病是存在一定的病耻感的,这种可感知的病耻感继而会影响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规范的治疗[9],同时,这种病耻感也将导致护生对真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增强。倘若在他们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种歧视态度未得到有效缓解,可能会对他们将来工作中接诊精神疾病患者也产生不良影响,而医护工作者的态度又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患者治疗精神疾病的信心和效果[10],这一点值得高职护理教育者重点关注。在传统的精神科教学中,授课教师通常注重精神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深入了解学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态度。作为护生,未真正接触或护理过精神疾病患者,缺乏亲身体验的过程,他们对精神科专业知识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会忽略自身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和歧视态度。

3.2 影响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疾病态度的因素本研究诸多自变量中,统计学有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家庭背景、亲属是否患精神疾病、是否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等4个因素(P<0.05)。

3.2.1 性别 不同性别的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存在明显差异,MICA-MS总分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该结果与国内学者[11]的研究相似,说明女生更易同情理解患者,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程度较弱,女生在情感上比较细腻,更具感性,因此在精神科教育上男生更应成为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更需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3.2.2 家庭背景 不同家庭背景出生的高职护生对精神疾病态度不同,出身于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学生MICA-MS 总分最低,说明家庭背景越好,对精神疾病歧视的程度越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他/她们平时多受长辈、亲属的正确引导多或受其行为影响,耳濡目染,顺然提高了其自身的思想认识,更易同情理解患者。因此对于出身如农民和自由职业家庭的学生,应该加强相关教育,强化思想,使其真正认识到精神疾病患者更加需要关心、理解和照顾,改变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的心态。

3.2.3 亲属是否患精神疾病、是否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 本研究中,亲属中有患精神疾病者、与精神疾病患者频繁接触或有共同生活史的护生MICA-MS总分均明显低于无亲属患病的护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12]结果相似。这可能与护生更了解患者的症状、更多地认识到患者的经历有关,这类护生可能也感受到来自他人、社会公众对患者“另类”的眼光和消极的态度,因此他们不希望其患病亲属因公众的歧视而再次受到伤害,可能更渴望这样的亲属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护生对待精神疾病态度消极,存在一定的歧视,应该把如何增加护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正性感性认识,使其能真正认识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真实体验与经历作为切入点。对于男生、家庭背景偏低、亲属中未有过精神疾病患病、从未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或生活过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建议对于高职护生除了正常的医学课程教育外,还可通过增加模拟体验、反歧视知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等途径,帮助护生减轻对精神疾病、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态度,为其今后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更好地体现职业人文素养、提高护理质量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精神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