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办学定位的价值取向及转型研究
——评《开放大学办学问题研究》
2022-03-24于晓冰
书名:《开放大学办学问题研究》
作者:吴结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5821-4
出版时间:2017 年2 月
定价:36 元
开放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新兴事物,是广播电视大学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时代经济的转型升级产物,具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学标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办学定位的价值取向及转型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由吴结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7 年2 月出版的《开放大学办学问题研究》一书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开放大学办学的重大问题,梳理国内外开放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开放大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动因,以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该书共包括九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基于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阐述研究问题的缘起以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等内容。第二章研究国内外开放大学的发展轨迹,并阐释世界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第三章分析开放大学转型的现实动因和理论依据。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探讨开放大学的办学属性、办学定位和办学关系,其中办学定位主要从功能和类型两方面进行论述,办学关系则涉及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及其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城府的关系。第七章从办学品牌价值内涵入手,归纳开放大学品牌建设时应规避的问题,并对其品牌建设评估体系提出建构思路。第八章基于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现状分析,提出相应优化策略。第九章阐述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制度建设演变,并分析其建设价值及现实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
该书指出,开放大学办学定位及转型有重要研究意义,其办学定位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学校功能和理念。大学功能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而开放大学除具备上述基础功能外,还有其他侧重点和功能结构,如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大学一方面,能满足学历教育需求,为经济社会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有助于贯彻落实全民终身教育理念,有效提高市民素质并丰富其业余生活。从办学理念来看,开放大学主张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协同理念,在学校管理方面,秉承被管理者的优质服务理念。根据上述分析,有助于明确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其二,学校模式与体制。就模式而言,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融合各方协同因素,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等,其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则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办学体制来看,开放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新产物,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体制,如实行免试入学和宽进严出的制度,学生可分不同阶段完成学业;以课程为单元开展具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和学分成果认证体系,以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层次障碍,实现不同学历之间的衔接与沟通。
根据国家对开放大学的建设要求,其办学定位主要以大学教育、体系构建和平台搭建为主,结合该书相关内容及时代发展特征,具体从以下两个层面深入探索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其一,资源整合,即将特定区域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依据某种规则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兼具效率和价值的整体。开放大学作为具有协同开放理念的新兴大学,通过有效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包括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实现办学定位的现实价值及转型发展。其中校外资源包括社团组织、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等多方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而校内资源指大学体系内部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除此之外,资源整合应遵循相关原则,如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化性原则等,资源整合方式涉及学校主导型、市场运作型、政府引导型、多方合作型及企业参与型等。
其二,协同办学,指两个及以上不同个体资源共同完成某个目标的过程,表现为各方互相合作及协调的集体行为或联合作用。开放大学作为教育改革的发展产物,肩负新的使命和任务,势必要突破传统学校办学的封闭模式,重新走出协同办学的发展道路。其协同办学的主体包括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在具体协同办学过程中,开放大学应起到主控和主导作用,邀请政府力量介入办学,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建设、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需求。各方协同内容包括共建课程资源、实训及研究基地、教学科研团队等,此外,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商定以及共同开发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