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中集案例研究
2022-03-24王海军孟翔飞
战 睿,王海军,孟翔飞,3
(1.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70;2.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3.辽宁警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6)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在于创新体系理论的发展,创新体系理论已从1.0的线性封闭式创新范式,2.0的开放式创新系统范式,转变为3.0创新生态系统范式。据埃森哲战略调研显示,76%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消失,而创新生态系统成为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1]。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它驱动了传统企业间的竞争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例如,苹果、谷歌、三星、海尔等行业标杆纷纷建立动态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创新竞争力。研究还指出,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新颖性、互补性、高效性和锁定性能够抵御不确定环境下带来的威胁,各主体在不确定环境中为实现创新总体目标而价值共创、协同演化,为经济的健康良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
如何甄别领先型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之道?研究指出,创新网络主导者的核心能力往往是新颖独特且被广泛认可的[3],而核心能力也会影响参与者的创新绩效[4],主导企业通过不断巩固和加强其核心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创新目标。还有学者[5]认为模块化和模块化架构为创新生态系统的解构、集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管理视角,模块化策略也成为调节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机制[6]。然而,现有文献在核心能力、模块化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融合应用与机理阐释上仍存在明显缺口,未能结合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剖析和验证,致使学术研究成果无法有效反哺企业应用。因此,本研究桥接核心能力理论与模块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解析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案例的成功实践,试图寻找隐藏在成功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背后的钥匙。
1 理论回顾
1.1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的创新范式在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一方面可以藉由所处的生态系统来提升创新能力[7],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同生态系统内部的其他参与者共同缓解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8]。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在创新过程中与影响其创新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形成协同化、相互依赖、共存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网络格式系统[9]。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企业与价值链上下游分包商、供应商、客户等形成企业内部组织交互,并进一步延伸至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监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等[10]。在互动关系上,Jacobides等[11]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通过供应和/或需求的互补性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可在没有分级治理的情况下协调这些互补性,强调互补者的重要性。在治理模式上,核心企业通过协调和影响各成员间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关系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治理[12]。在创新绩效方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不仅促进新兴企业、颠覆性技术和产品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价值,而且实现了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竞争优势[13]。
1.2 核心能力与模块化
1990年Prahalad等[14]把核心能力引入管理领域,将其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并强调核心能力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从功能看,核心能力支撑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业务的运营并输出面向客户的终端产品,继而实现价值创造[4]。从过程看,有学者[15]认为核心能力构建机制包括过程模式、知识来源、管理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在技术积累期、技术引进期、自主创新期和集成创新期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16]。从结构看,陈劲[4]认为核心能力包含核心技术与技术能力、非技术要素,核心能力蕴藏于企业的各个层次,由能力元和能力架构组成。其中,元件-构架观认为能力元即是关于企业所涉及的各层次构成元件知识[17]。
进一步延伸理解核心能力的内涵,可以发现能力元→核心能力与模块化原理是相通的。打造专业能力模块作为交互和创新载体,有利于连接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创新资源,通过模块化架构创新可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18]。模块化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设计企业边界和组织的内部结构[19],模块化设计解释了通过创新创造和获取经济价值的能力,允许一组不同的、相互依赖的组织在没有完全等级命令的情况下进行协调,促使生态系统出现[12]。创新生态系统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组织,在于模块化嵌入了组织管理体系中,将传统上层级式组织结构变革为彼此之间呈现互依且非层级式的模块化结构,所以模块化本身就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力,而技术的应用会产生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模块化改造能够支持生态系统成长[20]。
由此,本文给出理论分析框架:①企业核心能力由核心技术和核心非技术两个层面构成。②模块化思维有利于解构核心能力,以促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继而推动系统成员间的良性互动。③嵌入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在具备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同时注重非技术要素对技术、产品及业务模式的影响,将技术和非技术要素中的能力模块通过能力模块架构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将核心能力嵌入到其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加强对外部资源的整合效率、提升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反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继而驱动系统持续迭代和健壮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分析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核心能力如何促进主导企业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回答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问题,案例研究适用于诠释 “如何做” “为什么”和 “结果怎样”等研究问题[21]。另外,从企业核心能力和模块化双重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机理,现有文献研究大多没有建立充分的理论模型,无法提出理论假设进行定量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为保证数据链完整、案例解析透彻,选择单案例研究[22],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企业访谈记录进行逐步分析,深入剖析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机和过程,以形成相关理论。
2.2 案例选取
案例选取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集集团或CIMC)为研究样本,主要原因在于CIMC作为一家定位于全球市场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拥有全球化运营体系和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核心能力,在当前充满不确定的复杂竞争环境下,着力通过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本研究团队与CIMC长期保持科研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梳理出案例情况。案例选择指标与评价见表1。
表1 案例选择指标与评价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链的完整性收集多重证据。第一阶段,全面整理CIMC不同时期战略发展规划,针对主观性问题调取CIMC内部资料。第二阶段,研究团队根据已有理论和研究问题于2019年3—5月对CIMC总部及下属板块科技研发负责高管和相关技术条线核心骨干共12人进行系列访谈。访谈采用从上至下逐层级的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具体情况见表2。此外,研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直接观察验证了访谈资料。根据三角验证法,对搜集的资料反复补充和交叉核对,提高了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研究误差[22]。
表2 访谈情况
(1)开放式编码。根据Strauss[23]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流程的观点,本研究借助NVivo软件自上而下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开放式编码得到的众多范畴之间呈现动态连续,在对原有资料补充对比完善后逐渐体现出关联性和异质性,最终在729条原始语句标签中,提炼出78个概念,抽象出28个初始范畴。开放式编码过程见表3。
表3 开放式编码过程 (部分)
(2)主轴式编码。为了使范畴和初始范畴联系起来,重新排列开放式编码中分裂的数据,把研究对象的表述聚合起来,使其成为结构框架的组成部分以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24],再根据初始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11个主范畴,即创新动力、创新意愿、技术引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核心技术要素、核心非技术要素、异质互补、开放平台嵌入、能力模块、模块化架构、协同共生。
(3)选择式编码。通过挖掘主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得出核心范畴,并以其为基础运用故事线构建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联,再通过对故事线的整合、提炼开展选择性编码[24]。本文以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机”和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为核心范畴,得到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模型,如图2所示,基于编码结果对故事线进行如下梳理。
第一,具备技术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企业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意愿的驱动下,形成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机。主导企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取得过创新成效,拥有扎实的创新基础,在绩效目标的追求下进一步影响创新活动。创新认知和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企业创新的实践方向,主导企业通过对企业创新问题的诊断逐步产生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观动机。另外,制造行业的主导企业普遍具有独特的技术识别能力、成熟的生产制造流程设计和稳定的制造能力,促进形成明确的价值创造目标。技术引领作用和创新瓶颈推动主导企业与其他主体广泛联系,强化资源整合能力,为下一步实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打下基础。
第二,企业将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机转化成构建行为,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调整。首先,企业提取核心能力中核心技术要素和核心非技术要素的能力模块形成模块化架构,同时核心能力模块对企业内外部协同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其次,主导企业通过战略调整在创新生态系统内部搭建支持创新流程网络组织结构的开放式平台,吸引异质性各利益攸关主体形成联结与协同,增进异质资源互补,实现技术与资源创新成果共享,进一步增强主导企业的核心能力。再次,主导企业通过与异质成员的网络协作对外部资源进行开放式整合,构建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并且在协同共生的运行机制下,为创新绩效的实现创造出生长环境,而创新绩效的提升继续促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生迭代,维持系统长期健康稳定运行。
(4)理论饱和度检验。当搜集新鲜数据不再产生新的理论见解以及不再揭示新的核心理论范畴即为理论饱和[21]。为检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的分析饱和度,对新的CIMC两份访谈资料进行三重编码,没有发生新的概念和新的范畴,说明理论构建的要素已完全被挖掘,所提炼的概念、范畴在理论上是饱和的。
图2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模型
3 案例分析
3.1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动机
(1)创新文化环境:创新问题诊断—主观创新动机。创新文化环境是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提。CIMC自诞生起形成一系列科技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创新上的突破,具有突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基础。40多年来在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产业基础、资源积累和全球运营方面的优势突显,具备完整产业生态和把握未来战略机会的创新文化环境。然而,近10年CIMC面临的用户市场和市场竞争格局年发生了巨变,既有产品生命周期早已进入成熟期,降成本跟不上降价速度,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尽管业务订单数量增加,但整体利润率水平却有所回落。受绩效驱动影响,集团高层领导果断采取行动,开展关于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创新问题诊断,见表4。由此可见,CIMC积淀的创新基础与绩效驱动共同形成了企业创新动力。
表4 CIMC科技创新问题诊断
关注创新能力提升的文化理念宣导是企业迈入新增长期的关键。CIMC的创新认知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了企业的强烈创新愿景,并且CIMC将企业家精神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面临全球经济增速回落的挑战依然保持创新的前瞻性和决策能力,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进,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导地位,为各方利益相关者创造新价值。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意愿的并行驱动下,CIMC将创新问题诊断转化为强烈的创新主观动机,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高质量发展,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2)发挥行业优势:技术引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发挥行业优势是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CIMC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引领能力和全球化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其技术引领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技术识别、流程设计与制造能力。①技术识别方面,CIMC前期依托上游企业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研发,以板块层面跟其进行战略合作对接,识别每个板块的共性技术需求,将共性技术提炼出来,形成共同的创新战略或者创新模式。②流程设计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一是立足于经营的市场需求,建立科技创新课题为主线的平台进行前端科技信息收集,根据企业经营的需求制作产品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打通公司内部流程;二是论证研发项目的价值,进行技术成果的经济价值评估。③制造能力方面,聚焦装备制造业,制定出一些国际标准,逐步通过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导企业的技术引领能力吸引了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促进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整合。企业通过平台搭建形成整合机制,解决内外部资源问题以及对内外部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企业自身的技术领导力促进了资源的获取、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了整合能力。
3.2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实践
(1)锻造核心能力:主观创新动机—企业战略调整。锻造核心能力是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CIMC将不断打造自身核心能力、平衡核心能力的正向积极促进作用和打破组织边界作为重要目标,逐步将创新的主观动机落实到企业战略规划调整的行动上。CIMC的核心能力涵盖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两大要素。
核心技术要素包含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强调核心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研究、开放式整合。例如在海工复杂产品的创新路径上,基于项目概念设计首先实现总装集成的核心技术,再进一步实现核心设备核心系统国产化。以项目开发为核心技术的取得创造机会,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核心技术障碍,从跟随性技术突破到引领性技术突破,形成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同时,依据核心技术突破路线图,将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与国家创新体系结合,共同解决核心技术突破问题,创造打开核心设备子系统的机会,逐步分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核心技术的强化促进集团旗下3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累积获得授权专利千余件,高居机械设备行业前列,有效专利数量是行业平均值20多倍。
核心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核心非技术要素,核心非技术要素涉及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①战略管理方面,CIMC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强化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市场运作能力。集团对每个板块设定了战略方向,如车辆板块把战略规划中技术列为专项,成立7大产品平台,之后叠加了灯塔工厂、自动化工厂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总技术路线和思路,初期通过生产线升级推动产品升级以适应新加工工艺,进而优化产品,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产品的智能化。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CIMC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管理团队的市场化,秉承以人为本共同事业的理念,以经营者绩效成果为目标,以机制设计调动管理积极性。通过领军人才计划,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培养科技创新和运营管理人才,提升其研发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助力集团打造冠军产品。同时,建立人才培养认可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并获得个人价值成就感。③知识管理方面,CIMC逐步建立知识管理概念,不断发挥机制引导作用。在显性知识层面强调成果转化、知识保护和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在隐形知识层面强化企业内部的组织学习,形成创新文化和知识积淀。
(2)创新平台建设:异质互补—协同共生。创新平台建设为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保障。开放式平台有助于交换知识、整合互补资源和能力,成为互补者共同创造价值的关键驱动力[25],为管理探索集体价值创造可能。CIMC通过战略调整以建立共享协同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内外部资源,搭建一网覆盖、全面共享的CIMC-X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为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从创意、设计、研究、开发到售后运行服务的创新全周期服务。另外,平台运行机制的明确和平台功能的实现为充分利用集团内外部各自优势异质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条件。
CIMC-X平台为异质资源互补的实现提供有效载体,而异质主体的参与也为平台注入创新力量。CIMC由于自身的技术引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吸引了众多主体参与,不仅促进内部各板块资源共享,而且打通外部知识交流和协同空间。异质性主体包括供给端主体,有大学、科研所、供应商、金融与中介服务机构等,该类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交流;需求端主体有领先用户、主流消费者、竞争对手、利基市场用户等,该类主体促进客户、企业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政策与制度端主体有政府和公共机构等,该类主体的参与为企业创造了便利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CIMC-X平台通过资源化过程对异质互补资源进行筛选、协调异质互补者行为为创新的实现打开通道,而异质主体资源互补与平台的成功运行也为企业长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积蓄创新能量。此外,各类创新源汇集于CIMC-X平台,营造出产业协同全员创新局面,促进了有效协同研发、核心能力互补对接,推动企业内外部参与主体实现高质量成长。
(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核心能力模块—模块化架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以模块化思维为支撑。CIMC通过对自身核心能力的有效识别和培育,将CIMC-X创新平台作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搭建的必要环节,通过模块化实现跨越发展。CIMC不仅在建筑装配化产业嵌入模块化理论于国内市场抢占先机,完成首个永久性高层高端人才公寓项目,而且将模块化理论应用于企业生态系统构建战略。CIMC聚焦核心能力提升,在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中提取能力模块,解决企业内部与外部主体的协调性,利用模块化的优势作为专业化协作的高级标准化手段。同时,能力模块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化架构,有效促进创新扩散和创新产业链的整合以及科技人员交流互动,进一步推进整合、分享协同、共性技术开发,带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移动。
根据各主体能力模块的差异性,CIMC不仅建立虚拟联动与实体联动双重机制,还将技术模块和组织模块重新组合形成技术模块化架构和组织模块化架构。技术模块化架构是将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模块配置组合,以支持需求端主体参与设计和定制,满足市场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CIMC在复杂产品技术研发过程中,培育出以自主创新设计+核心技术+部分外包的柔性生产方式,依靠技术模块架构形成最大柔性生产产能,同时解构复杂产品中的标准模块、核心模块以及模块内关键共性技术,将其逐步分为首层设计集成的总体技术、次层核心设备/核心子系统技术,以达到关键共性技术有解状态。为与技术模块化架构相匹配,CIMC提取企业核心非技术要素中的能力模块,建立贯穿纵向的组织模块化架构,即以中央研究院为管理体制核心,集团、板块、企业三级创新服务体系,形成统一领导、资源共享、板块研发、企业制造的新管理模式。CIMC将模块化架构嵌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出与应用,进一步促进系统内异质主体相互依赖、互惠、共生、互生、再生。CIMC基于核心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CIMC创新生态系统
3.3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生态系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1)市场绩效。单一技术并不能确保产生创新绩效,技术必须成为产品被合理运用才会产生影响。CIMC在优化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形成全球供应链动,同时规范各板块系列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依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的互补作用,从缝隙市场切入,深度挖掘新需求。此外,CIMC聚焦细分领域单个产品,通过技术并购、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打造冠军产品工程战略,建立冠军产品评价标准,即冠军产品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3位或者在某一大洲排名第1位,产品年销售额至少3亿元。CIMC冠军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逐年增加,已形成24项冠军产品。根据CIMC 2018年资料,各板块冠军产品研发及市场情况见表5。
表5 板块产品研发及市场占有情况 (来源:CIMC 2018年资料)
(2)成长绩效。技术创新是取得成长绩效的重要手段。CIMC以关键共性技术的获取作为技术创新的关键路径,注重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其中,自主创新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提升了CIMC创新的活跃程度;组织重构是取得成长绩效的重要举措。CIMC通过设立相对独立的敏捷组织和快捷流程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增加了组织适应新成长业务的能力。同时,清晰的组织能力模块接口确定了组织的外部界限,因此在处理新任务时组织内部将凝聚成新的合作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是取得成长绩效的重要途径。CIMC发挥大平台支撑、小兵团作战的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更高的议价方式创造性地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或非技术要素重组,在实现制度创新和能力领先的基础上持续输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创新绩效。
可见,主导企业在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核心能力在实现企业创新绩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CIMC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仍以企业自身为中心,从企业需求角度进行开放创新,缺少平台化企业内外部双创平台,系统内部的分享机制和知识产权机制仍需完善,所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为实现互利共赢还需引入外部创新伙伴进行双创,推动企业核心技术裂变以及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进。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码头、智慧仓储、车联网、云端服务、云端方案大量涌现,将对物流装备和物流系统产生颠覆性影响。CIMC培育多式联运等新兴系统性解决方案业务,必须得到物联网和领先管理系统的强大支撑,才能够获得良好的运营绩效。另外,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持续突破也为企业通过创新生态系统整合高校研究机构、供应商、甚至全球网络用户的智慧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CIMC不仅要抢抓机遇,坚守中国制造,继续打造 “冠军产品”,更要通过基于核心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企业创新提供生长空间,加速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迈进,不断探索新颖、意料之外的价值创造方式,在快速变化、跨界融合的时代寻找新机遇。
3.4 案例的进一步讨论
国际大型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要素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的发展。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互补性推动了核心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研发、模块化以及模块接口标准化,成为扩大和发展创新的有力手段。首先,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以借助专利、技术秘密等保护措施来支配创新收益,并带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移动,以获得创新的超额收益[26]。同时,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各参与主体提供了技术二次创新机会,降低高、新技术的攻关难度,有助于企业快速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占领非主流市场,逐步侵入主流市场,进而产生颠覆性创新。其次,模块化是促进产品创新的有效战略,同时可以促进组织之间实现协同创新,即模块可以作为企业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开展合作的载体[27],增加生态系统参与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输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组合方案。再次,约定标准和规范的接口创造出生态系统实现的条件,推动形成协同共生新格局,催生技术方案裂变,产生多学科专业知识流的整合和集成,实现技术突破。
另外,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核心技术能力不容易迅速随之改变,企业对核心能力的管理同时依赖于非技术要素的构成与支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创造了企业核心技术要素与核心非技术要素协同驱动的框架。Helfat等[28]提出感知能力和整合能力对于生态系统的协调至关重要,Petzold等[29]将动态的维度整合到颠覆的过程中。主导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感知能力,促进生态系统内部资源获取、整合,从而激发技术裂变和重组[30],推动生态系统发展和颠覆性创新的实现。由此可见,核心企业的感知能力能够维持内外部网络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主体的关系,识别潜在技术,并在开发新技术同时,寻找适宜的需求端,为生态系统参与者创造更多价值;整合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升级、技术成熟应用,进而实现迎合新生态的创新产品;企业内部结合新情境进行演变重构,重构能力包括组织重构、流程重构、产品重构、文化重构等,能够引领创新生态系统其他参与者实现利益增长。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CIMC为例探讨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构建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逻辑模型,并结合中集集团案例提炼出该企业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实践。研究表明:①具有技术引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意愿的驱动下,形成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机;②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并通过模块化思维实现系统参与者协同共生;③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是推动企业取得创新绩效的关键路径。在理论价值方面,本文桥接了核心能力理论与模块化理论,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逻辑模型,用具体案例实践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还发现,打造核心能力模块和能力模块架构是培育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参与主体协同创新、共生演化和互利共赢的关键途径。在应用价值方面,本研究为中国制造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具体参考。一方面,企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意识、扎实掌握核心技术,进而在行业技术版图中塑造出企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异质成员的协同创新,深刻意识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既有利于反哺技术创新,也有利于强化技术运用能力、重塑企业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