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PFNA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分析
2022-03-24徐秋妹张燕陈海林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徐秋妹,张燕,陈海林(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而老年髋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合并症多,机体脏器功能明显衰退,易引起代谢失常及电解质紊乱,加之髋部骨折引起隐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隐匿性血容量不足、贫血等情况,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容量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1]。同时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患者往往因肠道准备、疼痛、禁食等导致容量不足,而血容量的充足是麻醉及手术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有研究提出,在麻醉前快速输注适当的晶体液或胶体液可明显控制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及血压降低的程度,维持适当容量,确保正常循环状态,而正确评估容量状态是治疗合理容量的关键[2]。应用超声评估容量反应性,能有效优化液体治疗。本次研究择取120例老年髋部骨折行PFNA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IVC-CI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n=6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5例、25例,年龄线低至65岁、高至85岁,平均(75.63±5.05)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6例、24例,年龄线低至66岁、高至87岁,平均(76.59±5.7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涉及生化、血常规、胸片、凝血五项、输血检查等。入室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维持平静自主呼吸,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体征严密监测。选择患者健侧上肢应用利多卡因50ml/g局麻,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实施血气分析。对照组不进行超声监测。观察组在下腔静脉超声评估指导下补液。应用便携式超声仪,在患者剑突下偏右侧放置探头,显示下腔静脉长轴界面,有左肝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等,以右心房入口前2-3cm处作为选择点对下腔静脉直径进行测量,同步测定最大值(IVCmax)、最小值(IVCmin),液体治疗前、液体治疗后分别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IVC-CI值=(IVCmax+IVCmin)/IVCmax×100%。观察组以IVC-CI40%作为液体反应阈值。所有患者均在腰麻+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腰丛阻滞,取人字牵引体位开展PFNA手术,术中观察组由麻醉医师将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容量管理,术后对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心电监护仪,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LAC)、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3]。②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HR、RR、LAC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相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
注:较治疗前,*P<0.05。
组别 n HR(次/min) RR(次/min) LA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13.26±15.76 96.19±14.65* 28.46±6.15 23.22±5.73* 3.42±0.45 1.76±0.63*观察组 60 114.16±15.62 95.32±15.19* 28.74±6.27 19.86±5.87* 3.43±0.51 1.67±0.62*t-0.314 0.319 0.246 3.172 0.113 0.788 P-0.753 0.750 0.805 >0.05 0.909 0.431
2.2 两组检查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SaO2、CVP、ScvO2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检查指标比较(±s)
注:较治疗前,*P<0.05。
组别 n SaO2(%) CVP(mmHg) Scv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90.65±7.62 98.65±7.63* 6.56±2.15 9.24±3.42* 64.82±6.74 71.22±7.43*观察组 60 91.21±7.36 99.24±7.54* 6.76±2.25 10.06±3.54* 65.14±6.72 72.59±7.28*t-0.409 0.426 0.497 1.290 0.260 1.020 P-0.683 0.670 0.619 0.199 0.795 0.309
2.3 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住ICU时间(h)对照组 60 24.38±7.45 243.62±38.19观察组 60 23.59±8.14 153.32±23.62 t-0.554 15.576 P-0.580 <0.001
3 讨论
机体髋部分布着丰富的血管,骨折后发生隐匿性失血的风险较高,加之疼痛、手术肠道准备、术前禁食等影响,极易出现围术期容量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手术风险性大大提高[4]。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对容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老年患者血管顺应性降低,肾功能衰退,且本身合并多种并发症,进一步减弱了老年患者的血容量代偿能力[5]。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而言,经验性补液与限制性补液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精准调控补液,从而最大限度维持患者容量平衡[6]。
以往临床研究提出,在麻醉诱导前改善机体容量状态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助于维持机体循环稳定[7]。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自身状况及疾病特点等影响,其容量反应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容量反应性较佳者给予补液可提高血容量,增强组织灌注,减小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而对于容量反应性较差者,在增加容量及心脏前负荷时,无法提高心输出量,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8]。容量负荷评估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等,以上指标存在特异性差、有创操作等局限,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选择一种较为便捷、安全、准确血容量评估手段是保证扩容有效性及减少扩容盲目性的关键[9]。近年来,超声探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评估血容量,指导临床合理有效补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R、RR、LAC、SaO2、CVP、ScvO2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相较同组治疗前HR、RR、LAC均明显下降,SaO2、CVP、ScvO2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从中可证实,超声评估IVC-CI指导老年髋部骨折行PFNA术患者补液方案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在超声引导下测定IVC-CI可动态反映患者容量反应性,且操作便捷,检测中数据值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容量反应性精准,对检测静脉变异度具有高敏感度及特异度,从而实现快速合理补液,避免液量过大造成不良后果[10]。
综上所述,IVC-CI监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容量负荷,可对患者容量状态进行有效反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