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朔州后寨两座金墓发掘简报

2022-03-24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朔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服务中心朔州市朔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关键词:墓道朔州市朔州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朔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服务中心 朔州市朔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19 年,为配合朔州市殡仪馆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的一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项目地点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以西的恢河西岸(图1)。 本次发掘中,发现两座金代墓葬M172、M261, 鉴于朔州地区该时期墓葬资料较为匮乏,现将这两座金墓报告如下。

图1 朔州后寨金墓发掘位置示意图

一、发掘情况

(一)M172

1.墓葬形制。 M172 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9°。 墓葬开口平面近长方形,长200 厘米,宽60厘米。直壁,壁面不规整,工具痕迹不明显。墓底北高南低,口底同大,深20~40 厘米。 墓内填土为黄褐土,土质较疏松,未经夯打,内含有少量料姜石和植物根系。发现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西,性别不详。该人骨保存情况较差,头骨碎裂,肋骨、椎骨部分残缺。 无葬具。 (图 2)

图2 M172 平剖面图

2.出土器物。

陶盆 1 件。标本 M172:1,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斜直腹,平底,腹部施三周凹弦纹,内外壁均可见轮修痕迹,内底略微凸起。口径19 厘米,底径5.2厘米,高 8.2 厘米。 (图 3-1,图 7-1)

陶罐 1 件。标本 M172:2,泥质灰陶,敛口,厚圆唇,鼓腹,腹部斜收至平底,外壁可见轮修痕迹,内壁可见泥条盘筑痕迹。 口径14.4 厘米, 腹径22.8 厘米,底径 10.6 厘米,高 17.1 厘米。 (图 3-2,图7-2)

图3 M172 出土器物

(二)M261

1.墓葬形制。 M261 为竖井式墓道土洞墓,由墓室和墓道组成,墓向 183°。 打破 M195。 (图 4,图5)

图4 M261 平剖面图

图5 M261 墓室平面照

墓道 位于墓室南端。 开口平面略呈梯形。 直壁,壁面工具痕迹不明显,略显粗糙。 墓道底部为斜坡式,北低南高。 口底同大,长196 厘米,宽 60 厘米。距开口深64~100 厘米。

墓室 开口平面略呈梯形,拱形顶。 直壁,壁面较规整。 墓室底部北低南高。 口底同大,长204厘米,宽 38~77 厘米,距开口深 100~110 厘米。

单棺。棺木已朽,仅存灰痕,南北放置,略呈梯形。 立板长 190 厘米,厚 6 厘米;挡板长 36~70 厘米,厚5 厘米;残高 16 厘米。 棺内有人骨一具,保存较好,仰身直肢,头向南,面向上。

2.出土器物

双耳陶罐 1 件。 标本 M261:1,泥质灰陶,敛口,圆唇,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微凹,肩部置一对桥形耳,器表有明显轮修痕迹。 口径15.2 厘米,腹径24.8 厘米,底径 11.4 厘米,高 23.4 厘米。 (图 6-1,图7-3)

图7 出土陶器

骨梳 1 件。标本 M261:3,骨制,腐朽严重,半圆形梳背,有长短不一残齿数根,残长7.2 厘米,残宽 5.8 厘米。 (图 6-2)

铜钱 2 枚。 标本 M261:4,方孔圆形,正反面均有内外廓,面文隶书“开元通宝”4 字。 廓径2.5厘米,穿宽 0.7 厘米。 (图 6-3)标本M261:2,方孔圆形,正反面均有内外廓,面文锈蚀严重,仅可辨“元”字。廓径2.5 厘米,穿宽0.7 厘米。

铁犁铧 1 件。 标本 M261:5,铁质,锈蚀严重,平面呈“V”字形,中空,长 17 厘米,宽 20.1 厘米。 (图 6-4)

图6 M261 出土物

二、结语

朔州位于长城内外之间,朔州以北是大同,朔州以南是雁门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北齐置朔州,北周置朔州总管府;隋废,置代郡,改由马邑郡治。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复改为朔州治。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金仍之。 元时隶山西道大同路。

本次发掘清理的两座金墓, 是朔州地区宋金时期的一次重要发现, 为该地区宋金时期考古材料增添了新的内容, 对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从墓葬形制看,M172 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M261 为竖井式墓道土洞墓。其中,M261 与山西大同西环路辽金墓M6[1]、大同和平社辽金墓M29[2]的墓葬形制相似。

从出土器物看,M172 出土的陶罐形制与山西长治市故漳金代纪年墓[3]出土的Ⅰ式陶罐相似;M172 出土的陶盆与山西大同西环路辽金墓[1]出土的陶盆(M1:4)相似;M261 出土的双耳陶罐与山西大同西环路辽金墓[1]出土的双耳陶罐(M1:7)及甘肃临夏祁家庄M2[4]出土的双耳陶罐及河北徐水西黑山M56[5]出土的双耳陶罐相似。 其中,甘肃临夏祁家庄M2[6]340、河北徐水西黑山M56[6]150的年代已有学者进行了详细研究,均为金代中晚期。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数量、种类分析,墓主身份应为普通平民,虽规模较小,但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与以往出土情况略有不同, 为研究朔州地区金代社会生活及墓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墓道朔州市朔州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王文治论书绝句三十首之十二》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朔州市朔城区:请来行家里手“把脉”乡镇纪委工作
愿朔州现象不再重演
朔州新景掠影
简评《墓道》中的宋若虚形象
明孝陵地宫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