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创研究综述与研究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2022-03-24屈燕妮王文燕
屈燕妮,王文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价值共创是21世纪以来经济和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创造价值,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整合外界其他相关者的资源去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价值创造不仅仅是参与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合作,也是价值主张的碰撞。价值创造由生产者决定的过程演变为消费者决定的过程,是一个以消费者的体验和产品服务的使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过程。
现有文献大多从定性的角度来对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价值共创进行综述。通过统计分析来说明价值共创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共引分析研究价值共创研究的演进,通过关键词分析识别出价值共创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法设计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价值共创进行分析,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研究法,文献计量一般包括描述性统计、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和共词分析(Co-word Analysis)三部分。文献计量法自诞生以来就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现采用文献计量法在对“价值共创”的现状、演进、热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使用Citespace对价值共创领域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得出价值共创领域更清晰的可视化研究结论。
文章采用ISI(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文献样本来源,2007年之前价值共创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所以选择2007年为起始年份,检索时间为2007年到2020年,检索类型为一般检索,检索字段为主题,检索“value co-creation”,共得到2335篇英文文献,筛选掉会议、访谈、信件等,最终得到2163篇文献来研究。
二、价值共创的文献统计分析
(一)整体增长趋势分析
价值共创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表明学者们对价值共创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从2007年到2009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都较少,价值共创研究处于萌芽期。2009年到2014年价值共创文献增长变快,价值共创研究处于探索期。2015年到2020年,价值共创文献快速增长,价值共创研究处于高速发展期。从整体看,价值共创的研究价值已经逐渐被发掘,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有关价值共创的研究文献。
(二)高水平研究机构分析
对价值共创研究的高产出科研机构及其所在地域,重点研究方向和合作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目前价值共创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把握价值共创的研究前沿。在表1,排名前10 的研究机构中,有6所来自欧洲,表明价值共创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仍集中于欧洲地区。欧洲的研究机构在价值创造领域贡献了非常多的理论和方法,是价值共创领域中最值得关注得地区。从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可以看出,合作研究最为广泛的是林雪平大学和昆士兰大学,价值共创研究的高水平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相互合作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价值共创研究的创新。我国价值共创领域的学者应当积极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有助于我国价值共创科研水平的提高。
表1 价值共创主要研究机构
(三)作者分布
在价值共创领域较有影响力的群体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对研究趋势有更强的决定性。充分了解学术科研活动领域的宽度和深度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对学者群体进行分析,便于增强学术科研活动的一致性、协调性,通过观察其发表论文数量和学术成果被引次数来考量其科研生产力和成果的被认可程度。
对高产作者进行分析发现,只有排名第一的Edvadsson发文量超过了20篇,由此可知价值共创的研究较为分散。对发文量高的和被引频次高的作者分析发现,Edvadsson、Vargo和Gronross三位作者既是高产作者,同时被引频次也比较高,说明这三位作者在价值共创领域贡献了很多学术成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价值共创的核心人物。其次,价值共创的核心科研群体大部分来自美国,在前文对科研机构分析中发现北欧是价值创造领域最多的研究区域,但美国有影响力的作者数量最多,再结合早期价值共创文献出现的地域可以推断出价值共创在美国的起步较早,但后期北欧对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
三、价值共创文献共引分析
价值共创文献之间相互引用形成了复杂的引证网络,该网络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反映价值共创理论的起源以及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流动去向。
对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共被引聚类图谱。通过聚类标签的时间分析可以发现每个时间段价值共创主要的文献集中在哪些方向,并对每阶段聚类中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识别出价值共创研究的演进路径。在较大聚类中,组织工作服务价值的聚类时间为2007年到2010年,Grönroos C认为服务营销环境和服务逻辑是普遍存在的,商品并不提供服务,顾客也不把商品作为服务消费。相反,商品是在类似服务的过程中起作用的几种资源之一,而顾客消费的服务就是这个过程[1]。在这个阶段服务与营销不是孤立的,商品也不再被视为价值的唯一来源,从更广泛角度研究价值共创逐渐成为这个阶段的趋势。顾客贡献和服务逻辑的聚类时间为2008年到2015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为Fuller等人发表的关于共同创造体验的文章,通过对施华洛世奇珠宝设计竞赛案例的研究,介绍了虚拟共创平台和设计并且分析了共创体验对参与者贡献的影响,认为共创体验对顾客贡献数量和提交服务设计的质量有显著影响。从管理的角度认为对于顾客参与而言重要的是体验,同时需要一个全面、有创造力的平台去提交用户的服务设计[2]。在这个阶段,平台的出现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价值共创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交互也变得更加容易。焦点参与者、顾客参与、服务设计、顾客价值共创行为和品牌共创的聚类时间大约在2013年到2020年。其中,Jaakkola和Alexander基于服务系统视角研究了顾客参与行为(CEB)在价值共创中的作用,CEB通过客户对核心公司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资源贡献来影响价值共创,引入更广泛的资源整合使价值共创成为一个系统层面的过程。企业应更多地关注客户能够贡献的资源,探索围绕共同事业吸引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潜力,并采用有机新兴系统为更广泛价值共创提供机会[3]。Chathoth对酒店和旅游领域的价值共创进行研究,发现企业需要采用一个平台框架来实施价值共创平台从而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这将导致价值链的重组并将服务主导逻辑作为其价值创造模式的核心[4]。这种价值创造的模式通过共同创造平台将不同利益相关者整合到一起,有利于企业、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在这一阶段价值创造的方式已经呈现多维立体的结构,在系统中参与者做出决策影响其他参与者,同时也被其他参与者所采取的行动所影响。在采取行动时,企业或者消费者都需要考量行动给自己带来的直接利益以及通过影响其他相关方带来的间接利益。
四、价值共创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一)价值共创文献的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所阐述内容的集中反映,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有助于我们发现价值共创的研究热点,对价值共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共形成6个较大的聚类,以下对排名前三的聚类进行分析。
高级服务(advanced services)即对于同一项服务,通过提高技术渗透度,重构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以获得客户的更高满意度。获得客户更高满意度的核心在于关注客户的独特需求,因而高级服务的过程是企业在客户与企业共享区域,通过价值共创网络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客户价值追求,进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更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即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5]。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作用,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创作、交流。社交媒体具有以下特征:参与(供应商和受众之间没有界限)、公开、交流、社区化、连通性。社交媒体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有针对性的优化产品,能够创造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消费者可以自主控制社交关系,用户主宰内容和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打造虚拟品牌文化社区,使其成为实现价值共创的理想平台,从而提高客户的价值共创参与度以及积极性[6],展示消费者在价值共创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消费者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如何相互合作管理品牌社区[7]。在社交媒体这样一个虚拟平台,消费者参与度表现出多维且动态的性质,其过程反映了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中的参与体验以及与其他社区参与者的价值共创[8]。
变革性服务研究(TSR)位于服务研究和变革性消费者研究的交叉点上,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是调查服务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准确来说,变革性服务研究是创造一种改善集体生活的变化,是服务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TSR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Laurel Anderson等人在2015年提出了三种主题来增加TSR的概念,其中提到破坏价值和消极服务,这项研究提高了我们对服务系统内部的竞争和冲突、服务系统的破坏、服务系统转换的触发因素和动机以及服务系统转换中资源和工具整合的理解[9]。
(二)关键词突现分析
对关键词图谱进行突现分析,并将突现的结果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便分析。根据突现的强度进行分类排序,选取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分别为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 logic)、服务科学(service science)、价值(value)进行分析。再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排序,同样选取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其中也有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科学和价值。服务主导逻辑是Vargo和Lusch提出的对价值创造问题的新观点,并不断进行完善后提出十个关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基本假设首先强调了服务的重要性,提出服务是一切经济交换的根本基础,一切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消费者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10]。服务主导逻辑的出现逐渐代替了商品主导逻辑,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逻辑,消费者在价值共创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消费者通过互动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资源整合来创造价值。服务科学是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拓展出来的,在2008年Spohrer等人提出服务科学是从动态视角研究价值共创系统中的人、组织和技术,奠定了服务科学的理论视角。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科学研究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11]。服务主导逻辑相对服务科学的视角更加微观,服务主导逻辑关注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而服务科学关注服务系统的内外部互动,重视系统中人、技术和价值主张的结合,强调更广泛的系统网络的资源配置和互动[12]。
根据突现的时间进行分类,选取突现时间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分别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能力(power)、风险(risk)这三个关键词是价值共创近期研究关注较多的点。自我效能是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自信程度高的人在完成任务时会有更强的动机、更积极地参与活动[13]。能力指价值共创过程中各参与者的能力,例如顾客参与能力、平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在价值共创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潜在的财务风险与治理风险,价值共创也使得各参与者分散风险,需要各参与者提升能力规避风险。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价值共创文献的分析,可以得出价值共创领域内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当前价值共创的文献数量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北欧是价值共创科研机构的聚集地,美国紧随其后,但美国的高产作者和被引作者数量居于首位,美国在价值共创的研究基础较好,起步较早,北欧目前对价值共创的文献数量逐渐超过美国,但在质量上还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识别出价值共创的演变历程,价值共创最早关注商品主导逻辑,随着消费者在价值共创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开始研究服务主导逻辑,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平台的出现,价值共创逐渐关注服务生态系统。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识别出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技术和服务为重点的高级服务为价值共创提供了有利环境,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有利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条件,变革性服务研究的出现给价值共创带来了新视角,研究服务与福利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未来价值共创应更多关注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消费者的能力以及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