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视域下地方高校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创新
2022-03-24姚全福佟繁荣
姚全福,佟繁荣
(1.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寻求有效而持续的途径优化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其中,顶岗实习支教是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模式。顶岗实习支教与一般的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区别,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实习生具有足够时间在上讲台的完整教学过程中,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进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能为基层中小学注入新师资力量。有利于缓解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从而使地方高校发挥自身特色资源,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可谓是一种“双赢”的师范生培养模式[1]。因此,校地合作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专业和地方教育教学平台优势,发挥长处,补短板,能够充分提供顶岗实习和支教岗位[2]。
一、校地合作对顶岗实习支教的推动意义
“校地合作”模式是地方高校与旗县之间体对体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在高校与旗县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其核心是将高校与旗县地方经济相结合,以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来推进地方教育、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校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过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输送所需的专业性、服务性人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见习)。传统的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必须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以校地合作为平台,构建“校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尤其在地方中小学师资薄弱的情况下,学校加强培养师范生,择优选拔优秀学生,推荐到地方中小学校,以顶岗实习和支教的模式,校校间有效衔接,保障“校政校合作”无缝对接,推进校地合作能够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实践教学改革中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指出“要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提高讲解能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教学实践课程,如教育研究法、基础写作、学科口语、三笔字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另一类是通识课程,如美术欣赏、音乐欣赏、师德与礼仪等课程。传统的实习期限为8个星期,很多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生,是由于短期实习学生在短时间内上不了讲台,差不多能够上讲台时实习期已经结束,影响当地学校教学秩序。而顶岗实习则能够满足当地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或紧缺问题。
(一)实践教学改革中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必要性
顶岗实习在当前师范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利用顶岗实习机制加强实践教学,使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块不足的弊端得以消除。顶岗实习还可以让被顶岗教师得到培训机会,达到顶岗置换双赢的目的。
首先,顶岗实习和支教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地方新建二本高校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也是应用型、服务型、“双一流”大学建设转变的过程。在师范生扎实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其实践能力强、教学方法好、知识传授能力强。
其次,顶岗实习和支教是地方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我国14亿人口,其中5.5亿人口在乡村,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部分,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急需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更需要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校地合作,扩大顶岗实习支教岗位是地方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改革中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可行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2019年教育部提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又加快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传统的师范生实习主要集中在为期1个月的大班式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顶岗上讲台主讲,只有一次或两次上讲台试讲的过程。顶岗实习支教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和基层农牧区基础教育师资短暂性缺额的问题,更是填补当前三科师资紧缺的重要举措;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高校校地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范生教学方法改进具有重要意义;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开展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在地方旗县的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特征的办学模式[4]。而且,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遍地开花,地方高校积极探索校地合作路径,开展因校因地制宜的模式,尤其师范生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推进得到加快。
(一)师范生顶岗实习与支教实践情况
自2017年3月以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师范专业222名大学三、四年级师范生相继顶岗实习,在一线支教,基本情况见表1。在学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下,与地方旗县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合作,对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顶岗实习学生能够自己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融入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积累管理学生的经验,以所学专业知识解答中小学生的内心困惑,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与管理能力。
表1 顶岗实习支教基本情况表
(二)师范生顶岗实习与支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等相关主体间的沟通问题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了“卓越教师”计划,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双重循环的卓越教师培养方式。但是地方基层学校顶岗实习岗位不稳定,校地合作中也存在种种困难,学校确定顶岗实习支教任务时,由于实习单位需求量不大,导致可安排的实习生人数较少,实习地点和时间上也缺乏计划性。而地方中小学开学时,才能确定专业和人数,学校临时确定、临时选拔实习人员,没有给各教学学院、学生和指导教师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培训和准备。高校与地方政府、教学主管部门、支教学校之间过多关注自身发展,与高校之间缺乏共同发展的愿景,合作层次较浅,且流于形式。很多高校重点关注的是解决师范生的实习问题,对学生实习支教的教学效果与能力提升上的关注度不够;地方教学主管部门主要关注校地合作的签订结果,对合作后过程监督与推进力度不够;支教学校关注的是提升在职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师范专业发展缺乏指导能力。
2.顶岗实习支教学校很多处于旗县苏木,位置偏远、实习小组分散
内蒙古地广人稀,有12个地级盟市,101个旗县,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支教地点苏木和苏木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相互分散,交通不便,而高校集中在省会城市,这就造成了交通与联络方面的困难:第一,学生输送不便;第二,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地方实习点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络教师不方便实施统一管理。由于通常每一个实习点只需1至3名顶岗实习生,而且地方实习点所需实习生的学科专业不同,这给高校派出指导教师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3.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和岗后评价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研可知,很多高校与地方合作中,缺乏顶岗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和岗后评价。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薄弱。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实践环节课时少,课时的2/3是理论,1/3为实践,而且每个专业班级人数40人左右,一对一的上讲台讲课机会更少,缺乏实际讲课训练,短时间内难以转换角色;高校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校或学院派出的全体支教生,由于实习点分散,交通不方便,导致岗中指导存在困难;由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很难带动实习点的指导教师积极性,导致部分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指导是放牧式,很难一对一细心指导,如课堂导入、板书、提问、课堂活动进行培训等;有的学院对于实习支教生的岗后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很难做到对实习支教生的综合性评价。因此,导致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实习点学校的协同考核机制不完善,协同联合培养以及评价机制欠缺。而很多情况下指导教师和单位对实习生更倾向于鼓励性或赞扬性评价,很少对个人存在问题或薄弱点进行点评式评价,使得评价的实际指导意义大大降低。
4.顶岗实习支教的经费运行机制不明确,经费支持力度不够
经费是项目运行的基本保障,但学校现有经费分类过于简单,主要有市区内和市区外两个固定的经费拨款标准,缺乏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远近和交通便利度等指标来详细计算标准,并且主要以差旅费和指导教师经费来报销。然而交通不方便,使得周末去旗县学习或购置日常用品时比较困难;苏木或乡村的教学基础设备差,日常生活条件比较差等问题突出。校地合作的教育主管部门与支教学校难以拿出资金支持顶岗实习活动。因此,顶岗实习生的生活条件改善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一些师范生对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抗拒心理,不仅使顶岗实习效果较差,而且还妨碍顶岗实习机制的长远发展。
(三)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实践创新模式
1.以政策为导向,构建“高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联动新模式
“高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模式,是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以政策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体现了四位一体联动育人的内涵。近几年,学校相继与西苏旗、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教务处与科右中旗教育局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使得“高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从图1可以看出,新模式是以上级政府政策为导向,建构顶岗实习支教运行的联动机制。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顺利胜任工作岗位,有效提供就业平台,稳步提升就业人数,让指导教师和管理者收获成就感和获得感。师范高校是教师培养基地,培养出来的教师是社会服务者,因此,教师培养不仅仅是高校一家的事情。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高校需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寻求政策支持、实践平台和经费保障。在开展支教工作中,积极探索健全和运行四方联动机制,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质量。
图1 “高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联动新模式
2.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建章立制,形成顶岗实习支教的长效机制
学校相继出台并组织实施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试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实习工作的若干规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办法(试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实习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既加强了学生顶岗实习支教期间的管理,也确保了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支教任务。学生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开设课程线上自学或部分通识教育任选课可以置换学习,避免顶岗实习学生因学分修不够造成的派不出、稳不住、干不好等问题;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制机制,学生培养单位领导不定期下基层走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定期考察,指导教师定期反馈汇报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座谈会进行问题的检视,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实习工作结束后,支教单位对学生思想政治、专业理论、师德规范、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鉴定,实习成绩按照《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的要求,分别按百分制评价,合格者取得相应的学分。分类明确,精准施策,构建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及专业技术岗位晋级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评选或晋级;对表现突出的支教学生给予表彰,并在各类评优评先和申请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支持优先评选;提供优惠的就业条件,对招聘考试时,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以便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2019年,学校对3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尤其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师德与礼仪、艺术欣赏等通识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在调整过程中,各学院积极联络协调地方中小学校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让他们全过程参与到其中。学校疫情防控期,积极调研、综合研判详细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实现教学运行平稳。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线上和线下交融,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里反复听学课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专业课和通识课相结合,开展书写比赛、演讲比赛等,以赛促进,以赛促学,加强学生“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训练,通过聘请基层一线教师,以讲座与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法的指导。
4.加强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考评的有效衔接
(1)顶岗前系统培训。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技能学习较少。针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师范高校构建“3+2”培训模式,邀请一些比较权威的教研人员来校为学生讲解演示。
(2)顶岗实习中系统指导。实习支教生即使接受过岗前培训,但还是缺乏实际讲课与学生管理经验。高校以“三导师制”[5]机制进行岗中系统培训,并且安排一名常驻教师,定期下乡指导或线上指导。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管理者,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实习生的教育教学与生活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三导师制”,三位导师协同指导,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
(3)岗后系统考评。加强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包括学校实习指导领导小组的评价、带队教师的评价及实习支教学校师生的综合评价。同时,基层实习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价。要以教师职业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基础理论知识、沟通协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学校对顶岗实习展开考核评价。当学生根据高校人才培育方案完成顶岗实习之后,以学校实习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达到顶岗实习中的相关标准的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将整个实习过程总结出来。学生对顶岗实习进行自我考核评价。通过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自我评价,使其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可以按照顶岗实习要求、流程、岗位工作业绩或成果进行自评。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校地合作是推进顶岗实习支教的重要举措。顶岗实习支教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是合理解决师范生教育实习中讲课机会少、岗位锻炼不足、实习时间短、教育教学能力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支点。运行“高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联动新模式,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高校给予顶岗前培训,中小学给予实习岗位,共同为实习支教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实现了“四级联动协调”“三导师制”“三级考评”的“协调-指导-考评”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实习生的教学训练、能力提升。然而,顶岗实习支教联动机制牵涉多单位、多部门和多个岗位,人员比较复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其管理运作比较烦琐,还需相关方面进行深入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