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Meta分析

2022-03-24杨伟伟王清玉李良华

福建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异质性针刺有效率

杨伟伟,王清玉,李良华*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3.76%[1],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最为常见,占所有颈椎病的60%~70%[2]。CSR可选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目前尚无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西医的药物治疗、牵引、理疗等大多能起到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缓解肌肉紧张等功效,然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致严重的并发症[3]。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依然存在手术风险高、费用大等弊端。中医药疗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中药、针灸、针刀等均能取得与西医治疗相当的收益。温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兼具了针刺和艾灸的优点[4],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SR 的临床治疗,但其治疗CSR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笔者通过对温针灸治疗CSR 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为温针灸的推广提供循证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21 年7 月。中文检索词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温针灸”“针柄灸”;英文检索词为“nervous cervical type cer

vical spondylosis”“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warm needle”“warming acupuncture”“warming-needling treatment”。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②研究对象:诊断明确的CSR 患者;③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药物、牵引或针刺等中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单独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疗法;④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等级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

1.3 排除标准 ①兼有其他类型或未明确区分何种类型的颈椎病;②治疗方案不明确;③研究数据无法提取或疑似重复发表的研究。④由蒙医、壮医等其他传统医学理论指导的研究。

1.4 文献纳入及数据提取 由2 名研究员独立完成,依次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的纳入及数据的提取,若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第三方决定。

1.5 文献质量评价 由2 名成员独立完成,分别依据Cochrane 5.1.0 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若出现意见分歧亦由第三方加入讨论决定。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iew Manager 5.4 分析数据,所纳入文献均为RCT,对二分类资料的统计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评估效应量,连续型变量的统计结果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评估效应量,可信区间(CI)均设置为95%,检验水准α=0.05。异质性检验使用χ2检验和I2分析,若χ2检验P≥0.05 且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认为异质性较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潜在发表偏倚的分析使用漏斗图完成。

2 结 果

2.1 文献搜索结果 初步检索得中文文献581 篇,英文文献85 篇,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逐步筛选,最终纳入20 篇,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及纳入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文献20 篇[5-24],累计1 854 例CSR 病例。对照组治疗方案如下:6 篇[5-10]文献采用了普通针刺治疗,4 篇[11-14]采用电针治疗,3 篇[15-17]采用牵引疗法,2 篇[18-19]采用针刺+穴位敷贴治疗,1 篇[20]使用针刺+拔罐治疗,1 篇[21]使用中药自拟方内服,1 篇[23]使用推拿+牵引+西药联合治疗,1 篇[22]采用电针+西药治疗,1篇[24]使用牵引+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用温针灸治疗。CSR的诊断:12篇[7,9-13,15-20]文献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余文献采用其他标准或未具体说明。观察指标:19篇[5-22,24]文献包含了总有效率,9篇[5,7-8,10-11,17-18,21,23]文献提及疼痛评分,其中4 篇[5,18,21,23]依据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包括VAS 评分、PRI 评分、PPI 评分3 项,余5 篇[7-8,10-11,17]仅包含VAS 评分。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使用Cochrane 5.1.0 提供的标准评估文献质量,所有研究均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其中6 篇[11,15,18-20,23]明确指出具体方法。各篇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与盲法,鉴于温针灸治疗需要使用灸法,与普通针刺及其他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可以认为各项研究在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盲法上均为高风险。各研究均无脱落病例,见图2、图3。

图2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总结

图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分析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19 篇[5-22,24]文献提及总有效率,其中试验组897 例,对照组839 例。依据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5 个亚组分析:普通针刺组、电针组、牵引组、穴位敷贴组、其他疗法组。亚组组内检验:χ2检验均P<0.05 且I²<50%,异质性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各亚组合并效应量RR>1,95%CI>1,且不经过1,见图4,说明各亚组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亚组组间检验:χ²=4.81,I²=16.8%,可认为各亚组组间异质性低,各项研究属于同一总体,可予以合并。合并后异质性检验:P=0.68,I²=0%,异质性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据。合并效应量RR=1.21,95%CI[1.16,1.25],Z=9.80,P<0.01,合并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见图4。

图4 各组总有效率比较

2.4.2 VAS 评 分 9 篇[5,7-8,10-11,17-18,21,23]文 献 提 及VAS 评分,其中试验组478 例,对照组478 例。异质性检验:P<0.01,I²=95%,存在较高的异质性,使用亚组分析及减补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后,其异质性均无明显降低,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处理数据。合并效应量MD=-1.56,95%CI[-1.98,-1.15],Z=7.35,P<0.01,试验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5。

图5 2 组VAS 评分比较

2.4.3 PRI 评分 4 篇[5,18,21,23]文献 提及PRI 评 分,其中试验组191 例,对照组191 例。异质性检验:P<0.01,I²=99%,存在较高的异质性,使用减补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其异质性无明显降低,因涉及文献仅4 篇,不使用亚组分析方法,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处理数据。合并效应量MD=-4.55,95%CI[-10.34,1.25],Z=1.54,P=0.12,2 组PRI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见图6。

图6 2 组PRI 评分比较

2.4.4 PPI 评 分 4 篇[5,18,21,23]文 献 提 及PPI 评 分,其中试验组191 例,对照组191 例。异质性检验:P=0.66,I²=0%,异质性低,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处理数据。合并效应量MD=-0.52,95%CI[-0.59,-0.44],Z=13.26,P<0.01,试验组PP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7。

图7 2 组PPI 评分比较

2.5 发表偏倚分析 使用漏斗图分析文献的潜在发表偏倚,2 组研究的总有效率对比的漏斗图如下,目测图形的对称性较差,说明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见图8。涉及VAS 评分、PRI 评分及PPI评分的文献数较少,不予绘制图形。

图8 2 组总有效率漏斗图

2.6 安全性分析 仅1 篇[5]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试验组2 名患者分别出现了皮肤瘙痒及腹痛症状,对照组有3 名患者分别出现了皮肤瘙痒、腹痛、发热等症状,总体上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说明2 组安全性均较好。

2.7 敏感性分析 使用逐一剔除文献法及更改效应模型、更改合并效应量等分析方法重新进行meta分析,将得出的结果与剔除文献或与更改分析方法前对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VAS 评分、PPI 评分的I²、合并效应量等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敏感性较低。但PRI 评分在更改效应模型后,合并效应量结果发生改变,提示结果敏感性较高,不同的研究在获取PRI 评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倚因素。

3 讨 论

CSR 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病”范畴,痹之为病,多责之于风、寒、湿三气,三气过胜,均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致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便会留而为痹。从病机角度看,痹证之疼痛多因于寒湿,寒性凝滞,湿性重浊,二者相加,更伤阳气。阳气不足,推动无权,则气血受阻,经脉不通,故而疼痛。若病情日久,经脉皮肤失于濡养,则会出现肌肤麻木,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的上肢麻木、疼痛等表现多因于此。

温针灸治疗先行普通针刺,得气后以艾绒或艾炷灸于针柄之上,其燃烧的热力便可沿着针柄传输至所刺之腧穴,既可加强针刺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功,又可发挥艾灸散寒除湿、振奋阳气之效,针灸并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CSR 的发生与神经根受压或局部炎症有关,温针灸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活性,同时促进细胞的自我修复,加速炎症因子的消散[25];此外,温针灸还能够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取得临床疗效[26]。

本篇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治疗CSR 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或是在针刺、电针、穴位敷贴、牵引、中西药口服等治疗方案上加用温针灸疗法亦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试验组疼痛相关评价指标PPI 评分及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缓解CSR 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更佳。而2 组PRI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是因为PRI 评分包括感觉项及情感项两大类共15 条,各评分项之间略有交叉,不同的研究在评估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VAS 评分、PPI评分较为简单方便,各研究之间差异较小。安全性分析显示:2 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较好。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CSR 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本篇Meta 分析的局限性:①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配的隐藏及盲法的实施,如何实现随机不明确,仅6 篇说明采用的方案;②治疗方案不统一,各项研究在取穴、针刺的手法、艾绒与艾炷的选择、治疗频率及周期等存在较大差异。③结局观察指标混乱,20 篇文献共采用了十余种结局指标,多数指标仅1 篇文献使用,且较为重要的颈椎活动度指标仅1 篇文献有观察,上肢麻木评分所有文献均未采用。因此,今后的临床研究应当制定较为统一的治疗方案,将选穴、治疗手法、周期等尽量予以规范;结局指标的选择也应标准化,需涵盖疗效评定、颈椎活动度、疼痛及麻木指标等;此外还应当完善循证医学手段,对随机方式、分配的隐藏、盲法的实施等均予以规范化,从而减少文献的偏倚因素,提高文献的质量,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异质性针刺有效率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很有效率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