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推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

2022-03-24李国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李国艳

普惠金融在提升乡村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资金要素的有序流动,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经济融合与协调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总结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1.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大部分商业银行趋向于提供更加多元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逐渐将普惠金融作为经营发展的重点工作,为此还专门设置了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门性的内设机构。这一内设机构主要依靠互联网渠道及科技手段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侧重为小微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自主创业者、农民等提供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还提供包括支付结算、金融知识宣传等各类便利化金融服务。总体来说,普惠金融作为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近年来在普惠金融的业务推广过程和具体执行环节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普惠金融覆盖度仍然有待提升,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部分金融产品并未实现根本上的创新,支付手段的创新也隐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等。

2.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前,我国已经下大力气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根基。但是,随着新时代新战略新思想的提出,当前农村的相应配套措施和发展举措方面也暴露出与战略部署不匹配的问题,顶层设计落地执行与预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教育和医疗方面明显失衡等。

当前,我国已经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计划仍未全面完成,虽然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仍有至关重要的“两步”需要全面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各级地方政府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有效的乡村振兴策略,如结合自身的特点鼓励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加大农业循环、乡村旅游和农业示范区等建设的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落实。同时,地方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立足实际,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机制体制,配齐配强普惠金融业务队伍,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下沉金融服务重心,以实际行动打好乡村振兴“前哨站”。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

1.乡村产业兴旺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需求

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兴旺为前提。产业发展要达到良好势头,需要紧密围绕区域实际,引导更多的资本、人才等资源配置要素投入其中,不断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变,促进新的产业升级和业态全面发展。其中,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农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在耕地农田的集中化、连片化开发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仓储物流建设等方面也需要形成发展的合力,同时在烘干、保鲜、存储等配套设施方面投入必要的成本,这些必要投入如果仅依赖于经营主体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透过普惠金融辐射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在发展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方面,区域重点加强对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等方面的投入和打造,有效吸引了大学生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资金、经营主体资金或社会资本的支持,都是难以做大做强或者最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而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上的全面扶持既能够为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各个环节注入资金,又能够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乡村生态宜居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需求

乡村振兴要以生态宜居为基础。乡村生态宜居的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公路改造、人居环境改造和环保设施建设等,每一个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量较大,但大部分地方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难以支撑村组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在温饱问题没有全面消除的背景下,依赖于农户自筹资金参与项目建设也是不现实的,资金短缺无疑成了乡村生态宜居战略推动的最大掣肘。但是,如果商业银行介入,通过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为生态宜居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既能够缓解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筹措资金的压力,又能够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提供有效的监管。

3.农民生活富裕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需求

乡村振兴以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一直是最关键、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自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始终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钱袋子越来越鼓让农村居民产生了更加迫切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求,也逐渐萌生了家庭理财意识。但是,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高息理财”、“无息贷款”等所谓“正规”金融产品毫无辨别力,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让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对此,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建立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基础业务设备配置以及固定的商户、普惠金融专员和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金融知识宣传和专业理财服务,为筑牢农村金融安全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商业银行推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机制体制,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1)构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商业银行应切实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回归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本源,在一级法人机构或省级机构设立乡村振兴事业部或普惠金融事业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管理制度,为下级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提供指导性方案,明确政策依据和执行保障,逐级传导普惠金融工作理念,层层压实普惠金融工作责任。同时,依托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规划,将金融服务重心延伸到基层,在县域、乡镇设立普惠金融服务机构或站点,打造“营业网点+自助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缩短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的空间和时限。

(2)构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构建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普及金融知识是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重要关口。通过固化“银政”、“银企”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建立金融知识宣传合作关系,在乡、镇行政中心或行政村等固定场所搭建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平台,放置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反假币、存款保险等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宣传图册等供村民阅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现场解答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引导村民不断提升金融风险意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设置普惠金融公众号或“广播站”,及时向村民宣传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等内容,定期以短信的形式向已建立业务关系的村民发送消费和风险提示,建立常态化的金融宣传教育机制。

(3)建立科学高效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考核评估体系

明确普惠金融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将普惠金融业务具象化到各条线、各板块、各岗位,根据业务布局、岗位职责、地方经济状况等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将普惠金融业务指标考核结果运用到费用配置、物料分配、绩效兑现中,奖罚分明,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处罚,引导各级经营机构将普惠金融发展当作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有效调动普惠金融专员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普惠金融工作质效,以成效反向检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

2.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武器

第一,立足地方实际,结合特色化农业,商业银行应以政策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积极研究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普惠金融产品,优化抵质押品权属形式,尝试将林权质押、农产品质押等引入信贷担保范围,探索实行“一县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等模式,推出林权质押、农产品质押等特色化信贷产品,进一步释放农业特色产权的价值,有效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缺口。第二,以大数据和科技创新技术为依托,针对单一的农户或创业者推出审批简便、使用灵活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或乡村振兴专属卡片等普惠金融产品,通过减免手续费、随借随还等利好政策落实,为农民解决患病就医、农机具购置、农种购置等小额资金需求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第三,积极推广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融资业务的顺利对接,重点提升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办理效率,简化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推广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压缩农民往返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第四,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链条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经营主体提供贷款发放、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质押、资金监管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构建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全流程为一体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抓手。

3.完善普惠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体系,为助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1)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第一,需深化构建信用体系,形成相对健全的“三农”数据库,逐步完善全网络和全覆盖的数据信息内容,全面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第二,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统一普惠金融业务担保标准,强化系统风险控制,规范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担保的经济助推器功能和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将商业银行的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农村发展领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第三,加强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沟通、联系,创新保险产品,探索开发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的林木保险、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保险等创新保险产品,实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双重产品互认,强化信贷业务质押产权的风险抵御能力,形成信贷产品和保险业务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承贷主体三方共赢的效果。第四,完善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持续深化银政、银保、银担合作模式,牢牢把住贷前、贷中、贷后三个关键时点,贷前确定风险补偿比例或风险分担比例,形成合作方互认的实施方案,贷中环节风险分担各方对共同确认出现不良的贷款,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承担责任,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商业银行向普惠金融业务主体的信贷投放额度,从而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增强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第五,通过持续深入的金融理念传导,帮助农民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充分考虑资产流动性,合理配置家庭资产,为子女入学、就医、养老等预留必要的家庭备用金,真正做到“手中有钱,遇事不慌”。

(2)强化普惠金融业务监管

商业银行推动普惠金融业务落地见效,制度是基础,重点在管理,只有管到位,普惠金融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第一,切实发挥商业银行“三道防线”作用,强化普惠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引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实以普惠金融业务经办部门和行为为主体的第一道防线,优化普惠金融业务审批流程和作业流程,做实以风险管理部门、合规审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第二道防线,定期审计或突击检查普惠金融业务推进过程中的经办及审批缓解,做实以审计、监察等部门为主体的第三道防线,查、防有机结合,有效防控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审慎经营原则,不得突破监管机构设定的普惠金融业务监管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投放普惠金融贷款,严控不良贷款率。第三,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前移风险关口,严格落实普惠金融贷款事前审查、事中审批和事后监管各个环节,为金融业务提供严格的风控保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即使整改,真正发挥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扶持作用。

4.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着重提升信息化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第一,加强数字金融知识和底层应用基础。充分发挥银行在普惠金融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联合移动、电信等数字金融的建设方,多管齐下,线上线下结合,不断加强数字金融产品的实践指导,进一步夯实金融生态基础,提升金融生态的应用效果。第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紧密结合“三农”问题的实际,从数字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效率等方面尝试创新,以实用性和效能化为主,真正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第三,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借助科技力量,通过鼓励员工下沉农村,不断提升数字金融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构建数字金融的虚拟柜台,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结束语

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主体之一。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密织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下沉普惠金融服务重心,加快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切实担负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职责与使命。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