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瑷珲历史陈列馆图片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24刘微王河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陈列馆条约史料

刘微 王河江

编者按: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用多说,历史的重量自在人心。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一切,不可再现,而史料是基本史实的来源,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是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学习历史,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历史知识和技能,还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判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中,简单的“以史论史”,武断的“概念推导”充斥着课堂,渐渐让历史失去了灵魂。

本期我们以“史料,让历史课堂更鲜活”为主题,从口述历史、陈列馆图片史料、史料的选择以及史料的运用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分析,以启发同行者智慧。

2015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提出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目的,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其中提到博物馆资源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应加大力度研究校外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互动式交流。博物馆资源作为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能够为高质量历史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博物馆形式多样,陈列馆是博物馆的形式之一,同样具有教育功能。瑷珲历史陈列馆资源种类丰富,其中图片资源最具特色,主要有地图、书影、油画、人物肖像、照片等,这些资源补充了高中历史教材图片资源的不足,丰富了历史课堂内容,为高中生历史学习提供资料,也凸显了历史的真实性。瑷珲历史陈列馆是黑河市最具代表性的陈列馆,建于1975年,期间多次整修,形成现今的辉煌局面,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本文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为例,简述瑷珲历史陈列馆图片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部分教学建议 ,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

陈列馆图片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精彩程度影响着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起,教师应利用好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图片导入生动且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选用正确并符合高中历史课标与教学要求的图片进行教学。瑷珲历史陈列馆采用编年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共分为五部分,介绍了从遥远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到辉煌的现代发展史,教育主题鲜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针对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瑷珲历史陈列馆中可供选择的图片较多,其中《瑷珲条约》油画复原图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的屈辱辛酸。在课堂开始,教师展示该图片,详细介绍图片的背景,解读油画背后的历史事实,通过展示油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针对油画提出问题:《瑷珲条约》在什么时间签订的?这份条约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对人民生活带来哪些灾难?引出新课。

2.重点教学

依据课标,第16课教学重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首先,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对我国的影响;其次,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最后,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针对重点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不拘泥于教材,适当结合其他课程资源,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分清主次。瑷珲历史陈列馆第四部分重点介绍《瑷珲条約》签订的背景、原因、经过以及结果,为两次鸦片战争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资源。

在教学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教师可结合“俄国人‘考察’黑龙江”历史再现图片进行讲解,表明西方列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窥探已久。在解读不平等条约中,展示瑷珲历史陈列馆《瑷珲条约》书影,详细介绍《瑷珲条约》的内容,并结合“条约规定中俄东部边界示意图”,使学生在时空观念下形成对条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认识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在讲授晚清人民抗击俄国侵略者的斗争时,教师可借助清军抵抗俄国侵略者的油画作品、义和团历史遗留照片、义和团作战工具等图片,再现面对列强,英勇赴死的爱国将领,展现了义和团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决心。通过图片展示,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历史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总结教学

历史总结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主要内容完成后,通过归纳、扩展、升华等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高中历史课堂总结教学应关注两方面内容,首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课程,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表格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图片资源引用数量应控制在三张以内,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记忆思维,回顾历史知识点,图片的数量应适当。其次在历史事件中升华历史教育,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此部分的图片资源要凸现人文情怀,数量不应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的困扰。

本课总结教学中,采用表格形式展示教学主要内容的框架,包含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觉醒三部分,在两次鸦片战争模块总结中展示瑷珲历史陈列馆《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的沙俄东西伯利亚版图,结合条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疆域范围与版图规模,同时展示《尼布楚条约》中俄东部边界示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清政府的软弱妥协,了解黑龙江流域人民的残酷过往,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民族团结,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陈列馆图片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1.引用数量得当

图片资源具有直观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够满足高中历史教学多方面需要,部分大型实体文物或者珍贵的一手史料也可通过图片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给学生学习,既方便又充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可见图片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高中历史课一节40分钟,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新课、课堂讨论、教学总结、作业布置等多方面,可利用的时间十分有限。课堂中教师集中讲解课程重难点,同时给予学生思考与提问时间,时间要充分利用,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发挥教学最大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的图片资源数量要适中,旨在配合高中历史教学重难点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通过图片资源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能准确把握高中历史教材,拥有梳理教材重点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图片资源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拥有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适合课堂需要

高中历史课程是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基本规律,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课程。高中历史课旨在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启发性与思考性,尤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历史思维的养成。在选用图片资源时,教师要详细了解图片的来源、内涵,由图片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由图片可以升华的主题,选用适合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此类图片资源主要包含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需要的历史地图;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一手图片史料;凸显英雄人物爱国行为的历史还原绘画作品;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或事件图片资源;影响历史进程的主要历史文件书影等。

3.符合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历史课程资源应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一切可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可当做历史课程的应用资源。課标提出图片资源要足够清晰,能够与文字叙述相配合,其中地方博物馆、陈列馆等资源符合课标要求,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可靠、真实的图片资源,补充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的图片资源也为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陈列馆馆藏丰富,极具特色,其中图片资源凸显教育色彩,适合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陈列馆图片资源指关于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一手图片史料、地图、绘画作品、人物肖像、书影等,形式多样可供高中历史教师借鉴参考。

图片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凭借着其直观、真实等特点受到师生们喜爱。生动的图片资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节高中历史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有利于实现课标要求,打造高质量高中历史课堂,增强课堂的有效性。瑷珲历史陈列馆图片资源是地方优秀教育资源,教师可挖掘其中的内涵与教育意义,充分利用,但使用时要以教材为主,图片资源为辅,以免本末倒置。

■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陈列馆条约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