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策略及思索
2022-03-24王佳宿玲
王佳 宿玲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老教师自然交替,青年教师群体日益壮大,青年教师必将成为教育战线的主力军。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研究,对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是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分析青年教师成长校本研究方向,从建立青年教师理论培养体系、教学培养体系、岗位培养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几方面探究实践策略,将对青年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本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均在不断增大,青年教师素质不但影响着当前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决定着学校未来的教育质量。青年教师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能否培养和建立好这支队伍,从现实和历史两个角度来看,都涉及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未来,抓住了社会的未来。
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学开展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发现青年教师成长应建立多维体系,立足根本、着眼整体,既要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尊重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兼顾青年教师成长培养的核心意义,又要关注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实际困难,为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一、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研究的总体方向
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要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方向,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友爱、互助、竞争、和谐”的平台,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各类制度,建立合理的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
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深入研究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重视不同教师的发展个性,引导青年教师确立学科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特色。
学校要让青年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意识,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分步发展的目标计划,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结合、将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建构青年教师自我适合、自愿坚持、自觉成长的具有本校特点和教师个性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规范体系。
二、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的实践策略
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其实并不是新鲜词汇,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培养的意识,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对青年教师采取模式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在教育的新阶段,青年教师群体已是以90后,甚至是00后为主体,其在思想、行为、情感上受媒体时代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对自我的感知、个性的展示,获得自己空间的诉求感更为明显,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理解也明显不同。所以,学校必须摒弃以往陈旧固化的培养方式,要兼顾青年教师的内外需求,创设青年教师适应、接纳、喜爱、有效的培养模式,并形成系统的、合理的培养体系。
1.建立青年教师理论培养体系,以精神塑造唤起职业自豪
青年教师的理论培养不能仅停留在以往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学习方面,单纯的法规培训只能硬性规范青年教师的行为,不能引发情感共鸣和行为自觉。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感受和社會对教师的评价,在言论自由、消息庞杂、难以辨析的媒体时代,如何在精神层面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忠诚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核心。
学校应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理解教师身份和职责。在此层面的引导务必避免枯燥生硬的理论说教,甚至进行“道德绑架”,将教师错误宣传为无所不能、无欲无求的“神圣”。学校应让青年教师感受平凡岗位的无限魅力,比如利用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宣讲,开展老教师事迹讲座,激励青年教师传承教育精神。同时,学校应营造幸福和谐的育人氛围,传递乐观积极的力量,减少负面消极的情绪,让青年教师从精神上接纳、融入教师生活,减缓角色转化过程中的冲击和排斥。
特别需要注意,青年教师理论培养过程中,心理学理论培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时代的影响,教师心理意识误区和隐性心理障碍日益凸显,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方向和成效,只有树立健康的教师心理,才能保障教育的温度。同时,基础心理学对青年教师理解学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德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2.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体系,以“蓝青工程”搭建职业提升平台
青年教师的学科素养普遍较高,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缺少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过程存在许多盲点和误解。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依托长期的接触、观察和指导。综合研究结果发现,“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仍然是最有效的培养方式,针对每一位青年教师设立成长档案,师傅跟帮教,指导教师除责任要求的示范、讲解、听课、评课外,还要帮助青年教师梳理教育教学流程和重难点,在与青年教师沟通、磨合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师德师风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深入理解学情和学生心理等,辅助青年教师逐渐形成完整独立的教育体系。
在青年教师教学培养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全面性,要对每学期的成果进行验收和总结,针对青年教师的问题和短板开设专项培训或过关验收,力争一学期一个课型一个主题,目标明确、逐一突破、循序渐进,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学校要认识到学校特色也许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枷锁,课堂教学要百花齐放,充分展示个性,就不能将青年教师变成师傅的复印版。作为“蓝青工程”培养的补充,应激励青年教师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比赛,具备资源检索、整合和利用的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合理展示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才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建立青年教师岗位培养体系,以岗位实践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更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掘青年教师潜能,培养班主任及中层岗位接班人也是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培养的重要任务。班主任是教师又爱又恨的岗位,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更是“爱得无从下手、爱得力不从心”的岗位。如果直接安排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岗位,并单纯期望以压力促进自主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加重青年教师的焦虑情绪,甚至提前让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学校应转变培养意识,帮助青年教师适应班主任岗位。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学生,发挥优势、弥补或规避缺点,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方法,熟悉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学校还应注重青年班主任的班科任配备,一般在七年级安排两名有经验的班主任,配一名青年班主任,起到老带新的作用,手把手地进行日常工作能力跟踪培养,督促青年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熟悉班级管理日常,了解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掌握和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等沟通的技巧;在青年班主任的班级,一般配备有教学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方法有能力的科任教师,减轻青年教师压力,提供班级管理经验和示范,便于青年班主任在交流中获取有效信息、借鉴管理方法。
如果学校中层干部急缺,可以实行“边担岗位边培养”的制度,根据青年教师性格和能力特点安排进入各部门担任干事,让青年教师承担职责,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学习使用办公软件、教育教学设备等,锻炼演讲、朗诵、写稿、主持、组织活动等能力,让青年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查找、弥补不足,从而培养有目标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专业感的岗位人才,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4.建立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体系,以研修活动激励自觉成长
青年教师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应是青年教师自觉的追求。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培养,最终都应是激发青年教师成长的自愿。在所有引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力效果最为显著。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青年教师研修社,激发良性互助和竞争,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持续和自觉提升。
学校以青年教师研修社为平台,发挥督促和引导作用,打造教师基本功培养机制,开展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每日一晒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提高青年教师基本功;组织青年教师相互交流,通过读书分享、探讨案例、畅谈感受、倾诉困惑、研究解决方法、介绍成长经验等方式,激发共鸣、排遣压力,产生成长愿望和动力;根据常见问题或热门话题开展专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校提供平台,进行全校的展示和推广。
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是与心灵对话的桥梁,可以有效避免青年教师听从式模仿、封闭式成长。同时,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辨析、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向专业型、研究型、综合型教师转变奠定基础。
三、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的实践思索
1.“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方式对青年教师成长作用显著
在选择指导教师时,不能仅关注指导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还应在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教学风格、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加以衡量,如果相斥性太强,有可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如有的指导教师性格开朗、个性幽默,个人教学风格与性格关系密切,课堂氛围也比较活泼灵动,但是徒弟性格内向低调,不擅长表达,不容易驾驭氛围较热烈的课堂。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虽然可以认同指导教师的风格,也可以有一定的模仿,但很难达成情感认同,反而容易使青年教师迷失方向,错误地改造自己。如果结对的指导教师是一位同样内敛细腻、润物无声的教师,那么青年教师就可以产生情感共鸣,在培养过程中也更容易发挥出自身的特色,激发成长的自愿和自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应关注教师的性别和婚姻状况
青年教师中有很多未婚女教师,女性青年教师面对婚姻和生育的需求,不可避免地与工作产生冲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女性青年教师应加速岗位培养进程,尤其27岁左右的女教师,如果不在最初1~2年内承担班主任工作,而是按照旧的模式,要求其先带一轮毕业班,那么3~5年后,该教师即面对迫切的生育需求,生育后又面对孩子较小、精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可能整个职业生涯都没有机会承担班主任工作,这将严重影响青年女教师的成长。
3.承担班主任工作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班主任可以使教师感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班主任工作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管理的平台,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可有效地提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同时,青年教师不熟悉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需求、个性行为等,对学科教学和自身素质提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作为班主任,则可有效接触学生,激发思索、竞争和变通,对青年教师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的实践建议
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必须立足校情、学情以及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发展自愿的原则,兼顾理论、教学、岗位、素质思维培养,培养能力全面的青年教师。
应对每一位新入职教师打造适合的职业成长规划,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优缺点、性格特点、婚育情况等,不能盲目、模式化地对其培养。应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尊重和包容,不应施加过大强度和压力,要从情感角度关心青年教师的心理、情感、家庭状况,保障青年教师之间融洽地交流,避免恶性竞争。
给予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空间,协调教学任务和岗位任务,有短期培养和长期熏陶两种模式的配合,避免青年教师产生消极应对思想和职业厌倦,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学校不能以短期效果为评价标准,要给青年教师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切不可因一时的教育教学效果不佳而中断青年教师的工作或调换岗位,阻碍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只有给予青年教师大胆尝試的勇气、实践磨炼的机会和岗位,才能在和谐包容的氛围中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发掘青年教师的潜能,探索出符合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使青年教师获得个性化培养和突破性成长。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青年重点课题“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养研究”(JJB1318023)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