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学分析
2022-03-24雒其仁
雒其仁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一个动态构建的再创造过程,要通过合理的阅读预测意识和策略,引领学生进行互动性、思考性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合理运用阅读预测策略,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借助于阅读标题、句子、段落进行阅读猜测,并通过阅读故事情节的发展验证预测,从中体会小学语文阅读的乐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测策略做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阅读;预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8-0124-03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is a dynamic re-creatio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interactively and reflectively through reasonable reading prediction awareness and strategies. To rationally use reading prediction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subject particip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xpectations in reading, make reading guesses with the help of reading title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and verify prediction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storylines. The fun of reading Chinese in elementary school.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ediction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Reading; Prediction; Strategy
閱读是主动的、多方位的,而不是被动的、单向的信息接收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中采用各种阅读策略,尤其是尝试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预测策略进行教学,或许更能使学生达到深刻地体会阅读文本的内涵的目的,使学生成为积极、熟练的阅读者,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率。
1.基于题目封面的阅读预测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预测可以通过一篇文章的题目、封面入手,让学生以文章题目、封面为眼,进行大胆的故事情节预测,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由此将学生引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理解之中。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结合阅读文章的题目以及相关阅读引导内容,认真分析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各类阅读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学生在阅读某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努力,解决阅读文章之后的相关问题,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随时摘抄各类好词好句,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标题以及相关线索,认真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学习小学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便是文章的封面和题目,学生对此感觉十分好奇和新鲜,在文章题目给出的“总也倒不了”“老屋”词句之中,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极大语言张力,由此也引发了学生无限的猜测和想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屋为什么会总也倒不了呢?究竟这个故事中隐藏了什么玄机和奥妙呢?”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阅读预测,进入阅读问题情境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预测意识,并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
同时,还可以通过绘本图书的封面,引发学生的阅读预测和期待。学生在打开一本书之前,或者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之前,均需要认真阅读绘本图书的封面内容,并结合封面内容中所描绘的各类人物以及景象等,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绘本图书的封面内容较为复杂,其中不仅包含了人物与景物,也可能会包含较为典型的线索以及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文字以及图书简介内容,这样教师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各类文字内容,并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绘本图书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阅读线索。如:阅读绘本图书《失落的一角》,通过观察封面和封底:封面上有一个残缺一块角的圆,并张着大嘴;封底则画有一块角,引发学生内心的疑问:“这个缺失角的圆如何去寻找它的角呢?”“难道封底的那一块角正是圆要找寻的目标吗?”由此可以引发和唤醒学生内心的阅读预测意识和想法,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自由的想象和预测。又如:阅读绘本图书《倒立的老鼠》,可以让学生通过标题猜测文章的故事内容,引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和预测心理,从而进入课文阅读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可以板书课题“倒立的老鼠”,让学生通过标题进行故事内容的想象和猜测,基于学生的猜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并通过第二段中“罗伯先生已经无法忍受它们的大量繁殖了”,知道了老鼠并没有开玩笑,而应当是罗伯先生要赶走它们,因此采用倒立的方式去躲藏了。由此,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把握文章标题的线索,并进行合理的猜测,使自己的猜测合乎情理。在围绕文章题目和封面等进行的预测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给予太多引导,而是要考验学生对封面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题目的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用游戏评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A组和B组,每个小组都可以选一名同学对封面、标题进行预测,哪个组的预测内容最贴近真实内容即可获得积分。率先达到一定积分的小组则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或者荣誉称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大胆猜测,大胆发言。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2.于文章伏笔处进行阅读预测
在学生阅读具体文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文章之中的某处伏笔而产生更多的想象与联想,因此教师便可以通过文章内部的各类伏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猜测与预测。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发现文章之中的具体伏笔,从而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积极、活跃地阅读后续的文章内容。当学生发现文章之中的伏笔之后,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完成阅读任务,随后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解决文章之中的伏笔问题,教师则需要及时鼓励学生快速解决各类阅读问题以及教学问题。在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诞生了非常多的名著经典。《红楼梦》《西游记》等章回体小说,或者散文诗歌中,都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精妙的内容设置和情节编排。即便是在小学语文教材所节选的课文内容中,也不乏寓意文章线索和暗示的伏笔。这些巧妙的写作设置,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大家的注意力,并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够在阅读中把握住这些伏笔、铺垫,并能够巧妙地鉴赏或者运用这些技巧,那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水平,积累写作的经验灵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伏笔处进行大胆预测,以文章伏笔引发学生的阅读预测和功成身退,并关注阅读篇章之中的细节,进而深刻体会文章中精巧、细腻的行文技巧。
以学习小学语文《凡卡》一文为例,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是1886年一部非常出彩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契诃夫的写作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一些伏笔的设置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对整个小说的情节推进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并预测凡卡最后的命运是什么,并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预测,如:有的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从“醉醺醺的邮差”描写中推测没有责任心的邮差极有可能将凡卡的信遗失了,并由凡卡书信中体会其遭受老板、老板娘及伙计们虐待的痛苦,进而猜测凡卡最终的命运必然是相当悲惨和凄凉的,也使学生认识到故事中以凡卡的梦境结束颇具深意,这是通过凡卡梦境的美好反衬生活现实对凡卡的残酷面孔。还有的学生从“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这句话进行预测,认为凡卡在这部小说中一定是个非常凄惨可怜的孩子。因为在上文中,这个孩子正在回忆他的爷爷,并且提到爷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按照常理,孩子在回忆自己的亲人的时候,应该满怀笑容和期待,充满亲情的温暖。但凡卡在想到爷爷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叹一口气。这个叹气,不是因为凡卡不喜欢爷爷,更不是因为爷爷对他不好,而是因为凡卡想到了接下来要跟爷爷诉说的事情,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开心的事情。凡卡写信的时候叹一口气,是在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沮丧。在凡卡看来,爷爷守夜人的生活虽然也很辛苦,天寒地冻的,但显然要比自己的遭遇快乐很多。大家能够从这样的一些小细节中預测出主人公凡卡的处境艰难,这是一种阅读能力,也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的能力。
3.结合文章上下文进行阅读预测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某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必须要鼓励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的阅读预测,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某一段落的上下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出现的人物、景物以及其他环境描写等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上下文的紧密关联,是一篇文章必须具备的特点。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还是小说,或者新闻报道等,既然把不同层面内容安排在一篇文章中,那么其上下文就应该有某种联系,是不可以相互隔离的。在阅读中做好上下文的把握,这是阅读有质量、有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特别不善于对上下文进行联系,这样导致有时候在阅读中会漏掉重要信息。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合理的预测策略,结合阅读文章的主题、句子结构、段落结构,与学生既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实现与篇章上下文相联系的阅读预测,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进一步获得与既有知识经验相关联、整合性较好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深入理解和体悟小学语文阅读篇章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进行信息的联结,梳理句子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文章中句子、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学习《两兄弟》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碰到难以选择的事情呢?并谈一谈当时自己所处的情况及最后的选择结果。”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会快速回忆自己生活中遭遇的事情。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时,有一位学生很快回忆说:“我在文具超市购买文具盒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文具盒的花纹非常漂亮,而另一个尽管没有花纹却非常耐用和层次化,我选择了许久,最终认为没有花纹而层次化且耐用的文具盒比较适宜。”教师趁势引出文章中的“两兄弟”,让同学们看一看两兄弟面临选择时也出现了为难的状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通过阅读猜测两兄弟会进行什么样的选择,会不愿意进入森林寻找幸福吗?为什么呢?还有在课文《竹节人》中,课文的后半部分,主人公看到别的学生正在玩竹节人,而自己的竹节人却被教师收走了,觉得非常沮丧。但是,却看到同桌趴在窗玻璃旁边看得津津有味。主人公也因此凑过去看,看到了什么呢?原来,教师也在玩竹节人。那么在这里笔者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人公和他的同桌看到教师在玩竹节人的时候,会觉得心满意足呢?为什么没有因为两手空空而沮丧呢?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大家对照前后文来进行思考。其实在上文中并没有太多地介绍教师,但是大家却能通过文章中对竹节人的描述来找到答案,那就是:竹节人真的很好玩!教师看到学生玩竹节人,一定是勾起了自己的回忆。作为学生,当看到教师也喜欢自己的玩具的时候,肯定会有一种满足感和一种认同感。
4.通过提问进行阅读预测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策略性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提问,怎样提问,并学会根据文章线索进行问题的解决,增进对阅读篇章的深入理解和体悟。因为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主动发现和思考的过程。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其思维符合阅读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学习《赵州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标题阅读,并提出问题:“它为什么叫赵州桥呢?”“赵州桥建在什么地方,它的设计者又是谁呢?”“赵州桥为什么没有桥墩呢?为什么会有四个桥洞?”这几个问题,可以看作是对学生阅读思路的引导,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过程,也是让其充分把握文章中重要信息的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心中可能就会对问题有一个答案,有一个想法。那么这些想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印证,最终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效果就会有更好的提升。如果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或者写作手法等,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点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假设、带着猜测去寻找答案。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深度解读。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是一个动态构建的再创造过程,要通过合理的阅读预测意识和策略,引领学生进行互动性、思考性的阅读,教师就必须要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通过阅读与文本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
参考文献
[1]裘彩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