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病不是有罪,积极消除病耻感

2022-03-24许红

家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琳病耻感病耻

许红

今天门诊,我接诊了一个怀有病耻感的抑郁症女孩。下面是她向我倾述的内容:

我叫小琳,今天我鼓足了勇气,要开口讲那个让我许久都“开不了口”的事。我从小就学习成绩优秀,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朋友眼中的好闺蜜、同事眼中的好搭檔。我参加过很多比赛,得过很多奖,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交往了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我一度认为,美好的生活就在向我招手,我会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拥有完美的人生。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什么也做不好了,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曾经怀有热忱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哭出来。每次哭泣并没能让我得到释放,反而换来更大的崩溃,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哭什么、为什么委屈。虽然身边的人劝我“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但是我做不到。

我开始想办法自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测试,不管是权威的还是非权威的,我都一套一套做,却发现自己的情况越来越糟。因为我心里清楚,我不想知道我怎么了,我只想知道我没事。

是的,我想知道我没事,然后我就可以继续逼着自己和朋友强颜欢笑,逼着自己去做那些我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如果我真的知道我怎么了,接下来我能怎么办呢?我不知道别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我不知道我要怎样面对这个世界。父母会觉得我懦弱,觉得我给他们找麻烦,觉得我不再优秀;同学、朋友、同事会觉得我矫情,觉得我有精神病,觉得我是个“怪人”;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不会震惊,甚至不会悲伤,只会觉得羞耻,因为我一无是处。告诉大家其实我病了,真的好难……

虽然还未做相关量表,但从小琳的自述我就可以初步推断她是患上了抑郁症。那是什么阻挡了小琳进行求助、及时就医的脚步呢?是“病耻感”!病耻感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烙印”,表示人身体上的某一个特质,后在医学领域被指代为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耻辱体验。

那病耻感到底从何而来呢?病耻感多与社会的偏见有关,当事人对它或多或少地认同就会产生耻辱的心理烙印。

首先是社会偏见的影响。

2019年,上海组织了第四次公众精神卫生知晓度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开始有了变化,持负面态度的比例首次从40%以上(42%~43%)降到了39%,这表明上海市民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正在减少。

事实上这并不乐观,上海作为我国最开放的城市,市民对心理疾病的偏见都达到了40%,那么其他地方呢?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案例,一个初中生出现了强迫症状,孩子的母亲为了不留下“案底”,保全孩子和自己的“名声”,不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做检查,而是去不会留下记录的私人医院做了各种脑部检查,最终花了大量的钱也没能治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觉得心理疾病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如果被发现了,是会受到他人歧视的。由此可见,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越多,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恐惧就越强,造成的病耻感就会越大。这对于个人的治疗与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是个人不良认知带来的恶果。

很多人对心理疾病都有着不良的认知模式,比如开篇提到的小琳。一方面,她认为生病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而自己的无能是不可以展现给别人看的。因为生病,她无法再成为父母、同学、朋友和同事心目中优秀的女性,也无法高效完成自己的任务,相对于曾经的优秀,她变得“一无是处”,这使她无力、自责,带着痛苦走向更深的绝望。另一方面,对于小琳来说,向父母求助是给他们添麻烦,向同学求助会受到大家的歧视和谴责。在没有任何出口的时候她只能把责任全部堆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是懦弱的、不被认可的、令人讨厌的,更是无法改变的。不良的认知归因模式增强了小琳的病耻感,使她陷入了困境之中。

无疑,病耻感会让不少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因而,杜绝病耻感,正视病情,是拥有健康的重要一步。那该如何远离病耻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4方面入手:

1.和疾病握手言和

生病了可怕吗?可怕。生病了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吗?不一定。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在节目中讲起,带病生存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几百年前的人类基本不生病,然而他们的寿命也只有35年。在现代社会,与病共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疾病不是恶魔,反而是生命给我们的提醒。比如说糖尿病是提醒人们少吃甜食,精神衰弱是在提醒人们多多休息,所有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对自己好一点,用积极的观念看待病症才是治疗的前提。

2.与病耻感对话

有没有想过,如果病耻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会怎样与Ta对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两张椅子,你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病耻感”坐在另一张椅子上,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想对Ta说些什么?然后再坐到“病耻病”所坐的椅子上,想一想Ta会如何回答你?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许你会了解病耻感并不想阻碍你的治疗和康复,你们能找到和谐相处的方法并且达成共识。

3.给自己打打气

很多人怕被误解、被歧视,过度内归因,其实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然而,自尊和自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说说就能获得改变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朝着更好的自己去做出努力。你可以找一个自己可以控制并且感兴趣的领域去尝试和投入;你也可以定一个自己比较轻松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一天一天去实现;你可以参加一些自我肯定的团体辅导,在分享和交流中学会接纳自己。在看不见光的时候,记得给自己打打气,也许天很快就会亮了。

4.找到支持自己的人

很多时候,有病耻感的人都是自己折磨自己,与他人无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影子,你听到的也只有自己的回声。尝试打开门去看看吧,找一个可以和自己谈论羞耻感的人,他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咨询师,也可以是你的网友、笔友,只要他能够倾听你的述说,能够让你感受到被接纳,都会是你的力量来源。

猜你喜欢

小琳病耻感病耻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想变成猫的小琳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