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把握传播的快慢节奏
2022-03-24晏海艳
晏海艳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快新闻”还是“慢新闻”,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快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满足了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慢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的回归,是对传统新闻价值理念的调和,也是对受众心理预期的满足。文章通过分析“快新闻”与“慢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存在的价值,探索新媒体时代传播中把握快慢节奏的方式,以期促进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传播 快慢节奏
一、新媒体时代“快新闻”的价值
(一)“快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快新闻”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快新闻”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讲求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信息传播进入了“读秒时代”,新闻从发生到最终播出的时间以“秒”为单位进行计算。而“快新闻”的出现,从传播渠道来说,是将“现场直播”更加宽泛化,从传播手段来说,则是重新定义了“现场直播”这一形式。最为常见的,是在当今各种新闻活动现场,媒体记者人手一台电脑、手机甚至是联网的直播云台,通过这些科技产品可以“秒推”每一个新闻现场。新闻的发生,到推送给受众,往往分秒之间就会形成天壤之差的流量,“快”一秒就是赢家。
其次,各种新兴传播渠道的出现,助推了“快新闻”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诸如微博、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出现使得新闻的快速传播以及实时互动成为可能,发布在这些平台中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会得到用户的响应,而这些平台中,每天都会充斥着源源不断的各类信息,这就促进了“快新闻”的出现与发展[1]。2021年2月27日,香港演员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70岁。当时,“澎湃新闻”最先报道了这一消息,新闻属于突发,当天又是周末,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新闻”微信公众号值班编辑立即做了两个预判:真消息,需要立即抢发;假消息,需要立即辟谣。如何判定真假,需要多方求证,这一系列工作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稍微耽误一分钟,都会变成“慢新闻”。最终,在确认新闻真实性后,编辑第一时間编发《达叔,走了……》一文,并且在“天眼新闻”微信公众号头条刊发,此时距离“澎湃新闻”首发过去不到10分钟。据了解,“天眼新闻”这条微信在当天全国众多微信公众号中,也属于发稿第一阵营,阅读量很快破万,吸粉无数。
(二)“快新闻”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首先,“快新闻”的出现为受众提供了大量信息。“快新闻”以时效性强的消息、快讯、资讯等信息为主,这类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太多的程序,仅需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清楚事件基本面貌,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涉及的人物,发生的过程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传播。2017年6月,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一条题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短消息“火”了,阅读量在十分钟之内超过10万,当天突破800万,成为年度现象级话题之一。一条标题仅仅9个字、即便是文内加上标点符号也不足百字的微信被疯狂打Call,正是当下受众对“快新闻”需求的写照。
其次,“快新闻”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满足长尾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快新闻”虽然是以资讯类信息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内容具有单一性,相反,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传播包括时政、娱乐、时尚等在内的各类信息,这就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在“天眼新闻”“贵州日报”两个微信公众号中,编辑都有一个共识,人事新闻、纪委通报等等都是自带流量的稿件,但最受关注的还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最新政策。2021年9月26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省司法厅厅长张涛作关于《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里面提到了关于“设立父母育儿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双方每年享受育儿假各10天。”虽然是《草案》,但“育儿假”的关注度非常之高,因此编辑决定“抢”新闻,于是制作了一条“快新闻”——《贵州拟设立“育儿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各享10天假》。与此同时,编辑与记者对接后续稿,正式施行时间也是受众的关注点。2021年9月29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获得表决通过后,编辑很快推出《贵州“育儿假”来了!10月1日起施行,每年10天假期》一文,这两条稿件在微信微博平台阅读量破10万+。
(三)“快新闻”降低了新闻生产成本
首先,“快新闻”的出现节约了生产新闻所耗费的时间。其次,新闻生产时间成本的降低,会直接导致其物质成本的降低。在新媒体时代,“快新闻”的制作不一定需要专业设备,很多网友利用移动智能手机的摄像功能,将身边发生的事录制下来进行传播,就可以成为一则“快新闻”,这就省去了新闻在采访、制作等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有的甚至从头至尾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工作。这种现象在自媒体团队中较为常见,有的公众号或者是微博号幕后团队只有三五人,却操控着十多个甚至是数十个社交账号。
二、新媒体时代“慢新闻”的价值
(一)“慢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的回归
首先,“慢新闻”注重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慢新闻”与“快新闻”不同,其不以时效性为主要追求目标,而是以真实性为基本遵循,注重在新闻报道中,为受众揭示新闻事件的各种细枝末节,以期通过报道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受众往往喜欢在众多“快新闻”中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长时间关注,而这也是调查类新闻频频10万+的原因。
其次,“慢新闻”注重尊重新闻的客观性。“慢新闻”往往要求新闻记者进行长期的采访与调查,比如央视每年“3.15”暗访,记者需要进行1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卧底”观察,避免片面采访导致不准确。同时,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注重用词的客观性,尽量避免对主观性词语的使用,讲求以客观的态度讲述客观的事实[2]。
(二)“慢新闻”是对传统新闻价值理念的调和
“慢新闻”对传统新闻价值理念调和,主要体现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在新媒体时代,“慢新闻”的作者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新闻报道是绝对客观的,而是承认主观性在新闻报道中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接近真相[3]。
(三)“慢新闻”是对受众求知心理的满足
“慢新闻”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浮躁的信息环境中对深入思考的渴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城区局地500~657毫米,暴雨成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新闻记者连夜赶往郑州报道第一线。抵达当晚,“天眼新闻”微博立即开启直播模式,#天眼新闻记者直击灾后的郑州#获得30万阅读量。而在采访过程中得知新乡卫辉受灾严重,记者决定将视线转移到被洪水围困的卫辉。7月27日,“天眼新闻”微博发布话题为#航拍被洪水围困7天的卫辉#很快受到关注,当天该话题不仅冲上新浪微博全国热搜榜,话题阅读量更是达到1389万。可见,在这样的热点事件面前,“慢新闻”更能满足受众的求知心理。
三、新媒体时代把握快慢节奏的方式
(一)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坚持真实性
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将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如果媒体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时效性,不仅容易忽视关键性细节,而且容易导致与真实的新闻事件存在“出入”,如今频繁发生反转新闻就是一类代表。
今年6月18日,在贵州省卫健委官方发布的第一版“每日数据”显示“2021年6月18日0—24时,贵州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境外输入型无症状感染者1例。”但是“天眼新闻”微信公众号编辑接着往下却看到,“截至6月18日24时,贵州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6例、境外輸入确诊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5例、死亡病例2例。”这里就看出不对了!因为此前一天的“每日数据”显示,“2021年6月17日0—24时,贵州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境外输入型无症状感染者1例。”如果18日再增1例,那么累计数据就该显示“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编辑反应过来,数据不对,新闻不能发,需要核实!随后,编辑立即找到对口记者,要求对方核实,很快反馈过来,的确数据出错!18日的“每日数据”应为“2021年6月18日0—24时,贵州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天没有新增!然而,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错误信息却已经发酵。当时,省内多家APP、微信公众号都以《贵州新增境外输入型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标题进行了即时推送,随后不得不进行修改推送。“天眼新闻”微信公众号编辑关键时刻的“慢处理”,对新闻内容的严格把关与核实,将影响控制到了较小的范围。
因此,新闻媒体应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坚持真实性,把握新闻报道的快慢节奏,即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媒体应当积极组织新闻工作者前往现场进行采访,并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提升效率,缩短新闻从发生到报道的时间[4]。除此之外,也要为自己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以此减少虚假信息的出现。
(二)在“流水线”生产的同时强化“手工制作”
新闻包括资讯、通讯、特写、特稿等体裁。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中,以时效性为主的资讯类信息占据了新闻传播的“半壁江山”,这些资讯类信息的传播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基本信息的需求,但是由于其只传播新闻事件的“骨架”,缺乏内容填充,难以带动人们主动思考。因此,为了向受众传播全面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不同信息的不同需求,新闻媒体应当在传播资讯的同时注重对通讯、特稿等的报道,在“流水线生产”的同时,强化“手工制作”,以此为受众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简单的信息进行更加丰富的可视化、直观化。
(三)针对不同新闻选用不同传播渠道
新闻媒体在具体传播某个信息时,要注重根据所传播信息的特征,选用不同的传播渠道,以此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例如,新闻媒体将新闻报道以特稿的形式呈现时,不能简单将其放置于网页或者是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而应当开拓特稿专区,以此聚集相应的核心受众。如果新闻媒体传播的是娱乐化信息,就不应为其开拓专区,而应当通过抖音、快手等娱乐化平台进行传播,并在互联网上为其“造势”,进而吸引流量,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5]。比如,在报纸、杂志、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不同平台,受众的关注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媒体人需要在实践中探寻,不同平台传播内容要有所区别,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晓芳.价值·困境·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慢新闻”[J].新闻世界,2021(01):53-56.
[2]谭莹.探析“快、慢文化”传播以启发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9(02):16-17.
[3]王丽华.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务新媒体的实践探索——以国务院新闻客户端为例[J].攀登,2018,37(06):122-126.
[4]赵盼盼.快时代下“慢新闻”的坚守与创新[D].南宁:广西大学,2018.
[5]刘政甫.“慢新闻”的媒介定位及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8.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