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1+X”课证融通教育研究

2022-03-23许晓晓

关键词: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许晓晓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与实施,通过政府、学校、第三方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1+X”课证融通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X”证书的学习效率

与电子商务相关的“X”证书包括网店运营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农产品电商运营、直播电商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多个“X”证书,对于其拓展职业技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校期间时间有限,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占用了较多时间,如何提升“X”证书的学习和培训效率是至关重要的[2],通过课证融通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有效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学历教育与部分“X”证书培训同步,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弥补专业课程教学短板

在高职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理论弱实践一直是教学效果很难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主要痛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校内实训资源不足,实训室硬件及软件不能有效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以初级岗位为主,比如网店客服等,学生缺乏对于店铺运营、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等关键技能的实践机会。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的技术性操作,却很难提升市场分析判断能力、运营能力、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深入开展课证融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可实践、可纠错的类真实电商平台情境,有效锤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三)夯实“X”证书理论基础

“X”证书考核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因其聚焦于细分领域核心技能点,所以知识点的深度与难度相对较高。根据学情分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学习中热衷于钻研实践操作模块,而对理论部分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应对技能等级考核。与“X”证书相比,专业课程对岗位技能的教学更全面、更宽泛,所以通过课证融通教育,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部分共同知识的反复学习,另一方面以专业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再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化,可有效降低“X”证书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真正学懂、学透,为将来的职业成长打好基础。

(四)推动教师团队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平台和场景是非常必要的,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往往理论背景深厚而实践技能不足。“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优化实践技能的良好平台,其实训模块高度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并且每年举办多次师资培训。通过课证通融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积极将所学职业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于促进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证融通,不仅仅是某个“X”证书与相关专业课程相融通,其目的是指向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指向学生就业或创业本领的提升,指向为行业企业输送优秀复合型人才[2]。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汇集政府、学校、第三方评价组织、电商企业等多方力量,将专业课程改革、岗位综合任务、学生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进行有效整合,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稳固专业基础同时在各自擅长领域进行深度钻研,以“内行+多面手”的姿态迎接后期的职业生涯,实现理想抱负。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标准与证书标准和岗位标准难对接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应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者却主要是校内教师团队,限于实践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加之校内实训资源有限,导致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无法深入开展。同时,传统课程教学标准制定往往将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放在首位,在课时分配与教学设计方面更注重综合性与全面性,对部分核心技能的教学深度不够,而“X”证书标准深度聚焦关键技能点,但需要消耗大量课时,其如何与学历教育相融合是一个难题。另外,企业岗位标准往往适配于行业发展、服务于经营绩效达成,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协调性对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技能的举一反三能力要求较高,能否满足市场用人需求也是检验高职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的试金石。

(二)专业教学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相脱离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X”证书培训内容相融合也是一大难题。以我校为例,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包括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及公共基础选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多、学生可选择范围较广,但是课程之间“各有门户”,学生学习的知识虽多,却散乱而缺乏结构性,不能有效满足后续职场的需求。比如,专业课程《网店运营》包括了网店美工设计、网店客服管理等模块,后续学生还要再学习《网店客服》与《网店美工》等课程,导致对部分知识技能的重复学习,而对核心技能则训练深度不够。“X”证书制度的推行,可利于学生紧抓关键知识与技能点深入探索,利于增强学生职业成长性,但因每个学期课时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开展课证融通,打破专业教学与“X”证书考核的“孤岛效应”,不利于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

(三)专业课程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考核过程难融合

专业课程教学通常以周为单位开展,学习内容和学时分配比较饱满,限于校内实践资源的缺乏,部分专业课程期末考核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匹配度不高。同时,“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通常在学期中间组织学生报名,且有一定名额限制,因缺乏相关规划和引导,导致不同“X”证书报考人数差别较大,部分同学可能不得不转报其他“X”证书,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加之,学校和第三方评价组织更加注重“X”证书通过率,因此对学生来说“X”证书培训往往成为专业课程之外的学习,不利于其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助力,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很难真正形成“一专多能”的优势。

(四)专业教学与证书培训资源建设不同步

专业课程教学通常参考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模块,相比“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教学内容更广,学生对相关领域更容易形成一种全局观,利于培养其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资源更加聚焦,针对专项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其实践性、技巧性更强。从师资队伍建设来说,证书培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和专攻的领域,而特定课程团队的教师构成比较稳定。在“X”证书培训过程中,一方面,第三方评价组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可以有效补充课程教师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只参与了“X”证书培训的教师,因培训内容集中性较强,如何适应专业课程多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再者,实训资源不足是一大制约因素,之前曾因为实训教室和设备有限,不能同时满足学生课余时间集体训练需求,学生们只能错开时段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影响其学习效率。有效进行课证融通,依学历课程课表安排教学则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1+X”课证融通教育的实施

(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完整但结构不够优化。比如,有些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化,学生学习负担重且重复学习部分模块;电子商务领域比较重要的直播营销、微信营销等被划定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个别在岗位上应用比较少的领域依然在授课,行业前沿新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证融通为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契机,首先,在梳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X”证书基础上,可将专业课程进行分类,第一类为“X”证书前课程,比如《电子商务概论》《选品与采购》等专业入门课程,需要在考取“X”证书前完成教学;第二类为“X”证书融通课程,比如《网店运营》对应网店运营推广“X”证书,《数据化营销》对应电子商务数据分析“X”证书,是课证融通改革的主要突破口;第三类为“X”证书后课程,即学生考取“X”证书后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为技能提升课程;第四类为“X”证书补充课程,专业课程很难涵盖电子商务相关的所有“X”证书,可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如农产品电商运营“X”证书等。在课程分类基础上,合理优化课程开设时间、学时分配等,打造阶梯式、多路径学习模式,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

(二)制定课证融通教学标准

在明确专业课程分类,可以有的放矢的基础上,针对课证融通改革的主要课程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课证融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通常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高职学生主要考取中级。比如《数据化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电子商务数据分析“X”证书(中级)考核技能点契合度较高,可以采用组合法,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完善三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特别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改进,亦可将“X”证书考核作为课程期末考核的方式。而《网店运营》课程则有所不同,网店运营推广“X”证书(中级)技能点包含在该课程第三章节网店推广中,可以采用融入法,将“X”证书考核点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扩展关键技能深度;同时,限于课时可适当压缩或删剪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章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专业课程暂时无法融通的部分“X”证书可采用单设法设置选修课,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单独的课程标准并持续优化。

(三)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3]中指出,要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课堂革命不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改进或优化,而是对课堂教学根本性、彻底性的革命性改变。课证融通教学内容的对接过程,即是课程革命的实践过程。

1.实践岗课赛证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双剑合璧”,离不开工作岗位、专业课程、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实用性较强,在课程设计中需依托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完善教学内容,适当删剪过于冗杂的枯燥理论,扩充技能实战部分,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教促学,依托“X”证书培训夯实核心技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2.颠覆课堂结构在“做中学”。为进一步提升课证融通实施效果,需要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和“学中做”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更为以工作行动体系和“做中学”为主线设计课程、优化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改变需要坚实的根基,即要通过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教室与车间的连接,教师可以将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进行高于企业的知识化应用,将岗位化的职业能力转变为教学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岗位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会得到充分扩展,“1”与“X”的教学资源可有效融合,也可扩充实训资源。

3.打造新型教材。课堂革命落地离不开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打造。学校可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基于真实岗位的教学场景,学生可以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内容应用在实践中。同时,在师生跟岗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入教材;教学项目、模块的设置要按照企业工作程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开展,使得学生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或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优化教学过程与考核评价

在对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通过对接“X”证书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类,合理序化课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跟随行业发展“吐故纳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有一定要求,所以可将“X”证书前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将“X”证书通融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或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这也是学生考取“X”证书比较集中的时期;将“X”证书后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在校内进一步巩固实用电商技能,为第三学年企业顶岗实践打好基础;另开设部分“X”证书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经过合理规划,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融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学生也可根据课程设置与职业兴趣合理报考“X”证书,打造“专+精”的个人优势与特色。关于专业课程与“X”证书考核的融通,可建立落实学分银行制度,比如《数据化营销》课程,可应用同一学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成绩认定为专业课程成绩,如果因名额限制部分学生无法在当学期报考,可在后面学期报考并替换成绩。

总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X”证书制度的推出,可以有效改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基地有限、实训资源不足的短板,且“X”证书的技能考核点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契合度较高,通过课证融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