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2022-03-23姚湘莲
姚湘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22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学习党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有高尚情操能担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与党史所具有的资政育人功能高度契合。党史所蕴含的经验智慧、精神财富、强大力量是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支撑与宝贵素材。因此,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手段。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
(一)党史教育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延续
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才有中国共产党,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百年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党史教育就是讲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发展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史,学习党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观、是非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尤为重要。当前,中西方文化冲突、制度对垒的背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必定产生冲击,党史的丰富理论与实践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帮助他们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而来,理解自身承担的民族复兴伟大使命与责任。通过讲好百年党史,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1],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二)党史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创新的重要使命。党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的大潮当中,迈向小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进入新时代。百年党史、百年发展、百年理论都是可以融入思政教学的内容,理论的实践与实践的理论相结合,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优势体现在哪里。通过史实与人物案例来加强理论理解,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三)党史教育有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纸上谈兵的爱国不是真正的爱国,抽象的爱国主义教育难以达到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的教育目的。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从腥风血雨中拼搏奋斗来的,相比纯理论,党史更具感染力、更具体,是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一个个热血澎湃的党史故事比枯燥的爱国理论更具说服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更容易从党史中生发出来。因此,党史教育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可以让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党史教育中获得显著提升。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2021 年,教育部印发《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为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对全面推进党史教育的要求,不少高校对加强党史教育开始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党史教育的活动,成立党史宣讲团,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主题开展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红歌比赛、“百年党史,我来演绎”微电影展示活动等等,以多种形式促进党史教育与思政育人相结合。但是,目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仍存在不少短板。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2 年秋季学期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材内容与党史有一定融合,其他课程中没有非常明确的党史知识和清晰的党史发展脉络。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学时有限,思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党史融入的系统性,只是按部就班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党史知识非常有限,且缺乏系统性。党史教育难以找到与教材内容契合的切入点,不能融合在教材内容中渗透式地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均不足。
(二)实践性教学欠缺,党史教育获得感不强
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在新时代,对历史人物、史实离的越久远,对历史的感悟力就越差,时间与空间上都与他们有着巨大的距离,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差距,仅仅从课本或课堂中难以感受和体悟历史,同时,各高校由于经费、场地、人员、安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党史实践教学难以实质性开展,因此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较差。
(三)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素养还有待提高
思政课教师都有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其研究领域可能与党史相关联,但对党史不一定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更多注重教材内容,往往会忽视党史知识的融入,或者融入生硬不自然,导致党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党史“营养剂”为引擎提升思政课实效,更好地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善用党史“教科书”上好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内容丰富、立体,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在知识的传授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更加深刻理解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教对学生往往缺乏吸引力,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并深入研究党史,将党史系统地融入教学设计,找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党史资源讲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党史的丰富宝藏是思政课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以党的革命精神、党的奋斗历程、党的执政理念、党史故事、党史人物等开展教育教学专题建设,组织思政课教师充分研读相应课程的教材,找到与党史融入的切入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党史知识、史实、案例、人物丰盈教科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变得更加立体,使思政课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素养
思政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着力提升自身党史素养,练就会学党史、会讲党史、会用党史的真本领。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党校、干部学院、研修班等途径系统学习党史知识,通过到基层挂职参加实践锻炼,参加经验交流以及现场教学观摩,线上线下学习,不断强化思政教师党史教育意识,拓宽思政教师的党史知识视野,夯实思政教师的党史理论基础,提升思政教师党史教学技能。只有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的党史素养,才能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英雄故事贯穿理论,让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获得最大的党性教育与精神感染,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除了将党史知识融进教材、进课堂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湖南省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 余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教材。挖掘好、利用好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将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更好地激活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创新性课题。在当前推进“大思政课”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湖南省红色教育资源,比如毛泽东纪念馆、雷锋纪念馆、新民学会、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湖南省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等,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与基地加强联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尝试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推动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开展党史教育要加强“第二课堂”阵地开发,通过党史知识讲座和各类培训,提高学生社团成员的党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开辟党史学习阅读专区,将学生出入的大通道建成“红色走廊”,用大幅展板图文并茂展示鲜活党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党史故事,制作红色微漫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党史学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各部门统筹协调推进党史教育
保障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需要高校各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上下贯通、联动高效的全校“一盘棋”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党政办、学工处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各门课程教学科研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科学设定党史教育目标,巧妙地将党史知识融入课程中,在党史研究上协同互助、合作发力,为党史教育“入学生耳”“入学生心”营造浓厚氛围。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充分利用学校微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栏目,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百年党史,每日一推”栏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编辑,图文并茂推送党史重大事件,大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便可学习党史。
(六)利用慕课助力党史教育
近几年,随着网络慕课资源大规模利用,各高校、各名师都开讲党史学习,慕课资源丰富、观看便利的优势逐渐凸显,依托慕课丰富的课程元素,立体化的呈现百年党史内容,能吸引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鼓励并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发党史学习的相关慕课,充分利用好各高校、各名师关于党史的慕课。为保证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利用慕课资源前,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辅导,课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写学习感想,或教师进行课后答疑,保证学习质量。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适应时代需求、贴合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的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强化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的广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