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研究

2022-03-23刘明辉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艺术风格演唱者

刘明辉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民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与音乐艺术传播提供有力保障。民歌《小河淌水》作为云南弥渡民歌的重要代表,作品有着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及艺术渗透力,使其在不同演唱风格的艺术融合发展中保持着一定的时代前瞻性与先进性。基于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发展,加强民歌《小河淌水》演唱风格的艺术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对新时期民歌艺术发展进行解读,强化新时期不同风格民歌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能力。

1 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背景

民歌《小河淌水》是基于弥渡民歌艺术表现形式延伸而来。不同于云南地区傈僳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弥渡民歌大部分采用多元化艺术融合的表现方法,使弥渡民歌的艺术饱满度得到充分提升。《小河淌水》正是通过对弥渡民歌艺术包容的延续,实现对多种艺术内容的展示。其中,在曲风制作及曲调的创作方面,可以进一步找到汉族音乐艺术的影子。因此,民歌《小河淌水》是在有效融合云南汉族音乐艺术元素的基础上,以云南民族山歌作为艺术旋律,将弥渡民歌艺术嵌入该部作品的各项细节,使其艺术表达具有更强的音乐艺术穿透力。除此之外,民歌《小河淌水》同样对现代音乐艺术的韵调进行借鉴,通过拆分现代音乐韵调结构,使其与弥渡民歌四段体的音乐交互形成更为自然的旋律。这一方式,促使民歌《小河淌水》具有极强的艺术弹性,可以通过对部分旋律细节与音乐韵律的修改,使其充分契合不同演唱者的演唱特点。提升民歌《小河淌水》艺术演唱效果,使民歌《小河淌水》不再受限于单一的音域环境,而是能基于演唱者音域范围,合理地对部分音乐细节进行调整,这极大地提升了民歌《小河淌水》在各类条件下音乐演唱与环境的契合度。

2 民歌《小河淌水》演唱艺术风格特征

2.1 多元性

民歌《小河淌水》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曲调与乐器三个方面。在内容方面,民歌《小河淌水》即可表达青年男女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也可从亲情的角度进行艺术解读。所以,民歌《小河淌水》充分契合不同环境下对艺术表达的多元化需求,促使该部作品在艺术感知及艺术表现力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正因如此,才使该部作品有效引起社会群体的共鸣,使其在新时期的音乐艺术发展中广受好评。在曲调方面,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创作并未直接将弥渡民歌的艺术表达进行全面贯彻,而是在主要结构上对弥渡民歌的艺术内容进行体现。该表达方式在有效突出弥渡民歌艺术元素的同时,也为演唱者更好掌握其演唱节奏提供帮助,使演唱者能在演唱方面更好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乐器的运用方面,原版的《小河淌水》对乐器的运用相对单一,但在后续改版中则将二胡、滇胡、唢呐、月琴、勾锣及小鼓等多种乐器进行融合,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音乐色彩。因此,《小河淌水》并不仅仅在音乐结构上实现对汉族音乐内容的兼容,在音乐艺术的表现方面,也充分适应对不同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使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加强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渗透力。

2.2 包容性

民歌《小河淌水》在艺术包容性方面也有所体现。其中,e调、d调与g调的结构交互,促使其前半部分的演唱形成穿插式的结构。在对其进行阶梯结构优化之后,则可将10小节部分音乐进行整合,形成12小节的转调结构。后半部分的演唱,同样可以依托对f调升降转化,提升其音乐穿透力。虽然,在演唱表演方面通常采用c调或d调的演唱方式,但通过升调或降调的方式进行音调处理,则可以在演唱表演方面使其音律元素更为丰富。另外,通过结构的优化,能进一步提升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宽度,强化整体的包容性。演唱者可以基于自身的情感、思想的融入,充分地将《小河淌水》唱出空灵的音乐效果。

2.3 可塑性

民歌《小河淌水》具有较强的艺术可塑性。在音域的选择方面,低音域与高音域均可通过对部分音乐细节的修改,为演唱者提供在音乐节奏及音乐背景等多个方面铺垫。低音与高音的演唱,也可以针对音乐表演风格的区分,对于部分音乐结构做出调整,使其更适合多种不同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历年来的演唱改版方面,《小河淌水》从民歌、民谣到摇滚及流行乐等层面均有所拓展。例如,腾格尔演唱的《小河淌水》版本与宋祖英版本的《小河淌水》截然不同。宋祖英版本的《小河淌水》保留原有的山歌元素作为基本基调,通过在部分音乐细节上引入流行音乐概念,使其艺术呈现更为立体。腾格尔演唱的《小河淌水》版本则大量地运用传统民谣歌曲的编曲演唱方式,将民谣作为基本音乐底色,在搭配山歌演唱的同时,对现代音乐艺术风格进行展示。因此,民歌《小河淌水》在音乐艺术的塑造方面,并不拘泥于单一的山歌与弥渡民歌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流行乐、民谣等音乐形式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对《小河淌水》的音乐演唱进行展示。

3 民歌《小河淌水》演唱风格中的元素构成

针对民歌《小河淌水》演唱风格的研究并无统一标准。根据现有的《小河淌水》演唱版本来看,演唱者自身的演唱特点及演唱方式决定了《小河淌水》的艺术呈现。首先,龚琳娜翻唱版的《小河淌水》,在艺术风格方面融入现代音乐艺术的多种元素,将现代流行乐、摇滚乐、山歌、美声及歌剧等多种元素进行重叠,使《小河淌水》各项音乐细节得到充分展示,并通过音律的逐级递进,提升该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以更为空灵、悦耳的方式,对其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解读。这一方式,充分打破传统民歌艺术对单一歌曲演唱形式的限制,使听众产生一种余音绕梁的音乐感受,极大地增强的音乐表达的艺术沉浸感。因此,龚琳娜翻唱版的《小河淌水》在保留演唱者自身以往艺术风格的同时,对歌曲内容及部分细节进行了二次塑造,在保留部分弥渡民歌艺术符号的同时,对艺术内容进行延伸,使这一艺术风格的音乐呈现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其次,谭晶翻唱版的《小河淌水》则采用截然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烘托音乐艺术的极强的背景节奏感,使该部作品音乐艺术表演形成阶梯式递进演奏方式。在音乐演唱的各个阶段,均伴随音乐旋律的递进对部分细节进行修饰,避免民歌与流行音乐融合产生的突兀感。最后,阎维文翻唱版的《小河淌水》采用传统的山歌演唱与美声演唱相融合的艺术方式,主要针对乐器、音乐韵律、音乐节奏与音乐背景等进行调整,使《小河淌水》具备更强的汉族音乐特点。所以,谭晶翻唱版的《小河淌水》相比于龚琳娜翻唱版的《小河淌水》虽然在音律及高音方面并未进行改编,但在部分细节的把控与音乐节奏的控制方面更具有艺术感召力,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其艺术元素的运用摆脱空间节奏的限制,通过采用具有创新性与开拓性的艺术创作思想,调整部分音乐细节,使该部作品艺术呈现形成多元化递进的趋势。而龚琳娜翻唱版的《小河淌水》则是在高音区与低音区等进行强化,充分提升艺术渗透能力。从艺术结构来看,阎维文翻唱版的《小河淌水》具有更为强烈的传统音乐艺术风格,在艺术内容创新及内容改进方面未能进行充分的强化,而是在艺术表现内容与音乐背景的优化方面进行汉族音乐艺术与弥渡民歌艺术的衔接,使其能更好地突出该作品原有的艺术风格。综合来看,演唱者自身的演唱特点对于《小河淌水》演唱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不同学者艺术审美取向及艺术审美价值的不同也对民歌《小河淌水》演唱风格的研究产生影响。针对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分析,应基于包容的思想进行研究,通过进一步贯彻该部作品艺术中心思想,对不同风格的艺术内容进行解读,使民歌演唱风格的探究能为未来该部作品的艺术传承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4 民歌《小河淌水》演唱风格对新时期民歌艺术表演的启示

4.1 持续艺术创新

民歌《小河淌水》于20世纪中叶完成创作、整理及编辑,进入新世纪后,仍然具有极强的艺术影响力,现已成为云南弥渡民歌的重要代表。民歌《小河淌水》之所以能在近一个世纪得到传承与发展,不仅源于自身优秀的艺术创作及极强的文化底蕴,后期不断地改编创新也对其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从民歌艺术发展来看,做好艺术创作与积极开展艺术探索,是保持艺术作品生命活力的关键,对于加强艺术传承与文化艺术输出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黄虹、龚琳娜、阎维文、阿鲁阿卓及谭晶等艺术创作者不断努力与创新下,民歌《小河淌水》才能经久不衰,成为云南民歌艺术的经典。艺术创新并非简单地进行文化传承,而是基于艺术创新,扩大民族艺术受众,使更多社会群体能参与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并为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 突出艺术特征

加强各类不同艺术风格的展示,突出演唱者自身的艺术特征,是民歌《小河淌水》传承发展的关键,也是其不同艺术风格面向民歌《小河淌水》进行艺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所以,不同的演唱者对于自身艺术风格的展示,实际上是赋予民歌《小河淌水》更为丰富的艺术色彩,使民歌《小河淌水》艺术表达不再围绕单一的艺术元素进行中心思想的传递,而是能将更为通俗易懂的艺术内容,融入民歌《小河淌水》音乐内涵,使其形成更强的音乐艺术承载力。此外,民歌《小河淌水》极具音乐亲和力的音乐内容,也对其核心艺术风格的延续产生直接影响,使更多的艺术工作者能运用民歌《小河淌水》旋律、曲调、音律及音乐背景等进行二次的艺术创作。因此,民歌《小河淌水》对演唱者艺术特征的突出,使其具备更强的音乐表达环境适应能力,帮助演唱者在更高维度进行音乐艺术解读。从而,提高民歌《小河淌水》音乐艺术弹性,也为不同演唱风格的相互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4.3 促进多元化艺术融合

民歌《小河淌水》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殊性,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特殊的民族文化对于民歌《小河淌水》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在历史要素与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使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创作融合多种不同音乐艺术特点,也为后续阶段该部作品的二次创作提供支持。因此,促进多元化艺术融合也是加强民歌艺术风格传承的关键,对于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发展也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民歌《小河淌水》打破民歌艺术对音乐表达形式的限制,合唱、独唱与美声演唱等方式均适用于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表达。虽然,从现代音乐艺术发展来看,无法对当代民歌《小河淌水》艺术创作的契机来进行解读,但从民族艺术发展来说,推动多元化艺术融合是其必然趋势,也是持续加速民族艺术文化发展整合的重中之重。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融合,有利于更好提升民歌艺术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强化民歌对各类不同艺术风格的传承能力,弥补部分民歌音乐艺术发展在音乐元素运用与音乐艺术融合方面的不足。

5 结语

综上所述,民歌《小河淌水》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艺术风格。不同演唱者对于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改编,使民歌《小河淌水》具备更强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其艺术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地实现了新时期视角下民歌艺术的融合发展,对新时期民歌音乐艺术发展形成新的启发。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艺术风格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