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品质提升
——以某18 层住宅交通核设计为例

2022-03-23GUOJun许珍珍XUZhenzhen龚小燕GONGXiaoyanXIAORong

住宅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前室私家楼梯间

■ 郭 军 GUO Jun 许珍珍 XU Zhenzhen 龚小燕 GONG Xiaoyan 肖 蓉 XIAO Rong

0 引言

2021 年8 月,一篇标题为“死扣规范,大楼成‘闷罐头’——设计师被骂,谁之过?”的文章在业内引起热议,文章报道了某住宅小区住宅楼所有楼梯间的外窗都是固定窗,只透光不通风,无法开启,大楼成了“闷罐头”,住户感觉“异味浓,扬尘舞,散不掉,憋得慌”。记者查看了该小区某个门洞14 层楼的14 扇楼梯间窗户,全部被“封死”不能开启。据称该小区周边的其他3 个小区63 个楼道的800 多扇窗,同样也打不开。住户说:“这种窗户就是装装样子的‘假领头’,窗户不能开,家家户户苦不堪言。装修打扫时,到处是扬尘,排也排不出;楼道里,各种异味弥漫,散也散不掉;天热时,密不透风,胸口发闷浑身冒汗。”对于业主的疑问“窗楼道异味扬尘散不掉,排风系统为何无法开启?窗户不能开启,消防安全怎么办?”开发商人员说,小区严格按照设计院的设计图纸施工;设计院亦说,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似乎一切都合理合法,这让居民无法接受,他们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这种消防的要求是必须执行的唯一选择吗?是不是所有住宅楼的楼梯间窗户都不能开启?既然楼道设计有窗户,为何不开窗自然排烟,而偏偏要通过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居民们多方反映,得到的解释是:楼道窗户虽然不能打开,但楼道里统一安装了排风设备。住户逐层查看,并没有看到相关设备,只有直通顶楼天台的楼道顶部安装了一台形似中央空调的送风设备,但该设备悄无声息,没有送风,居民说从没有看到设备开启过。许多人认为,与闷热和异味相比,万一楼道里出现火情,窗户不能开启,浓烟无法排出,才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据称,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做了测算,如果重新改造窗户,需要设计院出正式设计文件,经相关部门审查备案,改造费用不菲。目前,小区入住率等条件还未达到成立业委会的要求,无法动用维修资金,居委会、物业公司暂未落实相关改造。对于改造经费一事,居民们也颇多质疑:明明是开发商设计有缺陷,为何却要动用维修资金?然而,业主并不知道,按照现行的国家规范,这里的固定窗户是不能改为可开启窗的。

只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才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居民的生活健康。住宅的通风不仅仅是指户内的通风,公共部位的通风同样不可忽视。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始终是节约能源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新买的房子楼梯间不通风,其他空间也无法借助楼梯间通风,这让住户难以接受,类似情况也多次见诸于多地不同媒体报道(图1),业主投诉楼梯间窗户不能打开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少住户据此要求退房。

图1 媒体报道楼道窗户全封闭的楼盘

1 18 层住宅单元常见交通核布置

在现行相关住宅设计的规范里已没有单元式住宅的术语,不再区分单元式、塔式或联廊式,统称为住宅单元。

根据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高度为33~ 54 m,12~ 18 层(层高2.8 m 时可为19 层)的住宅,每个单元需要设两台电梯(一台消防电梯,一台可容纳担架),并需要设防烟楼梯间,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 樘。

图2 是18 层住宅单元最为常见的楼电梯组合,一般以楼梯间对称的形式,一个单元两户为主,户型也基本以交通核为对称,与套型联系最直接,缺点是电梯厅(防烟楼梯间前室)没有直接对外的窗户,没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需要人工照明和机械加压送风,图2b 更多是用在强调电梯私厅的情况,将电梯厅隔成两个空间,以私家电梯厅的形式做销售输出。图3 的电梯厅有自然采光和通风,但是因为摊分面积较大,在单元两户中采用得不多,图3a 多用于三户及以上的户型。

图2 18 层2 户单元常用交通核平面图

图3 18 层2 户单元不常用交通核平面图

对于楼盘的开发与设计,开发商、设计师和业主关注的重点各不相同,有时意见分歧难以调和,在已有的此类住宅工程项目中,还缺少一种能让开发商、设计师和业主都感到满意的交通核设计方案。

2 相关规范要求解析

窗户无法开启,开发商和设计师被骂,上述文章中将责任归咎为设计院生硬执行规范。设计师之间亦引发论战,建筑师说暖通专业的规范编的不合理,暖通设计师说建筑的方案先天不足。

遭到业主质疑的多是2018 年8月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以下简称《新标准》)后设计开发的楼盘,《新标准》增加了旧标准里没有的“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条款。

建筑防烟系统根据建筑高度和使用性质不同,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加压送风两种系统,机械加压送风要增加送风井,送风口的位置有要求,楼顶还得设置送风机房。设计师一般都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但是,如果确定的建筑方案无法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暖通设计师就只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来补救。

《新标准》第3.1.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 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3.1.5 条:“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 m 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烟形式:有窗的通过可开启的外窗自然排烟,无窗的采用加压送风防烟。加压送风使楼梯间或前室形成正压以阻挡烟气进入,这种防烟的级别要高于自然排烟,用于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情况和比自然排烟更高一级要求的50 m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大于100 m 的住宅建筑。采取加压送风时的外窗是不能开启的。

从《新标准》可以看出,对于高度小于100 m 的住宅,其楼梯间、前室等的防烟设计应首选自然通风系统,如果采用了机械加压送风则是因为不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

文章中提到的住宅为14 层楼,需要做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本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却采用了机械加压送风,其原因还是前室设置的问题。《新标准》实施以后,很多设计还是沿用以往的户型,为了符合《新标准》,对原户型最小的改动就是对不满足自然通风的前室增加机械加压送风。当前室加压送风时,受层高和结构梁的影响,送风口通常难以设在顶部,如果送风口正对着楼梯间的门或者没有正对开向前室的门,起不到很好的阻挡烟气的作用,还会帮助烟气进入楼梯间,这时候就需要对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以阻挡烟气进入,当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设置外窗时,往往因为外窗的开启而使空气大量外泄,保证不了送风部位的正压值或门洞风速,从而造成防烟系统失效。为了保证机械加压送风的效果,《新标准》3.3.10 规定:“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当火情发生,居民逃生时,正压风机系统会加压送风,使室内烟雾不能抵达楼梯,给逃生创造条件。但该系统只在发生火情时开启,居民无法自行开启,所以无法解决楼道平时的通风问题。居民认为,这样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健康性应是住宅建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住宅建筑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任何忽视或者牺牲健康性,片面追求规则的设计都应该避免;防火逃生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偶发事件,设计应该综合考虑选取最佳解决方案。

3 类似设计方案分析

在《新标准》实施以前的相关规范中,对于需要加压送风的前室没有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的要求,在《新标准》实施以后,很多设计继续沿用原有的建筑方案,其中有不少方案无法满足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这一要求。住宅设计一般平面都很紧凑,面积控制得也很严,很难将原来的送风口调整为正对入口,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选择对楼梯间增加机械送风。

图4 为某地产集团常用户型,是在《新标准》实施以前就频繁采用的户型。交通核采用的是图2b 的一种变体,把电梯厅(前室)分为两个电梯厅(前室),两个前室以私家电梯厅为营销手段,对客户产生了很大诱惑,在《新标准》实施以前,楼梯间没有送风井,两个前室各有一个送风井。《新标准》之后,因为这两个送风井都没有正对开向前室的户门,不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也难以把风井调整到正对户门的位置,于是采用对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因为左边前室是非合用前室,且只有一个户门与前室相通,可以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窗户是不可开启的。

图5 方案中的电梯厅也没有对外窗户,前室需要加压送风,因为前室里的送风井正对户门,所以楼梯间不需要加压送风,楼梯间的窗户可以开启。

图4 与图5 追求的是私家电梯厅的设计,设计上刻意将两台电梯分开,两个电梯厅名义上以私厅的概念做营销输出。在这种前提下,要做到电梯厅或前室都能够直接采光和通风相当困难,在已有的工程中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图4 某地产集团户型库140 户型平面图

图5 某地产集团户型库125 户型

图4、5 中的两个私家电梯厅实际上都属于公共空间,作为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前室,在设计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是完全的公共空间,不应该作为私用空间使用,两个前室都没有直接对外的窗,没有自然采光也无法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两个前室需分别满足最小面积4.5 m2和6.0 m2的要求,两个加压送风井净面积之和为1.4 m2,通常对应风井在屋顶设置两台连接消防控制中心的正压送风风机系统,并设置风机房。

私家电梯厅让业主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是私人领地并加以利用,例如摆放大量私人物品,甚至是可燃物品,而实际上这些私厅是毫无争议的公共空间。私厅对于其他业主而言是非必要不进入的私人领域,业主亦可能会对偶然进入的陌生人产生心里防备甚至恐惧,对和谐的邻里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4 交通核设计创新促进住宅品质提升

2018 年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中,新建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和可建高度控制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高层Ⅰ类住宅最大控制高度为54 m(18或19 层)、高层Ⅱ类住宅最大控制高度为80 m。

2021 年5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 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就推进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提出意见,其中,对县城民用建筑高度进行了限制:“……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 层。”

塔式高层,因其占地少、容积率高的特点,在土地稀缺、建造成本高的地区有很好的走向,但因为它的朝向、采光、通风等不能均好,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愈加关注,其发展受到相当影响;而连廊式高层,通常中间户型的私密性要差一些,防火方面也有缺陷。二者均难以成为未来高层住宅的主导发展方向。单元板式高层的优势在于互相干扰少,通风、采光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从市场的趋势来看,单元拼接板式住宅更有理由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选择容积率更低的小区,今后,预计18 层单元拼接板式住宅所占市场份额将增加。因此,改进这类住宅的交通核设计,提升住宅品质显得极为迫切。

5 公共空间的优化

住宅建筑不应单从户内空间来评判其优劣,垂直交通是否高效便捷,公共空间是否舒适明亮,能否提供交往便利,是否有助于邻里关系和谐,综合指标是否经济,综合评判是否绿色环保,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住宅工程量大面广使用寿命长,在设计上应该采取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补充的策略,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最低环境负荷的方式和手段,营造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和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目标。可以用设计解决的就不用材料解决,可以用建筑构造优化的就不用机械设备来补充,例如,争取自然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争取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对风机的依赖,以及采取适当的遮阴、遮阳等,这些措施的采用不能只关注户内空间而遗漏了公共空间。

相比其他住宅,高层住宅内部的公共空间占有面积比例更大,高层住宅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公共空间与住户居住空间功能组织及相互配置是否恰当,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但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及舒适性,更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能促进良好的小区人文氛围,小区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集体向心力,居民会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关注住宅内部公共交往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人家庭住户越来越多,在住宅设计建造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例如,在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得到邻里的关注与帮助。

在住宅公共空间设计中,将公共空间集约化整合,通过合理设计,尽量避免空间的浪费,可减少业主的公摊面积。明确归属,减少模糊空间的出现,可减少邻里纠纷并方便物业管理,有助于邻里关系的和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转变。将压缩的模糊空间面积规划进户内,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户内的布局和房间尺度。入户位置的良好设计可以明显改变空间效果,增强隐私性,亦能方便组织套内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是楼内居民每天经过、短暂停留和发生际遇性交流的场所,因此,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除了应符合各项规范,满足为客户服务的要求外,还应争取自然采光及良好的通风,优化等候空间及入户空间,合理设置设备管井,以提高整个住宅的设计品质。

交通核的设计是住宅设计的重要环节,满足规范仅仅是最低要求,还要争取绿色节能、流线便捷、环境舒适,能够有利于邻里的交往。

6 公共空间与公共空间意识

公共空间意识指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范围、功能、权属等观念的心理认知,是一种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业主对住宅公共空间的权利主要包括其使用权、收益权和修缮改良权。业主对公共空间的义务则主要包括:①按其本来用途正常、合理地使用,只有在对建筑物不造成影响,并且不违反所有权人共同利益的情况下,经过业主决议同意,可以不按照其本来用途使用;②分担共同费用和负担;③维修和保存公共空间的义务;④不得单独处分公共空间。

住宅楼里的公共空间是居民在任何时间都可进入的场所,由集体负责对它的维护;私有空间是由拥有人决定可否进入的场所,并由其负责对它的维护。

近些年来,私家电梯厅的设计与营销比较流行,具有很好的市场。这种“私家电梯厅”的概念日益强化人们对私人空间的重视,所谓的“私家电梯厅”难以避免住户摆放私人物品甚至是可燃物品,并且对比和从众的心理可能会使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而实际上这些“私家电梯厅”是毫无争议的公共空间更是防烟前室,这给物业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

私家电梯厅对于其他业主而言是私人领域,习惯上由对应的业主负责维护,当某一私家电梯厅需要牵涉集体利益进行维护时,可能得不到其他业主的积极响应。

私家电梯厅的概念带来公共空间范围的模糊,权利和义务界限的不明确,同时,私家电梯厅亦会日益强化人们对私人空间的重视,原本的公共空间逐渐被私人化的情感和心理所取代。居民认知中公共与私人的概念,随着日常居住行为所产生的经历和观察角度的改变而逐步变化,公私的界限将日趋模糊,甚至相互交融。这会逐步造成百姓公共空间意识的缺失,进而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立法应当合理划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范围,明确界定公共空间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保证所有公共空间不被私人占有,确保每个相关业主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得到平等尊重和保护。

公摊部位为全体业主共有,现代文明提倡严谨的公私分明,住宅设计和开发应防微杜渐,尤其应该注意不为个人侵占公共空间提供便利,这不仅仅局限于私家电梯厅的设计,也包括走廊、屋顶等为业主共同所有的空间。

公共空间意识的养成除了规则的约束,还要靠道德的引导。以社会舆论、风气的正确导向来抑恶扬善,当百姓的公共空间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会促进邻里关系的改善,减少社会的无序和混乱,还能激发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进步。

7 公共空间的心理需求

家是安全的港湾,通常人们在进入单元门时会产生真正的安全感。居民在住宅中的基本行为心理需求,既有舒适性要求也有安全感的需求,甚至安全感更强于舒适性。舒适性侧重于功能上的方便、生理上的和谐与舒适,比如足够的面积、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物理条件(隔声、隔热、保暖、光照和通风)等客观的物质需求;安全感指空间有利于预防犯罪行为和各种破坏行为的发生,空间应具有可防卫性、能减少心里不安的特征。没有安全感则很难体验到舒适感。

调查资料显示,高层住宅的作案率高于多层住宅,部分原因是因为高层住宅内部空间具备一些易于犯罪的环境特征,例如,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公共空间:平时多因乘坐电梯而较少使用的楼梯间、不为大家共同使用的私家电梯厅和只为某一两户使用的转角走廊等,这些部位都因为具有隐秘性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安全因素。

在住宅设计中安全性的体现,主要来自于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合理创造,以此提高住户的心理感受。显然,开敞明亮的空间,少有转折和穿套,一览无余,更有安全感。

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良好领域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空间的领域感可以促进人们良好交往活动的发生,如果居民能够把日常频繁使用的空间看成大家共同拥有的领域,便会形成领域感和责任感,从而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加强对公共空间的监视和控制,及时发现不良事端并加以防范。设计中应注意转化消极空间,创造积极空间。积极空间是指那些舒适并能够被更多人使用的空间,这些空间大多一览无余且少有拐角及穿套,没有隐密性,陌生人无处可藏;反之,那些没有被大家充分使用的空间会逐步变为消极空间。

就私家电梯厅而言,住户会过度关注本家的私厅,对其它私厅里的人和事缺乏必要的关注。减少类似于私家电梯厅这种刻意的模糊空间,让邻里对公共空间具有共同的领域意识,让公共空间保持更多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创造更加安全的防卫环境。

公有和私有是极端对立的概念,几乎任何人都想更多地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空间就有可能被侵占,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可交流的公共空间是文明社会交往所必需的。因此,如何在住宅设计与开发中处理好这种关系而不是去模糊概念,需要引起多方重视。

作为高层住宅内主要交通性公共空间的电梯、电梯间是居民见面比较频繁的区域。很多住宅楼的电梯间较分散或面积偏小,尤其是光线昏暗,空气质量较差,当少有的交往行为发生时,人们也会感到不快,难以进行正常、友好的交往。如果能够改善这些问题,例如,将电梯间外置,以通透的形式向户外院落空间开敞,引入直接自然的光线、保持空气清新,在等电梯的时候也可以欣赏到户外优美的自然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居民停留与短暂交流的机会。

8 改进方案

要从根本上解决楼道窗户不能开启的问题,不是争取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而是要争取自然通风而不是机械送风。实际上,对于低于100 m 的住宅工程,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都应首选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到既契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又能满足住户各方面需求,并能被业主接受,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放弃私家电梯厅这一营销概念,将电梯成组布置,候梯厅集中设计,以争取直接采光通风,将压缩下来的公摊面积用来完善入户门厅和户内的布局(图6、7)。

8.1 电梯厅

图4、5 中,两台电梯分别对应一个私家电梯厅(防烟前室),所以无法联动,所有电梯厅都没有采光与通风,每个电梯厅都通过楼梯间与另一个电梯厅连通,这样有了更多会引起心里不安的未知隐秘空间。在图6 的改进方案中,公共空间就是纯粹的共用空间,几乎没有角落可以摆放私人物品。电梯面对面联动设计,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候梯空间,电梯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减少了候梯时间。

图6 对图4 的修改方案

成组布置能把分散的电梯厅集中在一起,集约化设计能够整合并节约空间,使空间没有过多的转折及隐蔽性,只有楼梯间与之相连,减少了心理上不安的感觉。同时,候梯厅直接面向花园绿地开窗,公共空间舒适明亮。这是一个符合绿色建筑理念,采光优良、空气清新,有助于际遇性交往的积极空间。

在晴好天气,电梯厅不需要人工照明,电梯厅和楼梯间的窗户都可以开启,因此,不需要通过住户的门窗,即可独自产生通风,并且几乎没有死角。由于无需依赖机械加压送风,也不需要设置送风井、风机及风机房,这样,既减少了工程造价也减少了施工图设计工作量。

8.2 电梯成组联动

部分高层住宅会出现电梯候梯时间长、担架进出不便等问题,电梯成组布置可对此有所改善,方便联动,提高使用效率。这样的组合还有一个优点,与住户相邻的电梯可以定时设置运行,例如,在夜间使用频率低时,可以只运行与住户不相邻的另一台电梯,这样既节约了运行成本也避免了对户内的干扰。

8.3 户门

单元一梯两户的住宅,如果不是私家电梯厅的设计,最为常见的就是户门相邻或相对。户门相邻,客人的到访很容易影响到邻居;户门相对,在户门处对户内一眼望穿,缺乏私密性。图6 将户门分列电梯两侧,入户位置的良好设计可以明显改变空间效果,增强隐私,亦能方便组织套内空间。

8.4 玄关

玄关设计要满足出入户时各种使用要求:能够保证套内的私密性,在入口处不会对室内空间一览无余;要保证客厅、餐厅等居室空间不会直接看到鞋子摆放的混乱状态,并考虑老人、孩子的需要设置坐凳,其位置能够方便从鞋柜中取鞋;入户处可设置冬季挂置外套的空间;门厅处需要有写字空间,方便快递签收、抄表等需要;新冠疫情后,有居民提出希望在入户位置设置简易洗消,在改进方案中可以很容易实现这一要求。

8.5 方案修改前后指标对比

将压缩的模糊空间面积分给户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户内的布局和房间尺度。图6 与图4 户型标准层面积都是283 m2(表1),图6 比图4 的公摊面积减少了10.6 m2(采用同型号电梯减少9.72 m2),户均增加了套内有效使用面积5.3 m2,得房率提高了4%,有条件设计一个完整的入户玄关,让儿童房成为适应性更好的一间卧室,其他房间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尺度。因为调整了房间尺度,避免了图4 方案中增设的柱子,客厅的一面墙能与餐厅的墙面对齐,空间感觉更为舒适,每个单元有更多的横墙对齐贯通,使结构体系更加简洁,结构刚度分布均匀,这样的结构体系显然造价更低并且抗震性能更好。

表1 图4~7 户型面积指标

图5 两台电梯也是分别对应一个私家电梯厅(防烟前室),是一个紧凑型的户型,它没有如图4 的户型那样设置入户玄关,如果禁止在前室摆放私人物品,该户型的鞋柜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南向次卧室的门开在客厅尽端,一方面,进入卧室要穿越客厅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卧室的门窗无法形成卧室的有效通风。如果用图7 的交通核替换图5 的交通核,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图7 对图5 的修改方案

图7 与图5 相比较,标准层的面积减少了6.5 m2,套内使用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得房率提高了3%,住户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使用面积。有条件设计一个完整的入户玄关,由此解决了图5 户型无处摆放鞋柜的问题,避免了户门正对主卧室的门,次卧室的门可以设在窗户相对的一侧,可以形成良好的通风,进出这间卧室不再穿越客厅,图5 中间户的主卧室是暗卫生间,图7 的两个卫生间都是明卫。

9 结语

据统计,现今建筑的运行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5%。有资料显示,2006—2017 年,我国新建住宅面积92 亿 m2,在建面积55 亿 m2,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建筑是减碳最大的行业之一,推行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大量的碳排放,节约能源。同时,推行绿色建筑能提高我们的居住品质,推进健康住居的发展。

在所有建筑类别中,对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住宅,人的一生至少有1/3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住宅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容器”,住宅还应该是一个安全、健康的,可使人内心安稳、愿意长期停留的场所。那些不注重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住宅,既不符合绿色住宅和健康住宅的理念,又使住户缺乏基本的相互往来,造成社会关系网络在最基本交往层面的破坏,居民一旦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就使原本有可能发生的交往行为,变成了彼此消极回避,这将直接影响到邻里关系,也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和文明的进步。住宅内部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功能上的完善,还应注重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及行为空间,来满足住户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使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图6、7交通核设计已申请专利,未经授权不可使用)

猜你喜欢

前室私家楼梯间
楼梯
更正
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计探讨
地下二层的专属影音室,兼顾影院/影K双重需求 济南麓府私家影院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
私家地理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研究